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高二期末六校联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具有酶的生物或细胞是 A. 苹果青霉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C. 噬菌体 D. 伞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不同生物的结构,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伞藻属于真核生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然没有细胞核,但是在细胞没有成熟之前,就有了各种酶,所以活细胞中都有酶,而且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噬菌体是病毒,体内没有酶,不能独立代谢,只能依靠活细胞进行生殖和代谢。‎ ‎【详解】青霉是真核生物,活细胞含有与代谢有关的酶,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虽然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但是在细胞没有成熟之前,就合成了有关的酶,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体内没有酶,不能独立代谢,只能依靠活细胞进行生殖和代谢,C正确;伞藻是真核生物,能够代谢,细胞中含有细胞代谢有关的酶,D错误。‎ ‎【点睛】活细胞中都含有呼吸酶,所以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有的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有些进行无氧呼吸。‎ ‎2.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是 A. 热带雨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北方针叶林 D. 热带季雨林 ‎【答案】C ‎【解析】‎ ‎【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是地球上比较重要的生态系统,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详解】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植物种类有红松、云杉和冷杉,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代表动物有驼鹿、雪兔、松鼠、黑熊、雷鸟和榛鸡等,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是关于森林带的问题,要求上属于识记的内容,只要加强有关知识点的记忆就能熟练解答此类题目。‎ ‎3.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Mg2+是构成下列哪种物质的必要成分 A. 血红蛋白 B. 类胡萝卜素 C. RuBP D. 叶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化合物中元素的问题,生物体内的元素可以参与构成细胞中复杂的化合物,也可以调节酸碱度,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详解】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为C、H、O、N、Fe成分,A错误;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元素是C、H、O,B错误;RuBP的组成元素为C、H、O、N、P,C错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D正确。‎ ‎【点睛】铁是构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镁是构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成分,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成分。‎ ‎4.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调整过量的神经细胞,使之与受神经细胞支配的细胞数量相适应。这属于 A. 细胞衰老 B. 细胞分化 C. 细胞凋亡 D. 细胞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其中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没有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凋亡使细胞的数量减少,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量增加,没有增加细胞的种类。‎ ‎【详解】由题意可以看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调整过量的神经细胞,即细胞数量会减少,细胞衰老,细胞代谢活动降低,不会使细胞数量减少,A错误;细胞分化使细胞专门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数量也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B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现象,所以细胞凋亡使细胞的数量减少,C正确;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使细胞数量增加,D错误。‎ ‎【点睛】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有区别的,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现象,细胞坏死是由于不良环境,而发生的被动死亡,如:高温、冻伤等因素。‎ ‎5.下列生物具有细胞核的是 A. 酵母菌 B. 蓝藻 C. 乳酸菌 D. 大肠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细胞核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详解】酵母菌是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型的细胞核,A正确;蓝藻、乳酸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C、D错误。‎ ‎【点睛】带菌的生物一般属于原核生物,但真菌除外,真菌包括酵母菌、大型真菌、霉菌;带藻的一般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除外,蓝藻属生物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鱼腥藻等。‎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子与正常妇女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男孩 B. 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分析确定发病率 C. 遗传病都是天生的,后天性疾病不可能是遗传病 D. 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是遗传病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是遗传病的问题,为了避免生出患有遗传病的孩子要进行遗传咨询,过程包括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做出诊断,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详解】患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后代男女患病概率相同,A错误; 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做出诊断,B错误;遗传病不一定是天生的,天生是指生下来就有,而有些遗传病要到一定年龄后才表现,例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C错误;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是遗传病患者,例如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D正确。‎ ‎【点睛】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性的感染病毒、病菌引起的疾病,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例如家族性由于饮食造成的夜盲症。‎ ‎7.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引起的变异。该变异属于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但是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染色体没有变化,A错误;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结构不变,B错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增添、重复、易位和倒位,C正确;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上缺失,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D错误。‎ ‎【点睛】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者减少,也包括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和减少。‎ ‎8.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白细胞介素-2 B. 血红蛋白 C. 神经递质 D. 