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秦皇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B. 蓝藻拟核DNA周围分布有较多的核糖体 C. 蓝藻细胞中的环状DNA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D. 蓝藻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主要依靠叶绿素、藻蓝素吸收获得 【答案】C 【解析】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A正确; B、蓝藻是原核生物,拟核DNA周围分布有较多的核糖体,B正确; C、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无染色体,C错误; D、蓝藻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主要依靠叶绿素、藻蓝素吸收获得,D正确。 故选C。 2. 蛙皮肤上皮细胞是浅灰色、透明的。下列有关蛙皮肤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经过干燥处理的蛙皮肤上直接撕取表皮加热后制作装片 B. 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要将遮光器换成大光圈或将反光镜换成凹面镜 C.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内膜等结构 D. 在实验过程中,可用染色剂对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经干燥处理的蛙的皮肤应将样品浸入载玻片的液体中,制作好装片后再加热,A错误; B、在低倍镜下观察时,镜头直径较大,透光性较强,遮光器一般用小光圈,反光镜用平面镜,B错误; 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线粒体内膜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C错误; D、实验过程中,上皮细胞没有颜色,为方便观察可用染色剂对上皮细胞进行染色,D正确。 故选D。 3. 细胞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莱登、施旺、魏尔肖均为细胞学说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B. 细胞学说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由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组成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施莱登、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魏尔肖对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解释,均对细胞学说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A正确; B、C、自然界中的生物由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组成,解释的是细胞的多样性,而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B错误,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D正确。 故选B。 4. 向下列生物材料中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后,再滴加4滴双缩脲试剂B液,观察不到紫色反应的是( ) A. 稀释的蛋清溶液 B. 新鲜的豆浆 C. 血红蛋白溶液 D. 新鲜的牛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释的蛋清溶液,含有蛋白质,无色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A错误; B、新鲜的豆浆,含有蛋白质,白色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B错误; C、血红蛋白溶液,含有蛋白质,红色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出现紫色,C正确; D、新鲜的牛奶,含有蛋白质,白色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D错误。 故选C。 5. 某品牌保健品含钙、铁、硒及维生素D等,具有改善人体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及保障青少年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等功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钙、铁、硒都属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B. 坚持服用该保健品可治疗某些贫血症 C. 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D. 维生素D胆固醇和磷脂都属于脂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钙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坚持服用该保健品可治疗某些贫血症,如缺铁性贫血,B正确; C、维生素D能促进哺乳动物小肠对钙、磷的吸收,C正确; D、维生素D、胆固醇和磷脂都属于脂质,D正确。 故选A。 6. 下图表示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水分子中的氧一定来自苯丙氨酸的羧基 B. 生成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苯丙氨酸或半胱氨酸的氨基 C. a分子中含有两个肽键 D. 苯丙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共同部分可表示为H2N-CH-CO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成的水分子中的氧可能来自苯丙氨酸的羧基,也可能来自半胱氨酸的羧基,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生成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其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 C、a分子是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一个肽键,C错误; D、所有的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它们与H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故苯丙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共同部分可表示为H2N-CH-COOH,D正确。 故选D。 7. 从结构上看,下列物质分子中一定含有肽键的是( ) A. 储存遗传信息的核酸 B. 具有催化作用的酶 C. 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 D. 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核酸是由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不含肽键,由磷酸二酯键相连,A错误; B、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当酶是RNA是不含肽键,B错误; C、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及固醇类,只有蛋白质、多肽类含有肽键,其他激素中不含有,C错误; D、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含有肽键,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苷酸中含有磷酸基团 B. DNA彻底水解生成的小分子产物有6种 C. RNA彻底水解过程中需消耗水 D. 真核细胞的核酸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五碳糖组成,A正确; B、DNA彻底水解生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4种(A、T、C、G),B正确; C、RNA彻底水解过程中需消耗水,C正确; D、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D。 9.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脂质和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脂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不同 B. 