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天津市南开区天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南开区天大附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减少 D. 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即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②(血浆)中含激素、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B错误;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进而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增加,C错误;④的有氧呼吸产物CO2可参加体液调节,D正确。 2.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 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3.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C. 内环境温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D. 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C正确; D、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D正确。 故选A。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正确;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D正确。 故选C。 5. 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 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血浆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 C、大多数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C正确; D、呼吸酶是胞内酶,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6.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 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①、②、④相比,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故可以存在于②组织液中,A正确; B、据分析可知,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正确;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所以①、②、④相比,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①是血浆,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故选D。 7.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 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 A. ①②④⑤ B. ②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的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①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吃酸性食品后,体内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PH不会有大的变化,②错误;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一天中会在37℃左右波动,不会一直不变,③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④正确;严重腹泻、呕吐时,会造成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⑤错误。故答案选D。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 B. 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 C. 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D.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pH值下降不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多,A项正确;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项错误;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下降,C项正确;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但由于血浆内缓冲对的存在,pH值下降不明显,D项正确。 9.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调节,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口服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胰腺也可分泌促胰液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错误;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但胰腺不可分泌促胰液素,分泌促胰液素的是小肠黏膜,D错误。 故选C。 11.体温调节、身体平衡、水平衡、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 脊髓、小脑、脑干、下丘脑、大脑、大脑 B. 下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 C. 下丘脑、小脑、小脑、大脑、脊髓、大脑 D. 脑干、小脑、下丘脑、下丘脑、脊髓、大脑 【答案】B 【解析】 【详解】体温调节、身体平衡、水平衡、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下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故选B。 12.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上,因此根据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A、B、C均错误,D正确。 13.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反射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C. 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有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正确; C、反射发生的条件,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强的刺激,所以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有反射活动,C正确; D、反射是生理过程,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错误。 故选D。 1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外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 B、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 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C错误; D、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内流,D错误。 故选B。 15.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 B. 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 C. 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 D.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二次免疫中,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A正确;在初次的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B正确;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均代表抗利尿激素,C正确;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在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上都是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但在神经中枢的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16.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A错误;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④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⑥突触后膜,B正确;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即由c→b, C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经④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B。 17.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 d点和e点的兴奋是不同时发生的 C. 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 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则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A正确; B、d点先兴奋,然后通过突触兴奋传递到e点,B正确;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 D、因为兴奋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则电表①两侧没有电位差,不偏转,兴奋先传递到电表②的左接头,偏转一次,再传递到右接头,再次产生电位变化,共偏转两次,D正确。 故选C。 1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②寒冷会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①错误; ②寒冷会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增加,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②正确; 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③错误;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④正确; ⑤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感,⑤正确。 故选C。 19.人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 B. 该实例只包含神经调节 C. 肾上腺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心脏 D. 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不包括心脏 【答案】C 【解析】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项错误;由“人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可知:该实例既包含神经调节,也包含激素调节,B项错误;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运输到心脏,C项正确;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说明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D项错误。 20.某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表达性失语症,即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意思,他很有可能使大脑皮层的哪个语言区受伤( ) A. H区 B. S区 C. V区 D. W区 【答案】B 【解析】 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听觉性言语区(H区)正常,A错误;患者不会讲话,说明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B正确;患者能看懂文字,说视觉性言语区(V区)正常,C错误;患者只是不会讲话,并非不能书写,故书写性言语区(W区)正常,D错误。 21.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呆小症是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①正确; 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引起,②正确; 侏儒症是缺乏生长激素引起,③正确; 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不是缺乏激素引起,④错误; 镰刀型贫血症属于遗传病,⑤错误; 故选C。 22.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以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 B. 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 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D. 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图表示激素通过血浆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为激素调节,A项错误;细胞1分泌的,可能是蛋白质类激素,也可能是氨基酸类激素,还可能是固醇类激素,B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C项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其靶细胞是肝细胞和全身所有细胞,D项错误。 