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浏阳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018 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命题学校:浏阳二中命题人:张银耳审题人:曾德贵时量:90 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题 1 分,共 35 分) 1、生产上培育无籽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 原理依次是 ( ) 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②染色体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 ⑤基因工程 A. ②④③③ B. ①④③③ C. ①④③⑤ D. ①②④② 2、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种植→自交→F1→选出双隐性个体→纯合体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3、 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原理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获得多倍体的唯一方法 C. 在单倍体育种中,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D.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 高秆抗病小麦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小麦 B. 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 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 D. 用 X 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 5、 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AA 个体占总数的 18%,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总数 4%,则基因 A 和基因 a 的频率为( ) A. 18% 82% B. 36% 64% C. 57% 43% D. 92% 8% 6、 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 ②是自然选择 C.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 ④是物种多样性 7、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 出现了地理隔离 B. 出现了生殖隔离 C. 出现了新的性状 D. 产生了新的基因 8、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无关 C. 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9、 下列有关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 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 遗传组成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 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使用某农药防治菜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A.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C.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 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 含有尿素、激素等化学成分 C. 组织液和淋巴可以相互渗透 D. 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 13、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 表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B. 若手术切除 Z,会引起激素 a 和 b 分泌减少 C.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 D. Y 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 14、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 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 调节属于( )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 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5、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下丘脑 C. 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16、内环境的稳态破坏,必将引起( ) A. 细胞代谢紊乱 B. 心脏病 C. 糖尿病 D. 内环境中 pH 升高 17、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C. 抗利尿激素在甲细胞中合成 D. 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 18、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也能看书看报.其受伤的中枢是( ) A. W 区 B. S 区 C. H 区 D. V 区 19、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 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20、激素之间作用相同,使作用效果加强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对人体内具有协同作 用关系的激素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 A. ① B. ②③ C. ③④ D. 无法确定 21、通常治疗糖尿病时,给病人注射以下哪种激素( ) A. 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C. 抗利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22、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 C. 脑干 D. 中脑 2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射 B. 反射弧 C. 神经冲动 D. 神经系统 2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 激素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激素是信息分子 D. 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25、在反射弧中,能够对刺激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是( ) A. 传入神经 B. 效应器 C. 感受器 D. 神经中枢 26、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及电流方向 正确的是() A. B. C. D. 27、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 B. 体液中的溶菌酶 C. 黏膜 D. T 细胞 28、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 B. 机体的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C.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D. 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29、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 细胞和 B 细胞都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B. 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C.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内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 免疫系统不能清除体内的细胞 30、下列对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 B.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 能与多种抗原结合 D. 在机体内终身存留 31、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C. T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32、当结核杆菌等致病细菌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人体依靠细胞免疫的途径来消灭这些病原体, 下列能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 ) A. 记忆细胞 B. 效应 T 细胞 C. 浆细胞 D. 吞噬细胞 33、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 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B.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C. 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D. 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34、下列四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4)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④过敏反应 A. ②③①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①④③ D. ④③①② 35、下列哪一种疾病不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A. 过敏性鼻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白化病 D. 艾滋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5 分) 36、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根据上述 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 I 和Ⅱ分别称 和 。 (2)④Ab 可称为 植株,获得该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 。在 V 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 的对象是 ,其发挥作用的时期是 。 (3)某植物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若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应用 酶处理切割 DNA 分 子。 37、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1)人体的内环境包括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画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 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和胰岛素,其中 ______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 果该物质长期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______ 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 ______ 的发生. 38、图 1 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 2 表示免疫过程,X 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 m、n 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1)图 1 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______ (2)图 1 中的③表示 ______ 过程,该过程属于 ______ 免疫 (3)图 2 的免疫过程中,参与 A-→B 过程的有图 1 中的 ______ 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 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 细胞,例如图 1 中 ______ (填字母)能 ______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图 1 中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______ (填字母) 39、图 1 是某反射相关结构示意图,图 2 是图 1 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3 是人 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m、n 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每空 1 分,共 9 分) (1)图 1 中,a 代表 ______ (2)图 2 表示的结构称为 ______ ,兴奋在其中的传递方向可表示为 ______(用箭头和图 中字母表示)(此空 2 分) (3)图 3 中,如果人体内激素②水平升高,则耗氧量将 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在寒冷环境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 ______ (填“m”或“n”)的分泌量也增加,两种激素共 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二者关系表现为 ______ 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 ______ (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当取指血化验时,针刺破手 指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______ 的控制。 