各种糖类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C. 细胞膜中含有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D. 细胞膜中的糖类都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同的脂质元素组成可能不同,如脂肪的元素组成为C、H、O,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 B、各种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 C、细胞膜的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故其中含有的脂质主要是磷脂,C正确; D、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以与某些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大多数水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C. 血液中钙的含量太低会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D. 结合水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细胞中大多数水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A正确; B、细胞中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 C、血液中钙的含量太低会引起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导致肌肉收缩无力,C错误; D、结合水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 故选D。 11.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肺细胞等细胞膜上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识别,并侵入人体细胞。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组成 B. 细胞代谢所需的酶都附着在细胞等生物膜上 C. 新型冠状病毒能侵入人体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 S蛋白通过ACE2识别人体细胞体现的是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组成,A正确; B、细胞代谢所需要的酶也分布在基质中上,例如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需要相应酶的催化,因此真核细胞代谢所需要的酶并非都分布在生物膜上,B错误; C、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新型冠状病毒能侵入人体细胞,C正确; D、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其中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肺细胞等细胞膜上的ACE2识别,即可体现该功能,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结构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磷脂分子的是( ) A. 细胞骨架 B. 核糖体 C. 内质网 D. 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不含磷酸分子,A错误; B、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不含磷酸分子,B错误; C、内质网含有膜结构,含有磷脂分子,C正确; D、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不含磷脂分子,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正常情况下,溶酶体不会分解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 C. 人体中吞噬细胞比浆细胞含有更多的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 大肠杆菌分裂时可能含有两个中心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正常情况下,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受损的细胞器,B错误; C、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所以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含量比吞噬细胞多,C错误; D、大肠杆菌不含中心体,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共同组成 B. 细胞核不仅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还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C. 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D.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共同组成,A正确; B、细胞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C正确;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生理活动中,与生物膜的功能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淀粉酶 B. 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组成纺锤体 C. 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 D. 胰岛素被肝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淀粉酶,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等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参与,A错误; B、中心体不含生物膜结构,B正确; C、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错误; D、胰岛素被肝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生理活动的进行会消耗ATP的是( )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水 B. 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 C O2进入肺泡细胞 D. 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发出荧光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水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 B、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需要的是色素吸收的光能,不消耗ATP,B错误; C、O2进入肺泡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C错误; D、萤火虫尾部发光细胞发出荧光的过程消耗ATP,D正确。 故选D。 17. 在世界范围内的作物中,锌缺乏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现象。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水稻从土壤中吸收锌的转运蛋白—OsZIP9蛋白,该蛋白能将土壤中的锌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入水稻根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锌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低,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影响 B. 水稻吸收锌需借助 OsZIP9蛋白,但不消耗能量 C. 低温不会破坏 OsZIP9蛋白的分子结构,但会影响水稻对锌的吸收 D. 水稻根细胞膜上的 OsZIP9蛋白分子数可影响根吸收锌的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锌是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低,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影响,A正确; B、水稻吸收锌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借助 OsZIP9蛋白,消耗能量,B错误; C、低温不会破坏 OsZIP9蛋白的分子结构,但低温抑制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影响水稻对锌的吸收,C正确; D、水稻根细胞膜上的 OsZIP9蛋白分子数(载体蛋白的数量)可影响根吸收锌的速率,D正确。 