23.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错误的是 A. 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减少 B. 饭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浓度下降 C. 激素、酶和抗体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 D. 水的平衡、体温等稳定,都与下丘脑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长激素的产生部位是垂体,故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减少,A正确;饭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下降,B正确;激素和抗体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酶的数量在反应前后不变,C错误;水的平衡、体温等稳定,都与下丘脑有关,D正确。故选C。 24.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过敏反应 B. 由免疫缺陷所致 C. 属于自身免疫病 D. 可注射胰高血糖素缓解症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据题意“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此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A、B错误;由于抗体损伤人体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因此可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D错误。 25.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B.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C. 胰岛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作用的结果是升高血糖浓度,所以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B正确;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错误; D、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26.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 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 下丘脑和下丘脑 【答案】B 【解析】 【详解】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 2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是由导管运输的 C. 体液调节除了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 D. 在恐惧、焦虑、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释放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B错误; C.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还包括CO2等,C正确; D.在恐惧、焦虑、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提高应激性,D正确。 故选B。 28.医院在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一定量的CO2,以刺激有关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强。整个过程涉及到的调节方式有 A.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C. 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 D. 内分泌调节和神经调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医院在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一定量的CO2,属于体液调节,二氧化碳刺激有关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强,属于神经调节,因此,整个过程涉及到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本题答案选B。 29.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皮肤、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 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C. 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 D.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皮肤、胃粘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 B、白细胞吞食病菌,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增多,其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 C、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和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有免疫活性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为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C正确; D、吞噬细胞可在第二、三道防线中起作用,不能在第一道防线中起作用,D错误。 故选D。 3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 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C. 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D. 胸腺和骨髄分别是T细胞和B细胞成熟的场所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A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B错误;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C正确; D、T细胞成熟与胸腺,B细胞成熟于骨髓,D正确。 故选B。 31.如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 B. 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C. 如图中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 D. 如图中T细胞将呈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A 【解析】 【详解】A、T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而吞噬细胞能识别所有抗原,所以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B正确; C、由以上分析知,如题图中的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如题图中的T细胞将呈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A。 32.人的泪液、唾液、乳汁、血浆以及组织细胞内都有溶菌酶,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引起细菌裂解,下列有关溶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B. 只有在内环境中才具有高效性 C. 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 可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A正确; B、外界环境如果适宜,酶也具有高效性,B错误; C、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溶菌酶可参与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组成,D正确。 故选B。 33.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 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相同的免疫器官' C. 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 D. 正常机体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并清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A、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 B、T细胞分化成熟的器官在胸腺,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在骨髓,B项错误; C、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C项正确; D、正常机体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并清除,D项正确。 故选B。 34.下图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组成的概念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细胞对抗原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的作用 B. 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C. 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②③④和记忆细胞 D. 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治疗的途径就是激活④产生抗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抗原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的作用,A正确; B、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作用,B错误; C、④浆细胞和③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C错误; D、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治疗的途径就是直接注射抗体,并不能刺激④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A。 35.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A错误; B、过敏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正确; C、过敏反应是体液免疫引起的,C错误; D、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D错误。 故选B。 36.下列有关各种疾病和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讲话和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D. 当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骨骼肌得不到血糖供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甲状腺激素不足会患呆小症,A错误; B、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免疫过度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B错误; C、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C正确; D、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而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37.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系统过强引起的疾病 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 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系统过强引起的疾病,而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会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是有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丧失,常常死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 38.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病原体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 A. 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 体内产生了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 C. 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 D. 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病原体的抗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吞噬细胞只能吞噬呈递抗原,不能释放淋巴因子,A错误; B、接种疫苗成功的标志是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 C、吞噬细胞对疫苗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的作用,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密切接触,C错误;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分别由三种病原体导致,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后,大大降低了发病率,说明体内能够出现三种分别抑制三类病菌的抗体,D错误。 