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生 物 ‎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 2. 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 1.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表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B. 若手术切除Z,会引起激素a和b分泌减少 C.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 D. Y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血浆中含有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 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D. 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 如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为激素,乙为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它们都是蛋白质 B. 若甲是甲状腺激素,则乙不可能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表面 C. 乙与载体蛋白一样,具有特异性 D. 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减少 D. 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 5. 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 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 C. 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6. 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1. 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 A. b点2次,c点1次 B. b点1次,c点1次 ‎ C. b点1次,c点2次 D. b点2次,c点0次 2.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 3. 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 4.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1.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 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2. 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 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4.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 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 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 D. 如果内分泌腺为胰岛,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5.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 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结构 D. 若此人的肾小球发生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C液增多 ‎ 1.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 C. 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D. 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2. 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 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 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 剪断②后刺激④处,⑤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 ‎ 3.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不正确的是()‎ A. B. ‎ C. D.  ‎ 4. 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同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 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 胰岛素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B.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 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 B. 若该图中的a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则即使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完成 C. 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则b为淋巴液,c为血液 D. 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 3. 据英国《镜报》报道,墨西哥渔民诺约拉出海时遭风暴袭击遇险靠一个泡沫塑料箱在海上漂浮了8天8夜,饥渴交迫的他在寒冷的夜晚多次产生幻觉,有关诺约拉机体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 由于缺少饮用淡水,由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B. 由于缺水Na+浓度升高,使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大,可能导致人过于敏感而产生幻觉 C. 通过神经调节可使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维持血糖浓度 D. 饥饿使胰岛B细胞活动受到抑制 4. 对若干只正常的家兔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对于家兔出现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家兔正常进食后,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和胰液都增多 B. 将家兔从 25℃环境中移入 5℃环境中,散热量减少 C. 给家兔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则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减少 D. 摘除家兔胸腺,则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5.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肾小球炎症导致蛋白尿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6. 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 C. D. ‎ 1.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ab=bc),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 ‎ A. 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 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2. 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 B. 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 C. 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 3.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但不属于免疫细胞 B. 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 C. 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D. 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4. 某人在寒冷的室外工作了一整天,又饥又渴,他回到温暖的家中之后,先喝了一杯清水,然后再吃上热气腾腾的面条。这一个过程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室外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 B. 与室内相比,在室外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更高 C. 喝完清水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大幅度增加 D. 吃完面条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 5. 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 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 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防线 D. 体液中吞噬细胞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6.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C.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 过敏反应在已免疫机体再次受到相应物质的刺激时才会发生 7. 下列有关各种疾病和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讲话和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D. 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骨骼肌得不到血糖供应 1.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效应T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消灭抗原 ‎ B. 吞噬细胞可以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C. 抗体和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D. 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 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或成熟的场所 C. 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免疫反应 D.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3.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B. 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值分化并产生抗体 C. 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D.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4.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5. 当细菌的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免疫过程是( )‎ A. 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B. B细胞→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C. 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D. 记忆细胞→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6. 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A. 产生抗体 B. 产生记忆细胞 ‎ C. 导致靶细胞裂解 D.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7. 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由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引起的。患急性肠炎后,会出现发烧和比较严重的腹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严重腹泻会导致病人细胞外液渗透压           ,从而使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产生渴觉。‎ ‎(2)通过抽血检测发现,急性肠炎病人血样中由下丘脑分泌的和由垂体释放的           增加。通过抽血能够检测体内激素含量的理论根据是                         ,从而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 ‎(3)急性肠炎患者发烧是由患者体内      增多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体内     (填激素名称)的增加有关。‎ ‎(4)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会产生毒素对人体产生危害,这些毒素进入血液后成为            ,引起机体产生             免疫。‎ 1.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 ‎(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 ‎(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__,⑤为__________.‎ ‎(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还必须有_______的参与.‎ 2. 下列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乙图表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 ‎(1)乙图是甲图A、B、C、D中哪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       。