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湖南师大附中 2017-2018 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1. 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A. 细胞体积小 B. 单细胞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没有 DN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原核生物细胞体积一般比较小,但细胞体积小的不一定是原核细胞,故 A 错误;单细胞生物也可能是真核生物,如原生生物,故 B 错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最重 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故 C 正确;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B.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C. 氧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原因是其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 D. 核酸中的 N 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 N 主要存在于氨基酸的 R 基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因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 然界都可以找到,A 正确;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极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B 错误;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原因是生物体中大分子都是通过碳链为骨架连接而成,C 错 误;蛋白质中的 N 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元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 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 葡萄糖、氨基酸 B. 氨基酸、葡萄糖 C. 碱基、氨基酸 D. 乳糖、葡萄糖 【答案】A 【解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为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多糖,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故选:A。 【点睛】本题是对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的考查,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基本 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4. 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 斐林试剂;砖红色 C. 碘液;蓝色 D. 双缩脲试剂;紫色 【答案】D 【解析】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A 项错误;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 砖红色沉淀,B 项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色,C 项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 色反应,D 项正确。 5.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 A. 红光和黄绿光 B. 黄光和蓝紫光 C. 红光和橙光 D. 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 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的结构以及与吸收光能有关的色素的分布,意在考查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图示某同学在实验课上拍到的图像,请判断他是做的下列哪个实验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B.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C.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 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 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 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 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 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根据图示可 知,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发现,视野中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正处于质壁分离或 复原状态。 故选:C。 7. 在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既是植物光反应的产物,又是植物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 A. [H]和 ATP B. O2 和 ATP C. CO2 和酶 D. 酶和[H] 【答案】A 【解析】光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为:(1)水的光解:2H2O→4[H]+O2;(2) ATP 的形成 ADP+Pi+ 能量→ATP,可见光反应的产物有[H]、O2、ATP,其中[H]和 ATP 提供给暗反应,用于 C3 的还原。 故选:A。 8.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光反应离不开色素的作用 B. 暗反应必须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C.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D. 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有机物 【答案】B 【解析】光反应利用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离不开色素的作用,A 正确;暗反应主要在叶 绿体基质中进行,固定二氧化碳,还原三碳化合物,需要 H]、ATP,酶等,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B 错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C 正确;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糖类等有机物,D 正确。 9.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ATP 最多的阶段是 A. 不确定 B. 第三阶段 C. 第二阶段 D. 第一阶段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因 此第三阶段产生的 ATP 最多。 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过程的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 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0. 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 A. ADP B. 乳酸 C. CO2 D. O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 ATP 和 ADP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 错误;B.乳 酸是人体无氧呼吸过程特有的产物,判断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 监测体内积累的乳酸,B 正确;C.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 错 误;D.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D 错误。 考点: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易错点拨 1.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2.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 ATP。 3.由于酶的不同决定了丙酮酸被还原的产物也不同: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水果果实进行无 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 CO2;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如玉米胚、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而高等动物、人及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11. 下面是某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属于后期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 正确;染色 体散乱的分布于细胞中,且仍然有核膜、核仁,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 错误;所有 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 错误;在细胞的中央出现了细胞板,处于有 丝分裂末期,D 错误。 12. 下列关于癌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 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 C.