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怀化市2019年上期期末新博览联考试卷 高 一 生 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  ( )‎ A. BB×Bb B. BB×BB C. Bb×Bb D. bb×bb ‎【答案】C ‎【解析】‎ 杂合子杂交会出现性状分离,答案C。‎ ‎2.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种子F1和种子F2分别结在 A. F1的植株上,F2的植株上 B. 母本的植株上,父本的植株上 C. 母本的植株上,F1的植株上 D. F2的植株上,F1的植株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子属于下一代,如亲本杂交后,在母本植株上所结种子为子一代。‎ ‎【详解】A、F1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为子二代,F2的植株上 所结的种子为子三代,A不符合题意;‎ B、亲本中母本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为子一代,而父本植株只提供花粉,B不符合题意;‎ C、母本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为子一代,F1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为子二代,C符合题意;‎ D、F2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为子三代,F1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为子二代,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理论上子代的基因型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Aabb×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理论上子代的基因型有2×2=4,故选C。‎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亲子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 A.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在正常情况下, 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 44+XX B. 44+XY C. 22+X D. 22+Y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 ‎【详解】人类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2条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并且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因此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类染色体的组成(男性为44+XY、女性为44+XX),并且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6.先天性聋哑是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 100% B. 75% C. 50% D. 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先天性聋哑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患病孩子的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 ‎【详解】由于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AA:Aa:aa=1:2:1,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25%,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在孟德尔的实验中,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 环境条件的影响 B. 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遗传因子 C. 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 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答案】C ‎【解析】‎ 测交实验中,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隐性基因,不会掩盖F1配子中的基因,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代表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选C。‎ ‎8.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儿子 B. 父亲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女儿 C. 男性是否患色盲,与其父亲无关 D.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答案】A ‎【解析】‎ 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母亲是携带者,则色盲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儿子,A错误;父亲只有一个X染色体,则父亲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女儿,B正确;男性是否色盲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无关,C正确;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色盲,D正确。‎ ‎9.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  )‎ A. 萨顿 B. 孟德尔 C. 艾弗里 D. 摩尔根 ‎【答案】A ‎【解析】‎ 萨顿用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C错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错误。‎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35S标记蛋白质 B. 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 用32P标记DNA D. 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结论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C、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部分还含有S元素),而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所以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AC正确;‎ B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D正确。‎ 故选B。‎ ‎11. 已知一段信使RNA有6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20个,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相应 DNA分子片段中应有多少个G和T A. 30个 B. 40个 C. 60个 D. 20个 ‎【答案】C ‎【解析】‎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若mRNA有60个碱基,则转录该mRNA的DNA含有碱基数为60×2=12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双链中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G和T共有60个.C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2.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体合成蛋白质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 该过程的模板是tRNA C. 最终合成肽链②③④⑤的结构相同 D. 合成①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合成②的场所在细胞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详解】A、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这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A正确;‎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B错误;‎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的结构相同,因为控制它们合成的模板链相同,C正确;‎ D、①为m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②是多肽链,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熟记翻译的概念、场所、条件及产物,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数字的名称;能根据题中多肽链的长度判断翻译的方向,并明确多聚核糖体的意义。‎ ‎13. 已停止分裂的活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  )‎ A. DNA→DNA B. RNA→RNA C. DNA→RNA D. 蛋白质→RNA ‎【答案】C ‎【解析】‎ 已经停止分裂的细胞是不会进行DNA的复制的,故A错误。RNA的复制是发生在某些病毒中,故B错误。但停止分裂的细胞会进行转录和翻译,C表示的是转录,故C正确。任何生物都不会出现蛋白质到RNA的过程,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4.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是 A. 1/2 B. 1/4 C. 1/6 D. 1/8‎ ‎【答案】B ‎【解析】‎ ‎15.