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摩尔根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 模型建构法 B. 类比推理法 C. 假说一演绎法 D. 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C ‎【解析】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其一般步骤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摩尔根运用此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2.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白化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 1/32 B. 3/4 C. 9/16 D. 1/4‎ ‎【答案】C ‎【解析】设控制白化病与苯丙酮尿症的等位基因分别为A、a与B、b,据所给信息可以推断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3/4×3/4=9/1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其次再利用逐对分析计算出后代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 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特征图像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对等位基因概念的准确掌握。‎ ‎4. 下列系谱图中一定不是伴性遗传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图中母亲有病,父亲正常,儿子有病,可能是伴X显性或隐性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A错误;图中双亲正常,儿子有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母亲正常,父亲和女儿有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有可能是伴X显性或隐性遗传病,C错误;图中双亲正常,女儿有病,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正交和反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5. 下列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据图分析可知:A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选A。‎ ‎6.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有关过程的先后顺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伴随着着丝点分裂 B.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 C.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前 D. 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减半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着丝点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后,B正确;‎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所以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前,C正确;‎ D、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所以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减半前,D正确.‎ 故选:A.‎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7. 一正常女性与红绿色盲男性婚配,生了一个红绿色盲女孩,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B ‎【解析】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所以得了该病的女孩是XbXb,所以母亲肯定含有Xb,由于母亲正常,所以基因型为XBXb,而父亲患病,必然是XbY,B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8. 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B.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条染色体 C.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D.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答案】D ‎【解析】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乙含有8条染色体,B错误;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错误;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的变化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并且能够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和分裂方式。‎ ‎9.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 C.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D.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首次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D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掌握萨顿和摩尔根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 ‎10.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鸡的羽毛芦花和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让两只芦花鸡杂交多次,产生的后代雄鸡均为芦花鸡,雌鸡中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羽毛。据此分析,如果想通过羽毛在鸡仔时就能辨别鸡的性别,应该选用的杂交亲本是 A. 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B. 非芦花雄鸡、芦花雌鸡 C. 芦花雄鸡、芦花雌鸡 D. 非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答案】B ‎【解析】在ZW 型染色体遗传中,若父本是隐性的,则雌性后代肯定是隐性性状;若母本是显性的,则其雄性后代肯定是显性性状。所以若单就毛色便能辨别雏鸡的雌雄,应该选择非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杂交。‎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下面各曲线图中的横坐标表示细胞周期,纵坐标表示细胞内DNA含量或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其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A. B. ‎ C. D. ‎ ‎【答案】B ‎12. 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 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 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系谱图:已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包括伴Y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中含有女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4号女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XAXa),故A错误;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7(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子女都不患病,故B正确;Ⅲ-8(XAY)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都不患病,女儿均患病,故C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故D错误。‎ 考点: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13. 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A. 全是雄株,其中1/2宽叶、l/2狭叶 B. 全是雌株,其中1/2宽叶、l/2狭叶 C. 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l:1:1:1‎ ‎【答案】A ‎【解析】杂合体宽叶雌株(XBXb)同狭叶雄株(XbY)杂交,由于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父本只能产生含Y染色体的配子,母本可以产生含B和b的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但不会使卵细胞致死。‎ ‎14. 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方法1: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 方法2: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 “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 “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 “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 “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答案】A ‎【解析】方法2的设计达不到目的,因为不管基因位置如何,子代雌雄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方法2的设计时正确的。假设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XaXa×XAYA→XAXa、XaYA,得出结论①,假设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aXa×XAY→XAXa、XaY,得出结论②,因此“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推断出基因型种类;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15. 下图中,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示意图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A、图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B、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C、图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D、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故选:B.‎ ‎1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答案】C ‎【解析】Ⅲ片段位于Y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A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只有在同源区Ⅱ上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非同源区Ⅰ段位于Y染色体上,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可用XAY表示,该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儿子是否患病看母亲,C错误。