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小题狂练19剖析种群与群落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小题狂练19剖析种群与群落解析版

‎19.剖析种群与群落 ‎(时间:15分钟)‎ ‎1.(2019·江苏七市三模)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 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 解析 这个区域的八角金盘、各种昆虫和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通过题图分析可知,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通过题图分析可知,中午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不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也较多。‎ 答案 C ‎2.(2019·镇江一模)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栖息地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平均 森林边缘 ‎15‎ ‎18‎ ‎15‎ ‎16‎ 小溪岸边 ‎12‎ ‎14‎ ‎13‎ ‎13‎ 森林 ‎5‎ ‎5‎ ‎2‎ ‎4‎ A.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时,选取的样方是随机的 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解析 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在森林边缘和小溪岸边较多,说明其适宜生存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答案 D ‎3.(2019·南师附中模拟)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 4‎ 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解析 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能采蜜,存在竞争关系;密林熊蜂的行为影响了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角蒿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比例,影响基因频率,进而影响进化;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会使角蒿子代数量减少,影响种群密度;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若某时间段测出的密林熊蜂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盗蜜频率高。‎ 答案 B ‎4.(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解析 根据题意,锁阳的叶已经退化,说明其光合作用较弱或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其需要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可推知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错误;该地区为沙漠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错误;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小果白刺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锁阳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了耐旱突变,干旱的沙漠环境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D错误。‎ 答案 C ‎5.(2019·无锡梅村中学模拟)(多选)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一般用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 C.太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狮与羚羊根据气味猎捕和躲避,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 答案 BCD ‎6.(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 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解析 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吸收水体中的N、P,分析表格内容可知,浮水植物a吸收N的能力最强,吸收P的能力居中,沉水植物c吸收P的能力最强、吸收N的能力居中,综合来看,投放这两种植物降低水体中N、P的效果较好,排除A、B项;投放植物后,植物吸收N、P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其种群密度将会增加,C正确;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植物a、c均为当地原有水生植物,故而投放后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C ‎7.(2019·全国卷Ⅲ,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试管中该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a(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不再增加,因此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2)该种菌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变空间和营养条件等会使其K值发生变化,培养基的体积变小,该种菌的K值也减小。K 4‎ 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