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B. 原核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 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和细胞数目增多 D. 导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核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A错误;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增加数目,B错误;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种类增多,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C错误;导致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核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细胞核能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D正确。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B. 该模拟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不同可以表示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不同 C. 实验结果表明每一块琼脂小块上NaOH扩散的速率相同 D. 随着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即相对表面积会变小,物质运输效率会下降。‎ ‎【详解】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即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正确;该模拟实验中,不同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是相同的,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每一块琼脂小块上NaOH扩散的速率相同,故不同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相同,C正确;随着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但扩散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值会下降,D正确。故选B。‎ ‎3.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发生分化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 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D. 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不同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不同的。‎ ‎【详解】细胞发生分化后一般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A错误;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已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B错误;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组成,C错误;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D正确。‎ ‎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 ‎ ‎①两个相同的DNA分子完全分开 ‎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进行DNA的复制 ‎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细胞周期依次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进行③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会出现②纺锤体;中期④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个相同的DNA会分开。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5.在一次有丝分裂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答案】D ‎【解析】‎ ‎【分析】‎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前期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会解体消失;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详解】着丝点的分裂在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在末期,A错误;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B错误;细胞板在末期出现,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均在间期,D正确。故选D。‎ ‎【点睛】间期DNA复制,引起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着丝点分裂,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 ‎6.下列各项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的是 A. 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B. 正在分裂的细菌 C.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D. 人的成熟红细胞 ‎【答案】A ‎【解析】‎ 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延长、缢裂的过程;细菌、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后期后期无完整的细胞核。‎ ‎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间信息交流大多与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C. 硅尘通过破坏溶酶体膜导致细胞坏死 D. 紫外线使膜蛋白变性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坏死是由环境引起的;‎ 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外因 :(1)物理致癌因子,如紫外线,X射线等能损伤细胞内DNA。 (2)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碱基。 (3)病毒致癌因子,某些病毒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DNA。细胞发生癌变的自身原因一一内因: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详解: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因此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A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硅肺是由硅尘破坏溶酶体膜释放出水解酶,使细胞坏死,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够区分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掌握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8.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压片 甲 根尖1~3 mm处 ‎-‎ ‎+‎ ‎+‎ ‎+‎ 乙 根尖1~3 mm处 ‎+‎ ‎-‎ ‎+‎ ‎+‎ 丙 根尖5~7 mm处 ‎+‎ ‎+‎ ‎+‎ ‎+‎ A.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D.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分散开,甲没有进行解离而导致细胞之间重叠在一起;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乙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丙所取材的根尖5~7mm处为伸长区,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而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期,但操作过程正确,因此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9.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B. 健康人衰老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因缺乏酪氨酸酶导致头发变白 C.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D. 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均被表达,因此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A错误;健康人衰老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因酪氨酸酶活性下降导致头发变白,B错误;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正确;受精卵中的部分基因表达,D错误。故选C。‎ ‎10.下列生命活动中,不受基因严格调控的是 A. 受精卵的分化 B. 细胞的衰老 C. 细胞的自我更新 D. 细胞的坏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及细胞坏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受精卵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受基因的控制,A错误;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基因的控制,B错误;细胞的自我更新是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受基因的控制,C错误;细胞坏死为细胞异常死亡,不受基因控制,D正确。‎ ‎11.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 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 纯合子杂交后代全是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杂合子的双亲可以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A错误;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可能都是杂合子,B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C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是杂合子,D错误。‎ ‎1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兔的白毛与黑毛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短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B正确;隐性性状是指杂种后代未表现出的性状,C错误;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B。‎ ‎13.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解析】‎ 用杂合体和隐性个体测交的方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4.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解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除去豌豆植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作为母本 B. 去雄后不用套袋,人工授粉后必须套袋 C. 