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二)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二)生物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二)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 DN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双螺旋全部解旋后开始复制 B. 一个 DNA 连续 3 次复制,子代中有 2 个 DNA 含有亲代链 C. 真核细胞中的 DNA 都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D. DNA 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含 N 的碱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都含有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DNA的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并且是一种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A.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A错误;‎ B.因为DN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每一个子代DNA均保留亲代的一条链,因此DNA复制三次,形成的8个DNA中,只有2个DNA含有最初的2个亲代链,B正确;‎ C.真核细胞额细胞核中,DNA都位于染色体上,但线粒体和叶绿体上也有少量裸露的环状DNA,C错误;‎ D.由于脱氧核苷酸之间需要构成磷酸二酯键才能连成DNA单链,因此每个脱氧核糖会连接1个含氮碱基,但会连接1个或2个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B。‎ ‎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R型菌都能转化为S型菌 B. 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从而被标记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一部分R型菌能转化成S型细菌,故A错误; 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物质,故B错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C错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去研究他们的作用,而用的技术不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使用了分离提纯技术,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D正确。‎ ‎3.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 甲、乙两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催化 C. 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乙、丙分别为复制、转录与翻译,复制与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正确;‎ B.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而转录过程只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 C.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复制是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转录是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解,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学生识记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对三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 ‎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 ‎【详解】A、根据题意,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所有的染色体中DNA都有一条链被标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一半有标记或全部有标记,A错误;‎ B、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完成复制后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有标记,所以子细胞中全有标记,B正确;‎ C、精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标记,其它的链中都是未被标记的链,所以含14N的染色单体共16条,C错误;‎ D、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减Ⅰ中期含有14N的染色单体是16条,D错误。‎ ‎【点睛】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的方法 ‎(1)结合染色体个数和同源染色体行为进行判断 ‎(2)结合染色体的行为与形态进行判断 ‎5.下列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图形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图中(A+T)/(G+C)比例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 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 C. 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D.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图的DNA一条链是含15N,一条链是含14N,将该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一代产生2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15N,1个DNA的2条链都是15N。子二代产生4个DNA分子,8条链。其中3个DNA分子的2条链都是15N,1个DNA分子是1条链是15N,1条链是14N,总共8条链,7条含15N ‎,含因此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所有双链DNA分子中,(A+T)/(G+C)比例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B.甲图中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处;解旋酶作用于③处;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C.丙图③为mRNA,是转录过程中形成的,可发生在拟核中;乙图为转录过程,在人的神经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可发生,C错误;D.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原核细胞(如蓝藻细胞)中,这两个过程可同时进行,发生在拟核中, D正确。‎ ‎【点睛】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与解旋酶区别:‎ ‎6.如图表示中心法则中部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过程①、③、⑤一般发生于烟草花叶病毒的体内 B. 图1过程①〜⑤不可能同时发生于同一个细胞内 C. 图2过程只发生在可增殖的细胞,复制起点A先于B复制 D. 图2、图3过程均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1中,①表示逆转录,②表示转录,④表示翻译,③表示合成DNA双链,⑤表示转录。 图2表示DNA复制的多起点复制;图3表示环状DNA的复制。‎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该病毒不会发生逆转录,A错误; B、RNA病毒侵入细胞并将自身RNA注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身R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1-5可同时发生于宿主细胞内,B错误;‎ C、图2是DNA的复制,而B的复制泡较大,应是B先于A复制的,C错误。‎ D、图2和图3都是DNA复制,图3是环状质粒的DNA复制,都可以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由图可知都是双向复制,D正确。‎ ‎7.下图为大肠杆菌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已知该基因共由 1000 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 A 占 20%,一条链已被15N标记。