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细胞的代谢产物以及细胞的营养物质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详解】白细胞介素-2是淋巴因子,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A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运输氧气,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出来,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C错误;氨基酸是细胞的营养物质,通过内环境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细胞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但是只存在细胞中或细胞膜上的成分不是内环境成分,机体内的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例如汗液、尿液等,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例如:纤维素和麦芽糖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9.最新研究表明,美人鱼综合征发生的内因可能是基因的某些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引起早期胚胎出现了不正常的发育,患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只能够存活几个小时。该实例不能说明 A. 该变异属于致死突变 B. 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C. 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D. 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控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普遍性等特点。‎ ‎【详解】题目中,美人鱼综合征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造成胚胎不能正常发育,使患儿死亡,说明了这一基因突变能够致死,A错误;新生儿死亡,不能说明基因突变是可逆的,B正确;这一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改变引起的,说明基因突变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C错误;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D错误。‎ ‎【点睛】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但是生物的性状可能不会改变,比如,如果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密码子的简并性,虽然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是生物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 ‎10.人类进化过程中,男性因为要捕猎而进化出了更高浓度的睾酮,男性也因此有更发达的皮肤油脂腺。在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则不秃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睾酮的靶细胞有肌肉细胞、成骨细胞等,但不包括油脂腺细胞 B. 油脂可抵御因捕猎出入的复杂环境的微生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C. 男性为了适应捕猎环境,而突变出了能长出更发达油脂腺的基因 D. 基因型为Bb男性秃顶,而相同基因型的女性不秃顶是伴性遗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是生物的进化,突变和重组都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环境选择了有利于环境的个体,使生物表现出适应性。‎ ‎【详解】人类进化过程中,男性因为要捕猎而进化出了更高浓度的睾酮,男性也因此有更发达的皮肤油脂腺。在基因型为Bb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则不秃顶,说明睾酮的靶细胞包括肌肉细胞、成骨细胞等,油脂腺细胞,A错误;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因此,皮肤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可抵御因捕猎出入的复杂环境的微生物,属于第一道防线,B正确;男性之所以有发达的油脂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长出的,C错误;基因型为Bb男性秃顶,而相同基因型的女性不秃顶,这种现象不是伴性遗传,因为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这种现象属于从性遗传,D错误。‎ ‎【点睛】伴性遗传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不同,这种现象称为从性遗传,例如牛的有角和无角就属于从性遗传。‎ ‎1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B. 易化扩散中,载体蛋白形态改变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C.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水分子只从原生质体内进入原生质体外 D. 有些载体可以作为受体使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运输包括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者的动力都是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的动力是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消耗能量。‎ ‎【详解】胞吐过程就是物质包裹在囊泡中,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A正确;易化扩散就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B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水分子既能从原生质体内进入原生质体外,也能从原生质体外进入原生质体内,分离的过程进入的水少,出来的水多,复原过程正好相反,平衡时进出的水分是相同的,C错误;有些载体也能够起识别作用,可以作为受体使用,D正确。‎ ‎【点睛】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分生区细胞以及动物细胞等,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但是它们的细胞膜可以看作半透膜,它们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12.下列涉及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被[H]还原为乳酸,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B. 放能反应都能产生ATP,吸能反应都会消耗ATP C. ATP中远离脱氧核糖的高能磷酸键比较容易断裂 D. 主动转运载体的活动消耗ATP,所以是吸能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是大多数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该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不稳定,容易断裂而释放能量,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在细胞的吸能和放能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详解】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一个阶段释放能量,第二个阶段是不产生能量的,A错误;放能反应一般都能产生ATP,吸能反应一般都会消耗ATP,但是光反应除外,B错误;ATP中的腺苷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C错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能量来自ATP的水解,所以属于吸能反应,D正确。‎ ‎【点睛】ATP的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表示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P表示磷酸基团,每个分子中包含两个高能磷酸键。‎ ‎13.下列关于肌肉组织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 B. 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ATP和[H]‎ C. 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 D. 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不能持续 ‎【答案】C ‎【解析】‎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通过ATP提供给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为电子传递链阶段提供[H],B错误;阻断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则不能产生[H],柠檬酸循环的反应将不能持续,C正确;阻断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阶段的反应,糖酵解可以继续进行,因为它可以继续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14.