40、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 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有关问题:(每 空 2 分,共 14 分) (1)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①过程,胰岛中的________分泌的 b ____________ 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2) 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胰岛中 分泌的激素 a 增加,这种激素在降低血 糖的过程中具体作用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 途径(填图中数字)加快 ;二是 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 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生物试卷(答案) 4、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35 分) 1----10 C A A D C C B A B A 11----20 D C B A D A D B C A 21----30 B AA B D D B C B B 31----35 D B B B C 二、填空题(共 65 分) 36、(每空 2 分,共 14 分) (1)杂交 自交 (2)单倍体 花药离体培养 幼苗 有丝分裂前期 (3)限制酶 37、(每空 2 分,共 14 分) (1)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 (3)胰岛素 血糖 糖尿病 38、(每空 2 分,共 14 分) (1)f、Y (2)B 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a b c e k 39、(每空 1 分,共 9 分) (1)效应器 (2)突触 A→B (此空 2 分) (3)增加 m 协同 (4)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40、(每空 2 分,共 14 分) (1)胰岛 A 细胞 胰高血糖素 (2)胰岛 B 细胞 胰岛素 ③④⑤ 血糖的转化与利用 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和肝糖原的分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育种方法及原理, 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 【解答】 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子 果实;青霉素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产生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抗虫棉是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综上①④③⑤正确,即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2.【答案】A 【解析】 解:A、DdEe 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由于表现型为隐性个体(ddee)的全为纯合子,因此选择 出性状不分离的个体即可,并且该方案最简便,A 正确; B、杂合子(DdEe)种子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仍是杂合子,B 错误; C、种植(DdEe)→花药离体培养(DE、De、dE、de)→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DDEE、 DDee、ddEE、ddee),可以从中选择出 ddee 个体,但是该方案与 C 选项的方案比较,比较复 杂,C 错误; D、杂合子(DdEe)直接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 DDddEEee,更加复杂,方案不 可取,D 错误. 故选: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 由组合. 易倒伏易染锈病(DdEe) 易倒伏易染锈病(D_E_):易倒伏抗锈病(D_ee):抗倒 伏易染锈病(ddE_):抗倒伏抗锈病(ddee)=9:3:3:1. 本题考查了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不大.考生注意抗倒 伏抗锈病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因此自交后选择即可;同时自交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植物是 否为纯合子.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对育种方法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能力,训 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解答】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 正确; B.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获得多倍 体,B 错误; C.在单倍体育种中,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高度不育,经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 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 错误; D.诱变育种的优点是提高变异频率,可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单 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 错误。 故选​ A。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借助于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考查新基因的产生,要明确每一种育种的 原理,明确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属于高频考点,平时学习需要把易混知识区分 清楚。 【解答】 A.高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小麦,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 A 错误; 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 新基因,B 错误; C.用花药离体培育出单倍体小麦植株,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C 错误; D.用 X 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 生新的基因,D 正确。 故选 D。 5.【答案】C 【解析】 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18%,aa=4%,则 Aa=1-18%-4%=78%,因此 A 的基因频率是 A=18%+78%÷2=57%,a 的基因频率是 a=4%+78%÷2=43%. 故选:C. 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 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种群基因频率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6.【答案】C 【解析】 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 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②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 然选择,B 错误;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③是自然选择学说,C 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因此④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 统多样性,D 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 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 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 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 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7.【答案】B 【解析】 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标志着新物种形成. 故选:B. 本题是对隔离与新物种形成的关系的考查,梳理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及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然后根据题干信息进行解答.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 物种的产生. 本题的知识点是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在新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新物种形成标志的记忆 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 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 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有关 。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 ​ 故选 A。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隔离的概念、隔离在新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 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A 正确; B.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B 错误;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 正确; D.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 正确。 故选 B。 10.【答案】A 【解析】 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 错误; B、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 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C 正确; D、间接使用价值又叫生态功能,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调节,D 正确.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 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又叫生态功能),潜在使用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 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人 为原因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理解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并没有引起害虫发生定向 变异,产生抗药性,而是害虫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有的无 抗药性;农药只是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保留下来的多,通过代代地积累, 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杀虫效果下降。害虫对农药没有作用。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12.【答案】C 【解析】 解:A、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A 正确; B、尿素等物质由组织细胞经过细胞代谢后释放到组织液中,激素是由分泌细胞直接释放到体 液中的,因此内环境中会有这些物质,B 正确; C、组织液的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中,不能形成组织液,为单向的,C 错误; D、血浆渗透压取决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D 正确. 