若该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儿子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因此儿子肯定患病,D正确。‎ ‎【考点定位】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探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结果预测及结论:‎ ‎(1)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2)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17. 下列选项不属于人类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的是:‎ A. 男性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B. 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女性色盲的儿子都是色盲 C. 男性患病的概率多于女性患病的概率 D. 没有隔代遗传的现象 ‎【答案】D ‎【解析】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的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A正确;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 ‎,则其父亲和儿子都是色盲,B正确;男性患病的概率多于女性患病的概率,C正确;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 ‎18. 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依次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AA,aa B. XBXB,YY C. AXB,aY D. aXB,aXB ‎【答案】D ‎【解析】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XB、AY、aXB、aY。不考虑交叉互换,则来自果蝇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种精子的基因型应该完全相同,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不会产生基因型分别为AA、aa、XBXB、YY的精子,A、B错误;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基因型相同的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干中基因型准确判断各选项。‎ ‎19. 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 ‎ ‎  ‎ A. 只有丙图中含同源染色体 B. 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丙→丁→乙→甲 C. 只有乙图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D. 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丙丁,A错误;精子的形成过程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即图中的丁→丙→乙→甲,B错误;图中乙丙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由题图可知,该动物细胞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此时染色体数目最多,含有8条染色体,D正确。‎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及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 )‎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时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又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所以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解题关键是能够从题干中获得解题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特点进行分析。‎ ‎21. 鸡的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在鸡中,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的为白色.已知鸡的芦花斑纹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一只基因型为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分离比应是(  ) ‎ ‎①后代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1:1 ‎ ‎②芦花鸡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2:1 ‎ ‎③公鸡中芦花和白羽毛之比为:3:1 ‎ ‎④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之比为:3:3:2.‎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CCZBZB交配,子一代才能都是芦花鸡,即CcZBW、CcZBZb.如果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1/16CCZBW(芦花母鸡)、2/16CcZBW(芦花母鸡)、1/16ccZBW(白羽母鸡)、1/16CCZbW(非芦花母鸡)、2/16CcZbW(非芦花母鸡)、1/16ccZbW(白羽母鸡)1/16CCZBZB(芦花公鸡)、2/16CcZBZB(芦花公鸡)、1/16ccZBZB(白羽公鸡)、1/16CCZBZb(芦花公鸡)、2/16CcZBZb(芦花公鸡)、1/16ccZBZb(白羽公鸡).①根据以上可知,子二代中公鸡:母鸡=1:1,①正确;‎ ‎②芦花鸡中公鸡:母鸡=6:3=2:1,②正确;‎ ‎③公鸡中芦花:白羽毛=6:2=3:1,③正确;‎ ‎④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3:3:2,④正确.‎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可知,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并且一只基因型为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C_ZBZ-)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C_ZB_),由此可以确定亲本中的芦花公鸡基因型为CCZBZB.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逐项分析即可.‎ ‎22. 已知某雌性个体存在如图所示的细胞,请推出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染色体、DNA的数目依次是(  ) ‎ A. 3,6,12 B. 3,6,24 C. 0,3,6 D. 0,3,1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的细胞可知,无同源染色体且有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办的中央,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或为次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看着丝点的数目为3)减半,DNA数目(看染色单体的数目为6)减半,所以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6,DNA的数目为12,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初级卵母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即3个四分体,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23. 如图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的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基因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解析】图中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D正确;基因B与b的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所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 ‎ ‎24. 观察下边四个细胞图中,属于哺乳动物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属于哺乳动物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应为初级细胞,不属于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图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属于哺乳动物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图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可表示哺乳动物精细胞,不属于哺乳动物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25.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中不出现的是(  )‎ A. 联会形成四分体 B. 同源染色体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着丝点一分为二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A不符合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不符合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不符合题意;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 ‎26.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两者前期时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相同,但是染色体行为不同,减一前期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A错误;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这两个时期的DNA含量相同,C正确;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 ‎27. 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的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和纯种的枫形叶黑色种子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D.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普通叶为显性(用A表示)、枫形叶为隐性(用a表示),种子黑色为显性(用B表示)、种子白色为隐性(用b表示),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则按自由组合定律,F2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A正确;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B正确;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两种,C错误;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A_bb和aaB_)大约占3/4×1/4+1/4×3/4=3/8,D正确。‎ ‎28.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 1/16 B. 7/16 C. 3/16 D. 9/16‎ ‎【答案】C 故选:C。‎ ‎29. 