甲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乙地因地震使原有植被消失,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经历的时间不同,乙地的演替时间更长 B. 若没有外力干扰,乙地可重现森林,形成次生林 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甲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所以甲地发生的是初生演替,乙地因地震使原有植被消失,但是还保留着植物的种子和繁殖体,所以乙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较短。‎ ‎【详解】甲地发生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乙地发生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A错误;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乙地一般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先是裸岩阶段,然后是地衣阶段,然后是苔藓阶段,C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多样性是逐渐增加的,D正确。‎ ‎【点睛】初生演替发生在火山岩、冰川泥或者沙丘,次生演替发生在火灾后的森林、废耕的农田等保留土壤条件,甚至保留植物种子和繁殖体的地方。‎ ‎15.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④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 稳态意味着固定不变的状态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环境的稳态能够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而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①②③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A错误;若②为肌肉细胞,血浆在流经肌肉细胞时,由于细胞吸收部分氧气,氧气浓度会下降,所以,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B正确;稳态是指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即④③,D错误。‎ ‎【点睛】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其他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16.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链中A+T占48%,则B链A+T占52%‎ B. 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A链、B链的方向相反,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 D. 基因就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的有功能的DNA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是由反向平行的两条链构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支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碱基配对方式是固定的,A与T配对,G与C配对,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在DNA中,A+T在DNA分子中和DNA的一条链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A错误;图中的④不能表示一个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集团位于5号碳原子上,B错误;DNA是由反向平行的两条链构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支架,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 ‎【点睛】DNA分子中,往往是一个磷酸集团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一个脱氧核糖与两个磷酸集团相连,在DNA的一条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之间的结构是,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17.图所示是某一生长素作用部位的显微观察结果,据图可得出结论 ‎ ‎ A. 生长素对根的敏感性大于对茎的敏感性 B. 生长素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C.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植物生长 D. 甲侧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乙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像中,甲侧细胞的长度较大,乙侧细胞长度较小,由于生长素作用有两重性,所以不能判断那一侧生长素浓度高。‎ ‎【详解】题目中没有描述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A错误;不能判断生长素的浓度,B错误;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促进植物生长,C错误;图像只能看出甲侧细胞长度较长,但是不能确定,生长素的浓度大小,D正确。‎ ‎【点睛】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来促进植物生长。双子叶植物相对于单子叶植物来说,对生长素比较敏感,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大于芽大于茎,幼嫩组织相对于成熟组织,对生长素比较敏感。‎ ‎18.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细胞也可以发生逆转录过程 B. RNA病毒均可进行自我复制和逆转录 C. 所有生物遗传信息流动都遵循中心法则 D. 真核细胞DNA的复制只发生在S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中心法则的题目,中心法则在正常细胞中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在病毒增殖的过程中,才可能会发生逆转录和RNA 的自我复制,所以它们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地球上所以生物的遗传信息流动都遵循中心法则。‎ ‎【详解】正常细胞内没有逆转录和RNA的自我复制,A错误;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时,可以发生逆转录和RNA的自我复制,正常细胞不会发生,病毒自身不能独立代谢,不能进行自我复制和逆转录,B错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流动都遵循中心法则,C正确;真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即使没有进行细胞的增殖,也可能会发生DNA的复制,D错误。‎ ‎【点睛】R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侵入宿主细胞的除了RNA之外,还会带进去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复制酶,而DNA病毒只是DNA侵入宿主细胞。‎ ‎19.图表示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甲 B. 乙为腺垂体,分泌激素;丙为神经垂体 C. 丁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送到甲状腺发挥作用 D. 下丘脑可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控制垂体的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下丘脑的垂体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甲是下丘脑,乙、丙是垂体部分,垂体有的部分可以分泌激素,有的不能分泌激素。‎ ‎【详解】甲是下丘脑,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甲,A正确;乙不能产生激素,B错误;丙可以分泌激素,丁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送到甲状腺发挥作用,C正确;下丘脑可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控制垂体的活动,D正确。‎ ‎【点睛】本题属于记忆的内容,识记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就能熟练解答此题。‎ ‎20.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过程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B. DNA-RNA杂交区域中可存在A与U或T与A配对的情况 C. 图中两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D. 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像显示的是DNA的转录以及翻译过程,图像显示边转录边翻译,所以应该是原核生物的细胞,也可能是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 ‎【详解】该过程边转录边翻译,也可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不能发生在细胞核,因为有核膜的界限,不能直接翻译,A错误;在DNA-RNA杂交区域中可存在DNA的A与RNA的U或DNA的T与RNA的A配对的情况,B正确;图中两个核糖体翻译的模板相同,其上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C正确;在转录时RNA聚合酶作用既能使DNA双链解开,又能催化RNA的合成,D正确。