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 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 ‎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平原到高原,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过少,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体现,A错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内环境稳态失调,因而出现中暑症状,B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这是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表现,C错误;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属于正常的水平衡调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答案】A ‎【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所以下丘脑与呼吸调节无关,A错误;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血浆和淋巴中,B正确;内环境渗透压越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越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突触间隙也有少量蛋白质,如分解神经递质的酶,D正确。‎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3.下图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A.Y中O2进入骨骼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直接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X直接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组织液,组织液与Y双向渗透,故Y为血浆,而Z为淋巴。Y血浆O2进入骨骼肌细胞,要通过一层毛细血管壁,即通过2层细胞膜,再通过1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故A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生成乳酸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pH降低,故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临血浆,外临组织液,故C正确。X、Y、Z理化性质的稳定直接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胰岛素能够促进靶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 B.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转运蛋白,因此是主动转运 C. 若图中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构改变则可能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D. 转基因大肠杆菌能合成胰岛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能够促进靶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A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需要转运蛋白,但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B错误。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进而降低血糖,如受体结构改变,则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转基因大肠杆菌能合成胰岛素原因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相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胰岛素调节、物质的跨膜运输、基因工程的原理相关知识,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5.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B. 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②含量高于正常值 C. 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 D. a除能分泌激素②外,还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垂体同时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据此可判断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A项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③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②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D项错误。‎ ‎6.‎ 将两个灵敏电流计分别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图5 B. b点对应图‎3 C. c点对应图3 D. d点对应图4‎ ‎【答案】D ‎【解析】在a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所以没有电位变化,A错误;在b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所以b点对应图5,B错误;在c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c点有突触间隔,所以图3中间在横轴的时间要长一点,C错误;在d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突触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位只发生一次变化,所以d点对应图4,D正确。‎ ‎7.若图1、图2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只与图1有关 B. 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并参与细胞代谢 C. 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d D. 如果细胞a是垂体细胞,细胞b可以表示性腺细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1体液调节和图2神经调节都有关,A错误;激素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本身并不参与细胞代谢,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所以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给细胞d,C错误;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故b细胞可以是性腺细胞,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内容,解题关键是通过图形分析出调节过程。‎ ‎8.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下图为参加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B. 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C.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 D. 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上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立即刺激A端会将兴奋传导到效应器,会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故A错。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导效应器,故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故B正确。要保持反射弧完整参加的活动才能为反射,故C错。刺激A端会将兴奋传导到效应器,会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模型分析能力。‎ ‎9.下列是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 B. 条件反射是脊髓的高级机能 C.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 D. 脊蛙反射不需要完整反射弧 ‎【答案】C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A错误;条件反射则是动物在个体生活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从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的形成以条件刺激的作用为前提,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B错误;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等,所以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C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脊蛙反射仍需要完整反射弧,D错误。‎ ‎10.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B.膜电位因受到一定刺激而变成内正外负 C.冲动的传导是一种依赖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变化的现象 D.复极化过程指由反极化状态的电位逐渐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超过则不再增加;A错误。膜电位因受到一定刺激,Na+内流,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B正确。静息电位是由于K+通道开放,使得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由于Na+通道开放,依赖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变化;C正确。当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时开放的电压门控Na+通道失活、关闭,而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少量的K+在细胞内强大的电动势和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迅速外流,使细胞内电位降低,细胞外电位升高,这个过程被称为复极化;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动作电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B. 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C. 若信号物质是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则来自突触小体 D.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产生兴奋 ‎【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A项正确;胰岛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降低血糖浓度,B项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的突触前膜释放,C项正确;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项错误。‎ ‎12.下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 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答案】C ‎【解析】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促使性腺增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3.