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B.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 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 ‎【答案】A ‎【解析】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A错误;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通过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学杂交试验及其结论,要求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小鼠繁殖种群中,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无毛小鼠终身保持无毛状态。己知无毛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若科研人员需要将无毛小鼠扩大繁殖,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最佳方案是( )‎ A.雌无毛小鼠×雄无毛小鼠 B.雌无毛小鼠×雄杂合有毛小鼠 C.雌杂合有毛小鼠×雄无毛小鼠 D.雌杂合有毛小鼠×雄杂合有毛小鼠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A、B错误;雌杂合有毛小鼠×雄无毛小鼠,后代无毛的概率为1/2,C正确;雌杂合有毛小鼠×雄杂合有毛小鼠,后代无毛的概率为1/4,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3.某家庭新生一对正常同卵孪生兄弟,他们的父母均正常,姐姐患白化病(aa),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兄 弟俩基因型都为 AA 的概率是( )‎ A. 0 B. 1/‎3 C. 1/9 D. 1/16‎ ‎【答案】B ‎【解析】父母均正常,姐姐患白化病(aa),可知父母的基因为Aa×Aa,则该正常卵生兄弟的基因型为AA或Aa,且AA:Aa=1:2.由于他们是卵生兄弟,不考虑基因突变,基因型一定相同,故兄弟俩基因型都为 AA 的概率是1/3。选择B。‎ ‎4.果蝇缺少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其控制褐色眼的基因(T)位于 X 染色体上。已知没有 X 染色体的胚胎是 致死的。如果红眼(t)的单体雌果蝇(XtO)与褐眼雄果蝇交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形成单体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子代中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2/3‎ C. 子代中单体的比例为 1/3‎ D. 若要研究果蝇的基因组,需要测定 5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序列 ‎【答案】B ‎【解析】果蝇缺少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所以形成单体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单体雌果蝇(XtO)与褐眼雄果蝇(XTY)交配,后代基因型为XTXt,XTO,XtY,Y(死亡),子代中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3,B错误;子代中单体(XTO)的比例为 ‎ 1/3,C正确;若要研究果蝇的基因组,需要测定5条(3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 DNA 序列,D正确;故选B。‎ ‎5.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析该生物的六个精细胞,发现基因型依次为 ABd、ABD、Abd、abD、AbD、abd,则这六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答案】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①ABd和④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BD和⑥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bd和⑤Ab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综合以上可知,图中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故选:C.‎ ‎【点睛】‎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情况下,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成的配子种类: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生物体,其精原细胞能产生2n种类型的精子;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能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6.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 A. 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 Ⅲ所处阶段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两极 C. ②代表染色单体 D. 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 2∶4∶2∶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Ⅱ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后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后期,A正确;Ⅲ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不能表示后期,所以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错误;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C正确;Ⅰ—Ⅳ中DNA的含量分别是8、16、8、4,D正确。‎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 ‎7.噬藻体是一种感染蓝藻的病毒(DNA 病毒),用 32P 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再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B. 32P 标记的是噬藻体 DNA 中的碱基胸腺嘧啶 C. 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 此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噬藻体侵染蓝藻的时候,只有DNA进入蓝藻,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蓝藻外,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A正确;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B错误;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 ‎8.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E组可分离出R型肺炎双球菌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E组本身就有R型菌,而且不能被转化,C正确;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F三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进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9.在双链DNA分子中,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其中一条链中C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n%,则另一条链中C占该链碱基的百分比是( )‎ A. n% B. [(m-n)/2] C. 1-(m+n)% D. [(m-n)/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双链DNA分子中,A和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其中一条链中C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n%,则该链中A和T之和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也为m%,这条链中G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1- m%-n%,所以另一条链中C占该链碱基的百分比是1- m%-n%=1-(m+n)%,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结构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H2O2 能将鸟嘌呤(G)氧化损伤为 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 dG),8-oxo dG 与 A 互补配对。若 片段有两个 G 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则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子代 DNA 中不可能出现的—AGAGCT—是( )‎ A. 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 一半分子含有 8-oxo dG C. 全部分子 G-C 碱基对数减少 D. 全部分子 A-T 碱基对数增多 ‎【答案】D ‎【解析】由于DNA片段中共有3个G,其中有两个G发生氧化损伤,可能是一条链上的G,所以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子代DNA中可能出现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由于DNA片段的两条链中都含有G,所以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4个子代DNA 中,可能有2个DNA分子中有8-oxodG,B正确;由于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oxo dG后,能与A互补配对,所以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G-C碱基对数减少,C正确;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只有一半DNA分子A-T碱基对数增多,D错误.故选:D.‎ ‎1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B.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缩短每一条肽链合成的时间 C.参与基因表达的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D.