已知F释放的物质可使G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2)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3)用针刺A时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当B上某点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         离子大量流向膜内,使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 ‎(4)如果在B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D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能否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请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3分)。‎ 1.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免疫过程。 (2)图中c是______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 (3)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写出三种). (4)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填图中字母). (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是______,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6)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 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 ‎【解析】解:A、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的耗能过程,因此a中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①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错误; C、②是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正确; D、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部位的外面分布着负电荷,D正确。 故选:B。 本题是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及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是突触小体,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 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 ‎【解析】解:A、结构①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①不能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 B、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 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突触结构,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 3.【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其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且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答】 A.X表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A正确; B.若手术切除Z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会引起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C正确; D.Y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D正确。 ‎ ‎​故选B。 4.【答案】B ‎ ‎【解析】解;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吸水,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缓冲物质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正确。 故选:B。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稳态及组织水肿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解答】 A.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A错误; B.若甲是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乙受体可能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表面,B错误; C.乙为受体,与载体蛋白一样,具有特异性,C正确; D.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人体内环境组成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即图中都①②③,A错误;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即图中③过多引起的,C错误; D.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例如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 ‎【解析】解: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B错误;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 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答案】D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A错误; ‎ B.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 ‎ C.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是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C错误;‎ 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D。‎ ‎ 9.【答案】A ‎ ‎【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ab间是以电信号传导,而bd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则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电流表的左侧是正极,所以指针向左偏转;b点后兴奋,电流表的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因此,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故选: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10.【答案】C ‎ ‎【解析】解:A、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 B、bc段Na+大量内流,此时膜外的Na+比膜内浓度高,因此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cd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D、动作电位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度无关,D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本题考查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掌握曲线每个阶段的离子的运输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1.【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维持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 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C.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 ‎【解析】【分析】 1、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加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 ‎、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功能;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识记神经中枢的组成及各中枢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该方法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 B.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 ‎【解析】解:A、初次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A错误; B、乙酰胆碱属于兴奋型的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C正确; D、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未显示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故选:C。 1、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它的生理作用一方面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成非糖物质,另一方面是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当人体内血糖含量低于50-60mg/dL时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低血糖晚期症状。原因是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脑组织中含糖原极少,需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用来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含量很少时,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生理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 2、乙酰胆碱属于兴奋型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3、一般情况下,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作出恰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常见的过敏反应如花粉过敏引起哮喘、少数人吃虾、鱼等食物会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本题以给动物注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引发的实验现象为载体,考查了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 14.【答案】A ‎ ‎【解析】解:A、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Cl-均有关,A错误; 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B正确; C、由于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C正确; ‎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消耗ATP,故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钠离子和钾离子在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钠离子的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这是动作电位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基础。 本题主要考察无机盐的作用,知识点包括兴奋的传导、渗透压的维持,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其实有着很大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无论神经细胞还是血细胞,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都是细胞内高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这种联系,就可以将知识融合到一起。 15.【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 ​【解答】 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 C.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C错误; D.‎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 ‎【解析】【分析】 ‎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A.据图分析,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下丘脑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为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⑦为传出神经,内分泌腺为效应器,B正确;‎ C.①过程为兴奋从感受器到下丘脑,有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 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C正确;‎ D.如果内分泌腺为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不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D。‎ ‎ 17.【答案】D ‎ ‎【解析】【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可知,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1是毛细血管壁,2是毛细淋巴管壁,3是组织细胞,A、B、C组成人体的内环境。 【解答】 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C组织液增加,A错误; B.2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 C.血浆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共5层膜结构,C错误; D.若肾小球发生病变(产生蛋白尿),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C组织液增加,D正确。 故选D。 18.