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一、选择题 ‎1.酸奶是很多人喜欢的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下列某品牌酸奶所含的营养物质中,需要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 A. 氨基酸 B. 乳糖 C. 脂肪酸 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糖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而多糖和二糖需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详解】A、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主动运输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A不符合题意; ‎ B、乳糖为二糖,需要水解形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B符合题意;‎ C、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单位之一,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C不符合题意; ‎ D、氯化钠为小分子的无机盐,可直接被细胞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红细胞膜对水的快速通透能力可以被Hg2+(Hg2+能使蛋白质结构改变)抑制,而Hg2+并不影响仅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人造膜对水的通透。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g2+改变了磷脂分子在膜中的排列方式 B.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只能是自由扩散 C. 细胞膜中某些蛋白质参与水的跨膜运输 D. 溶液的pH不会影响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膜,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Hg2+并不影响仅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人造膜对水的通透性,说明Hg2+没有改变磷脂分子在膜中的排列方式,A错误;‎ BC、Hg2+能使蛋白质结构改变,红细胞膜对水的快速通透能力可以被Hg2+‎ 抑制,说明红细胞膜对水的快速通透能力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关,而自由扩散不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说明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只是自由扩散,B错误;C正确;‎ D、水分子的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溶液的pH会影响膜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对水的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C。‎ ‎3.细胞自噬是正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代谢活动,它能将细胞内多余的蛋白或受损的细胞器进行分解。若细胞过度自噬,大量分解细胞内的蛋白和细胞器,细胞就会启动凋亡程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 B. 溶酶体细胞自噬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C. 细胞凋亡不利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D. 诱发癌细胞的过度自噬可抑制肿瘤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等进行分解。细胞自噬体内的物质被分解后,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而废物则被排出细胞。‎ ‎【详解】A、细胞的自噬过程可清除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一些衰老的细胞器等,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大量水解酶,可分解细胞内的蛋白和细胞器,故溶酶体在细胞自噬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有利,C错误;‎ D、诱发癌细胞的过度自噬,可使癌细胞启动凋亡程序,从而抑制肿瘤生长,D正确。‎ 故选C。‎ ‎4.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安静时肢体表现出有规律的抖动)、运动迟缓、精神障碍等病症。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巴胺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出来时不会消耗能量 B. 多巴胺能够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C. 静止性震颤是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的结果 D. 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可以缓解帕金森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安静时肢体表现出有规律的抖动)、运动迟缓、精神障碍等病症,出现这些症状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内制造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造成乙酰胆碱酯酶功能亢进。‎ ‎【详解】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 C、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减少有关,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正常情况下都会被快速灭活,不会持续发挥作用,C错误;‎ D、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让少量的多巴胺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症状,D正确。‎ 故选D。‎ ‎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与马拉松运动。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机体会发生一些重要变化。运动员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 )‎ A. 肝脏、肌肉产热量增加,体温快速上升 B. 汗液分泌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 血糖浓度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血浆pH明显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则在大脑皮层,当机体产热大量增加时,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详解】A、马拉松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但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可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错误;‎ B、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正确;‎ C、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血糖浓度有降低的趋势,为保证能量的正常供应,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补充血糖,故血糖浓度不会明显降低,C错误;‎ D、剧烈运动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乳酸增加,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 故选B。