‎ ‎【点睛】真核生物细胞核有核膜的界限,而核内没有核糖体,所以真核生物核基因先转录形成mRNA,从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然后进行翻译。‎ ‎2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被记忆细胞识别并分泌抗体 B.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巨噬细胞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并将巨噬细胞裂解 C. 成熟B淋巴细胞能识别游离的抗原 D. 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都能中和毒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在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他的细胞免疫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详解】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部分抗体,还有一部分抗体经过正常的体液免疫来完成,A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巨噬细胞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不会攻击巨噬细胞,B错误;成熟B淋巴细胞能识别游离的抗原,C正确;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毒素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D错误。‎ ‎【点睛】记忆免疫有关的内容,就能熟练回答此题。‎ ‎22.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32P B. 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C. 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D. 另取一含有营养液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再接种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DNA会被标记上32P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32‎ P,A正确;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B正确;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C正确; T2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23.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一个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B. 该生物是二倍体生物,有可能是生产者 C. ①和③是染色单体,⑤和⑥是同源染色体 D. 其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图中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但是也可能是四倍体的生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错误;中看出,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不可能是生产者,B错误;①和③是姐妹染色单体,⑤和⑥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其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 ‎24.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有纺锤丝相连 B. 中期,细丝状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C. 后期,可观察到细胞膜开始向内凹陷 D. 末期,可观察到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人为的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分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详解】高等植物细胞分裂前期,没有中心体的作用,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A错误;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B错误;后期,植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膜凹陷现象,C错误;末期,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可观察到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D正确。‎ ‎【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末期不同,前期,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末期,植物细胞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25.图是膝反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图中膝反射的反射弧共有4个神经元组成 B. 膝反射的中枢是结构④‎ C. 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D. 电刺激①处,伸肌收缩,但不属于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为反射弧的图像,依据神经节,可以判断传入神经,依据突触的结构亦可以判断传出和传入神经。‎ ‎【详解】由图像可以看出,该反射弧中含有五个神经元,A错误;由图像可以看出,神经中枢位于结构④,B正确;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图像中显示脊髓,C正确;电刺激①处,伸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D正确。‎ ‎【点睛】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行应答。(如膝跳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26.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1;在光照为1000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2,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不影响水稻的呼吸强度 B. 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向右上方移动 C. 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 D. 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呼吸作用强度是相同的,即在光照强度为0时的数值,A正确。因为不知图1是在哪个温度下做的实验,所以用温度25℃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可能不动,可能向左下方也可能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由图1可知,在高光照强度相同时如超过10单位光照强度时,转双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比原种水稻高,说明转双基因水稻可提高对CO2的利用而增强光合速率,C正确。由图1可知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环境中,由图2可知转双基因水稻适合栽种在高温度环境中,D正确。‎ ‎27.如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 B. 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C. 产生a段是由于K+经载体蛋白易化扩散外流造成的,不消耗ATP D. 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 ‎【答案】A ‎【解析】‎ 动作电位传导是因为在膜内外产生了局部电流,从而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使兴奋向前传导,A正确。图中a是静息电位,b是动作电位,c是恢复静息电位,B错误。产生a段是K+经通道蛋白外流造成的,C错误。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代表动作电位的峰值,而动作电位是因为Na+内流引起的,所以d点将上移,D错误。‎ 点睛:静息电位是因为K+外流造成的,细胞外K+浓度改变只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是因为Na+内流造成的,细胞外Na+浓度改变只影响动作电位。‎ ‎28.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5‎ C. 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或1/4‎ D. 