如图为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杂交实验,高茎为母本,矮茎为父本 B. 过程①为去雄,该操作要在花蕾期进行 C. 过程②为授粉,授粉前后都应该套袋 D.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雌蕊 ‎【答案】D ‎【解析】据传粉示意图可知,该杂交实验中,高茎为母本,矮茎为父本,A正确;过程①为去雄,该操作要在花蕾期进行,防止自花授粉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过程②为授粉,授粉前后要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C正确;杂交时,在开花前应该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处理,不需要除去父本的雌蕊,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即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30. 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 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D.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遗传方式是颗粒遗传理论,他认为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遗传因子的存在是相对独立的,它们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杂交后代自交或测交,会出现性状分离且有一定的分离比。据此理论推测,亲本杂交或自交后,F1未出现性状分离,无法确定是孟德尔遗传方式还是融合遗传方式,因此应该再让F1代自交,如果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则支持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 故选:D。‎ ‎【点睛】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设计实验的综合应用能力。‎ ‎31.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人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过程 B.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C.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必须相等才与实际情况相符 D. 甲、乙重复4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约为1/2和1/4‎ ‎【答案】B ‎【解析】甲同学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小球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然后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错误;由于Ⅲ、Ⅳ小桶中含两对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B正确;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错误;由于甲、乙只重复4次实验,统计的次数较少,偶然性较大,只有重复多次实验,才能与真实值接近。甲、乙重复多次试验后,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甲同学的结果为Dd占1/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乙同学的结果中AB占1/4,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学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2. 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则正确的是 A. 该性状可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 C. 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D. 亲代紫花植株测交后代紫花∶白花为1∶1‎ ‎【答案】A ‎【解析】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可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项正确;只有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紫花,其余情况均表现为白花,因此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9,B项错误;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C项错误;亲代紫花植株为双杂合子,测交后代紫花∶白花为1∶3,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3. 菜豆种皮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 ‎ A. F1的基因型是AaBb B. 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C. 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D. F2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 ‎【答案】B ‎【解析】由于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又F1为黄褐色,所以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P2(纯种黑色)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其杂交后代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B错误;F2黑色个体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AAbb和Aabb,C正确;F2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D正确。‎ ‎34.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子二代中黑色个体占=9/(52+3+9)=9/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9/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而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而符合子二代黑色个体的比例,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亲本为纯合黄色品种,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故选D。‎ ‎35. 自然状态下的豌豆均为纯种的原因是(  ) ‎ ‎①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 ‎②先开花后受粉 ‎ ‎③自花传粉               ‎ ‎④闭花受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豌豆具有易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但这不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豌豆先授粉后开花,②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在花还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明确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因此还要求学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36. 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白色:黄色=3:1,亲本杂交方式为Aa×Aa;盘状:球状=1:1,亲本杂交方式为Bb×bb。已知一个亲本为AaBb,另一个亲本必为Aabb,所以 B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 子代基因型 ‎ 子代表现型 ‎ AA×AA ‎ AA ‎ 全为显性 ‎ AA×Aa ‎ AA∶Aa=1∶1 ‎ 全为显性 ‎ AA×aa ‎ Aa ‎ 全为显性 ‎ Aa×Aa ‎ AA∶Aa∶aa=1∶2∶1 ‎ 显性∶隐性=3∶1 ‎ Aa×aa ‎ Aa∶aa=1∶1 ‎ 显性∶隐性=1∶1 ‎ aa×aa ‎ aa ‎ 全为隐性 ‎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纯合突破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为aa,其中一个来自父本,另一个来自母本。‎ ‎(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F1‎ ‎37. 下图表示4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图中、、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够发生自由组合,所以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8. 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 A. 3:1 B. 13 :3 C. 1:1 D. 15: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iiY_的基因型表现为黄色,其余基因型都是白色。杂合白茧(IiYy)相互交配,后代的情况为I_Y_(白色茧):I_yy(白色茧):iiY_(黄色茧):iiyy(白色茧)=9:3:3:1.因此,后代中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9+3+1):3=13:3,故选B。‎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基因(i)为显性,因此黄色的基因型为iiY_,白色的基因型为I___、iiyy。‎ ‎39.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即图中的①过程,D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0. 眼睛棕色对蓝色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棕眼的夫妇有一个蓝眼睛的儿子和一个棕眼睛的女儿,则女儿与她母亲有同样基因型的可能性占(  )‎ A. 1/2 B. 1/3 C. 2/3 D. 1/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把在性状分离中才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棕眼的夫妇有一个蓝眼的儿子和一个棕眼的女儿,说明棕眼是显性性状,蓝眼是隐性性状。因此,这对棕眼的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而棕眼女儿的基因型为AA或Aa,概率为1/3AA、2/3Aa。所以女儿与她母亲有同样基因型的可能性占2/3。故选C。‎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 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组合是(   )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D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①不符合;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②符合;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③符合;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2:4:1:2:1:2:1,④不符合;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⑤符合。‎ 故选:D。‎ ‎42.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 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 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实验是测交实验,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现象.