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空中课堂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空中课堂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 1.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 13:2:1 B. 49:14:1 C. 1:2:1 D. 9:6:1 【答案】A 【解析】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为自交。 【详解】红花豌豆中:3/4AA,1/4Aa,让其自交,后代中AA占3/4+1/4×1/4=13/16,Aa占1/4×1/2=2/16,aa占1/4×1/4=1/16,即AA:Aa:aa=13:2:1。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答案】C 【解析】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出现了棕鼠,说明黑色对棕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亲本黑鼠基因型都是Bb,后代黑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2,即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3,B错误;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bb与其交配,若出现棕鼠,说明子代黑鼠是杂合子,C正确;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后代可能三黑一白、一黑三白、两黑两白、全黑、全白,D错误。 3.水稻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抗病(E)对感病(e)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HhEe的水稻与“某水稻”杂交,子代高杆抗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感病=3:3:1:1,则“某水稻”的基因型为 A. HhEe B. hhEe C. hhEE D. hhee 【答案】B 【解析】高杆和矮秆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高杆:矮秆=1:1,说明亲本为测交类型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Hh×hh;抗病与感病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抗病:感病=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综合以上可知,亲本水稻的基因型是HhEe×hhEe,故B正确。 【点睛】本题关键能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4.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 【答案】B 【解析】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的问题,A错误;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B正确、C错误;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是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D错误。 5.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答案】B 【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Aa可以产生A:a=1:1,测交后代1:1、自交后代基因型1:2:1、表现型3:1均是杂合子产生2种比例相等配子的结果。其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答案】B 【解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7.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A. 2:1 B. 3:l:l C. 4:2:2:1 D. 9:3:3:1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老鼠体色和尾的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其中AaBB(2/16)、AaBb(4/16)为黄色短尾;aaBB(1/16)、aaBb(2/16)为灰色短尾,所以理论上正常出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6+4/16)∶(1/16+2/16)=2∶1。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8.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8 【答案】A 【解析】AaBbCc×AabbCc,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1AA∶2Aa∶1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1BB∶1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1CC∶2Cc∶1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比例为1/4aa×1/2Bb×1/2Cc=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Aa×1/2Bb×1/2Cc=1/8;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4aa×1/2Bb×1/4cc=1/32;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2Aa×1/2bb×1/4cc=1/16;答案是A。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9.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8 B. 7/8 C. 7/16 D. 3/8 【答案】C 【解析】 所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6+3/8=7/16,A、B、 D三项均错误, C项正确。 10.人类的秃顶遗传表现型如表所示。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一个女孩秃顶的概率和秃顶男孩的概率分别为( ) A. 1/4、3/8 B. 1/4、3/4 C. 1/8、3/8 D. 1/8、3/4 【答案】A 【解析】人类的秃顶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 、b控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表格可知,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bb的 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Bb的男性表现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 【详解】该夫妇,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bb),所以妻子基因型为Bb;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BB),所以丈夫的基因型为Bb,所以所生女孩秃顶的概率为1/4bb;秃顶男孩的概率为:3/4×1/2=3/8。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定律的应用,本题的难点在于秃顶的遗传为从性遗传,Bb基因型个体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所以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1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 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C 【解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详解】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A正确; B、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 C、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实验,C错误;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D正确;故选C。 12.某动物种群有AaBb和Aabb两类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雌雄个体比例1∶1。已知aaB个体致死,假如种群中全部个体都能够自由交配,且子代中除致死基因型外全部个体都成活,则成活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是( ) A. 1/4 B. 3/8 C. 3/16 D. 12/57 【答案】D 【解析】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因此该群体产生的配子可表示为A∶a=1∶1,B∶b=1∶3。因此,在所有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为(2×1/2×1/2)×(2×1/4×3/4)=3/16,aaB-(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2)2×(1/4)2+(1/2)2×(2×1/4×3/4)=7/64,故成活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AaBb/(1-aaB-)=12/57,故选D。 1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 “F1 (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D. 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答案】B 【解析】A、孟德尔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A正确; B、受科学发展的局限,该时期还没有发现染色体的结构,孟德尔仅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假说,B错误; CD、“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孟德尔的推理内容,并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做了验证,C、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假说-演绎”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4.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 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③ 【答案】B 【解析】性状分离: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说明高茎为显性性状,不属于性状分离,①错误;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 1:1,属于测交,不属于性状分离,②错误;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说明亲代圆粒豌豆为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③正确;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说明粉色花的紫茉莉为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④正确。故选B。 1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1:1:1:1,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D 【解析】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1种表现型,Aa×Aa→F1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AaBB→F1表现型种类数是2种,比例是1:1,A错误;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3:1,Aa×Aa→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3:1,所以AaBb×AaBb→F1表现型种类数=2×2=4,比例是(3:1)×(3:1)=9:3:3:1,B错误;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1种表现型,Aa×aa→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bbDd×bbDd→F1 表现型种类数=1×2=2,比例是3:1,C错误;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1:1,Aa×aa→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Aabb×aaBb→F1表现型种类数4种,比例为(1:1)(1:1)=1:1:1:1,D正确。 