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5次阶段考生物试卷 Ⅰ卷 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B. 病毒是最微小的生物,因此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 多细胞生物体均具有组织、器官、系统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D. 一个乳酸菌既属于细胞的层次也属于个体的层次,且只含有一种核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及细胞学说,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动物、植物、单细胞生物包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同。‎ ‎【详解】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体现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A正确;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高等植物是多细胞动物,但不具有系统层次,C错误;乳酸菌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个体既属于细胞的层次也属于个体的层次,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体內含有两种核酸, D错误。‎ ‎2.截止到2018年11月 HPV 四价疫苗已经相继在11个省上市,深受人们的重视。关于HPV病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HPV病毒 B. 该病毒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 该病毒和蓝藻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D. 该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HPV为知识背景,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详解】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小,无法观察到HPV病毒,A错误;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B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任何细胞器,C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正确。‎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无机盐参与构成叶绿素这些重要化合物 B. 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血钙下降,会引起抽搐 C. 新鲜的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D. 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会下降,从而适应寒冷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无机物——水和无机盐的种类和作用。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 ‎【详解】Mg2+是一种无机盐,能参与构成叶绿素这些重要化合物,A正确;剧烈运动过程,血钙浓度下降,会引起抽搐,B正确;新鲜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C错误;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自由水含量减少,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会下降,细胞代谢活动減弱,从而适应寒冷环境,D正确。‎ ‎【点睛】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4.“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核糖体④细胞质⑤细胞核⑥染色体⑦DNA A. ①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⑦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中细菌的一种,结核杆菌具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核糖体、④细胞质、⑦DNA等,C正确。‎ ‎5.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方式的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和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详解】免疫球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其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胞吞和胞吐;而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因为细胞吸收半乳糖时消耗ATP,可知半乳糖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胞吞、主动运输,B正确。‎ ‎6.所谓质壁分离中的“质壁”分别是指()‎ A. 细胞质、细胞壁 B. 细胞质基质、细胞壁 C. 原生质、细胞壁 D. 原生质层、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定义。‎ ‎【详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较高的环境下,细胞內的水分会向细胞外渗透,进而失水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收缩,而细胞壁的伸缩性要小于原生质层,所以产生了这种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故D正确。‎ ‎7. 下列对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差异 B. DNA分子的多样性仅由碱基的种类决定 C. 人体内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D. 小麦种子中糖类的相对含量比蛋白质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综合性考查梳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含量、结构与功能,然后根据选项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详解】组成细胞的有机分子可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主要指蛋白质,并不是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不同物种中结构相同,动物细胞中的糖原、脂肪等的结构也相同,植物细胞的淀粉、纤维素等的结构也相同,A错误;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B错误;人体内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C错误;小麦种子中含有的淀粉高,淀粉是多糖,糖类的相对含量比蛋白质高,D正确。‎ ‎8.细胞内的小囊泡可来自()‎ ‎①内质网 ②高尔基体 ③细胞膜 ④液泡 ⑤线粒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及吞噬作用,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内的囊泡转运机制,掌握囊泡的来源与去路。‎ ‎【详解】小囊泡是往返于细胞膜与高尔基体、内质网之间的运输工具,高尔基体在其运输过程中是交通枢纽,因此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可以产生小囊泡,而液泡和线粒体不能产生小囊泡, A正确。‎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协助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ATP供能 B. 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能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浓度降低 D. 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 ‎【详解】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A正确;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ATP供能,B错误;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溶剂相对增多,渗透压降低,C 正确;胰岛素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正确。‎ ‎10.下列有关核酸叙述正确的是(  )‎ A.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B.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 在细菌中,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 D. 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种类、组成和作用。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4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错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细菌中既有DNA又有RNA,其中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鱼的遗传物质是DNA,被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A、T、G、C四种碱基,D正确。‎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 B. 真核细胞核膜有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功能 C.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DNA和RNA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不再分裂的蓝藻细胞时看不到核膜与核仁,只能看到染色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包括核膜、核孔、染色质、核仁。‎ ‎【详解】细胞核是真核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真核细胞的外层核膜上常与内质网直接相接有利于某些物质的运输,B 正确;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岀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染色质,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12.如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 图中a可能是胰岛素 D.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可以接收任何信号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成分。据图分析,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 ‎【详解】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信号分子,D错误。‎ ‎【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13.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什么特性 A. 自由扩散 B. 流动性 C. 主动运输 D. 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的功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详解】人工膜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是指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取同一植物组织,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中,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液泡会变大,ABC项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即细胞失水,故D正确。‎ ‎15.图表示的是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与后的面积变化,那么该过程产生的物质很可能是()‎ A. 肠脂肪酶、胰岛素、性激素 B. 抗体、载体、有氧呼吸酶 C. 胰岛素、抗体、唾液淀粉酶 D. 