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高三年级 生物 一、选择题 ‎1.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 A. 都能进行繁殖和有氧呼吸 B. 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 都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D. 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考查对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结构、细胞呼吸方式、增殖方式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判断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基础上,区分原核细胞分裂方式与真核细胞的不同。‎ ‎【详解】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项错误;硝化细菌、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它们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项正确;原核细胞进行简单的二分裂,而不是无丝分裂,C项错误;酵母菌有核膜和染色体,D项错误。‎ ‎【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共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都含有DNA和RNA,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2.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 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考查,梳理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原理、步骤、实验结果和注意事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这一实验中,牙签消毒是为了排除牙签上其他生物细胞对本实验的干扰,而漱口是为了避免食物残渣对本实验的影响,二者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A正确;‎ B、制作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让离体的口腔上皮细胞处于一个等渗溶液中,以维持正常的形态,B正确;‎ C、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C正确;‎ D、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即4层磷脂分子层,但这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错误;‎ 故选D。‎ ‎3. 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 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数目也不完全相等,因此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A正确;‎ B、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结构不同,但它们却具有相似的功能,都能催化淀粉水解,B正确;‎ C、不同的蛋白质,其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因而在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C正确;‎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相同,D错误。‎ 故选D。‎ ‎4.下列有关糖类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TP、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 B. 胆固醇在维持生物体正常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人体内不能合成 C. 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 脂肪中C、H所占比例较高,但并不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糖的分类和作用,先梳理糖的分类和不同的糖在细胞中的作用,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A、核糖RNA是和ATP的组成成分,因此ATP、RNA和叶绿体中含有核糖,质粒的本质是DNA,其中的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A错误;‎ B、胆固醇在人体内可以合成,B错误;‎ C、细胞膜上的多糖链,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 D、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D。‎ ‎5.将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到的核酸彻底进行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  )‎ A. 9种 B. 8种 C. 6种 D. 4种 ‎【答案】B ‎【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将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小分子有磷酸、脱氧核糖和A、T、G、C四种碱基;将RNA彻底水解后,能得到的小分子有磷酸、核糖和A、U、G、C四种碱基;所以将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到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小分子有磷酸、脱氧核糖、核糖和A、T、U、G、C五种碱基。‎ ‎6. 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 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数目也不完全相等,因此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A正确;‎ B、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的结构不同,但它们却具有相似的功能,都能催化淀粉水解,B正确;‎ C、不同的蛋白质,其组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因而在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C正确;‎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相同,D错误。‎ 故选D。‎ ‎7. 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 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 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 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摄取 D. 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A ‎【解析】‎ A细胞的质壁分离属于物质跨膜运输中的水分运输,是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抗原刺激使记忆细胞增殖是抗原决定簇与记忆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的,属于生物膜的信息传递;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摄取是通过细胞分泌的物质间接传递信息,即信息分子到靶细胞,体现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释放递质作用到靶细胞(肌肉)也属于相邻细胞间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所以答案选择A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的知识点。‎ ‎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 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 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 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 分析乙图:图乙是甲图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 ‎【详解】A.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错误;‎ B.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B错误;‎ C.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C正确;‎ D.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乙图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 故选C。‎ ‎9.有关表的分析错误的是 溶液 溶质元素组成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溶质的基本单位 甲 C、H、O ‎①‎ 砖红色 葡萄糖 乙 C、H、O、N等 双缩脲试剂 ‎②‎ ‎③‎ A. 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 B. 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C. 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D. 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麦芽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详解】甲溶液有砖红色反应说明甲是还原糖,A正确;乙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说明乙是蛋白质,而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检测还原糖呈现砖红色的试剂①是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②紫色,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③氨基酸,D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核酸(DNA和RNA)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再根据题意作答。‎ ‎10. 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细胞器的作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来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详解】‎ A.真核细胞的转录有些复杂,在细胞核内DNA首先转录出相应的前体RNA,通过加工,剪切掉内含子转录出的片段后,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所以A正确; B.核糖体是肽链合成场所,新生肽链首先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后以囊泡的形式转移到高尔基体内进一步加工成熟、分类、包装和运输,故B错; C.项中的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使其分解,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脱氢并产生丙酮酸,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2O和H2O,C 错误; D.溶酶体内确实有多种酸性水解酶,但不是其本身合成,而是来自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进入溶酶体内,且溶酶体内的酶不能分泌,D错误。 故选A。 ‎ ‎1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干种子内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低,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B. 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原因之一是结合水的相对含量较高 C. 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造成叶片发黄 D. 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相对较低,细胞代谢活动较弱,A错误; B、旱生植物结合水的含量相对较高,细胞代谢活动较弱,抗旱能力增强,B正确; C、镁离子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造成叶片发黄,C正确; D、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D正确。 故选A。‎ ‎12. 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 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 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 老化受损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 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过程、细胞器、基因的表达和物质跨膜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过程中,当兴奋传到上一个神经纤维末梢时,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被分泌到胞外,A不符合题意。真核细胞核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转录形成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不符合题意。溶酶体中含有很多水解酶,专司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及衰老的细胞器,C不符合题意。O2属于非极性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D符合题意。‎ ‎13.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表达、具有高效性的原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酶的去路等问题,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详解】‎ 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效率仍然可以达到最大;而在高温、强酸和强碱的情况下,则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所以B错。‎ ‎14. 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 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 同一个体各种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既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某些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数量从而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 B.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们的终端产物抑制。这种抑制叫反馈抑制,B正确;‎ C.同一个体各种细胞中,由于发生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细胞中进行的生化反应也不相同,所以所含酶的种类也有差异,数量上当然也不相同,C错误;‎ D.一个细胞中的酶的种类和数量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酵母菌在有氧时胞内会产生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在缺氧或无氧时,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就会增多,所以D错误。‎ 故选B。‎ ‎【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及其调节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代谢中激素和酶的作用的理解,难度中等偏上。‎ ‎15.如图所示为不同条件下的同种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浓度 B. 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量 C. 温度导致了酶促反应Ⅰ和Ⅱ的速率不同 D. 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AB段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逐渐增强,影响AB段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A正确;‎ B、BC段底物浓度不断增加,但是反应速率不变,此时限制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是一定的,B 正确;‎ C、曲线Ⅰ和曲线Ⅱ的变量是温度,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主要是因为温度的影响,C正确;‎ D、测定最适温度还需要在‎37℃‎左右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来进行检测,最适温度不一定是‎37℃‎,D错误;‎ 故选D。‎ ‎16.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X表示O2,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B. 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 C. 人体内不能完成④⑤过程 D. 图中催化②、③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为无氧呼吸乳酸发酵,⑤无氧呼吸酒精发酵,X为氧气,Y 为二氧化碳。‎ ‎【详解】A、图中X表示O2,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A正确; B、物质Y为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为绿色最后变为黄色,B错误; C、人体内能完成④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过程,不能完成⑤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C错误; D、图中催化②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催化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是对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 B. 低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量少 C. 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 D. 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叶片不现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A项正确;由于低氧环境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较少,故有利于水果保鲜,B项正确;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环境中储藏,不适宜中等湿度环境,否则细胞呼吸较旺盛,C项错误;晚上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如果温度较高细胞呼吸旺盛,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18.如图所示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整个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详解】①表示有氧呼吸全过程,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②和③表示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④表示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综上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故选B。‎ ‎19.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④过程产生ATP最多,②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ATP中 B. 进行②过程的CO2都来自大气,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 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D. 给植物浇灌H218O,根细胞会产生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218O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②是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③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A、产生ATP最多的过程是①,过程②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A错误; B、进行②过程的CO2来自大气和线粒体,产生的葡萄糖可运输到其他细胞,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产生少量的ATP和大量的[H],C正确; ‎ D、给植物浇H218O后,H218O参与呼吸作用生成C18O2,H218O通过光反应生成18O2,18O2参与过程④生成H218O,D错误; 故选C。‎ ‎20.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 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由于绿色植物几乎不吸收绿色光,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叶绿素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1.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 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好氧性细菌的呼吸作用的方式是有氧呼吸,氧气越多,好氧性细菌就越多;NaHCO3稀溶液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并调节pH;没有空气是形成一个无氧的环境,以充分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就要提供一个无氧的条件,以排除空气中的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条件,还需要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分。‎ ‎【详解】A、有空气不能排除空气中的氧气,A错误; B、光照能够保证光反应的进行,NaHCO3稀溶液能够保证暗反应的进行,这样光合作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得到更多的氧气,B正确; C、黑暗的条件,光反应不能进行,也得不到氧气,C错误; ‎ D、黑暗的条件,光反应不能进行,也得不到氧气,D错误; 故选B。‎ ‎22. 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 )‎ A. 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 B. 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 C.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 D. 