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 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F1测交结果可知ac总是在一起,AC总是在一起,所以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C错误。并且A和C在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C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 下列除哪一种病外,其余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 A. 苯丙酮尿症 B. 青少年型糖尿病 C. 并指 D. 抗维生素D佝偻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苯丙酮尿症、并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故B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一株纯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比较这两个植株结出的种子,胚和种皮的基因型情况是 A. 胚的基因型不相同,种皮的基因型相同 B. 胚的基因型相同,种皮的基因型不相同 C. 胚和种皮的基因型都相同 D. 胚和种皮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种皮是由珠被发育形成的,珠被的基因型与母本的基因型相同。‎ ‎【详解】一株纯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无论哪个为母本,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均为杂合,所以胚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珠被是母本的一部分,纯黄粒玉米与纯白粒玉米分别做母本时,珠被的基因型不同,所以种皮的基因型不同,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下列是四个不同生物体的基因型,其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 Aa B. Aaa C. ABCD D.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详解】A、A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不符合题意;‎ B、Aaa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不符合题意;‎ C、ABCD只含一个染色体组,C符合题意; ‎ D、AABBCCD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某豌豆基因型为Dd,让其连续三代自花传粉,推算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A. 1/8 B. 3/8 C. 5/8 D. 7/8‎ ‎【答案】D ‎【解析】‎ ‎【分析】‎ Dd自交一次的后代基因型为DD:Dd:dd=1:2:1,纯合子占1/2,杂合子占1/2,连续自交n次后,杂合子占(1/2)n,纯合子占1-(1/2)n。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杂合子Dd自交一次,后代杂合子的概率为1/2。自交n次,Fn中杂合子概率为(1/2)n。纯合子概率为1-(1/2)n(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各占1/2)。故自交3次,F3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2)3=7/8,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以基因型为Bb水蜜桃为接穗,嫁接到基因型为bb的水蜜桃砧木上,则接穗所结的水蜜桃果肉的基因型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A. 0 B. 25% C. 50% D. 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以基因型为Bb的水蜜桃为接穗,嫁接到基因型为bb的水蜜桃砧木上,将来接穗发育形成的部分基因型为Bb。‎ ‎【详解】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形成的,与母本的基因型一致。根据分析可知,接穗发育形成的部分基因型为Bb,所以接穗所结的水蜜桃果肉的基因型为Bb,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0%,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原因 B. 现在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 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而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遗传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遗传现象原因。 故选:D。‎ ‎22.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 DNA分子发生断裂 B. 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 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 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答案】C ‎【解析】‎ DNA分子发生断裂,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A项错误;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均会引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B、D项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NA分子发生碱基对替换后,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发生变化,C项正确。‎ ‎【点睛】‎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可能与原来的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的改变。‎ ‎23.要定向改造大肠杆菌的遗传性状,使大肠杆菌能合成人的胰岛素,下列哪种技术可实现这一目标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基因工程 D. 单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优点是目的性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详解】大肠杆菌与人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不能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但基因工程可实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重组,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下列关于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与长期施用同一种农药有关 B. 用农药前,所有害虫抗药性强弱差不多 C.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害虫抗药性形成之后,如果再长期使用新的农药,则原有抗药性不起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谓定向是指适应特定环境。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生物遗传性和生活条件的改变。各种生物都处于生存斗争之中。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即具有适应生存条件的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这就是选择,不具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消灭,这就是淘汰。‎ ‎【详解】A、农药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与长期施用同一种农药有关,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用农药前,所有害虫抗药性强弱不同,B错误;‎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不同农药对害虫选择的方向不同,害虫抗药性形成之后,如果再长期使用新的农药,则原有抗药性不起作用,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法则。‎ ‎(2)图中标号②表示____过程;⑤表示____过程。‎ ‎(3)图中④表示____过程。‎ ‎(4)图中过程③的模板是_____,该过程的场所是____。‎ ‎(5)如果DNA分子一条链(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AT······那么,在进行②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1). 中心 (2). 转录 (3). (RNA)复制 (4). 逆转录 (5). mRNA (6). 核糖体 (7). ·····UGCUA······ (8). 结构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1)此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中心法则。‎ ‎(2)图中标号②表示由DNA形成RNA的转录过程;⑤表示由RNA形成RNA的复制过程。‎ ‎(3)图中④表示由RNA形成DNA的逆转录过程。‎ ‎(4)图中过程③为翻译,其模板是mRNA,该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 ‎(5)转录过程中DNA模板链和所形成的RNA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若DNA分子一条链(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AT······那么,在进行②转录过程中,以a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是······UGCUA······。