【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1) 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 3×2×3=18种基因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1/2(Aa)×1/2(BB)×1/4(cc)=1/16 (2)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例:AaBbCc×AabbCc,求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表现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3/4(A_)×1/2(bb)×1/4(cc)=3/32。 16.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 RrMm、RRmm B. RrMm、Rrmm C. RRMm、Rrmm D. RRMM、RRmm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代进行杂交的红果多室番茄基因型为R_M_,红果二室番茄的基因型为R_mm。 【详解】将红果多室番茄(R_M_)和红果二室番茄(R_mm)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红果:黄果=3:1,说明亲代都是Rr;子代中多室:二室=1:1,说明亲代是Mm和mm,因此,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Mm和Rrmm,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善于将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再结合亲本的表现型推出基因型。 17.下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若Ⅲ1是Ⅱ2和Ⅱ3婚配生下的孩子,请写出Ⅰ1、Ⅰ3的基因型以及Ⅲ1 为白化病患者的几率( ) A. AA、Aa 和 1/16 B. Aa、Aa 和 1/9 C. Aa、AA 和 1/4 D. Aa、Aa 和 1/64 【答案】B 【解析】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Ⅰ3 和Ⅰ4正常,但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可推断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 【详解】Ⅰ1、Ⅰ2和Ⅰ3、Ⅰ4均正常但生有患白化病的孩子,所以这四个个体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若Ⅲ1 是Ⅱ2和Ⅱ3婚配生下的孩子,则Ⅲ1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2/3×1/4=1/9。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分析遗传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以及根据分离定律分析所涉及个体的基因型。 18.下列现象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共有的是( ) ①DNA复制一次 ②着丝点的分裂 ③最终产生两个子细胞 ④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⑤能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组合 ⑥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⑥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有着丝点的分裂,最终产生两个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着丝点的分裂,最终形成1个或4个子细胞;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增殖 19.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 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 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 【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间的异同是基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2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过程中,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 bc 时期 B. 有丝分裂过程中,cd 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减数分裂过程中,cd 期的细胞都含有 23 对同源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 段的某一时期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曲线横坐标为细胞分裂时期,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经历的变化为:1→2→1。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出现在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即 cd时期,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cd 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cd 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但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 cd 段的某一时期,D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易错点在于曲线的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而非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 21.已知基因A、B、C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aB C 表现型的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 A. 1/8 3/8 B. 1/16 3/16 C. 1/16 3/8 D. 1/8 3/16 【答案】B 【解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3、Aa与aa杂交,后代基因型有Aa和aa2种,比例为1:1;BB与Bb杂交,后代基因型有BB和Bb2种,比例为1:1;Cc与Cc杂交,后代基因型有CC、Cc和cc3种,比例为1:2:1。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1/2×1/2×1/4=1/16;出现具有aaB C 表现型女儿的比例为1/2×1×3/4×1/2=3/1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2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 10/16 B. 6/16 C. 9/16 D. 3/16 【答案】B 【解析】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F2中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单显:单隐:双隐=9:3:3:1,亲本是双显和双隐,故不同于亲本的是(3+3)/16=6/1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3.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组合为 AA、 Aa、aa 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基因组合 BB 和 Bb 控制红色,基因组合 bb 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后代有 9 种基因型、6 种表现型 B. 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 100% C. 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占 3/16 D. 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 4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红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_。 【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 9 种基因型,但是后代表现型只有5种:红色大花瓣(AAB_)、白色大花瓣(Aabb)、红色小花瓣(AaB_)、白色小花瓣(Aabb)、无花瓣(aa__),A错误; B、大花瓣(AA)与无花瓣(aa)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是Aa,不一定是白花小花瓣,可能是红色小花瓣,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基因型(AAB_)其中AA占1/4,B-占3/4,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1/4×3/4=3/16,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后代有四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共三种表现型:红色大花瓣、白色大花瓣、无花瓣,D错误。故选C。 24.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C 【解析】鉴别一只动物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和检验杂种基因型,都采用测交法;农业生产中通过不断自交来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在一对相性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 【详解】①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②用杂交法可以区别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③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因为杂合体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体,并淘汰隐性个体;④用测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时,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所以采用的最适宜方法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故选C。 25.纯合子黄圆豌豆(YYRR)与绿皱(yyrr)杂交后得F1,F1自交得F2,将F2全部豌豆种子再种植并自交,则F3中纯合的黄圆豌豆占全部F3的比例是 A. 9/16 B. 1/16 C. 9/64 D. 1/6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解答本题要明确9:3:3:1的含义及比例,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纯合子黄圆豌豆(YYRR)与绿皱(yyrr)杂交后得F1(YyRr),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自交得F2有9种基因型,其中只有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自交能够产生纯合的黄圆豌豆(YYRR),产生的纯合的黄圆豌豆=1/16+(2/16×1/4)+(2/16×1/4)+(4/16×1/16)=9/64,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按照先分离、后组合的方法进行解答。 26.孟德尔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定律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一演绎法。下列叙述中属于其演绎推理内容的是 A.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B. 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是单个存在的 C.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的结合是随机的 D. 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表现,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详解】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设的内容,A错误; B、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是单个存在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设的内容,B错误; C、雌雄配子在受精时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设的内容,C错误; D、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表现,比例为1: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过程,D正确。故选D。 27.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 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间期。 