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D. 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答案】B 【解析】癌细胞能够不受机体控制,无限增殖,A 正确;癌细胞的新陈代谢旺盛,B 错误;癌 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 正确;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所以容易扩 散和转移,D 正确。 13.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人的高鼻梁与塌鼻梁 D.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 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 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A 错误;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 对性状,B 错误;人的高鼻梁与塌鼻梁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 正确;绵羊的 长毛和细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 正确.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14.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 DNA B. RNA C. DNA 和 RNA D. DNA 或 RNA 【答案】B 【解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其遗 传物质是 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而艾滋病病毒只含有 RNA,因此 RNA 是其遗传物质。 故选:B。 15. 杂交实验中,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 A. 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 C. 显性性状 D. 优良性状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与能不能稳定遗传无关,A 错误; 在杂交育种中,一定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 发生性状分离,B 正确;显性性状可以是纯合子 AA、也可能是杂合子 Aa,如果是杂合子 Aa, 则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C 错误;优良性状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因此不 一定能稳定遗传,D 错误。 16. 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自交 B. 正交 C. 反交 D. 任选一高茎豌豆杂交 【答案】A 【解析】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但豌豆是闭花传粉、自花 授粉(自交)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最简便”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 次的考查。 17. 某 DNA 片段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为…A-T-G-C…,其互补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是 A. …T-A-C-G… B. …A-T-G-C… C. …A-U-C-G… D. …A-U-G—C… 【答案】A 【解析】在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现 已知 DNA 片段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为…A-T-G-C…,则与之互补的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 序应该是…T—A—C—G…。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 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 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 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经过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形成基因型不同的 2 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 成的 2 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即经减数分裂后产生 4 个精子,两种类型,两两相同。所以, 若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AB、ab、ab。 故选:B。 19. 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营养不良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 因突变可以使基因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最终 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 换,进而导致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使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因此引起镰刀 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故选:B。 20. 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叫猫叫综合征,这种变异属于 A. 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结构变异又包括缺失、倒 位、易位和重复。人第 5 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会引起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 失。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 地理隔离形成 B. 生殖隔离形成 C.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 种群环境条件改变 【答案】B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错误。 22.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方框内的“?”是指 A. 内环境 B. 消化道 C. 呼吸道 D. 骨骼肌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 项正确,B、C、D 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 23. 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 血浆 B. 淋巴 C. 消化液 D. 组织液 【答案】D 【解析】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 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 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 生存的环境。 24. 小张体温一直维持在 39 ℃的高烧,这段时间他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A. 产热大于散热 B. 产热小于散热 C. 产热等于散热 D. 不产热也不散热 【答案】C 【解析】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上升,不能一直维持在 39 ℃,A 错误;产热小于散热,则体 温下降,不能一直维持在 39 ℃,B 错误;产热等于散热,则体温一直维持在 39 ℃的高烧,C 正确;机体的热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机体一定能产热,D 错误。 【点睛】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产的 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25. 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那一条最为正确?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兴奋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 兴奋的传递为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此答案为 D。 26. 下图是对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 物质 b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抑制物质 a、b 的分泌 【答案】D 【解析】A、能够调节丙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腺体乙是垂体,甲是下丘脑,A 错误; B、甲下丘脑释放的激素 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垂体释放的激素 b 是促甲状腺激素, B 错误; C、垂体的分泌活动除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控制之外,还受结构丙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 反馈调节,C 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能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的激素 a 和 b,D 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27. 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 生长素 B. 细胞分裂素 C. 脱落酸 D. 