即侧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是假说的内容。所以A错误;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需要解释的遗传现象,所以B错误;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所以C错误;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是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所以D正确。‎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43.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A和a的分离 B. 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的个体为纯合体 C. F1自交时产生的配子雌雄比例是1∶1,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 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A和a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的基因分离,A错误;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发育而来的个体为纯合体,B正确;F1自交时产生的配子雌雄比例不是1:1,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不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如显性纯合致死时会出现2:1‎ 的分离比,D错误。‎ ‎44. 人类皮肤含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 a,B和 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结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 3种,3:1 B. 3种,1:2:1‎ C. 9种,9:3:3:1 D. 9种,1:4:6:4: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纯种黑人与纯种白人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其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该后代AaBb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即AaBb)婚配,其后代基因型种类=3×3=9种,而表现型的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45. 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 aa的个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 a∶ aa等于 A. 3∶4∶3 B. 3∶2∶3 C. 5∶2∶5 D. 1∶2∶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F1是Aa,自交后F2中有1/4AA,2/4Aa和1/4aa,自交后AA占1/4+2/4*1/4=3/8,Aa占2/4*1/2=2/8,aa和AA一样应为3/8,所以应为3:2:3,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6.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三分之一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 猫的有尾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 无尾猫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所致 C. 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 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二分之一 ‎【答案】C ‎【解析】无尾猫自交,后代中有有尾猫和无尾猫,说明有尾相对于无尾是隐性性状,因此猫的有尾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正确;无尾猫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所致,B正确;据A的分析可知,无尾相对于有尾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有尾猫占1/4, 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A纯合致死,故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没有纯合子只有杂合子,C错误;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D正确。‎ ‎47. 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的来源是( )‎ A.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C. 绝大多数来自父方 D. 绝大多数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染色体来自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48.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初级卵母细胞,能形成卵细胞的种类为 A. 8种 B. 4种 C. 2种 D. 1种 ‎【答案】D ‎【解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多可以形成4种配子,但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是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所以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49. 同源染色体是指  (  )‎ A. 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B. 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D. 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个染色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故C正确;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大小相同,但由于来自一条染色体,因此不是同源染色体,故AB均错;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0. 人的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3对、46个、92条 B. 46对、46个、92条 C. 46对、23个、46条 D. 23对、23个、92条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单体。‎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中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51. 下图1表示某动物(AaBb)卵细胞形成过程;图2、3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 ‎(1)图1中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细胞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细胞Ⅳ中有__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 ‎(2)图2该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 ‎ ‎(3)图1中有可能观察到图3所示时期的细胞的是____(用①、②、③表示),图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DNA______条。‎ ‎【答案】 (1). 次级卵母细胞 (2). 极体 (3). 0 (4).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5). ① (6). 交叉互换 (7). 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图解的方式考查了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图1表示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通过复制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通过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极体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相同的极体,而次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图2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图3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 ‎(1)卵原细胞经过复制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小的极体和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图1中细胞Ⅱ的体积较大,所以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Ⅲ的体积较小,所以是第一极体,细胞Ⅳ是卵细胞,所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2)图2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因此该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图1中有可能观察到图3所示时期的细胞的是①,即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图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此时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数为8条。‎ ‎52.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 ‎ ‎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_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的DE段。‎ ‎(3)分析图2中的乙,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复制 (2).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 乙丙 (5). 甲 (6). 8 (7). 1:2 (8). 减数第一次 (9). 后 (10).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数目变化和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图1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图2中乙、丙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甲没有染色单体,处于图1中的DE段。‎ ‎(3)图2中乙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该细胞细胞质分裂不均等,应是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53. 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中除Ⅲ-3个体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假设相关基因为B、b,据图回答问题: ‎ ‎(1)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 ‎(2)Ⅲ-3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号个体。