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转录时总是以基因中一条链作为模板,A正确;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多糖多肽链,但是不能缩短合成每一条肽链的时间,B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两种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中没有U-A,而翻译中没有T-A,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都会进行核DNA的复制 B. 遗传信息可以从tRNA流向mRNA C. 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遗传信息都一样 D. HIV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DNA ‎【答案】D ‎【解析】只有能进行分裂的细胞才会进行核DNA的复制,A项错误;tRNA不携带遗传信息,DNA和mRNA才会携带遗传信息,所以遗传信息不可以从tRNA流向mRNA,B项错误;因为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使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遗传信息可能不一样,C项错误;HIV是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含有逆转录酶,可以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D项正确。‎ ‎【点睛】解答D选项,关键是要记清楚HIV病毒属于RNA病毒,存在逆转录酶,能发生逆转录过程。‎ ‎13.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 21~23 个核苷酸的小分子 RNA(简称 miR),它们能与相关基 因转录出来的 mRNA 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 miR 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 A. 干扰 tRNA 识别密码子 B. 妨碍双链 DNA 分子的解旋 C. 阻断 rRNA 装配成核糖体 D. 影响 RNA 分子的远距离转运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则mRNA就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也就无法与tRNA配对了,A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并没有与双链DNA分子互补,所以不会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B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的,与rRNA装配成核糖体无关,C错误;根据题意分析,miR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只是阻止了mRNA发挥作用,并不能影响RNA分子的远距离转运,D错误.故选:A.‎ ‎14.HIV侵染T细胞后,HIV的RNA须利用自带的逆转录酶合成双链DNA,然后再表达出核衣壳等蛋白质,经组装产生子代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IV可利用注入T细胞的RNA为模板翻译蛋白质 B.注入的RNA与逆转录合成的DNA的一条链相同 C.HIV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经过DNA→RNA的过程 D.HIV的RNA在T细胞中合成,逆转录酶由其自身合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是利用自身的核酸为模板的翻译蛋白质的,A错误;DNA和RNA碱基不完全相同,B错误;HIV是逆转录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经过DNA→RNA的过程,C正确;HIV逆转录酶是在T细胞中合成的,D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以下关于遗传病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软骨发育不全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 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体细胞缺少一种酶,不能产生苯丙氨酸而引起的遗传病 C. 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引起的遗传病 D.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 5 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答案】A ‎【解析】软骨发育不全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苯丙酮尿症的病因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酪氨酸,而转变成了苯丙酮酸,B错误;21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正确。故选A。‎ ‎16.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B. 通过对患者家庭成员的调查,可以推算特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C. 要保证被调查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D.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注意随机取样 ‎【答案】A ‎【解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A错误;通过对患者家庭成员的调查,可以推算特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B正确;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可以让小组数据的结果在班级或年级中进行汇总,C、D正确.故选A。‎ ‎1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 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C. 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 6 个核苷酸序列 D. 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答案】D ‎【解析】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A错误;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B错误;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C错误;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正确.故选:D.‎ ‎18.科研人员成功将人的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中,并进一步培育成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 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牛的乳汁中白蛋白含量提高了 30 多倍。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B. “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C. 只在转基因牛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牛乳腺细胞中存在 D. 转基因牛的肌肉细胞中也有人白蛋白基因,但不发生转录、翻译,故不合成人白蛋白 ‎【答案】D ‎【解析】“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导入外源基因的动物,A错误;所谓“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表达出更多的人白蛋白,B错误;人白蛋白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这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乳腺细胞中才表达,C错误;科研人员成功将人的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中,并进一步培育成转基因牛每一个细胞都有人白蛋白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肌肉细胞中人白蛋白基因不发生转录、翻译,故不合成人白蛋白,D正确。故选D。‎ ‎19.下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③的变异是定向的 B. 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体现了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C. 方法③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整合 D. 上述三种育种方法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 ‎【答案】C ‎【解析】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方法③的变异是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所以是定向的,A正确;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了植物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方法③必须先将抗病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叶肉细胞,使其与细胞中的DNA分子整合,C错误;上述三种育种方法得到的仍是二倍体番茄,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D正确.故选C。‎ ‎【点睛】‎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20.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C.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 D.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可以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A正确,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根据基因重组原理,可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B正确,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C正确,花药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育种,意在考查对各种育种方法原理、步骤的理解。‎ ‎2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洋葱不定根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36h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分裂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 B.