下列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 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 B. 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 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 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答案】C ‎【解析】由于动物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速度慢;只要细胞有相应的受体都可以受到相关激素的调控,调节作用范围广泛;由于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后才灭活,血液中激素可以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体液调节的物质除了激素,还有其他的化学物质,如CO2不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因此ABD正确,C错误。‎ 点睛:本题考察体液调节的特点,难度较大。提醒大家一句:绝大多数激素是内分泌腺产生,但是部分激素是内分泌细胞产生。‎ ‎14.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琼脂的大小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一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感光,感光向光弯曲生长,否则直立生长,A正确;实验二中,无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尖端与下部隔断的胚芽鞘可以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实验三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对侧生长,说明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实验四缺少空白对照,应设置一组不放置琼脂块的胚芽鞘作为对照,因此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发现的探索实验 ‎【名师点睛】胚芽鞘实验及生长素作用的规律 ‎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 ‎②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③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⑤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这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结果。‎ ‎⑥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其原理是增大了细胞壁的可塑性,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导致细胞体积增大,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 ‎15.根冠能分泌一种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与分生区分泌的低浓度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的是 ‎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四幅图中分生区都能产生并上传少量生长素,在根尖两侧发挥等效的促生长作用,B图中右侧根冠不能上传起相反作用的激素而使右侧生长快,故向左弯曲。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应用。‎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有一定难度。‎ ‎16.浆细胞可分为两种,急性浆细胞在感染病原体数天后生成,通过分泌松散型抗体清除病原体,记忆浆细胞在其后生成,通过分泌紧密型抗体进一步中和感染的病原体,则 A. 急性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 B. 急性浆细胞是T细胞增分化而来 C. 记忆浆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 结合型与紧密型抗体可识别相同抗原 ‎【答案】D ‎【解析】急性浆细胞在特定病原体的刺激下产生,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急性浆细胞是B细胞增分化而来,B项错误;浆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C项错误;结合型与紧密型抗体可识别同一种抗原,D项正确。‎ ‎17.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B.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直接识别 C.HIV病毒主要攻击造血干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作用是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A错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外源性物质,流感病毒属于抗原;B正确。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错误。免疫系统的功能受神经调节的影响,但不完全依赖神经系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人食用被诺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会导致呕吐与腹泻,而NV极易变异,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胃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特异性免疫 B.NV极易变异,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 C.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 D.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促使被N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胃酸能杀死部分NV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B、NV极易变异,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人类很难研究相应的疫苗,故B正确;C、抗体具有特异性,人体有多种抗NV的抗体,可能是因为NV表面存在多种抗原蛋白,故C正确;D、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NV入侵的靶细胞,并使之裂解死亡,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9.选取相同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进行实验,甲、乙、丙、丁四组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 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不定根最多 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只分析甲组和乙组,不能知道是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的作用,A错误;只考虑乙组和丙组两个对照,无法说明三个侧芽时产生的不定根最多,B错误;没有对照实验,不能说明,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C错误;从图中可以得出,侧芽可以诱导产生不定根,并且不定根的数量与侧芽的数量有关,用吲哚乙酸处理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表明,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生长素应用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0.某学生体检报告显示:乙肝表面抗原( AbsAg)呈阴性(-),乙肝抗表面抗原抗体(Ab-sAb呈阳性(+)。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表示有,“-”表示没有 )( )‎ A.该生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 B.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经免疫反应已清除 C.表面抗原和抗表面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类物质 D.乙肝病毒正在该生体内大量增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干分析,该学生含有乙肝表面抗原抗体,说明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机体内含有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曾感染乙肝病毒,经免疫反应已清除,但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表面抗原属于糖蛋白,抗表面抗原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C正确,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说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HCO3-、HPO42-等离子是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在这些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A正确;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属于免疫调节,B正确;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肌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量比平时少属于水盐平衡的调节,D正确。‎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并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2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 B.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茎<芽<根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根、芽、茎的生长,但是促进的效果不同 D.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 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同一生长素浓度对的根、芽和茎作用效果不同,故A正确。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茎<芽<根,故B正确。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芽、茎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故C错。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 芽、茎生长效果最佳,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曲线分析能力。‎ ‎23.(2013•盐城一模)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 B.T细胞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记忆细胞具有长时间记忆功能,寿命比浆细胞长,A正确,T细胞受刺激后能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B正确; 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C错误,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故:答案为A、B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4.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判断合理的是 A.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 B.Y浓度生长素可促进杨树侧芽细胞分裂 C.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应为:Y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