故选B。 18. 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施肥补充矿质元素,作物根系可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质元素,但若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下列有关作物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物的根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B. 松土有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烧苗”的根本原因是施肥过多导致液泡中矿质元素含量过高 D.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不同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作物的根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A正确; B、及时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则有利于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 C、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液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C错误; D、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相对独立的过程,故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相对独立的过程是不同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9. 下列有关酶、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条件适宜时,酶和ATP均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 ATP在酶的作用下逐个脱去磷酸基团后,剩下的是腺苷 C. ATP合成和分解的速率酶的催化活性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D. ATP的合成是放能反应,需要酶催化,但酶的合成不需ATP水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条件适宜时,酶和ATP均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 B.、ATP在酶的作用下逐个脱去磷酸基团后,剩下的是腺苷,B正确; C、ATP合成和分解的速率,酶的催化活性均受温度和pH的影响,C正确; D、酶的合成需要ATP的水解供能,D错误。 故选D。 20. 冬季,某同学在教室内(室内温度约为18~25℃)用淀粉、蔗糖、α-淀粉酶(最适温度60℃)进行“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结果发现1号试管内溶液呈蓝色,2号试管内溶液不出现蓝色。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及改进,正确的是( ) 试管 1 2 淀粉溶液 2ml - 蔗糖溶液 - 2ml a淀粉酶溶液 1mL. 1 mL 反应一定时间后,用碘液检测 A. 1号试管内溶液呈蓝色的原因一定是淀粉没有被分解 B.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1号试管中的淀粉是否被完全分解 C. 在加入α-淀粉酶前,淀粉和蔗糖的温度应一直保持在室温 D. 可改用斐林试剂来鉴定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是否有葡萄糖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A、1号试管内溶液呈蓝色的原因可能是淀粉没有被分解,也可能是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A错误; B、实验目的是探究α-淀粉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所以淀粉和蔗糖的温度应一直保持在60℃,C错误; D、由于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所以可改用斐林试剂来鉴定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是否有葡萄糖产生,D正确。 故选D。 21. 在模拟光合作用的研究中,科学家使用微流控技术将菠菜中的类囊体薄膜与相关的酶封装在细胞大小的液滴中,这些模拟叶绿体液滴可固定油中、水滴中的CO2且合成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模拟叶绿体液滴不需要光就可以进行暗反应 B. “相关的酶”是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酶 C. 适宜条件下,模拟叶绿体液滴中既有ATP消耗又有ATP生成 D. 只需要增加CO2浓度,就可持续增加模拟叶绿体液滴中有机物的合成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所以模拟叶绿体液滴需要光才能进行暗反应,A错误; B、“相关的酶”是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酶,B错误; C、适宜条件下,模拟叶绿体液滴中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因此既有ATP消耗又有ATP生成,C正确; D、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CO2,光照,温度等因素,D错误。 故选C。 22. 下列关于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内ATP合成的速率大于分解的速率 B.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 C. 酒精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不会影响酵母菌本身的生存 D.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丙酮酸的酶及途径不同导致得到的产物有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中ATP的合成速率一般都等于ATP的分解速率,二者保持动态平衡,A错误; B、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对丙酮酸的利用依赖于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中的酶,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B错误; C、酒精发酵过程中,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故酒精含量的高低会影响酵母菌种群的死亡率,C错误; D、不同条件下,因酵母菌分解丙酮酸的酶不同导致其被分解的途径及产物不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23. 将某植物种子埋于适宜深度的土盆中,置于光下并通过一定装置检测CO2释放量,下图表示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状态的变化,在第Ⅳ阶段时,该植物已破土而出形成幼苗。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第Ⅱ阶段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B. 图中第Ⅲ阶段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 图中第Ⅰ阶段温度和水分适宜,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D. 图中第Ⅳ阶段呼吸作用不再进行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导致CO2释放量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第Ⅱ阶段细胞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图中的第Ⅲ阶段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正确; C、图中第Ⅰ阶段 CO2 释放量迅速上升,种子萌发时的水分和温度适宜,无氧呼吸增强导致二氧化碳释放增加,C错误; D、在第Ⅳ阶段时,该植物已破土而出形成幼苗植株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24. 