蜥蜴断尾再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A正确;‎ B、胚胎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细胞,如胚胎干细胞能分化形成神经细胞,B正确;‎ C、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仅是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恢复,没有形成新类型的细胞,不属于细胞分化,C错误;‎ D、蜥蜴断尾后再生是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23. 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 细胞核遗传物质改变 B. m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C.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D.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合成不同的mRNA和蛋白质,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A错误BC正确。分化的细胞执行的功能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 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 C. 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D. 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而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所致。因此,B正确。‎ ‎25.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C.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D.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基因也随之加倍,有2个A和2个a、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2个黄色或2个绿色荧光点。‎ ‎【详解】A. A、a被标记为黄色,B、b被标记为绿色,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四分体中同时有黄色和绿色荧光,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 B.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四分体中只出现一种荧光,出现2个黄色或2个绿色荧光点,B错误;‎ C.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正确;‎ D.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荧光分别位于2个四分体中,一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或2个绿色荧光点,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 d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 ‎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光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增多。‎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答案】 (1). [H] (2). 叶绿体基质 (3). 类囊体的薄膜(基粒的薄膜) (4). 逐渐下降 (5). 28 (6). 淀粉和蔗糖含量 (7). 积累量 (8). 抑制 (9). 未遮光的 (10). 光合产物(淀粉、蔗糖)含量降低,光合速率(CO2固定速率相对值)增大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考生首先熟记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中,色素吸收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过程中,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并且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分析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不断下降,而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和蔗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且淀粉的增加幅度更大。‎ ‎【详解】(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为不去除棉铃植株,由图1可知,其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增加,因为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淀粉和蔗糖的输出量降低,在叶片积累,积累量增多。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4)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这是唯一的变量,如果检测到未遮光的叶片有机物不再积累,则未遮光的叶片的有机物运输到遮光的叶片中去了,说明了遮光叶片是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探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能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27.下图是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1)图A属____________时期(答出分裂类型和时期)。细胞中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图B处于____________期(答出分裂类型和时期),若在雄性动物体内,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此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叫作____________,含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图C处于____________时期(答出分裂类型和时期),有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 4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4). 初级精母细胞 (5). 次级精母细胞 (6). 2 (7).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8). 0 (9).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2)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 ‎(3)图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不存在染色单体。‎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及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8.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雄株,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A对a、a-显性。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1(两性植株)、丙2(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甲×乙→F1雄株:雌株=1:1‎ 实验2:丙1自交→F1全为两性植株 实验3: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性=3:1‎ 实验4:甲×丙2→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 实验5:丙2×乙→F1两性植株:雌株=1:1‎ 请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对a-、a的显隐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___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雌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将植株丙1与雌株乙间行种植,F1基因型为___________。将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 ‎【答案】a对a-显性 2 1 aa、aa- 两性:雌性=3:1‎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知,甲植株是雄株,基因型可能是Aa、Aa-,乙植株是雌株,基因型可能是a-a-,丙植株是两性植株,基因型可能是aa、aa-;根据实验结果和可能的基因型进行推理判断出甲、乙、丙的基因型及a和a-的显隐性关系,然后解答问题。‎ ‎【详解】(1)实验3可知,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株=3:1,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因此丙2是杂合子,基因型为aa-,a对a-是显性。 (2)由题意知,A基因决定雄株,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a-基因决定雌株,且由实验3可知,a对a-是显性,因此雌株的基因型只有a-a-一种。 (3)实验2可知,丙1进行自交,子一代植株全是两性,因此丙1的基因型是aa,雌株的基因型是a-a-,将植株丙1与雌株乙间行种植,如果是杂交,则基因型是aa-,如果是两性植株丙1自交,基因型是aa,因此F1基因型为aa-、aa;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的基因型是aa-,将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两性植株:雌株=3:1。‎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分离定律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题干信息,判断出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的能力。‎ ‎29.为了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加入物 现象 ‎1‎ ‎2 mL猪肝研磨液+1 mL蒸馏水+2 mL 3%的过氧化氢 放出大量的气泡 ‎2‎ ‎2 mL猪肝研磨液+1 mL NaOH+2 mL 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3‎ ‎2 mL猪肝研磨液+1 mL HCl+2 mL 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2)有同学准备以H2O2为材料来研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妥当?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同的pH (2). 酶的催化活性 (3). 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浓度、配制时间、温度等 (4). 不妥当 (5). 因为H2O2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1)探究不同的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的pH属于自变量,酶的催化活性是因变量,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浓度、配制时间、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 ‎(2)因为H2O2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故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研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