【详解】A、①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 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C错误; 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处于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正确判断图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以及与DNA的关系,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8.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 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 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 【解析】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即四分体时期。 故选D。 29.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80、80、40、40 B. 40、40、20、20 C. 40、80、40、20 D. 80、80、40、20 【答案】D 【解析】卵巢里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另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小的为第二极体,卵细胞即雌配子。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详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卵母细胞内,导致次级卵母细胞核内DNA含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姐妹染色体平分到两个细胞内,导致卵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再次减半;根据题意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故含有的核DNA数也是40,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减数分裂时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依次是80、80、40、20,所以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理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相关数值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30.下列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染色体上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 【详解】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A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B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其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即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D正确。 31.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可能为AbC、AbC、aBc、aBc,有2种基因型,A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有2种基因型,B正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C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B。 32.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①同源染色体分离,且均等分裂,为雄性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着丝点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详解】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故分裂的前后顺序依次是②①④③,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3.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②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 ④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①由分析可知,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①正确; ②由分析可知,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②正确; 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③错误; ④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④正确。故选A。 34.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 图丙中的 M、m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 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 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表明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明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所处时期同甲。 【详解】A、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所以甲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错误; B、图丙细胞中的 M、m 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分,所以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 D. 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分,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D正确。 故选D。 3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精卵细胞融合的实质是两细胞质的合二为一 C. 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D. 由于受精卵中的 DNA 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从而保证了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答案】C 【解析】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A错误; B、精卵细胞融合的实质是两细胞核的合二为一,B错误; C、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的基因型种类较多,必然呈现多样性,C正确; D、由于受精卵中的核DNA 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D错误。故选C。 36.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数量相等,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 B. 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亲 C.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 【答案】A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遗传物质不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不是因为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事实上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A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B正确;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C正确;染色体属于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的载体,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7.某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2,对其某组织的切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2,有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6。那么该组织切片取自哪种器官?( ) A. 睾丸 B. 骨髓 C. 脑 D. 卵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特定,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才会减半,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会加倍。 【详解】根据题意,对其某组织的切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有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2,有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6,说明该器官的细胞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故该组织切片一定来自动物的性腺,该动物为雌性,所以该组织切片取自卵巢,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8.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①是有丝分裂后期 B. 图②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 C. 图③中有同源染色体 D. 图④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详解】A、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 B、图②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B正确; C、图③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正确; D、图④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 【点睛】分裂图像的辨析 ①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的辨别方法:“三看法”) ②各分裂时期图像的判定,则根据上述“三看”分辨法,再加上“姐妹染色单体的有无”及“染色体在细胞中的排列方式”等进行确定。染色体散乱排布为前期,向赤道板集中,即“排队”为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即“分家”为后期。 39.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CCDdEe,成对的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 A. 6 种 B. 12 种 C. 32 种 D. 16 种 【答案】D 【解析】在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时,可以采用逐对分析法,即将自由组合问题分成若干分离定律的问题,再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概率相乘的方法来解决。 【详解】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成对的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2×1×2×2=16种。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比较基础,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数,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0.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特有的行为是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 着丝点一分为二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体均会移向细胞的两极,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D错误。故选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