下图1、2表示某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相关生理过程.图1中X、Y分别代表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生理过程在光下才能发生,图2所示生理过程是在黑暗中进行的 B. 图2线粒体中不能形成ATP C. 图1中存在经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Y中的生理过程 D. 若绿色植物幼苗长期处于图2状态,则该幼苗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示生理过程中光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暗反应可以在无光条件下短暂进行;图2中有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 B、图2中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能在线粒体中形成ATP,B错误; C、图1种光反应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和[H](X)中被暗反应利用,C错误; D、图2中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无有机物的积累,故若绿色植物幼苗长期处于图2状态,则该幼苗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D正确。 故选D。 25. 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中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均要使用有机溶剂且原理相同 B. 高等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结构基础相同 C. 做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观察到染色单体分开的过程 D. 在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只在研究光反应时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叶绿体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均要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时需要用无水乙醇,分离时需要用层析液,但是二者的原理不同,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结构基础相同,B正确; C、做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观察到染色单体分开的过程,C错误; D、在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研究氧气的来源鲁宾和卡门已经用到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B。 26. 骨骼肌中的肌肉干细胞具有制造新肌肉组织的强大能力;而且还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的干细胞。但是它们的相关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最新研究发现,所有衰老的肌肉干细胞中都存在一种GASI蛋白,而幼嫩肌肉干细胞中均不存在GASI蛋白。人为地从衰老肌肉干细胞中去除GASI蛋白,肌肉干细胞的肌肉再生功能得以恢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肉干细胞制造新肌肉组织是干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 幼嫩肌肉干细胞和衰老肌肉干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C. GASI蛋白会抑制肌肉干细胞的有丝分裂 D. 衰老肌肉干细胞中的酶活性均比幼嫩肌肉干细胞中的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肌肉干细胞制造新肌肉组织的过程没有形成新个体,故没有体现干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同一生物体内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经过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都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所以幼嫩肌肉干细胞和衰老肌肉干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相同,B错误; C、由题意“所有衰老的肌肉干细胞中都存在一种GASI蛋白,而幼嫩肌肉干细胞中均不存在GASI蛋白。人为地从衰老肌肉干细胞中去除GASI蛋白,肌肉干细胞的肌肉再生功能得以恢复”,说明GASI蛋白会抑制肌肉干细胞的有丝分裂,C正确; D、由题意“所有衰老的肌肉干细胞中都存在一种GASI蛋白,而幼嫩肌肉干细胞中均不存在GASI蛋白”,可说明衰老肌肉干细胞中的酶活性不一定均比幼嫩肌肉干细胞中的低,D错误。 故选C。 27. 研究发现,动物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嵴上会与其他氧化酶一起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但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后,会参与激活凋亡程序。下列关于细胞色素C及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的场所均在线粒体中 B. 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均附着在线粒体嵴上 C. 动物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存在部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D. 细胞凋亡过程是细胞色素C控制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均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可附着在线粒体嵴上也有存在于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依据题意,动物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存在部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C正确; D、细胞凋亡过程是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28.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制过程中复制的细胞结构只有染色体 B. ①~④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为1:2 C. 若纺锤体不能形成,则某子细胞核DNA含量可能加倍 D. ③细胞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是染色体移到两极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复制过程中会进行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 B、③、④细胞着丝点断裂,每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为1:1,B错误; C、若纺锤体不能形成,染色体数目会加倍,则某子细胞核DNA含量可能加倍,C正确; D、染色体移到两极的原因主要是纺锤丝的牵引,细胞膜向内凹陷会使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D错误。 故选C。 29. 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铁蛋白(一种能够储存铁的蛋白质,如下图所示)药物载体,细胞表面存在的转铁蛋白受体(TfR1)可介导铁蛋白进入细胞,肿瘤细胞由于生长增殖过于旺盛,其表面的TfR1表达量常常远高于正常细胞的,当TfR1表达量高于一个阈值时,铁蛋白就会进入细胞,富集到溶酶体并释放自身携带的化疗药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中有水解铁蛋白的酶 B. 肿瘤细胞对铁离子的需求可能大于正常细胞 C. 铁蛋白、TfR1是在细胞中核糖体上合成的 D. 