请回答:‎ ‎(1)基因是有____________的 DNA 片段,该基因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DNA 上。‎ ‎(2)该基因在复制时,作用于②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_(是/否)需要 ATP;催化①形成的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基因复制 3 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_个。‎ ‎(4)若该基因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 5 次,子代中含15N的 DNA 占__________%。‎ ‎(5)由该基因转录出的 mRNA 中,A 和 U 的总数占总碱基数__________%。‎ ‎(6)基因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基因的___________性。‎ ‎【答案】 (1). 遗传效应 (2). 拟核 (3). DNA 解旋酶 (4). 是 (5). 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 (6). 4200 (7). 100 (8). 40 (9). 碱基排列顺序 (10). 特异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过程及相关计算,DNA分子是由两条单链反向平行连接,遵循碱基配对原则。DNA的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完成的。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推导复制和转录古城的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题干中描述研究对象为大肠杆菌,所以该基因最有可能位于拟核DNA上;‎ ‎(2)根据DNA的结构推断图中①为磷酸二酯键,②为氢键,在DNA复制时,作用于氢键的为DNA解旋酶;该过程需要消耗ATP;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是DNA聚合酶;‎ ‎(3)该基因共有1000个碱基对,即2000个碱基,已知腺嘌呤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C=G,该基因中鸟嘌呤核苷酸个数为2000×(1-20%×2)/2=600个,DNA复制3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含有亲代的两条单链,因此需要的游离鸟嘌呤核苷酸的个数为600×(8-1)=4200个;‎ ‎(4)该基因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后,每个新合成的子链均被15N标记,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均含有新合成的子链,所以子代中含15N的 DNA 占100%;‎ ‎(5)该基因中A占20%,则T占20%,A+T=40%,所以每条单链中A+T=40%,转录出的RNA单链中A+U=40%;‎ ‎(6)基因之所以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是因为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但每一种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因此构成了每一个基因的特异性。‎ ‎【点睛】该题的重难点在于熟练掌握DNA的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推导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总结如下:‎ ‎2.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规律 ‎(1)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相等,即A=T,C=G。‎ ‎(2)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数量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即嘌呤之和=嘧啶之和=总碱基数×50%,A+G=T+C=A+C=T+G=(A+T+C+G)×50%; ‎ ‎(3)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 设在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上A1+T1=n%,因为A1=T2,A2=T1,则:A1+T1=A2+T2=n%,所以A+T=A1+A2+T1+T2=n%。‎ 简记为“配对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8.如图是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步骤:‎ ‎(1)赫尔希和蔡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量制备 32P 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该实验标记的物质是______。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会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4)如图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有同学提出 4 组实验的结果出现可能是实验时对 S 型细菌加热杀死不彻底造成的?根据_______组实验结果即可否定此假设。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 。‎ ‎(5)兴趣小组又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则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__。‎ ‎①S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R 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S 型菌的 DNA→注射入小鼠 ‎④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 R 型菌 DNA→注射入小鼠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 (1).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 先用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在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3). DNA (4). 增殖后的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5). 1、2、3 组 (6). 3 组 (7). S 型菌中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 (8). D ‎【解析】‎ ‎【分析】‎ 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对DNA和蛋白质进行分别标记,根据实验中放射性的分布情况及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有无来确定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应用了两种肺炎双球菌,即S型菌和R型菌,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S型菌有毒性,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R型菌无毒性,但该实验只能表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详解】(1)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了DNA和蛋白质;‎ ‎(2)噬菌体为寄生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一般选择先用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在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会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部,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离心后沉淀物中主要是大肠杆菌,此时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可推测标记的物质是DNA;若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被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会使被标记的噬菌体分不到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强;‎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实验组为加入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其余组别均为对照组;若对 S 型细菌加热杀死不彻底,则3组培养基上应该长出S型菌的菌落,由此可知该推测不正确;该实验并未对S型菌和R型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因此只能得结论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5)①将S 型菌的 DNA+DNA 酶混合,DNA酶可将DNA分解,无法再行使功能,R型菌不会发生转化,小鼠存活;‎ ‎②R 型菌的 DNA+DNA 酶→加入 S 型菌,S型菌不会被转化,注入小鼠体内会使小鼠死亡;‎ ‎③R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后使R型菌死亡,加入 S 型菌的 DNA,但此时没有细胞结构,DNA无法表达行使功能,小鼠存活;‎ ‎④S 型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细胞死亡,加入 R 型菌的 DNA没有作用,小鼠存活。