乙烯 【答案】D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生 长,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 【考点定位】各种植物激素的功能及其应用 28. 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 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 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 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 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A 错误;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B 正确;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C 错误; 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 错误. 故选:B. 29. 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 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 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 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 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猫头鹰是最高营养级的 生物,食物链越长获得的能量越少,食物链越短获得能量越多,所以 D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 在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其中的生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 O2 B. H2O C. 足够的有机物 D. 太阳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离不开能量,故 D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 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 B 属于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图 B 中⑤是________,它是细胞进行________的主要场所;⑥是________,它是细胞进行 ________的场所。 (3)图 A 中⑥所指的是__________,它是细胞合成________的场所。 (4)图 A 中,有丝分裂前期会解体、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标号);属于生物膜系统 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答案】 (1). 植物 (2). 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 (3). 线粒体 (4). 有氧 呼吸 (5). 叶绿体 (6). 光合作用 (7). 核糖体 (8). 蛋白质 (9). ⑦⑧ (10). ①②③⑦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 细胞中各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 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分析 A 图:A 图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 膜,②为线粒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染色质,⑤为中心体,⑥为核糖体,⑦为核膜,⑧为 核仁,⑨为内质网。分析 B 图:B 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壁,②为高尔基体, ③为细胞核,④为核糖体,⑤为线粒体,⑥为叶绿体。 (1)图 B 细胞无中心体,但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属于植物细胞。 (2)图 B 中⑤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 ⑥是叶绿体,它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图 A 中⑥所指的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细胞中蛋白质的“装 配机器”。 (4)图 A 中,⑦核膜、⑧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会解体、消失;图中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 高尔基体、⑦核膜、⑨内质网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32. 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为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 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取若干试管,分为 A、B、C、D、E、F 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 2 mL 凝乳 酶,另一支放入 2 mL 乳汁。 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 15 min。 ③将每组试管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后在原温度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时间,结果如下 表所示: 组别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 7.0 4.0 1.5 4.0 不凝 请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 (2)A 组中乳汁不凝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组中乳汁也不凝固,若将 其温度冷却至 40 ℃,乳汁将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凝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 “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 40 ℃”的 结论。 【答案】 (1). 强 (2). 低温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3). 不会 (4). 高温导致酶 的空间结构破坏(高温导致酶失活) (5). 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 度。 (1)凝乳酶看促进乳汁凝固,所以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高。 (2)A 组中乳汁不凝固,主要是低温导致酶的活性降低。F 组中乳汁也不凝固,若将其温度 冷却至 40℃,乳汁将不会凝固,因为此时高温已经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即使降低了温度而 空间结构无法恢复。 (3)该实验不能说明 40℃就是该种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要知道该酶的最适温度还需要将 30℃到 50℃之间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33. 孟德尔最早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计了实验程序。 他以纯种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 自交、F1 测交等 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据此分析以下问题并在空格上填写相关内容: (1)F1 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F2 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_。 (2)针对 F2 呈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提出了假说。请从下列序号中选出假说的全部内 容: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通过测交实验,孟德尔成功地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下面是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请在空 格上填上相关内容。 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茎 (2). 3∶1 (3). ①②③④ (4). 配子(左到右) D d 表 现型(左到右) 高茎 矮茎 比例 1∶1 【解析】试题解析:孟德尔最早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设 计了实验程序。他以纯种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 交、F1 自交、F1 测交等实验,按照假设—演绎的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 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分析可知: (1)纯种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F1 的表现型是高茎,F1 自交,F2 中高茎与 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 3:1。 (2)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包括: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 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测交实验的分析图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 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34. 