铁蛋白药物载体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治疗癌症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有水解铁蛋白的酶,A正确; B、通过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肿瘤细胞对铁离子的需求可能大于正常细胞,B正确; C、铁蛋白、TfR1都是蛋白质,故都是在细胞中核糖体上合成的,C正确; D、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当TfR1表达量高于一个阈值时,铁蛋白就会进入细胞,富集到溶酶体并释放自身携带的化疗药物,故铁蛋白药物可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治疗癌症,D错误。 故选D。 30.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 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同一基因可能都处于活动状态 C. 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D. 对于草履虫而言,细胞的衰老或死亡意味着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A正确; B、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同一基因可能都处于活动状态,如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在细胞中处于活动状态,B正确;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癌基因,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C错误; D、对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而言,细胞的衰老或死亡意味着个体的衰老或死亡,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34题为必考题,每个题目考生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2分 31. 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组成⑥的主要化学元素是______,⑥对植物细胞的作用是______。 (2)图A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有______(填序号)。若图B表示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B中不应有的结构是______(填名称)。 (3)若图A为某小鼠具有氯霉素抗性的甲细胞,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小鼠成熟的无氯霉素抗性的体细胞的核取出,注入去核的小鼠甲细胞中,然后将这一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该重组细胞能生长分裂。该实验说明______。 【答案】 (1). C、H、O (2). 支持和保护 (3). ②④ (4). 叶绿体 (5). 氯霉素抗性基因位于细胞质 【解析】 【详解】(1)图B为植物细胞,⑥为细胞壁,其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主要化学元素为C、H、O;细胞壁对于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图A为动物细胞,含有RNA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对应④和②;若B为根毛细胞,则不该有叶绿体。 (3)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将小鼠成熟的无氯霉素抗性的体细胞的核取出,注入去核的小鼠甲细胞中,然后将这一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该重组细胞能生长分裂,可推测氯霉素抗性基因位于细胞质。 32. 下图1表示某种拟南芥的气孔保卫细胞的细胞膜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K+通道(BLINK1),它可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图2表示某同学绘制的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一个不完整模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构成气孔保卫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保卫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______。 (2)若图2X轴表示该种拟南芥的气孔保卫细胞液泡体积,则Y轴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细胞吸收水分的能力,原因是______。 (3)若图2X轴表示该种拟南芥根毛细胞外某物质的浓度,Y轴表示根毛细胞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则该图表示的运输方式是______,为确定根毛细胞对该物质吸收的方式,请设计实验思路:______。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主动运输 (3). 不能 (4). 液泡的体积越大,细胞液的渗透压越小,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弱 (5).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6). 将长势相同的该种拟南芥幼苗根细胞平均分为两组,甲组放在有氧条件下,乙组放在无氧条件下,将甲、乙两组拟南芥幼苗根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根细胞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详解】(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据上分析可知,钾离子通过K+通道(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因液泡的体积越大,细胞液的渗透压越小,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弱,而图2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Y随X增大而增大,故不能表示细胞吸收水分的能力。 (3)图2中Y在一定范围内,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不再增加,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能量或载体有限,故运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确定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则自变量为能量的有无(氧气有无),依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及单一变量原则,可设置实验如下:将长势相同的该种拟南芥幼苗根细胞平均分为两组,甲组放在有氧条件下,乙组放在无氧条件下,将甲、乙两组拟南芥幼苗根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根细胞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 33. 图1为某藻类植物(真核生物)的色素层析结果示意图,图2为其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推测该藻类植物的颜色最可能接近_______(填“黄”或“绿”)色。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会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可用于表示__________速率。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用光照强度相同的蓝紫光和黄光分别照射A组和B组,如图2所示,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量更多的是________(填“A”或"B”)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如果改变图2中的温度和CO2浓度,试管中释放的气泡量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黄 (2). ATP中的化学能 (3). 净光合 (4). A (5).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6). 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析】 【详解】(1)根据图1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低,可推测该藻类植物的颜色最可能接近黄色。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 (2)图2中会出现冒气泡的现象,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可用于表示净光合的速率,由于光合色素对蓝紫光的吸收超过黄光,所以A组(蓝紫光)产生气泡的数量更多。