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病家系中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遗传系谱图,首先应该依据图像,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以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然后再计算患病概率。‎ ‎【详解】本题中有明显的无中生有现象,所以属于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A错误;‎ 若基因在常染色体,则Ⅲ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5和Ⅱ4,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Ⅲ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5,B错误;如果基因在常染色体,则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如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C正确;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 ‎【点睛】在判断遗传系谱图时,如果是无中生有,且患病的是女孩,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有中生无,且无病的为女性,则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女病父子病,最可能X隐性遗传病,男病母女病,最可能是X显性遗传病。‎ 二、非选择题 ‎29.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甲表示某海域大黄鱼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关系,图乙表示该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点。在对大黄鱼进行捕捞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 ‎(2)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还缺少_________;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4)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_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 ‎【答案】 (1). b (2). 增长型 (3). 时间 (4).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 (5). 18% (6).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由图甲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与种群的K/2,由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 ‎(1)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捕捞大黄鱼时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大黄鱼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某些海洋鱼类存在季节性洄游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 ‎(3)图乙中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还缺少无机物、有机物、气候(和能源)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7×105)/(1.5×106)×100%=18%。‎ ‎(4)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且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若海洋受到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图乙中C(次级消费者)代表的生物受害最严重。‎ ‎30.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物利用如图所示。图中磷酸转运器是一种载体蛋白,在转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能反方向转运1分子Pi(无机磷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该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的载体。‎ ‎(2)磷酸转运器存在于________上,该蛋白质有水溶性部分和________部分。‎ ‎(3)出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磷酸作为合成淀粉、蛋白质和________等物质的原料。若三碳糖磷酸转化或输出受阻,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导致碳反应速率下降,则光反应速率________。‎ ‎【答案】 (1). C02 (2). ATP和NADPH (3). 氢(H++e-) (4). 叶绿体内膜 (5). 脂溶性 (6). 脂质 (7). 下降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 ‎(1)碳反应是CO2进行一系列的转化、还原反应,最终形成糖类等有机物, 还原需要ATP和NADPH,NADPH是氢的载体。‎ ‎(2)从图中可知,磷酸转运器存在于叶绿体内膜中,膜蛋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3)三碳糖磷酸在叶绿体内能转化形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光反应和碳反应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碳反应速率下降,光反应速率也下降。‎ ‎31.某XY型二倍体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花瓣与无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瓣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在Y染色体上。一棵红花瓣雌株与一棵白花瓣雄株杂交得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红花瓣 白花瓣 无花瓣 雄株 ‎1/3‎ ‎0‎ ‎1/6‎ 雌株 ‎0‎ ‎1/3‎ ‎1/6‎ ‎(1)该植物基因A与基因B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植物的红白花瓣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_______,亲本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让F1中的红花瓣与白花瓣植株随机交配,理论上F2雌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比例为_________。‎ ‎(4)用测交的方法鉴定F2中红花瓣雌株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 (1). 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 白花瓣 (3). AaXBY (4). 红花瓣、白花瓣、无花瓣 (5). 1:1:1 (6).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导出纯合的有花瓣植株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1)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该植物基因A与基因B结构不同就在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2)一棵红花瓣雌株与一棵白花瓣雄株杂交得F1,且F1中雌株的花瓣颜色全为白色,雄株的花瓣颜色全为红色,说明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显性性状为白花瓣;据表格数据可知,红花瓣雌株与白花瓣雄株杂交,后代有花瓣与无花瓣的植株在雌性与雄性中的比例均为2:1,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有无花瓣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花瓣植株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又由于亲本有花瓣,F1代出现无花瓣的植株,说明有花瓣对无花瓣为显性。因此根据亲本表现型及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亲本中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 ‎(3)由(2)的分析可知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1的红花瓣的基因型为AAXbY(致死)、AaXbY(红花瓣),白花瓣的基因型为AAXBXb(致死)、AaXBXb(白花瓣),让F1的红花瓣(AaXbY)与白花瓣(AaXBXb)随机交配,理论上F2雌株的表现型为红花瓣、白花瓣、无花瓣,由于存在纯合致死现象,计算可知红花瓣、白花瓣、无花瓣=1:1:1。‎ ‎(4)用测交的方法鉴定F2中红花瓣雌株的基因型,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32.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某研究小组欲利用苹果生产苹果酒和苹果醋。回答下列问题:‎ ‎(1)欲纯化野生酵母,最简单的分离方法是 ____,经过培养后,培养基上出现____,表示分离成功。‎ ‎(2)在酿制苹果酒时,加入果胶酶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 ‎,瓦解植物的胞间层,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为提高果酒的酒精度,可在果汁中添加____。 ‎ ‎(3)为提高生产效率,做了以下对比实验。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甲发酵罐提供氧气的目的是____。实验后检测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原料充足、发酵温度和pH适宜,但乙醇含量比预期低,可能在操作上的失误是____。‎ ‎(4)利用苹果酒酿制苹果醋的过程中,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 A.苹果酒一般需稀释后用于果醋发酵 B.醋化醋杆菌需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接种 C.菌种和锯末混匀后立即打开双通活塞,进行发酵 D.监控果醋发酵情况时需每天用pH试纸检测流出液的pH ‎(二).科学家将蜘蛛的蛛丝蛋白基因导入山羊体内,得到转基因山羊,使羊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蛛丝蛋白,生产原理见下图。请回答:‎ ‎(1)将蛛丝蛋白基因和载体通过甲过程形成的X物质为____,可用____法将X导入受体细胞。‎ ‎(2)为了获得蛛丝蛋白,图中的受体细胞应该选择 ____羊(填性别)的体细胞,要使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乙过程需要的技术操作是____。‎ ‎(3)下列关于丙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该过程所用培养液的成分与乙过程相同 B.该过程需定期用胰酶处理成细胞悬液进行传代培养 C.该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重组细胞 D.该过程中供体核DNA上原有的调节蛋白会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 ‎(4)为了快速繁殖转基因山羊,可在丁过程前对早期胚胎进行____‎ ‎,经培养后再分别移植到同期发情处理的____的代孕母羊的相应部位。‎ ‎【答案】 (1). 划线分离 (2). 单菌落 (3). 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 (4). 蔗糖 (5). 使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快速繁殖 (6). 密封不严 (7). C (8). 重组DNA分子 (9). 显微注射 (10). 雌 (11). 核移植 (12). D (13). 胚胎分割 (14). 未经配种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分析题(二)图,甲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X表示重组DNA分子;乙表示核移植技术;丙表示动物细胞培养或早期胚胎培养;丁表示胚胎移植。‎ ‎(一).(1)欲纯化野生酵母,常用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其中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经过培养后,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单菌落,从中选出酵母菌。‎ ‎(2)果胶酶可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瓦解植物的胞间层,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为提高果酒的酒精度,可在果汁中添加蔗糖。‎ ‎(3)甲发酵罐提供氧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实验后检测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原料充足、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在操作上的失误可能是密封不严,导致酵母菌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4)苹果酒一般需稀释后用于果醋发酵,A正确;醋化醋杆菌需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后接种,B正确;醋酸杆菌是好氧菌,和锯末混匀后,过一段时间打开双通活塞,进行发酵,C错误;监控果醋发酵情况时需每天用pH试纸检测流出液的pH,D正确。‎ ‎(二).(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X表示重组DNA分子,将其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2)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羊奶中提取独特的蛛丝蛋白,因此图中的受体细胞应该选择雌羊的体细胞;由于体细胞核的全能性受到了限制,因此应该将体细胞核通过核移植技术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去,获得的重组细胞才能具有表达细胞核的全能性的能力。‎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丙分别表示核移植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两者需要的培养液的成分不完全相同;该过程需要培养成早期胚胎,不能用胰蛋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B错误;该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目的是获得早期胚胎,C错误;该过程中供体核DNA上原有的调节蛋白会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D正确。‎ ‎(4)为了快速繁殖转基因山羊,可在丁过程前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经培养后再分别移植到同期发情处理的未经配种的代孕母羊的相应部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详细过程,确定题(二)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X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33.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现要研究一种新药——新风胶囊(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药效以大鼠足跖的长度为指标。请根据下列提供的材料与用具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与用具:XFC混悬液,LEF混悬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药物),生理盐水,正常大鼠40只,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120只,大鼠饲料等。‎ 注意:给药方式为灌胃;药物的疗效在连续给药30天后可显现。‎ ‎(1)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能的实验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正常大鼠编号为A;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编号为B、C、D。②测量每只大鼠的足跖长度并记录。③C组每只大鼠灌胃适量且等量的LEF混悬液,D组每只大鼠灌胃适量且等量的XFC混悬液, A 、B两组灌胃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四组大鼠饲喂适量且等量的大鼠饲料,在适宜且相同条件下饲养。⑤连续给药30天后,测量大鼠足跖的长度并记录⑥统计分析数据 (2). (3). ①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且比LEF更好②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且与LEF相近③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但比LEF差④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疗效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试验设计的题目,高中生物试验以对照实验为主,本题就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过程,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在设计实验时,除了自变量以外,其他的变量都是相同且适宜的。‎ ‎【详解】(1‎ ‎)实验设计思路就是简单的实验过程,应该写出自变量的处理,并且写出试验的观察指标,即: ①正常大鼠编号为A;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编号为B、C、D。②测量每只大鼠的足跖长度并记录。③C组每只大鼠灌胃适量且等量的LEF混悬液,D组每只大鼠灌胃适量且等量的XFC混悬液, A 、B两组灌胃适量且等量的生理盐水。‎ ‎(2)设计表格应该将分组体现出来,把观测指标体现出来即:‎ ‎(3)因为本题是探究性试验,所以试验的结果和结论有多种,本题只让写试验结论,一是考虑结果多样性,二是在叙述实验结论时考虑与另一种物质的比较。即:①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且比LEF更好②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且与LEF相近③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但比LEF差④XF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疗效。‎ ‎【点睛】对照实验遵循的原则包括: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等量原则,我们再设计对照实验时,一定要遵循这些原则。‎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