故选B。 39.2019新年伊始是乙型流感的高峰期,而奧司他韦是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其抗感机理是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____神经氨酸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下列与此病毒及神经氨酸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 B. 神经氨酸酶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C. 神经氨酸酶中的氨基酸数量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D. 奥司他韦可直接杀死乙型流感病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宿主细胞中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A正确; B、神经氨酸酶本质是糖蛋白,其单体是葡萄糖和氨基酸,B错误; C、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但不能检测氨基酸的数量,C错误; D、奥司他韦能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神经氨酸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奥司他韦不能直接杀死乙型流感病毒,D错误。 故选A。 40.对燕麦胚芽鞘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云母片使得细胞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故A错误。不透光的纸使得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故B错误。生长素能透过琼脂,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故C正确。切去尖端,胚芽鞘即不生长也不弯曲;故D错误。 4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稍下部位、尖端 C. 尖端、尖端稍下部位、尖端稍下部位、尖端 D. 尖端、尖端稍下部位、尖端、尖端稍下部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幼苗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也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尖端产生后可以向下端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部位的生长,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尖端下面的伸长区部分会发生弯曲生长;此外也可素由尖端向光侧横向移动到背光侧,称为横向运输,故选B。 42. 下图为单侧光(左侧光)照射下植物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侧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 b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 C. a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 D. 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A错误; BC、b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B正确、C错误; D、向光性不能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B。 4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C. 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D. 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答案】D 【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可见,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产生部位不一定是作用部位,但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A、B、C均错误,D正确。 44. 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 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 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C. 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D. 顶端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从而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作用。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45.图1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图2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当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浓度为b时,则α值最小 B. 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 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值逐渐变大 D. 据图1分析,在b浓度左侧促进生长,右侧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浓度为b时,左侧生长最快,则α值最小,A正确; B、生长素浓度小于c时促进胚芽鞘生长,等于c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大于c时,会抑制胚芽鞘生长,B正确; C、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变弱,α值逐渐变大,C正确; D、在b浓度右侧浓度小于c时,仍为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D。 4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扔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D.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据《种艺必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含量,促进生长,A不符合题意;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利用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 C、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利用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 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利用生长素促进生根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7.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实验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10-10 A.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 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 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一定相同 D. 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析本题的信息,因为本实验是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影响,自变量是吲哚乙酸,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所以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A错误; B、本实验中必须有蒸馏水作对照,否则无法说明高浓度有抑制作用,B错误; C、从柱状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有两个不同的浓度对扦插枝条生根影响相同,C错误; D、与对照组相比,在溶液浓度在10-10mmol/L和10-6mmol/L之间时,生根数大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插枝生根;而在10-5mmol/L以上时生根数量下降,说明浓度过大会抑制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 故选D。 48. 赤霉素与生长素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B. 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C. 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D.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赤霉素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X)生长素的氧化分解,进而促进细胞伸长,A错误; B、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实现的,B正确;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物,色氨酸是有机物,在体内合成,C错误;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错误。 故选B。 49.为使水果提前上市,人们使用催熟剂,催熟剂可能是( ) A. 生长素类似物 B. 乙烯类似物 C. 赤霉素类似物 D. 细胞分裂素类似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 B、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用乙烯类似物促进果实成熟,使水果提前上市,B正确; C、赤霉素类似物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能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 D、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D错误。 故选B。 50.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物质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物质是( ) A. 乙烯利 B. 赤霉素 C. 青霉素 D. 脱落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植株长高,A错误; B、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长高,B正确; C、青霉素为抗生素,不能促进植株长高,C错误; D、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能促进植株长高,D错误; 故选B。 51. 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植物激素 A. 脱落酸 B. 吲哚乙酸 C. α-萘乙酸 D. 赤霉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脱落酸 、吲哚乙酸 (生长素)、赤霉素及乙烯都是植物体产生的植物激素,但α-萘乙酸、2,4-D等都是人工合的生长素类似物,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上使用2,4-D时不需要考虑浓度 B. 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 C. 乙烯利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 D. 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答案】A 【解析】 2,4-D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作用,也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A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正确;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与乙烯具有相同生理作用的物质,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D正确。 53.科研小组做了某一探究实验,结果记录如表,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处理溶液 清水 某溶液浓度梯度依次增加 幼苗平均株高(cm) 8.1 8.5 8.7 8.8 5.1 9.1 10.0 9.1 8.6 8.2 A. 该实验的课题是探究不同种类的激素对某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B. 实验结果说明该溶液对植物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C. 第5组实验数据有问题,可以不予关注 D. 如果继续增大该溶液浓度,幼苗平均高度可能低于8.1cm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某溶液的浓度,所以实验的课题可以是探究某种激素的不同浓度对某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A错误; BC、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与对照组相比,除第5组数据小于对照组,其它组实验数据均大于对照组,根据溶液的浓度依次增加,而5组之后的数据均大于对照组,可知第5组实验数据有问题,但不能不关注,需要分析原因,故实验结果不能说明该溶液对植物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BC错误; D、如果继续增大该溶液浓度,如果该溶液对植物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则幼苗平均高度可能低于8.1cm,D正确。 