抗体、胃蛋白酶、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题图为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与后的面积变化。由图可知,内质网在该过程前后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基本不变,细胞膜膜面积增加,通过这些生物膜结构在该过程前与后的面积变化推测可知,该过程产生(并分泌)了分泌蛋白。‎ ‎【详解】性激素是脂质、不属于分泌蛋白,A错误;有氧呼吸酶属于胞内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B错误;胰岛素、抗体、唾液淀粉酶均属于分泌蛋白,C正确;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细胞器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与后的面积化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明确分泌蛋白和胞内蛋白的区别,能通过题图判断该过程发生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的是()‎ A. 白细胞吞噬侵入的细菌 B. 肝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胰岛素 C.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D. 唾液腺细胞分泌淀粉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考生要能够区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并能够列举相关实例进行记忆.‎ ‎【详解】白细胞吞噬细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逐渐缩小,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收缩,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质壁分离的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C错误;淀粉酶是分泌蛋白,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有生物膜的融合,也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1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并且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B. 生物体内的酶在不断更新 C. 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都可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B ‎【解析】‎ 所有的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起催化作用,A错误;生物体内的酶在不断钝化、失活、更新,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RNA主要在细胞核形成,C错误;若是RNA类的酶,则与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18.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是线粒体 B. 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1个ATP分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 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化学能或光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也能产生ATP;ATP与ADP间可以相互转化,无需储存大量的ATP;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在ATP的合成中,化学能或光能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过程,转变成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故ABC错,D对。‎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构成及形成。‎ 点评:ATP的构成特点与其直接供能相适应;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19.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烘干可以固定细胞 B. 使用高倍物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构建物理模型 D. 使用斐林试剂时,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再使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多个实验的实验方法,熟记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逐个解答即可。‎ ‎【详解】“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烘干可以使细胞贴在载玻片上,起到固定的作用,A正确;使用高倍物镜时只可以用细准焦螺旋调节,B错误;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构建物理模型,‎ C正确;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等量混合再使用,D正确。‎ ‎20.下图反应式中的A.B.C.D各代表一种物质,假如C是果糖、D是葡萄糖,则A、B分别是()‎ A. 蔗糖、蔗糖酶 B. 乳糖酶、乳糖 C. 麦芽糖酶、麦芽糖 D. 蔗糖酶、蔗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特性,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识图能力,难度不大,是教材题的变形。‎ ‎【详解】反应前后酶的质量和性质不变,由图可知A 为酶,B为底物蔗糖,水解成果糖C和葡萄糖D,故D正确。‎ ‎21.图①、②、③三个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  )‎ A. ①酶、②蛋白质、③激素 B. ①胆固醇、②固醇、③维生素 C. ①DNA、②染色体、③核糖核苷酸 D. ①细胞膜、②生物膜、③核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酶、激素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染色体、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脂质的分类;糖类的分类,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模型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绝大部分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有些③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胰岛素,因此①酶和③激素与②蛋白质之间有交叉关系,A正确;胆固醇和维生素D(维生素中的一种)‎ 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如果②是固醇,则①应该完全包含在②内,B错误;②染色体主要由①DNA和蛋白质组成,而③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③核糖核苷酸和②染色体无交叉关系,C错误;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若②是生物膜,则①细胞膜和③核膜均应完全包含在②生物膜内,D错误。‎ ‎22.有关高中生物中的“骨架、支架”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B. 蛋白质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C. 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例如麦芽糖、DNA等 D.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抓住“骨架”这一关键词,把细胞内微管系统、生物膜的基本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及生物大分子等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道综合题,意在考查教材中小字及难理解的黑体字,避免在此处出现盲区。‎ ‎【详解】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蛋白质的骨架是碳骨架,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也与每个氨基酸上R基的功能基团有关,B正确;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例如蛋白质、核酸、多糖,但麦芽糖不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23.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②与③膜成分接近 B. 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 ④是染色质,能被酸性染料所染色 D. ⑤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为素材,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②是内质网,③是核膜,两者都属于生物膜,成分接近,A正确;③是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正确;④是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所染色,C错误;⑤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2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 B. 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 C.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 D. 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心肌细胞由于不停地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线粒体的数量较多,A错误;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加工、分泌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因此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的数量较一般细胞多,B错误;生命力强的细胞代谢旺盛,参与各种生化反应的酶、蛋白质等必需量很大,作为酶附着的场所、物质运输通道的内质网的数量一定很多,C错误;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核糖体数量较多,D正确。‎ ‎25.关于蓝藻细胞和水稻叶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壁 B. 都具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C. 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分子上 D. 都含有叶绿素,属于自养型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水稻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水稻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壁,A正确;蓝藻细胞没有线粒体,B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分子上,C正确;蓝藻细胞含有叶绿素但不含叶绿体,水稻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水稻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26.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间的识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B. 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C. 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D. 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内容,属识记和理解内容,难度不大,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据图分析:①糖蛋白,②蛋白质,③磷脂双分子层;b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细胞间的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A正确;大部分的②蛋白质,③磷脂双分子层都能流动,适当提高温度两者的流动速度会加快,B正确;尿素在肝细胞中产生,释放到肝细胞外,所以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C正确;b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自由扩散,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都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D错误。