下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 放大模式图。 (2)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图乙所示的______________来传递的,该结构由突触前 膜、________及 B 所示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此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A 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 B 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 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感受器 (2). d (3). 突触 (4). 突触间隙 (5). 突触后膜 (6). 神经递质 (7). B 神经元持续兴奋 .................................... (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 f 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 d 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 B 为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2)两个神经元通过突触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图乙所示的 突触来传递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及 B 所示的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的。神经递质可 以在突触处传递兴奋,其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相应的 膜电位变化。 (3)已知 A 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 B 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该 物质被分解后,下一个神经元不会兴奋。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该物质可以持 续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 B 神经元持续兴奋。 35.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链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B. 所有的蛋白质都含有 N 元素 C.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 细胞中的水都参与细胞内液的构成 【答案】D 【解析】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是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碳链是细胞内生物大分 子的基本骨架,A 正确;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 C、H、O、N,所以蛋白质都含有 N 元素,B 正确; 脱氧核糖核苷酸是 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C 正确;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 在,自由水参与细胞内液的组成,D 错误。 36. 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 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 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糖蛋白在细胞之间的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细胞排成的前提 是生物体识别“自己”和“非己”,这种识别作用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故选:D.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37.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 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需将 5 倍目镜更换为 10 倍目镜 B.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B 【解析】看图可知,乙的放大倍数和甲相同,故由观察甲到观察乙放大倍数不变,目镜没有 更换,A 错误;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 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 正确;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C 错误;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 离的复原,说明有溶质分子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D 错误。 38. 下列图中曲线①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距离,②表示子染色体之间的 距离,则正确的绘图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着丝点没有分开,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为 0,染 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距离相对值最大。有丝分裂后期,伴随着染色单体分离, 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增大,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距离缩短;且染色体着丝点 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距离每缩短一个单位,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增大两个单位。故选 B。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 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9.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每个基因都是 DNA 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DNA 分子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 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B 【解析】每个基因都是 DNA 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片段,A 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 DNA 片段,没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是基因,B 错误;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 能单位和结构单位,C 正确;真核细胞的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正确。 40. 在同种生物体内,如果细胞甲比细胞乙 RNA 的含量多,可能的原因有 A. 甲合成的蛋白质比乙多 B. 乙合成的蛋白质比甲多 C. 甲含的染色体比乙多 D. 甲含的 DNA 比乙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RNA 有 3 种:mRNA 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tRNA 是氨基酸的运输工具,rRNA 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因而 RNA 越多,说明蛋白质的代谢越旺盛。 考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点评:本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1. 一个正常(未感染)的真核细胞内有很许多 mR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mRNA 的碱基数一定是 3 的倍数 B. mRNA 的形成都经过 DNA 的转录 C. DNA 转录的产物都是 mRNA D. mRNA 合成的场所都是在细胞核内 【答案】B 【解析】mRNA 上的密码子是由 3 个相邻的碱基组成的,mRNA 上的碱基数不一定是 3 的倍数, A 错误;mRNA 都是通过 DNA 的转录形成的,B 正确;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基因(DNA)转移到 RNA,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一条与 DNA 碱基序列互补的 RNA 的过程,其产物有三种,tRNA、 mRNA、rRNA;C 错误;mRNA 主要在细胞核合成,另外线粒体与叶绿体也能合成 mRNA,D 错误。 42.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 现三角形果实荠菜与卵圆形果实荠菜做亲本杂交,F1 都是三角形果实荠菜,F2 中三角形果实与 卵圆形果实荠菜的比例为 15∶1。F2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这样 的个体在 F2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A. 1/5 B. 1/3 C. 7/15 D. 8/15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角形果实荠菜个体自交后代只有出现 aabb 基因型时,才有卵 圆形果实,表现出性状分离,否则都是三角形果实.因此,在 F2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只有基 因型为 4AaBb、2Aabb、2aaBb 的三角形果实荠菜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占 F2 三角形果实荠菜 中的比例为 8/15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3. 