故选D。 5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错误;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D正确。 故选B。 55.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5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 81只 B. 85只 C. 91只 D. 92只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设种群数量为X,即39/X=15/35可得X=91,故选C。 5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片草原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②渭南市尤河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 ④公园中的全部菊花 ⑤洞庭湖中的全部生物 ⑥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 A. ⑥⑤② B. ③④⑥ C. ⑤④③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一片草原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包括多个种群,但又未包括所有的种群,故不属于任何层次; ②渭南市尤河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未包括所有生物,不属于任何层次; ④公园中的全部菊花有很多种类,包括多个种群,但又不包括所有生物,所以不属于任何层次; ⑤洞庭湖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 ⑥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属于种群。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7.郊外的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种植物的数量呈“J”型增长 B.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D. 公园里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答案】C 【解析】 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各种植物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公园里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 58. 同一草原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A.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答案】C 【解析】 【详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同一草原的羊和牛;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噬菌体侵染的细菌;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沙丘、火山岩、冰川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优势种群,B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均有竞争现象,C错误;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故选B。 60.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④用滤纸吸去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①正确; ②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酵母菌的分层,所以取样前需要对培养液摇匀后再取样,使得计数更准确,②错误; ③制片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培养液,③错误; ④滴加培养液后,要用滤纸吸去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④正确;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⑤正确。 综上①④⑤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61.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d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 (3)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激素名称)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_(激素名称)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 (4)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_________和_________(激素名称)分泌增多,以维持体内血糖平衡,它们的这种共同作用称为__________作用。 (5)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在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________(填序号,双选题)。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答案】 (1).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 碘 (3). 主动运输 (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 促甲状腺激素 (6). 负反馈 (7). 胰高血糖素 (8). 肾上腺素 (9). 协同 (10). BD 【解析】 【详解】(1)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2)d是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其合成需要碘,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激素d合成受阻,碘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当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4)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多,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肾上腺素主要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二者对血糖维持稳定起协同作用。 (5)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本质均为蛋白质,若用“饲喂法”补充,消化酶会将其分解,不能进入内环境起到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为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可通过“饲喂法”补充。故选BD。 62.如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 芽 + + ﹣ ﹣ 成熟叶 + + ﹣ +++ 根 + + ﹣ ﹣ 根 尖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是_____,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它的生理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_____,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细胞伸长/细胞分裂 )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_____(细胞伸长/细胞分裂)实现的。 (5)生长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A.促进植物生长(低浓度)B.抑制植物生长(高浓度)。请用A或B填空回答生产实践中对生长素的应用,是利用生长素作用的哪一种原理。 ①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_____。 ②扦插繁殖时,用生长素处理插技,使其容易生根成活:_____。 ③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_____。 【答案】 (1). 乙烯 (2). 促进果实的成熟 (3). 吲哚乙酸 (4). 脱落酸 (5). 衰老和脱落 (6). 细胞伸长 (7). 细胞分裂 (8). A (9). A (10). B 【解析】 【详解】(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3)表中信息显示: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脱落酸,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说明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 (5)①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是利用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②扦插繁殖时,用生长素处理插技,使其容易生根成活,是利用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③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是利用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 三、识图作答题 63.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图中物质④是__________,物质⑦是__________。 (2)图中细胞a是__________,细胞b是___________,细胞f是___________。 (3)请描述③作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与胰岛B细胞膜的部分结构相似,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次免疫后,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机体会产生二次免疫。请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图中二次免疫的作用过程__________。 【答案】 (1). 免疫活性物质 (2). 抗体 (3). 淋巴因子 (4). 吞噬细胞 (5). T淋巴细胞 (6). 效应B细胞(浆细胞) (7).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8). 自身免疫病 (9). 抗原→细胞g→②→细胞f→④ 物质 【解析】 【详解】(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中物质④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物质⑦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2)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呈递抗原,细胞b是T淋巴细胞,细胞f是效应B细胞。 (3)③作用的过程是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4)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与胰岛B细胞膜的部分结构相似,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 (5)二次体液免疫的过程是抗原可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使记忆B细胞快速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其过程为:抗原→细胞g→②→细胞f→④物质。 64.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只能单方向地进行,称为__________运输。 (2)由图乙可见,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伸长受到抑制可能是促进了__________合成的结果。 (3)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 【答案】 (1). 吲哚乙酸 (2). 色氨酸 (3). 极性运输 (4). 乙烯 (5). 大于m小于2m 【解析】 【详解】(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该物质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只能单方向地进行,称为极性运输。 (2)由图乙可知,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含量增加可抑制细胞纵向伸长,即细胞纵向伸长受到抑制可能是促进了乙烯合成的结果。 (3)单侧光条件下,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的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2m。 65.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所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捕捞后保持在__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不再增加 (3). 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4). 增长 (5). K/2 (6).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 【解析】 【详解】(1)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增加,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B图。 (2)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3)t1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继续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