收获亲本上的所有种子就可以统计下一代的性状情况 D. “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故对其进行去雄应该在开花前。‎ ‎【详解】应该在花未成熟前除去豌豆植株的全部雄蕊作为母本,A错误;去雄后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B错误;收获亲本上的所有种子并种下去观察茎的高度,才可以统计下一代的性状情况,C错误;“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故选D。‎ ‎【点睛】假说演绎法步骤: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5.人们曾经认为: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混合,即所谓的融合遗传。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中,最简单、最有力反驳融合遗传观点的操作步骤及其现象的是(   )‎ A. 高茎与矮茎杂交,F1全部表现高茎 B. 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 C. 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仍全部表现高茎 D. 杂种高茎与矮茎杂交,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比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融合遗传指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 ‎【详解】融合遗传任务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会出现新的中间型的表现型,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而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很好的反驳了融合遗传。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6.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C ‎【解析】‎ 根据分离定律的内容:“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分析:‎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A错误;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17.纯种甜玉米与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的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这说明(  )‎ A. “甜”是显性 B. “非甜”是显性 C. 子粒混杂 D. 与传粉有关 ‎【答案】B ‎【解析】‎ 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既有同株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株间的异花传粉,甜玉米上的非甜玉米,是非甜玉米授粉的结果,而非甜玉米上的没有甜玉米,说明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某野生植株,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研究人员将30株开红花的个体分别与开白花的个体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据此分析,亲本中开红花的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某野生植株,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其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假设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红花的基因型为AA或Aa,白花的基因型为aa。‎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将30株开红花的个体分别与开白花的个体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即白花占1/6。假设红花中杂合子Aa的比例为x,则纯合子AA的比例为1-x,其与白花aa杂交,后代白花的比例为x×1/2=x/2,因此x/2=1/6,计算x=1/3,故选B。‎ ‎19. 人的黑发对金黄色发为显性,一对黑发夫妇全为杂合子,他们的两个孩子中,其中一个为黑发,另外一个为金黄色发的概率为( )‎ A. 3/16 B. 9/16 C. 6/16 D. 1/16‎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这对黑发夫妇的后代中,黑发的概率为3/4,金黄色发的概率为1/4,则两个孩子中,在不考虑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况下,一个是黑发,另外一个是金黄色发的概率为1/4×3/4+3/4×1/4=6/16,故选C。‎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计算一种情况,误选B选项,这要求考生明确一个为黑发,另一个为金黄色发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第一个是黑发,第二个是金黄色发;第二种情况是第一个是金黄色发,第二个是黑发。‎ ‎20.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B. 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 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 D. 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后代中抗病:感病=1:1,故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Bb×bb;无香味:有香味=3:1,故亲本对应的基因型为Aa×Aa。亲本无香味感病的基因型为:Aabb,无香味抗病植株Aa Bb。‎ ‎【详解】香味性状是隐性性状,对应的基因型为aa,故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A正确;由上分析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B正确;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产生有香味抗病植株即aaBB的个体有AaBb(1/2×1/2=1/4)和aaBb(1/4×1/2=1/8),后代群体中aaBB比例为1/4×1/4×1/4+1/8×1/4=3/64,C错误;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有香味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子的比例是0,D正确。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 B. 前期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组成了纺锤体 C. 后期纺锤丝牵引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末期高尔基体参与赤道板的形成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均发生在间期;核膜核仁消失在前期,重建在末期;染色体加倍在后期。‎ ‎【详解】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均发生在间期,A正确;洋葱无中心体,B错误;后期着丝点自动断裂后,纺锤丝牵引分开的染色体移向两极,C错误;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形成,D错误。故选BCD。‎ ‎2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B. 理论上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C.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随时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详解】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A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遗传物质,不具有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正确;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需要在离体且有相关激素处理等条件下才可以表现出全能性,D错误。故选ABD。‎ ‎23.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下面各项中,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包括(   )‎ A.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科学地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 正确地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豌豆是两性花,严格的紫花闭花传粉植物,且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详解】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自然状态下是纯种,A正确;科学地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B正确;孟德尔未提出基因的概念,C错误;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众多数据才有说服力,D正确。故选ABD。‎ ‎24.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每个桶中两种球的数量相等。每次分别从Ⅰ、Ⅱ、Ⅲ三个小桶中的某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多次重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Ⅰ、Ⅱ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用Ⅱ、Ⅲ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过程 C. Ⅰ、Ⅱ两桶中小球的总数不相等不影响实验结果 D. 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在另外一个小桶中进行统计、汇总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时,2只小桶Ⅱ、Ⅰ分别相当于雌雄生殖器官,其中的小球相当于2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应该选择非等位基因,如Ⅰ和Ⅲ或Ⅱ和Ⅲ。‎ ‎【详解】用Ⅰ、Ⅱ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相当于模拟的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只小桶相当于雌雄生殖器官,可模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正确;用Ⅱ、Ⅲ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过程,A、a与D、d相当于非等位基因,B正确;Ⅰ、Ⅱ两桶中小球的总数不相等不影响实验结果,但每只小桶内两种球的数目必须相等,C正确;每次将抓取的小球统计后应该放回原处,D错误。故选ABC。‎ ‎25.下列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理解和运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孟德尔遗传规律成立的前提之一 B. 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受精作用中起作用 C. 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用于乳酸菌、蓝藻这些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D. 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孟德尔遗传定律成立前提之一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正确;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起作用,B错误;乳酸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只属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不适于原核生物,C正确;AaBb自交,若无致死后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但表现型不一定是4种,可能是9:6:1或15:1等,D错误。