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 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D.低倍镜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低温处理不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但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能使染色体(质)着色,从而便于观察染色体数目,B正确;用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因为经过卡诺氏液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C错误;只有能够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加倍,而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染色体不会加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及要求”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2.探究利用秋水仙素培育四倍体蓝莓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 50 株蓝莓幼苗,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它们的幼芽,得到结果如图所示,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所以各组蓝莓幼苗数量和长势应该相等 B. 实验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形成多倍体 C. 判断是否培育出四倍体蓝莓最可靠的方法是将四倍体果实与二倍体果实进行比较 D. 由实验结果可知用约 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蓝莓幼苗 1d 最易获得突变株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多倍体的诱导率,实验过程中各组草莓幼苗数量应该相同,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B 正确;让四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与二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比较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草莓果实的大小受到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最佳时期为中期,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C错误;图中信息可知,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多倍体的诱导率,并且用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1天,诱导率较高,D正确.故选:C.‎ ‎23.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鼠尾草是否属于自花传粉植物,从题目中不能得出,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24.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 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 甲、丙两个岛屿无机环境相同,使得种群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 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 B1 基因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迁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甲岛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二者进化的方向不同,因此生存的环境不同,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B.‎ ‎【点睛】‎ 生殖隔离不一定导致地理隔离:‎ ‎2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项 ‎①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②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积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变异的方向 ‎④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⑤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为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⑥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⑦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A. 四项 B. 五项 C. 六项 D. 七项 ‎【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共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错误;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从而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②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因变异是不定向的,③正确.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种群基因库的改变,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比如地理隔离,④错误;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为是否存在生殖隔离,⑤正确;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⑥正确;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⑦正确;故选B。‎ ‎26.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A.40% B.45% C.50% D.6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ABB和aabb个体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b和aaB_死亡,因此F2群体中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其中AA:Aa:aa=3:6:1,因此a的基因频率=1/10+1/2×6/10=40%‎ 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27.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 不携带致病基因,三代以内无基因突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Ⅱ6 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2/3‎ B. 该病可能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如果Ⅲ9 是 XYY 型的患者,则一定是Ⅱ3 或Ⅱ4 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D. Ⅲ8 和一个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6‎ ‎【答案】D ‎【解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伴X遗传病, III9为XbY ,其Xb来自II4(XBXb),因I-2正常,基因型为XBY, II4(XBXb)的Xb来自I1(XBXb),而I1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假设错误,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I1(AA)×I2(Aa)→II6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A错误;如果Ⅲ9是XYY型的患者,是由Ⅱ3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造成的,C错误;因Ⅲ9是aa,II3为Aa,II4为Aa,III8为2/3Aa,1/3AA, III8与携带者结婚Aa,生aa的孩子的概率=2/3×1/4=1/6,D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28.鸡的雄羽与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现用两只母羽鸡杂交,F1代公鸡中母羽:雄羽=3:1。让F1代母羽鸡随机交配,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 A. 1/8 B. 1/‎12 C. 1/16 D. 1/2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用基因H和h表示,在子代中,由于所有的母鸡都只具有母羽,所以母羽鸡的基因型为HH、Hh、hh.由于雄羽为隐性性状,所以雄羽鸡的基因型为hh.公鸡中的母羽的基因型为1/3HH、2/3Hh.由于母鸡的基因型有HH、Hh、hh,比例为1:2:1.将子代的所有母鸡(1/4HH、2/4Hh、1/4hh)分别和母羽雄鸡1/3HH杂交,理论上后代鸡的基因型有HH=1/4×1/3+2/4×1/3×1/2=2/12、Hh=2/4×1/3×1/2+1/4×1/3=2/12,将子代的所有母鸡(1/4HH、2/4Hh、1/4hh)分别和母羽雄鸡2/3Hh杂交,理论上后代鸡的基因型有HH=1/4×2/3×1/2+2/4×2/3×1/4=2/12,Hh=1/4×2/3×1/2+2/4×2/3×2/4+1/4×2/3×1/2=2/12,hh=2/4×2/3×1/4+1/4×2/3×1/2,HH=4/12,Hh=6/12,hh=2/12.其中公鸡中hh为雄羽,比例为2/12×1/2=1/12。‎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29.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时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发生交叉互换时,该细胞能产生 4 种类型的精细胞 B. 若分裂时 3 和 4 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有一半染色体数目正常 C. 若在复制后一个 M 基因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出现异常 D. 图中基因 N 和 n 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由于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交叉互换,所以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A正确;由于3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如果分裂时3和4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B错误;如果基因M发生突变,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1/4出现异常,C错误;由于染色体1和2发生部分片段交叉互换,所以图中基因N和n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 A.