‎ ‎6.甲、乙、丙三个地区蝗虫种群中,对某种杀虫剂是否敏感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三个种群不同个体的比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蝗虫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特征是隐性性状 B. 乙地区蝗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为20%‎ C. 丙地区使用该杀虫剂后蝗虫的死亡率最高 D. 三个地区蝗虫种群差异是生殖隔离导致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柱形图可知,甲地区,敏感性纯合子的比例是78%,抗性杂合子为20%,抗性纯合子是2%,敏感性基因频率是78%+20%÷2=88%,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20%÷2=12%‎ ‎;乙地区中,敏感性纯合子的比例是64%,抗性杂合子为32%,抗性纯合子是4%,敏感性基因频率是64%+32%÷2=80%,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4%+32%÷2=20%;丙地区中,敏感性纯合子的比例是84%,抗性杂合子为15%,抗性纯合子是1%,敏感性基因频率是84%+15%÷2=91.5%,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15%÷2=8.5%。‎ ‎【详解】A、由于杂合子表现为对该杀虫剂为抗性,说明抗性为显性性状,所以蝗虫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特征是隐性性状,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地区蝗虫种群中的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20%,B正确;‎ C、丙地区敏感性纯合子比例高于甲、乙两地区,故使用该杀虫剂后蝗虫的死亡率最高,C正确;‎ D、三个地区蝗虫种群的差异可能是由环境不同引起的,也可能是杀虫剂使用的时间和剂量引起的,这三个地区的蝗虫是同一个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酸性α-淀粉酶在酸性条件能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该酶被广泛应用于淀粉工业中,可以降低淀粉深加工的生产成本。为了研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分别向浓度为0.6mg/mL、1.0mg/mL、1.4mg/mL的等体积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的酸性α-淀粉酶,在反应进行的不同时间测定反应体系中的还原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α一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包括_______(答出两点)等。‎ ‎(2)图中显示,加入0.6mg/mL淀粉溶液的实验组,10min 以后反应体系中还原糖的含量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据图分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 (1). 降低淀粉水解的活化能 (2). 酶浓度、温度、PH (3). 10分钟内淀粉已经完全水解,10分钟后反应停止 (4).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底物浓度过高时,会对酶促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解析】‎ ‎【分析】‎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分析图示可知,一定时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性糖的量逐渐增加,反应10分钟后,不同浓度的淀粉基本都已经被完全水解。‎ ‎【详解】(1)α—淀粉酶能降低淀粉水解反应活化能,因而能催化淀粉的水解。研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淀粉的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除淀粉浓度外,凡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无关变量都应该严格控制,如酶浓度、pH、温度、反应时间等。‎ ‎(2)图中显示,加入0.6mg/mL淀粉溶液的实验组,10min以后反应体系中还原糖的含量基本不变,原因是10min内淀粉已经完全水解,l0min后反应停止。由图可知,1.0mg/mL淀粉溶液的实验组的反应速率大于0.6mg/mL淀粉溶液组和1.4mg/mL淀粉溶液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底物浓度过高时会对酶促反应产生抑制。‎ ‎【点睛】此题考查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8.为探讨不同低氧浓度(空气中的氧浓度为21%)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检测小鼠饲喂3h后在不同低氧浓度下血糖浓度(mmol/L)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氧浓度 测定时间(饲喂3h以后开始)‎ ‎0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21%‎ ‎6.29‎ ‎6.86‎ ‎6.75‎ ‎6.60‎ ‎15%‎ ‎6.77‎ ‎8.90‎ ‎9.03‎ ‎8.79‎ ‎10%‎ ‎6.86‎ ‎8.43‎ ‎6.87‎ ‎5.51‎ ‎7%‎ ‎6.27‎ ‎6.32‎ ‎5.26‎ ‎4.18‎ ‎(1)在正常氧气浓度条件下,小鼠饲喂3 h后血糖浓度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此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该过程中,对升高血糖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氧浓度的不断下降,小鼠血糖浓度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3)在10%和15%的低氧浓度条件下,饲喂3 h以后的20 min以内,小鼠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空气组,这对小鼠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_。‎ ‎【答案】 (1). 肝糖原分解 (2).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 先升高后降低 (4). 为缺氧状态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提供更多的葡萄糖,满足正常生命活动对ATP的需求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鼠饲喂3h后,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不同测定时间内血糖浓度均为先升后降。调节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 ‎【详解】(1)在正常氧气浓度条件下,小鼠饲喂3h后血糖浓度仍然能保持相对稳定,此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氧浓度的不断下降,小鼠血糖浓度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10%和15%低氧浓度条件下,饲喂3h以后的20min以内,小鼠血糖浓度明显高正常空气组,这有利于为缺氧状态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提供更多的葡萄糖,以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对ATP的需求。‎ ‎【点睛】此题考查激素调节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考查低氧条件下血糖升高的生物学意义,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9.