下列对动物激素调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与甲状腺激素相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少 B. 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作用的 C. 有些激素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D. 人和高等动物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组织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A 正确;激素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改 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B 正确;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全是蛋白质,因此也不一定需要核糖体 的参与,C 正确;人和高等动物的内环境的稳态维持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网络共同调节 实现,D 错误。 4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觉体温变化的功能 B. 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后,机体中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C. 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范围 D. 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只有肝糖原 【答案】C 【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感觉体温变化的中枢在大脑皮层,A 错误;病毒第二次侵入 人体后,机体中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 错误;短时间 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C 正确;血糖浓度高时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分解,但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所以肌糖原也参与调节血糖稳定,D 错误。 45. 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图中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 素的分布) A. ①④⑥ B. ②④⑧ C. ③⑤⑥ D. ②⑤⑦ 【答案】A 【解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较快,从而造成弯向光源生长,①正确,②错误;若尖端不能感受光的 刺激,则使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应直立生长,③错误;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 多,所以外侧生长得快,④正确,⑤错误;水平位置的根,受重力的影响,使生长素移到靠 近地面的一边,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因根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较敏感,近地 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则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一段时 间后根仍向下弯曲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性,⑥正确,⑦⑧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①有生长素的来源则可能生长;②胚芽鞘 的尖端是感光部位;③生长素若均匀分布,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抓住 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与题意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的正确与否。 46. 图示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 ①②③表示 CO2 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 ④表示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 D. 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答案】D 【解析】图示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 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 的代谢废弃物及遗骸都会被分解者分解,最终归还无机环境。因此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 费者、丙是生产者,A 正确;①②③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CO2 回归到大气中,B 正确;④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是大气中 CO2 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C 正确;碳元素以 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即在甲、乙、丙之间流动,D 错误。 47. 为了探究不同遮光和温度处理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 A 品种水稻均分为 6 组并置于人工气室中培养。1 组模拟田间环境(对照组),另 5 组分别如下表 处理(实验组),在维持 CO2 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叶片的 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 实验编号 对照组 实验 组一 实验 组二 实验 组三 实验 组四 实验 组五 实验 处理 遮光比例 不遮光 不遮光 遮光 30% 遮光 30% 遮光 50% 遮光 50% 温度/℃ 25 30 25 30 25 30 实验 结果 净光合速 率/mg CO2·dm- 2·h-1 11.25 9.12 24.90 21.50 13.51 10.40 (注:A 品种水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5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其依 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使实验组三的水稻光合强度升高,可考虑的措施是适当提高________(填“光 照强度”“CO2 浓度”或“温度”)。 (3)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在遮光比例相同时,温度由 25 ℃升高到 30 ℃时净光合速率降低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小组研究弱光胁迫对水稻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的影响情况,做了如下实验:在灌浆期, 当对照组、实验组二、实验组四的水稻叶片分别固定等量的 14CO2 后,在 24 h 内对三组水稻的 等量叶片和籽粒进行放射性强度检测,结果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二、实验组四相比,叶片放 射性强度低、籽粒放射性强度高。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遮光比例净光合速率变 化较大 (3). CO2 浓度 (4). 光合速率(强度)减弱,呼吸速率(强度)增强 (5). 弱光 (遮光)胁迫使水稻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减弱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对照组、实验组二、实验组四的自变量是遮光程度,实验一、三、 五的自变量是遮光程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遮光程度,水稻的净光合 速率不同;对照组与实验组一、实验组二与实验组三、实验组四与实验组五,这三组的自变 量是相对温度,可以发现相同的遮光程度,相对温度越大,水稻净光合速率越小。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温度条件下,水稻净光合速率随相对遮光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而且变化明显;但遮光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温度时,水稻的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 明显,由此可推知: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3)在遮光比例相同时,水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5℃,温 度由 25℃升高到 30℃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光合作用速率(强度)减弱,呼吸作用速率(强 度)增强,因此净光合速率降低。 (4)对照组、实验组二、实验组四都是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只是遮光程度不同,发现对照组 与实验组二、实验四相比,叶片放射性强度低、籽粒放射性强度高。对照组是不遮光,14CO2 被固定后,被转运到籽粒放射性强度高。也就是说弱光(遮光)胁迫水稻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 运减弱,因此叶片放射性强度高、籽粒放射性强度低。 【点睛】本题关键要结合实验设计的过程和结果,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光照强度和温度 等不同自变量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48.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其子粒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 A 基因存在时,能合成酶Ⅰ;B 基因存在时,酶Ⅱ的合成受到抑制。