故选:C. 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 境.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 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需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其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理解 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 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 是下丘脑,Y 是垂体,Z 是甲状腺,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且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答】 A.X 表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A 正确; B.若手术切除 Z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会引起激素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和 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 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C 正 确; D.Y 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D 正确。 ​ 故选 B。 14.【答案】A 【解析】 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压升高 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效 应器),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导致“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此可见,该调节过 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故选:A。 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 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 式叫做反馈调节。 本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根据 题干信息判断调节方法,同时掌握负反馈调节的过程,属于基础题。 15.【答案】D 【解析】 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或进食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 兴奋,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另一方面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躯体感 觉中枢产生渴觉. 故选:D. 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 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 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 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包括感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等. 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6.【答案】A 【解析】 解:A、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 正确; B、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引起心脏病,也可能引起其他疾病,B 错误; C、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引起糖尿病,也可能引起其他疾病,C 错误; D、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引起 PH 升高,也可能 PH 降低,或者其他表现,D 错误. 故选: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代谢过程顺利进行的保障.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于内环境稳态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利尿激素的产生与分泌,意在强化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题目难度中等。 据图分析:图示为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调节过程,其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 肾小管和肾集合管。 【解答】 A.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A 正确; B.丙表示肾小管和肾集合管,B 正确;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后暂时储存于垂体后叶,由垂体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 肾集合管,C 正确; D.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 错误。 故选 D。 18.【答案】B 【解析】 解:A、W 区是书写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写字,A 错误; B、S 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说话,B 正确; C、H 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C 错误; D、V 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阅读,D 错误. 故选:B.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 区为书写中枢,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 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 区 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说话,说明 S 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 及受损时的症状.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分析题 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 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据此判断: A.切段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 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传导 方向为:①→②→③→④→⑤,B 错误; C.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 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 正确; D.③是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 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大脑皮层,D 错误。 故选 C。 20.【答案】A 【解析】 解:①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①错误; ②甲状腺激素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②正确; ③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和增加产热的作用,③正确; ④胰高血糖素上有升高血糖的作用,④正确. 故选:A. 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抗利尿激素用于调节水盐平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肾上腺素可促进机体代 谢,增加产热;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本题考查动物体内几种常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关系,对它们功能的准确记忆和对调节过程 的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B 【解析】 解:糖尿病病人的患病机理是: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合成糖原和利 用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高于正常值,一部分糖随尿排出,形成尿糖.对于糖尿病病人, 应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故选:B. 胰岛素是胰岛 B 细胞分泌的降血糖的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 储藏,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据此答题.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2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解答】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综上所述,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3.【答案】A 【解析】 解: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 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组成。 故选: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属于概念的考查,要求较低. 2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D.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AD 正确; B.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代谢活动,更不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是调节 作用,B 错误; C.激素是信息分子,可以调节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代谢活动,C 正确。 故选 B。 25.【答案】D 【解析】 解: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A 错误; B、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和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在反射弧中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B 错误; 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C 错误; D、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对刺激 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D 正确. 故选:D. 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若受损机 体,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若受损机体, 机体既无感觉又无效应);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若受损机体,机体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兴奋又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若受损机体,机体只有感觉没有效应).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答】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K+有通透性,K+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神经纤维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刺 激部位与未收刺激部位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2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 线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A 错误; B.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B 正确; C.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C 错误; D.T 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D 错误。 故选 B。 