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而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改变CO2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34. 下图表示人体各种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生命历程,图中A、B、C、D、E表示相关过程,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对应的细胞增殖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期;B过程中,细胞在_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该过程叫作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2)对人体来说,在A、B、C、D、E过程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过程。 (3)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类物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NAMPT)对延缓细胞衰老有重要作用,衰老细胞中NAD+的含量明显降低。为探究细胞衰老与NAMPT之间的关系,研究小组选取了两组健康的小鼠,甲组注射一定量的NAMPT(溶于生理盐水),乙组注射______。结果发现甲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8年,乙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4年;且与乙组相比,甲组小鼠的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处均检测出了高水平的NAD+。由此推测,NAMPT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是______。 【答案】 (1). 前期和末 (2).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A、B、C、E (5). 等量的生理盐水 (6). 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或抑制NAD的分解)来延缓细胞衰老 【解析】 【详解】(1)图中A过程为细胞增殖,其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主要存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同;B过程为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对于人体而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均有积极意义,即图中的A、B、C、E。 (3)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胞衰老与NAMPT之间的关系,故实验的自变量为NAMPT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的寿命。实验设计因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和单一变量原则,故甲组注射一定量的NAMPT(溶于生理盐水),乙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的作为对照;据实验结果“甲组小鼠寿命长且NAD+水平高”,可推测NAMPT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是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或抑制NAD的分解)来延缓细胞衰老。 (二)选考题:共8分。考生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 果醋是以水果或果品加工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味调味品,是集营养、保健、食疗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饮品。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工艺简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榨汁过程中,清洗和破碎的顺序是______,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 (2)接种的菌种a和菌种b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制作果酒的过程中,不对水果进行灭菌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若苹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先清洗后破碎 (2). 18~25℃ (3). 前者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后者没有 (4). 用于果酒发酵的酵母菌附着于果皮上 (5). 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或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 【解析】 【详解】(1)在榨汁过程中,先清洗后破碎,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 (2)酒精发酵,接种的菌种a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发酵,接种的菌种b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后者没有。 (3)家庭制作果酒的过程中,用于果酒发酵的酵母菌附着于果皮上,不对水果进行灭菌处理。若苹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发酵为醋酸。 36. 研究发现,昆虫体内存在一种能分解有机磷农药的酯酶,为提高这种酯酶的活性,科研人员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提高昆虫体内这种酯酶的活性,但由于_________,人工诱变的方向难以掌握。 (2)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昆虫相比,在对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时加入诱变剂、获得高活性脂酶突变基因的效率更高。这是因为加入的____________使PCR过程中仅扩增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诱变剂可只针对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进行诱变,且突变的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在______________的催化下不断复制,可快速积累突变。 (3)若要提高这种酯酶的活性,还可考虑利用_________工程对这种酯酶进行改造,即根据所需功能设计其结构,推测出应有的氨基酸序列,进而确定相对应的________,再据此获得控制高活性酯酶合成的基因,将此基因导人细菌体内,并整合至细菌的DNA分子中。该工程菌繁殖后,其子代均可分泌高活性酯酶,这说明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2). 引物 (3). 热稳定 DNA聚合酶(或Taq酶) (4). 蛋白质 (5). 脱氧核苷酸序列 (6). 控制高活性酯酶合成的基因整合至细菌 DNA分子中后,随着细菌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并传递给子代细菌,且在子代细菌中能稳定遗传 【解析】 【详解】(1)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人工诱变的方向难以掌握。 (2)PCR是体外复制DNA(基因)的技术,加入的引物使PCR过程中仅扩增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突变的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在Taq酶的催化下不断复制,可快速积累突变。 (3)提高酯酶的活性,还可考虑利用蛋白质工程对该酶进行改造;蛋白质工程的步骤根据所需功能设计其结构,推测出应有的氨基酸序列,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该工程菌繁殖后,其子代均可分泌高活性酯酶,这说明控制高活性酯酶合成的基因整合至细菌 DNA分子中后,随着细菌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并传递给子代细菌,且在子代细菌中能稳定遗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