‎ ‎27.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置于30%的红墨水溶液中一段时间,结果如图所示,呈红色的区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植物细胞主要失水或吸水的地方是液泡。‎ ‎【详解】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置于30%的红墨水溶液,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故红墨水溶液可以穿过细胞壁到达③的部位,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8.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成分会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等物质。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下列关于甲胎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胎蛋白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大量元素C、H、O、N B. 检测病变部位细胞的甲胎蛋白含量是否超标是诊断病人是否患有癌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C. 作为糖蛋白,甲胎蛋白是所有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 D. 将甲胎蛋白提取出来,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蛋白质是氨基酸组成的,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甲胎蛋白属于蛋白质也含有,A正确。甲胎蛋白是癌细胞中特有的物质,所以检测病变部位细胞的甲胎蛋白含量是否超标是诊断病人是否患有癌症的重要指标之一,B正确。作为糖蛋白,甲胎蛋白只是癌细胞上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但不是所有细胞,C错误。甲胎蛋白含有肽键,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29.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完整性的检测可用台盼蓝染色法 B.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分离各种细胞器利用了静置分层的方法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利用了荧光标记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为实验现象的分析说明试题,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台盼蓝染色可以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A正确;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了荧光标记法,B错误;分离各种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的方法,C错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30.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硝化细菌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都可以合成酶 B. 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C.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D. 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解析】‎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噬菌体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均不能合成酶,但硝化细菌的细胞内可以合成酶,A错误;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而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50~650C),对实验结果有干扰,因此一般用碘液进行检测,B错误;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均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正确。‎ ‎31.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 在玻璃槽中能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B. 在玻璃槽中能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C.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后又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渗透装置,理解渗透作用。渗透装置需要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要有浓度差。‎ ‎【详解】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外侧浓度低于漏斗内,水分子进大于出,故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水解蔗糖成葡萄糖,葡萄糖是单糖,溶质分子数量增加,漏斗液面继续上升,但葡萄糖可以跨过半透胞膜,故加酶后先上升后又下降,D正确。‎ ‎32.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 图乙中过程中ATP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光能、电能等形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ATP的结构以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据图分析,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表示高能磷酸键;图乙①代表ATP的水解,②代表ATP的合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供应生命活动。‎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的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A错误;图乙①代表ATP的水解,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c断裂,B正确;ATP在细胞中含量很低,但ATP与ADP转化速度快,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正确;图乙中①过程中ATP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光能、电能等形式,供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需求,D正确。‎ ‎33.图1至4表示不同情况下某些物质跨膜运输速度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图1与图3表示甘油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B. 可用图2与图4表示人体小肠细胞吸收葡糖糖 C. 图中A、C两点的限制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相同 D. 图中B、D两点的限制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识图能力。据图分析:图1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2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载体蛋白数量或能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3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图4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者胞吞和胞吐。‎ ‎【详解】图1与图3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图2与图4表示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人体小肠细胞吸收葡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C正确;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D错误。‎ ‎34.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点时反应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 B. 在点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下降 C. 在点B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 在点C再加入等量的酶,反应速率将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在底物的量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即缩短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的时间,但酶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生成物的量是不变的。‎ ‎【详解】A点时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故A点时反应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A正确;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故在点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下降,B正确;B点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C点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点C再加入等量的酶,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35.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 ‎【点睛】获取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根据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要保持适宜且相同,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Ⅱ卷非选择题 ‎36.下图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判断它是真核细胞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 ‎(2)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图中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硅肺是由于肺部吸入硅尘后破坏了吞噬细胞中的()______而导致的;结构③除了存在于上述细胞中,也可存在于某些____细胞中。‎ ‎(3)如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与其加工、运输和分泌有关系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填序号)。该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性。‎ ‎【答案】 (1).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差速离心法 (3). ⑥线粒体 (4). ⑤溶酶体 (5). 低等植物 (6). ④⑥⑦ (7).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题图:图示是某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①为核糖体;结构②为细胞膜;结构③为中心体;结构④为内质网;结构⑤为溶酶体;结构⑥为线粒体;结构⑦为高尔基体;结构⑧为核仁;结构⑨为核膜。‎ ‎【详解】(1)判断它是真核细胞的主要理由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只有拟核。