2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 系统的防卫功能,尤其是人体的三道防线,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吞噬细胞即可参与非特异免疫,又可参与特异性免疫,A 错误; B.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时会“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 自身免疫病,故机体的自身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B 错误; C.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即特异性免疫,C 正确; 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D 错误。 故选 C。 2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判断能力,属于识记层次的考 查。 【解答】 A.T 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B 细胞不产生,A 错误; B.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B 正确; C.抗体不可以进入细胞内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C 错误; D.免疫系统能清除体内的衰老、损伤的细胞,D 错误。 故选 B。 3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及体液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 抗体是由抗原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时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它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并形成 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1.【答案】D 【解析】 解: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A 错误; B、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B 错误; C、B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C 错误; D、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D 正确. 故选:D.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 反应. 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 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 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 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本题考查过敏反应,要求学生识记过敏反应的原理和过敏反应的特点. 32.【答案】B 【解析】 解:A、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时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A 错误; B、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死 亡,B 正确; C、浆细胞是体液免疫中释放大量抗体的细胞,C 错误; 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 病原微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D 错误. 故选:B. 当抗原物质进入动物体后,就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抗原与抗体结合, 发挥免疫效应,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当抗原进入宿主细胞内部后,需要细胞免疫.效 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死亡, 靶细胞内的抗原也因而失去藏身之所,被抗体消灭.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细胞 的起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 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3.【答案】B 【解析】 解: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会因血糖浓度过低而休克,属于激素调节;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属于免疫调节;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是调节反射,属于神经调节. 故选:B.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实例,根据选项分析判断. 对于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常免疫和异常免疫的区别,异常免疫的 类型以及实例分析。 【解答】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是由于海鲜中存在过敏原,导致④过敏反应。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这可能是免疫功能缺陷,如先天胸腺发育不良,属于③免疫缺陷病。 (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属于②自身免疫病. (4)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属于① 正常免疫。 综上所述,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3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功能异常相关知识,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 【解答】 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这两者都是由于免疫能力过强引 起的;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 是免疫失调引起的。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 C。 36、(1)杂交 自交 (2)单倍体 花药离体培养 幼苗 有丝分裂前期 (3)限制酶 37.【答案】血浆;组织液;淋巴; ;胰岛素;血糖;糖尿病 【解析】 解:(1)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淋巴.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图为: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和胰岛素,其中胰岛素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胰 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如果该物质长期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糖 尿病的发生. 故答案为: (1)血浆、组织液、淋巴 (2) (3)胰岛素,血糖,糖尿病 分析题图: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 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 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⑤为红细胞.A 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 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本题结合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名称;掌握内环 境的理化性质,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8.【答案】f、Y;B 细胞增殖、分化;体液;e;k;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abcek 【解析】 解:(1)图 1 所示过程为体液免疫,其中 Y 为抗体,f 为淋巴因子,二者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2)图 1 中的 c 为 B 细胞,③表示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属 于体液免疫. (3)图 2 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A 到 B 过程是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图 1 中的 e 细胞. (4)图 1 中的 k 是记忆 B 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 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产生大量的抗体. (5)图 1 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因此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a b c e k. 故答案为: (1)f、Y (2)B 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a b c e k 1、图 1 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其中 a 表示 T 细胞、b 表示吞噬细胞、c 表示 B 细胞,d 表示浆 细胞、e 表示效应 T 细胞、f 表示淋巴因子、k 表示记忆细胞、Y 表示抗体. 2、图 2 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其中 A 到 B 过程是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得靶细 胞裂解死亡. 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分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 属于中档题. 39.【答案】效应器;突触;A→B;增加;m;协同;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 【解析】 解:(1)图 1 中,根据 e 处有神经节,则 e 代表传入神经,故 a 代表效应器. (2)图 2 表示的结构称为突触,兴奋在其中的传递方向可表示为 A→B. (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故如果人体内激素②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则耗氧量 将增加.在寒冷环境中,②甲状腺激素和 m 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都增加,共同增强强代谢活动, 增加产热,这两种激素间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4)缩手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取指血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皮肤,但我 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2)突触 A→B (3)增加 m 协同 (4)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 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 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 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而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图 1 中,根据 e 处有神经节,a 为效应器,b 为传出神经,c 为神经中枢,d 为突触,e 为传入 神经,f 为感受器. 图 3 中表示的结构为突触. 图 3 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 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 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 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40.【答案】(1)胰岛 A 细胞 b 胰高血糖素 (2)胰岛 B 细胞 a 胰岛素 ③④⑤ 血糖的转化与利用 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和肝糖原的 分解 【解析】 识图可知,图中 a 是胰岛素,b 是胰高血糖素。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促进胰岛中的胰岛 A 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b), 从而使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2)血糖升高,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a),胰岛素降血糖的具体途径为: 一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还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二是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胰岛素通过以上两种途径使血糖水平 降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