‎ ‎30.人类有多种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病遗传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婆一定是该病的患者 B. 短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约等于女性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D. 白化病患者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概率不一定相等 ‎【答案】BC ‎【解析】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一个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婆或外公,因此外婆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A错误;短指 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正确;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概率相同,D错误。‎ ‎3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三种 RNA 有关,下图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与这三种 RNA的关系,图中①②③④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发生场所主要为细胞核,也可发生在_____中,①过程进行方式为_____复制。催化 过程②的酶是_____。‎ ‎(2)已知甲硫氨酸密码子是 AUG,携带甲硫氨酸的 tRNA 一端的三个碱基是_____;若 mRNA 上有 300 个 碱基,则在③过程 tRNA 最多用到_____种;若 a、b 为 mRNA 的两端,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3)若在①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可表示为 A-T 和 C—G,则③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一个 mRNA 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线粒体 半保留复制 RNA 聚合酶 UAC ‎61 a→b A-U、C-G 用少量的 mRNA 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表示人体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产物是RNA,分为mRNA、tRNA和rRNA;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蛋白质的加工过程.‎ ‎(1)图中①为DNA复制过程,由于发生于人体细胞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发生;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②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2)已知甲硫氨酸密码子是AU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若mRNA上有210个碱基,则最多有70个密码子,因此在③翻译过程中tRNA最多用到61种;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 ‎(3)①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可表示为A-T和C-G,则③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可表示为A-U和C-G.‎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样可以用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点睛】‎ ‎32.某二倍体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用甲、乙两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 矮茎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甲为亲本的 F1植株随机交配,F2 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 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请回答:‎ ‎(1)分析甲为亲本时 F2植株表现出 9∶1∶1∶1 分离比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基因型的植株在幼苗期死亡, 则甲基因型为_____,死亡个体的基因型包括_____。若用 F1植株和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2)若用乙的单倍体植株能培育出红花矮茎新品种,则乙的基因型是_____。培育单倍体植株常采用的 方法是___。由于该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若要得到可育的红花矮茎新品种,应在细胞周期的 ‎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 AABB Aabb 和 aaBb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1∶1 AABb 花药离体培养 有丝分裂前期 ‎【解析】试题分析: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 ‎)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红花高茎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白花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红花高茎):Aabb(红花矮茎):aaBb(白花高茎):aabb(白花矮茎)=1:1:1:1,AABB×aabb→AaBb(红花高茎),AaBB×aabb→AaBb(红花高茎):aaBb(白花矮茎)=1:1,AABb×aabb→AaBb(高茎红花):Aabb(红花矮茎)=1:1。 ‎ ‎(1)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Fl植株均为红花高茎,因此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且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死亡. F1植株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与矮茎白花植株(aa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高茎红花):Aabb(红花矮茎):aaBb(白花高茎):aabb(白花矮茎)=1:1:1:1,其中Aabb(高茎白花)和aaBb(矮茎红花)死亡,因此红花高茎:白花矮茎=1:1.‎ ‎(2)若用乙的单倍体植株能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该红花矮茎的基因型是AAbb,说明以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因此可以用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33.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其它性状正常),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类变异属于_____,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与_____。 ‎ ‎(2)乙减数分裂产生_________种花粉,在分裂前期,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_____个a基因。 ‎ ‎(3)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后代中(假设各类型配子和植株的成活率相同),F1有_________ 种矮化类型,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_____。乙的F1自交得F2,F2有______种矮化类型,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_________。‎ ‎(4)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交得F1。再以F1做______(父本,母本)与甲回交。‎ ‎①若F2中,正常∶矮化=_____,则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正常∶矮化=_____,则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基因突变 缺失 重复 2 4 3 1:2:1 3 3∶2∶3 父本 0:1 1∶1‎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图示植物是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而甲、乙是两类矮生突变体,说明a基因是A基因经突变形成.‎ ‎(1)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由于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是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复.‎ ‎(2)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花粉,在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的复制,所以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4个a基因.‎ ‎(3)甲减数分裂只产生含a基因的一种配子,所以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F1有3种矮化类型.F1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aa、1/2aa和1/4不含a基因的个体,其中1/4aa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1/2aa自交后代为1/2×(1/4aaaa、1/2aa和14不含a基因的个体)和14不含a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F2植株矮化程度由高到低,数量比为(‎ ‎1/4+1/2×1/4):1/2×1/2:(1/4+1/2×1/4)=3:2:3.‎ ‎(4)由于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交得F1,再以F1做母本与甲回交.‎ ‎①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全为矮化,则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矮化=1:1,则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