‎ ‎(2)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图中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⑥线粒体;硅肺是由于肺部吸入硅尘后破坏了吞噬细胞中的⑤溶酶体而导致的;结构③除了存在于上述细胞中,也可存在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3)如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则与其加工、运输和分泌有关系的膜性细胞器有④内质网、⑥线粒体、⑦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本题结合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及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37.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a相比c的颜色更_____(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b试管呈砖红色,与b相比d的颜色更_________(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 ‎(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 浅 (2). 淀粉 (3). I (4). 深 (5). 还原糖 (6). II (7). 不能 (8). 西瓜果实的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解析】‎ ‎【分析】‎ 从本题中所给的信息来看,香蕉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说明成熟时间长,淀粉转变成的可溶性还原性糖较多,鉴别用的试剂是碘液和斐林试剂,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详解】(1)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般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当果实成熟以后淀粉逐渐分解为具有甜味的还原糖。a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转化较少;b试管中是成熟天y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判定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I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所以加入碘液以后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浅。‎ ‎(2)因为b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x天的还原糖,d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y天的还原糖,故d试管还原糖含量多,所以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深,图A中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II。‎ ‎(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因为西瓜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西瓜本身的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点睛】斐林试剂由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等量混合均匀,实质:反应中有Cu(OH)2的生成;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实质:碱性条件下的Cu2+反应,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 ‎38.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的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图甲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________。图中B的名称是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人体肝细胞O2和CO2的跨膜运输,则表示O2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填字母),其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则其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填字母),其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__所示曲线。‎ ‎(4)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 ‎【答案】 (1). 变形虫的运动 (2). 流动镶嵌模型 (3). 磷脂双分子层 (4). 糖蛋白 (5). b (6). 乙 (7). a (8). 丙 (9). 需载体蛋白协助 (10). 需要能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相关知识,内容较多,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运输特点。分析图甲: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糖蛋白,有糖蛋白的一侧是膜的外侧,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c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图乙表示自由扩散,图丙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变形虫的运动等现象。图甲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流动镶嵌模型。图中B是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糖蛋白。‎ ‎(2)人体肝细胞吸收O2和排出CO2都是以自由扩散形式运输,分别为图中b、c,符合乙图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若图甲表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则其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式分别是图中a,符合图丙所示曲线。 (4)图丙表示主动运输,此跨膜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需要能量。‎ ‎【点睛】物质进出细胞有三种形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 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39.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速率。下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原因是_____。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内容物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血影”,则“血影”的主要成分是_____。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_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 ‎(2)分析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乙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______。‎ ‎(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 (1).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2). 蛋白质和磷脂 (3). 150 (4). 大于 (5). 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质浓度较高,吸水能力较强 (6). 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而肝细胞细胞膜上没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实例。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详解】(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血影是细胞膜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曲线图显示: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150mmol·L-1时,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为1.0,说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此时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 ‎(2)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二者的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均小于1,且乙的比值更小,说明红细胞乙的失水量多于红细胞甲的失水量,红细胞乙的液渗透压高于红细胞甲的渗透压,所以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大于红细胞甲的吸水能力。‎ ‎(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究其原因可能是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提高了水分子的运输效率,而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 ‎【点睛】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失水吸水原理一样,都是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动物细胞失水皱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吸水涨破,植物细胞吸水无表现,因为有细胞壁限制。‎ ‎40.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含蛋白酶的洗衣粉。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为了检验该洗衣粉中是否真的含有蛋白酶。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如果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则说明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 ‎(2)一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将结果以曲线图表示。‎ ‎①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可以用______作为酶活性大小的观察指标。‎ ‎②上图表示洗衣粉中的酶在60℃时酶活性为0,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该洗衣粉不能用于洗丝质及羊毛衣料,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A组中的蛋白膜消失,B组中的蛋白膜不消失 (2). 温度 (3). 蛋白膜消失的时间 (4). 温度过高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5). 丝质及羊毛衣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将其分解 ‎【解析】‎ ‎【分析】‎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该洗衣粉中是否真的含有蛋白酶,若真含有蛋白酶,A组中的蛋白膜消失;B组中的洗衣粉加入煮沸,蛋白酶由于高温失去活性,因此B组蛋白膜不消失.‎ ‎(2)①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变量是酶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通过反应物的減少,即蛋白膜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作为酶活性大小的观察指标。‎ ‎②高温能够使酶失活,图中60℃时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所以用该洗衣粉洗衣服时不能用60℃以上热水。‎ ‎(3)该洗衣粉不能用于洗丝质及羊毛衣料,原因是丝质和毛质衣物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衣物。‎ ‎【点睛】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温度、pH和水量;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