故选BD。‎ 三、非选择题 ‎26.下面如图表示某高等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像;如图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如图,可推断出该高等生物属于动物还是植物?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同时可知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段。‎ ‎(2)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取材的根尖长度为2mm左右,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以获取根尖__________区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这个区域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需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4)图2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_______,而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段。‎ ‎【答案】 (1). 动物 (2). 具有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3). D→E(或答“DE”) (4). 分生 (5).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 醋酸洋红溶液(或答“龙胆紫溶液”) (7). 间 (8). DNA的复制 (9). 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10). 2∶1∶2 (11). C→D(或答“CD”)‎ ‎【解析】‎ ‎【分析】‎ 图1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的后期;‎ 图2中AB段DNA复制,BC段前期,CD段中期,D点着丝点分裂,DE后期,EF末期。‎ ‎【详解】(1)图1中细胞不含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故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图1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2的DE段。‎ ‎(2)观察有丝分裂应该选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区域的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其中染色体需要经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进行染色处理。‎ ‎(3)图2中O→B段为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图2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含有染色单体,细胞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2:1:2,中期最适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对应图2的CD段。‎ ‎【点睛】无染色单体时,DNA数目=染色体数目;有染色单体时,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 ‎27.下图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 ‎(1)与①相比,细胞②的表面积/体积的值较___________,因此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___________。‎ ‎(2)c过程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的骨骼肌常呈现红色,是因为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红蛋白。请推测上皮细胞中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肌红蛋白,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肌红蛋白基因。‎ ‎(4)上皮细胞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时会发生癌变,这是因为紫外线属于____________致癌因子,在紫外线作用下,上皮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根据细胞核的哪些特征判断出衰老的细胞?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小 (2). 弱 (3). 细胞分化 (4).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 不能 (6). 含有 (7). 物理 (8). 原癌基因 (9). 抑癌基因 (10). 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 (11).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解析】‎ ‎【分析】‎ a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c细胞分化。‎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核质比的限制;细胞增大,相对表面积变小,物质运输效率下降。‎ ‎【详解】(1)与①相比,细胞②的体积较大,表面积/体积的值即相对表面积较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低。‎ ‎(2)c过程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从而造成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 ‎(3)正常的骨骼肌常呈现红色,是因为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红蛋白。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故上皮细胞中不能合成肌红蛋白,但含有肌红蛋白基因。‎ ‎(4)上皮细胞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时会发生癌变,这是因为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引起上皮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引发了细胞癌变。细胞癌变后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故核糖体数目增多 ‎(5)衰老的细胞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特征: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点睛】易错点:各种体细胞中含有的基因种类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中进行表达的基因有所区别,合成的蛋白质也有所区别。‎ ‎28.某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以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亲本:红花(甲)× 红花(乙)→ F1 红花(丙)、紫花(丁)‎ ‎(1)在红花、紫花这一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花,红花(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为验证红花(甲)的基因型,可利用F1中的________花植株与红花(甲)杂交,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作_____________。‎ ‎(2)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均与紫花(丁)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子代植株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现利用数量足够多的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进行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aa个体,然后根据各代Aa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绘制曲线,请写出对应图中的曲线名称: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红 (2). Aa (3). 紫 (4). 测交 (5). 红花:紫花=2:1 (6). 1 / 9 (7). III ‎【解析】‎ ‎【分析】‎ 红花与红花杂交,后代出现紫花,故紫花为隐性性状。且亲本均为杂合子。‎ 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1)由红花与红花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甲和乙均为Aa。要验证甲的基因型,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即与F1中的紫花aa进行测交,若后代中同时出现红花和紫花,说明甲是Aa ‎;若后代全是红花,说明甲是AA。‎ ‎(2)因为甲和乙均为Aa,故红花丙的基因型为1/3AA、2/3Aa,产生的配子为2/3A、1/3a,若与紫花丁aa杂交,后代中2/3Aa红花、1/3aa紫花,即红花:紫花=2:1。若让丙进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紫花的比例是1/3×1/3=1/9,红花的比例是1-1/9=8/9。‎ ‎(3)Aa的植株进行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aa个体,F1中AA占1/3、Aa占2/3;F1自交产生的F2中,淘汰aa后,3/5AA、2/5Aa;F2自交产生的F3代淘汰aa后7/9AA、2/9Aa,即自交n代后,Aa的比例是1/(2n+1),对应曲线Ⅲ。‎ ‎【点睛】Aa连续自交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变,纯合子的比例会增多,杂合子会减少;连续自由交配的过程中,后代中基因频率的基因型频率均不改变。‎ ‎29.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 ℃,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 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请完成下列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 ‎①实验方案: ‎ 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后代均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 c.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答案】 (1). 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和环境 (2). 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 (3). 正常的温度(或25℃) (4). aa (5). 后代均表现为长翅 (6). 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 ‎【解析】‎ ‎【分析】‎ ‎25 ℃条件下,AA和Aa均为正常翅,aa为残翅;在35-37 ℃条件下,AA和Aa可能会表现为残翅。‎ ‎【详解】(1)“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 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一只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或aa,要鉴定其基因型,应该让它与正常培养的残翅雌果蝇即aa杂交,幼虫在25 ℃条件下培养,若该残翅果蝇为aa,则后代全部是残翅;若该残翅果蝇是AA,则后代全部是正常翅;若该残翅果蝇是Aa,则后代中正常翅:残翅=1:1。‎ ‎【点睛】本题的关键点在于“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 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故一只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性AA、Aa或aa,鉴定基因型应该选择测交。‎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