从去年开始,世界多国遭遇了严重的蝗灾,数千亿只蝗虫席卷了东非、中东、南亚等地,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们调查蝗虫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取_________法。要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除了调查种群密度外,还需要研究种群的_________等数量特征(答出两项)。‎ ‎(2)当蝗虫聚集在一起时,其腿部的相互碰撞会刺激神经接收器,从而释放一种刺激性的有毒化学物质——苯乙腈,可以吸引更大规模的蝗虫聚集,而释放的大量苯乙腈又可以抑制鸟禽类天敌对它们的采食,使得蝗虫种群数量进一步扩大。蝗虫释放的苯乙腈属于_________信息,苯乙腈的作用可以体现出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目前,灭杀蝗虫最有效的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这种方法不但成本高,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请你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提出两条生物防治蝗虫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 ‎【答案】 (1). 样方 (2).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 化学 (4). 调节种间关系,利于种群繁衍 (5). 改造生态环境,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利用无害药物干扰蝗虫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蝗虫栖息地大量饲养鸡、鸭等蝗虫天敌;引入寄生在蝗虫体内的寄生虫或寄生菌;适当间种毒蛋白(能杀蝗虫但对人体无害的毒蛋白)转基因植物;用音响设备发出吸引蝗虫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使蝗虫集群或远离粮食/农田 ‎【解析】‎ ‎【分析】‎ ‎1、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详解】(1)调查蝗虫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取样方法。要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除了调查种群密度外,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2)蝗虫释放的有毒化学物质—苯乙腈,属于化学信息。苯乙腈可以吸引大规模的蝗虫聚集,而释放的大量苯乙腈又可以抑制鸟禽类天敌对它们的采食,使得蝗虫种群数量进一步扩大,由此可以看出,苯乙腈传递的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同时也利于种群的繁衍。‎ ‎(3)蝗虫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多,比如改造生态环境,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利用无害药物干扰蝗虫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蝗虫栖息地大量饲养鸡、鸭等蝗虫天敌;引入寄生在蝗虫体内的寄生虫或寄生菌;适当间种毒蛋白(能杀蝗虫但对人体无害的毒蛋白)转基因植物;用音响设备发出吸引蝗虫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使蝗虫集群或远离粮食/农田。‎ ‎【点睛】此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物防治农业害虫的有效措施等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0.鹅正常眼和豁眼为一对相对性状。已知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控制正常眼和豁眼的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存在一对修饰基因A/a,a基因纯合时会抑制豁眼性状的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1)鹅的正常眼和豁眼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_定律。‎ ‎(2)将一群雄性豁眼鹅与一群雌性正常眼鹅杂交,子代雄鹅全为正常眼,子代雌鹅大多数都为豁眼、少数为正常眼(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环境影响)。据此推测,Z 染色体上控制豁眼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子代正常眼雌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成年正常眼雄鹅产肉性能极佳,豁眼雌鹅产蛋性能十分优良。某养殖场希望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方案,将正常眼鹅与豁眼鹅杂交后,通过观察子代雏鹅眼的特征,就能快速区分出雌鹅和雄鹅,以便尽早将它们分开饲养。假设现有各种基因型的鹅可供选择,则符合要求的杂交组合有_________。(要求:写出两种杂交组合,只用写出组合的基因型即可)。‎ ‎【答案】 (1). 自由组合(或“自由组合和分离”) (2). 隐 (3). aaZbW (4). 杂交组合①:AAZbZb×AAZBW(或AaZBW或aaZBW);杂交组合②:AaZbZb×AAZBW ‎【解析】‎ ‎【分析】‎ 鹅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控制正常眼和豁眼的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ZbZb×ZBW杂交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可初步判断群体中雄性豁眼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再结合a基因纯合时会抑制豁眼性状的表现,可判断“一群雄性豁眼鹅与一群雌性正常眼鹅杂交,子代雄鹅全为正常眼,子代雌鹅大多数都为豁眼、少数为正常眼”是因为亲代雄性豁眼鹅群体中,可能有AAZbZb和AaZbZb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亲代雌性正常眼鹅群体中,可能有AAZBW和AaZBW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子代中的aaZbW表现为正常眼雌性。‎ ‎【详解】(1)控制鹅正常眼和豁眼的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对修饰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共同控制鹅的豁眼与正常眼,由于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2)若不考虑A、a这对基因,雄性豁眼鹅(ZbZb)与雌性正常眼鹅(ZBW)杂交,子代雄鹅全为正常眼(ZBZb),子代雌鹅应该全为豁眼(ZbW),现在子代雌鹅出现少数正常眼,又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环境的影响,结合a基因纯合时会抑制豁眼性状的表现,那么子代这些正常眼雌鹅的基因型应该是aaZbW。据此推测,亲代雄性豁眼鹅群体中,可能有AAZbZb和AaZbZb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亲代雌性正常眼鹅群体中,可能有AAZBW和AaZBW两种基因型的个体,由此可以看出,Z染色体上控制豁眼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b。‎ ‎(3)某养殖场希望将正常眼鹅与豁眼鹅杂交后,通过观察子代雏鹅眼的特征,就能快速区分出雌鹅和雄鹅。亲代杂交组合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能实现养殖场的这个愿望,一个条件是亲代雄性的基因型为ZbZb、亲代雌性的基因型为ZBW;第二个条件是子代不能出现aa,因为aa会抑制豁眼性状的表现,因而亲代至少要一方为AA纯合子。据此分析可知,符合要求的杂交组合有:杂交组合①:AAZbZb×AAZBW(或AaZBW或aaZBW);杂交组合②:AaZbZb×AAZBW。