‎ ‎(3)Ⅲ-2个体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若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出的男孩患红绿色盲症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答案】 (1). X (2). XbY (3). 3 (4). XBXB、XBXb (5). 1/4 (6). 1/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系谱图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解题时,学生首先明确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然后根据男孩Ⅲ3的基因型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利用分离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Ⅲ-3个体是色盲患者,其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Ⅱ-2,Ⅱ-2又来自于Ⅰ代的3号个体。‎ ‎(3)由于Ⅱ-2是携带者,所以Ⅲ-2个体的可能基因型是XBXB,XBXb。‎ ‎(4)Ⅲ-2个体的可能基因型是 XBXB、XBXb,所以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1/2×1/2=1/4。其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男孩色盲的概率1/4×1/2=1/8。‎ ‎54. ‎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着,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_______得出。‎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中,亲本杂交组合的杂交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其子代红果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占_______。‎ ‎【答案】 (1). 红果 (2). 第2组(或第3组) (3). Bb×bb (4). BB×bb (5). Bb×Bb (6). 测交 (7). 0%‎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后代中3:1和1:1的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其中3:1为杂合子自交的结果,1:1为测交的结果。‎ ‎(1)根据实验2,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或根据实验3,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2)由于红果的基因型是AA或Aa,黄果的基因型只能是aa,所以根据各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可判断各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实验1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为测交组合,双亲为Bb×bb,实验2后代全为红果,双亲为BB×bb,实验3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双亲为Bb×Bb。‎ ‎(3)实验1中,亲本杂交组合的杂交方式叫做测交,其后代红果全部为杂合子,因此红果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占0%。‎ ‎55. 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与绿色皱粒植株杂交,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 ‎(3)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自交,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 ‎【答案】 (1). YyRr、yyRr (2).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2∶2∶1∶1 (3).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因此考虑两对性状,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为YyRr、yyRr。‎ ‎(2)由于F1中黄色圆粒植株基因型是YyRR、YyRr,比例为1:2,则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与绿色皱粒植株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圆:绿圆:黄皱:绿皱=2:2:1:1。‎ ‎(3)由于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YyRr,其中基因型为YyRR植物自交可产生两种表现型,即黄圆与绿圆,基因型为YyRr植物自交可产生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四种表现型,因此F1中黄色圆粒植株自交,F2的表现型有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四种。‎ ‎56.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和黑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表格表示实验结果。 ‎ P ‎ 红眼(♀)×白眼(♂) ‎ 灰身(♀)×黑身(♂) ‎ F1‎ 红眼 ‎ 灰身 ‎ F2‎ 红眼∶白眼=3∶1 ‎ 灰身∶黑身=3∶1 ‎ ‎(1)由F1可知,果蝇眼色的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____。‎ ‎(3)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让F1个体雌雄相互交配得F2‎ ‎。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__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 (1). 红眼 (2). 雄性 (3). 12 (4). 1/8 (5). 1/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和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等位基因为R、r,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为B、b,由于红眼(♀)×白眼(♂)→红眼;灰身(♀)×黑身(♂)→灰身,可推出果蝇眼色的红眼为显性,体色的灰身为显性。纯合的灰身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BBXrY,纯合黑身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bbXRXR。据此答题。‎ ‎(1)据试题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红眼是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等位基因为R、r,只考虑眼色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XRXR和XrY,F1为XRXr和XRY,F2为XRXR、XRXr、XRY、XrY,所以F2中红眼的性别为雌性和雄性,白眼的性别为雄性。‎ ‎(3)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等位基因为R、r,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为B、b,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BBXRXR)与黑身白眼果蝇(♂)(bbXrY)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F2可能出现基因型有3×4=12种,F2中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RXR、BBXRXr、BbXRXR、BbXRXr=1:1:2:2,其中纯合子为BBXRXR,占红眼雌果蝇1/6。‎ ‎57. 某哺乳动物为雌雄异体的动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 ,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雌雄都有有角个体出现。这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若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为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的现象,如绵羊为杂合体时,雄性表现为有角,雌性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所生的多胎小羊中,性成熟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表现为无角。‎ ‎ ‎ 试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1)羊的有角基因A是否位于Ⅱ片段? ___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片段的遗传,另一种是从性遗传,则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以下为进一步验证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请补充完善。‎ 步骤:选择______________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 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否 (2). 若基因A位于Ⅱ片段上,则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交配生出的小羊中,公羊都为无角 (3). Ⅰ (4). Aa或aa (5). 无角 (6). 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全部表现为无角,则有角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Ⅰ片段上 (7). 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出现了有角的,则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性状遗传方式的分析,能力要求属于考纲规定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层次。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伴性遗传与从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尤其注意从性遗传的特点。若是从性遗传,对于绵羊来说,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均有三种。公羊无角的基因型是 aa, 母羊无角的基因型是 Aa 和 aa 。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有两种,不能确定,但无角公羊的基因型可以确定,所以第 3 小题用无角公羊与无角母羊杂交。若是从性遗传,当母羊基因型为 aa 时,后代全为无角,当母羊基因型是 Aa 时,后代基因型为 Aa 和 aa ,若为雌性,全为无角。若有雄性,则可能为有角或无角。‎ ‎(1)根据题意“现有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所生的多胎小羊中,性成熟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表现为无角。”可推断羊的有角基因A没有位于Ⅱ片段,如果基因A位于II片段,则有角公羊与无角母羊交配生出的小羊中,公羊都为无角。‎ ‎(2)若是伴性遗传,则有角基因A只能位于性染色体Ⅰ 片段上;若为从性遗传,亲代基因型是Aa与aa。‎ ‎(3)公羊的无角一定是XaYa或aa,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①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全部表现为无角,则有角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Ⅰ片段上;②若子代性成熟的公羊出现了有角的,则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