子粒颜色的转化关系为: 白色 黄色 紫色。 研究发现纯合紫粒玉米的花粉完全败育,不具备受精能力,其他类型玉米的花粉正常。将杂 合白粒玉米和纯合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F1 中收获得到的玉米共有三种类型:白粒、黄粒和 紫粒。回答下列问题: (1)从 F1 中随机选取一粒玉米,能否通过颜色直接判断其母本是白粒玉米还是紫粒玉米?并阐 明理由。__________ (2)请用 F1 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以验证 A、a 和 B、b 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 求: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 (2). 由于纯合紫粒玉米花粉完全败育,因此紫粒植株上收获到的 玉米为杂交的结果,子代为黄粒或紫粒;白粒植株上收获到的玉米为自交的结果,子代均为 白粒。所以 F1 中白粒的母本为白粒玉米,紫粒或黄粒的母本为紫粒玉米 (3). 选择 F1 中黄 粒玉米自交,统计后代子粒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实验结果:后代黄粒∶紫粒∶白粒=9∶3∶4(也 可选取紫粒玉米与黄粒玉米杂交,结果是黄粒∶紫粒∶白粒=3∶3∶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籽粒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A 基因、B 基因都存在时,只能合成酶Ⅰ,表现为黄色,基因型为 A_B_;A 基因存在时, B 基因不存在时,能合成酶Ⅰ和酶Ⅱ,表现为紫色,基因型为 A_bb;A 基因不存在时,不能合 成酶Ⅰ,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 aa__。 (1)纯合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 AAbb,其花粉完全败育,不具备受精能力.杂合白粒玉米的基 因型为 aaBb.将杂合白粒玉米和纯合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F1 中收获得到的玉米共有三种 类型:白粒、黄粒和紫粒.由于纯合紫粒玉米花粉完全败育,因此紫粒植株上收获到的玉米 为杂交的结果,子代为黄粒或紫粒;白粒植株上收获到的玉米为自交的结果,子代均为白粒.所 以 F1 中白粒的母本为白粒玉米,紫粒或黄粒的母本为紫粒玉米。 (2)实验方案:选择 F1 中黄粒玉米(AaBb)自交,统计后代籽粒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实验结 果:如果后代出现黄粒:紫粒:白粒=9:3:4,符合 9:3:3:1 的变式,说明 A、a 和 B、b 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9. 某生态学家分别对一片玉米田、一片荒地和一个湖泊在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行 测定,测出的数据如下表(单位:kJ)。请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田 荒地 湖泊 入射太阳能 2001.0 497.0 111 572.0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25.3 4.95 111.3 生产者的呼吸量 8.4 0.99 37.0 (1)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假如两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固定了等量的太阳能,哪一个具有较多的能量传递到下 一个营养级?____________。 (3)玉米田生态系统中,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 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玉米田 (2). 玉米田中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与入射太阳能的比值最 高 (3). 荒地生态系统 (4).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都识记及理解能力。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 转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太阳输送到地球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被地球 表面的大气层吸收、散失和反射掉,大约只有 1%以可见光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能量金字 塔反映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关系。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 路有四条(最高营养级有三条):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自身 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玉米田中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与入射太阳能的比值最高,所以太 阳能利用率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玉米田。 (2)分析数据,玉米田中的能量可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25.3-8.4) ÷25.3×100%=66.8%,荒地中可被下一级利用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4.95-0.99) ÷4.95×100%=80%,所以荒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多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3)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了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散失掉外,其他的用于自身生长、发 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50. 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 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科学家欲从果园的葡萄上或土壤中分离这种酵母菌,操作如下: (1)获得酵母菌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 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 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葡萄带回实验室,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 中,然后将瓶中的液体用涂布器涂布接种于以木糖为唯一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 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获得能利用木糖的多个酵母菌菌落。 (4)若要检测土样中的酵母菌含量,应采用____________法。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 空白平板培养基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2). 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减少以获得单个菌落 (3).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 碳源 (5). 稀释涂布 平板 (6).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分离以及微生物的选择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 明确微生物的培养和微生物选择的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这类试题需要学 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络结构。根据题干信息“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 木糖”,则在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酵母菌会死亡,“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 糖产生酒精”说明这些酵母菌含有与木糖发酵有关的酶的基因。可以通过相应的选择培养基 筛选、分离此类微生物。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 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可以将聚集的菌落逐步减少以获得单个菌落。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 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 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 端开始。 (3)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葡萄带回实验室,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 瓶中,然后将瓶中的液体用涂布器涂布接种于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 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获得能利用木糖的多个酵母菌菌落。实验中所用培养基按功能属于选 择培养基。 (4)若要检测土样中的酵母菌含量,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 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用于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如果空白平板 上出现了菌落,说明平板灭菌不合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