‎ ‎【点睛】此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应用,侧重考查考生利用遗传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在食品行业和环境保护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取样,然后将土壤滤液加入到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稀释涂布到含有刚果红的固体培养基上,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通过_________就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2)从纤维素分解菌的液体培养基中获得纤维素酶粗提取液,将粗提取液装入透析袋中,置于pH适宜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透析处理,这样就可以除去其中分子量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杂质。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纤维素酶时,凝胶柱中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_________,降低分离效果。‎ ‎(3)将纤维素酶固定化可以使酶反复利用,一般来说,酶适合采用_________法固定化。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纤维素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_________来表示。图示结果表明,相对于游离酶,固定化酶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 (2). 是否产生透明圈 (3). 较小 (4). 搅乱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5). 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 (6). 纤维素的减少量(或葡萄糖的增加量) (7). 最适温度显著提高 ‎【解析】‎ ‎【分析】‎ ‎1、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2、酶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详解】(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取样,土壤中含有的纤维素分解菌很少,将土壤滤液加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由于培养液中的碳源只有纤维素,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就可以快速繁殖,这样就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稀释涂布到含有刚果红的固体培养基上,由于纤维素与刚果红能形成红色复合物,而纤维素被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所以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就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2)从纤维素分解菌的液体培养基中获得纤维素酶粗提取液,将粗提取液装入透析袋中,由于透析袋能让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会保留在透析袋中,因此利用透析袋可除去粗提取液中的分子量较小的杂质。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纤维素酶时,凝胶柱中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3)酶一般适合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因为酶分子体积很小,用包埋法酶分子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分析图示结果可知,相对于游离酶,固定化酶具有的优点是最适温度显著提高,酶的耐热性更强,热稳定性提髙,这样酶就能在更大的温度范围内发挥催化作用。‎ ‎【点睛】此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筛选,考查蛋白质的分离与酶的固定化技术,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抗HPV的单克隆抗体时,给小鼠注入的抗原是__________,然后从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细胞,这种细胞内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 ‎(2‎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用到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时,常用的诱导因素有__________等。‎ ‎(3)在HAT培养基上能够连续增殖的细胞是___________,该细胞所产生的抗体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抗HPV。对HPV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时,先将培养液中的细胞浓度稀释到3~10个/mL,然后在多孔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只能加入0.1 mL细胞稀释液,绝对不能多加,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HPV或HPV的蛋白质 (2).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 无限增殖 (4). PEG、灭活的病毒、电激 (5). 杂交瘤细胞 (6). 不一定 (7). 使每个孔内的细胞不多于一个,从而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 ‎(1)对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 ‎(2)得到相应的B淋巴细胞;‎ ‎(3)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4)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5)对上述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6)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1)制备抗HPV的单克隆抗体时,给小鼠注入的抗原是HPV或HPV的蛋白质。小鼠体内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小鼠骨髓瘤细胞具有无限増殖的特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时常用的诱导因素有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3)在HAT培养基上能够连续増殖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所产生的抗体不一定能抗HPV,因为从小鼠体内获得的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不只是专门针对HPV的,也有可能是其他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否是HPV抗体,还需要进行检测。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对HPV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时,先将培养液中的细胞浓度稀释到3~10个/mL ‎,然后在多孔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只能加入0.1mL细胞稀释液,绝对不能多加,因为多于0.1mL的细胞稀释液中就可能含2个或更多个细胞,这样每个孔内的细胞就不是一个,就达不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点睛】此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其过程,注重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