‎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信息传递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某种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图分别是两个该种动物的两个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处于______分裂____期,乙图处于_____分裂____期。‎ ‎(2)甲图细胞是该动物___(填器官名称:“睾丸”或“卵巢”)中的一个_______细胞(填细胞名称),该细胞中有 ___个染色体组。‎ ‎(3)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填细胞名称),基因型是____。‎ ‎(4)甲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含Bb基因,其可能的产生的原因是____(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答案】 (1). 减I(减数第一次分裂) (2). 后期 (3). 减II(减数第二次分裂) (4). 后期 (5). 睾丸 (6). 初级精母细胞 (7). 2 (8). 精细胞 (9). aB和ab (10). 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 图甲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由于甲和乙细胞是同种动物的两个细胞,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1)甲图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着丝点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甲图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是该动物睾丸中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3)根据分析可知,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由图中基因分布可知,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和ab。‎ ‎(4)甲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含Bb基因,其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是相同的基因(BB),所以等位基因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某科学家在研究剪秋罗叶形性状遗传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 亲代 子代 雌 雄 雌 雄 ‎1‎ 宽叶 窄叶 无 全部宽叶 ‎2‎ 宽叶 窄叶 无 ‎1/2宽叶、1/2窄叶 ‎3‎ 宽叶 宽叶 全部宽叶 ‎1/2宽叶、1/2窄叶 据此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第_______组杂交,可以判定________为显性遗传。‎ ‎(2)根据第_______组杂交,可以判定控制剪秋罗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3)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的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4)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某课题小组决定对剪秋罗种群进行调查。你认为调查的结果如果在自然种群中不存在____________的剪秋罗,则上述假设成立。‎ ‎【答案】 (1). 3 (2). 宽叶 (3). 3 (4). X (5). 7:1 (6). 窄叶基因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7). 窄叶雌性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第3组实验中亲本都是宽叶,后代出现了窄叶,说明窄叶是隐性性状;后代雌性个体全部宽叶,而雄性个体中为宽叶、为窄叶,说明控制剪秋罗叶形的基因型位于X染色体上。第1、2组实验后代没有雌性植株,有宽叶和窄叶的雄性植株,说明雌配子和Y精子没有问题,可能是含X的精子不能成活。‎ ‎【详解】(1)由第3组亲本均为宽叶,而子代出现了宽叶和窄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可判断宽叶为显性性状。‎ ‎(2)根据第3组子代中雌株均为宽叶,而雄株既有宽叶又有窄叶,即叶形在子代中表现出和性别相关,故可以判定控制剪秋罗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设控制叶形的基因为B、b,第3组亲代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中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让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2×1/4=1/8,宽叶植株的概率为1-1/8=7/8,即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7:1。‎ ‎(4)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但雄性植株中既有宽叶又有窄叶,说明母本产生的含宽叶或窄叶基因的两种配子都能存活,而雄性植株产生的配子只有含Y染色体的配子能够存活,即窄叶基因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5)由于窄叶基因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故理论上群体中不应出现窄叶的雌株。若调查的结果确实在自然种群中不存在窄叶雌株的剪秋罗,则上述假设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8.在蒙古绵羊中卷毛(B)对直毛(b)为显性,短羊绒(E)对长羊绒(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纯合卷毛短羊绒绵羊和直毛长羊绒绵羊种羊数只。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卷毛长羊绒绵羊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卷毛长羊绒绵羊的基因型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其纯合子占卷毛长羊绒绵羊总数的________。‎ ‎(3)该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的________定律。‎ ‎【答案】 (1). 卷毛短羊绒绵羊×直毛长羊绒绵羊 (2). 子一代之间随机交配得子二代,在子二代选出卷毛长羊绒绵羊 (3). 让F2中卷毛长羊绒绵羊与直毛长羊绒绵羊测交,就能选出纯种卷毛长羊绒绵羊 (4). Bbee (5). BBee (6). 1/3 (7). 自由组合 ‎【解析】‎ ‎【分析】‎ 根据“在蒙古绵羊中卷毛(B)对直毛(b)为显性,短羊绒(E)对长羊绒(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基因型为BBee的绵羊,而种羊为纯合卷毛短羊绒绵羊(BBEE)和直毛长羊绒绵羊(bbee),所以可考虑杂交育种的方案进行育种。由于在F2代中才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从F2代中选择卷毛长羊绒绵羊,通过对其测交可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 ‎【详解】(1)此题是关于动物杂交育种的题目,目的是得到基因型为BBee的绵羊。由纯合卷毛短羊绒绵羊BBEE与直毛长羊绒绵羊bbee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BbEe,子一代随机交配得F2‎ ‎,在F2中选出卷毛长羊绒绵羊,让F2中卷毛长羊绒绵羊×直毛长羊绒绵羊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即可说明卷毛长羊绒绵羊为纯合子,发生性状分离的说明卷毛长羊绒绵羊为杂合子,这样就能选出纯种卷毛长羊绒绵羊。故育种方案为:‎ 第一步:卷毛短羊绒绵羊×直毛长羊绒绵羊;‎ 第二步:子一代之间随机交配得子二代,在子二代选出卷毛长羊绒绵羊;‎ 第三步:让F2中卷毛长羊绒绵羊与直毛长羊绒绵羊测交,就能选出纯种卷毛长羊绒绵羊。 (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中卷毛长羊绒绵羊的基因型有两种为Bbee、BBee,F2中卷毛长羊绒绵羊占F2的3/4×1/4=3/16,纯合子卷毛长羊绒绵羊占F2的1/4×1/4=1/16,所以纯合子占卷毛长羊绒绵羊的1/3。 (3)该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9.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______和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 ________(填“是”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共同进化的过程实际是_____之间、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 (1). 种群 (2). 基因库 (3). 75% (4). 25% (5). 不是 (6). 物种 (7). 种群 (8). 自然选择 (9). 不同物种 (10). 生物与无机环境 ‎【解析】‎ ‎【分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判断一个种群是否进化,只需看其基因频率是否改变。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生物的共同进行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种群,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库。‎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该群体的A的基因频率为 55%+1/2×40%=75%;a的基因频率为5%+1/2×40%=25%,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是由于洪水的作用导致种群中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数发生了变化,这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 ‎(4)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共同进化的过程实际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解答进化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