‎ ‎【点睛】该题重点考察了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本题从实验原理、实验原则、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等角度考察学生对这两个实验的掌握,现将两个实验总结如下:‎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过程:‎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过程:‎ a标记噬菌体 ‎①35S标记噬菌体主要为蛋白质外壳。‎ ‎②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5)实验结果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6)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9.下列甲图是某动物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乙图是 tRNA 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过程①需要______酶,形成的 mRNA 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这种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完成翻译过程涉及的细胞器至少有__________。‎ ‎(2)乙图中 c 是__________,可以与_________的碱基互补配对;图中 a 可以携带__________(填“一种”或“多种”)氨基酸;图中 b 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图甲中需要图乙的过程是_____(填序号)。‎ ‎(3)如果甲图中 DNA 上正在表达的基因具有 6000 个碱基对,整个基因中(A+T)所占的比例是40%,则 mRNA 上(G+C)的数目是_____个,最终表达出的蛋白质中最多 ____种氨基酸。‎ ‎【答案】 (1). RNA 聚合 (2). 提高翻译的效率(或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3). 线粒体、核糖体 (4). 反密码子 (5). mRNA(或密码子) (6). 一种 (7). 碱基配对 (8). ⑦ (9). 3600; (10). 20‎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翻译时,核糖体会与mRNA结合,沿着核糖体移动,由tRN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当多个核糖体与同一条mRNA结合,同时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有利于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tRNA较小,呈现三叶草形,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含有三个特殊的碱基构成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1)根据图甲中各物质的关系,可以判定①为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为RNA聚合酶;多聚核糖体的存在可以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从而提高翻译的效率;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上,在翻译时需要消耗能量,需要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为之供能;‎ ‎(2)RNA上三个特殊的碱基构成反密码子,可以与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RNA的种类很多,但一种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RNA之所以能形成特殊的结构,主要依靠b等部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建立氢键;RNA为翻译过程的工具,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内部,所以参与图甲的⑦过程;‎ ‎(3)基因中有6000个碱基对,即12000个碱基,其中(A+T)所占的比例是40%,则DNA的每条单链中(A+T)所占的比例是40%,所以模板链的(G+C)所占比例为60%,由其转录的RNA中(G+C)的比例为60%,所以mRNA 上(G+C)的数目是12000/2×60%=3600个,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最多只有20种。‎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转录和翻译过程设计的计算问题,由于DNA是两条链,转录出的RNA是单链结构,而密码子是指三个碱基对应的一个氨基酸,所以总结如下:‎ ‎10.下面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和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期。‎ ‎(2)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常/X/Y)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 ‎(4)Ⅱ8基因型是________,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_____。‎ ‎(5)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6)图中体现了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 ‎【答案】 (1). 间 (2). GUA (3). 常 (4). 隐 (5). BB或Bb (6). 1/8 (7). BB (8). 不会 (9). 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 ‎【分析】‎ 左图中可以看出,由于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密码子改变,所翻译的氨基酸改变,从而产生了异常的血红蛋白。右图中的系谱图可以看出,“无中生有为隐性”,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所以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计算。‎ ‎【详解】(1)图中①表示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一条链为GTA,因此α链碱基组成为CAT,根据正常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可知,β链是以α链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其碱基组成为GUA。‎ ‎(3)右图中,表现正常的3和4生了个患病的9号,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由此可确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  (4)根据Ⅱ9患病,可知其父母基因型均为Bb,所以Ⅱ8基因型是BB或Bb,由于Ⅱ6和Ⅱ7已经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要保证Ⅱ9(bb)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BB。 ‎ ‎(5)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则转录形成的mRNA上碱基组成为GAG,对应的氨基酸仍是谷氨酸。故由此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不会发生改变。 (6)图中体现了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利用口诀判断遗传病的特点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