【答案】D ‎ ‎【解析】解:A、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 B、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突触后膜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l-内流,导致膜电位增加,B正确; C、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C正确; 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但是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D错误。 故选: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的离子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19.【答案】C ‎ ‎【解析】【分析】 ‎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 据图分析:由神经节位置或突触结构可知,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突触结构,位于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 ‎【解答】‎ A.据图分析,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 B.神经纤维膜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则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错误; C.③表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引起⑤的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叫发生反射,D错误。 故选C。‎ ‎ 20.【答案】C ‎ ‎【解析】【分析】 ‎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A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 B.B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 C.C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 D.D图所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 故选C。‎ ‎ 21.【答案】D ‎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结构与功能多样性、蛋白质变性等考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的蛋白质等方面的知识的识记、理解及灵活运用。 【解答】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中只有一条链可以编码蛋白质,A错误; B.沸水浴加热之后,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是不一定是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错误; C.胰岛素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能促进肝糖原合成,C错误;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是没有活性的,必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后期加工处理切除部分肽段,才可以获得成熟的胰岛素A和B链,进一步包装折叠修饰形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胰岛素,需要用到蛋白酶,蛋白酶只是切除部分多余的肽段,D正确。 ​故选D。 22.【答案】C ‎ ‎【解析】【分析】 ‎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 B.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故选C。‎ ‎ 23.【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排尿反射、内环境的组成,水盐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具备识图能力,并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图解,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A.如果该图表示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d代表转录,e代表翻译,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 B.若该图中的a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则即使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完成,B正确; C.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C错误; D.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均为抗利尿激素,D正确。 ​故选C。 ‎ ‎24.【答案】A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由于缺少饮用淡水,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分的重吸收,A错误;  B.由于缺水Na+浓度升高,使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大,可能导致人过于敏感而产生幻觉,B正确;  C.通过神经调节可使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维持血糖浓度,C正确;           D.饥饿使胰岛B细胞活动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A。‎ ‎ 25.【答案】D ‎ ‎【解析】【分析】 ‎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运用能力。‎ ‎【解答】‎ A.家兔正常进食后,胰腺分泌的胰液和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增多,A错误; ‎ B.将家兔从25℃环境中移入5℃环境中,散热量增多,B错误; ‎ C.给家兔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增多,C错误; ‎ D.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摘除家兔胸腺,则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D正确。‎ 故选D。‎ ‎ 26.【答案】C ‎ ‎【解析】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肾小球炎症导致蛋白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C. ‎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27.【答案】D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PH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解答】 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值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了过量的酸或碱,则滴加过量碱是PH值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值会降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 ‎ 28.【答案】D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查考生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兴奋的传导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共有两个神经元,且左边神经元长的轴突末端形成突触前膜,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兴奋只能由左边的神经元向右传递给下一神经元。 【解答】 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在f点刺激时,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向前膜,兴奋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向右偏转)。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9.【答案】B ‎ ‎【解析】【分析】 ‎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A.痒觉和痛觉是躯体感觉无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大量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B正确;‎ C.神经递质不进入受体细胞只有受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 D.酶不是信息分子,并且发挥完作用后不会被灭活,D错误。‎ ‎​故选B。‎ ‎ 30.【答案】B ‎ ‎【解析】【分析】 ‎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A错误;‎ B.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因此其细胞周期缩短,B正确;‎ C.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均来自于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二者的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 D.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都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 ‎ 31.【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对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理解,综合性较强。 【解答】 A.室外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以提高血糖浓度,A正确; B.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水平更高,以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促进产热,B正确; C.喝完清水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大幅度减少,C错误; D.吃完面条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 ‎​故选C。 32.【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免疫调节,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 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错误; 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抗原,B错误; C.唾液(不属于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防线,C正确; D.吞噬细胞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可以是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可以是特异性免疫过程,D错误。 ​故选C。 33.【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识记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解答】‎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A正确;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 C.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C正确; 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D正确。 故选B。‎ ‎ 34.【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免疫系统疾病的类型及危害、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解答】 A.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呆小症,A错误;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而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讲话和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讲话,C正确; D.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而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35.【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有关问题,对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理解、掌握、应用、比较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解答】‎ A.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A错误;‎ B.吞噬细胞可对抗原具有识别能力,但没有特异性,B错误;‎ C.抗体和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C。‎ ‎ 36.【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解答】 A.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A正确;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B错误; C.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免疫反应,C正确;  D.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B。 37.【答案】A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解答】 A.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起着呈递大部分抗原和分泌淋巴因子的作用,A正确; B.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B错误;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癌变细胞,C错误;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A。 38.【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胞吐作用的实例,意在考查考生对于胞吐作用的识记和理解,平时注重总结归纳相关实例是解题的关键。胞吞是细胞把大分子颗粒依附细胞膜的表面,然后内陷形成由膜包裹的泡;胞吐则是细胞内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然后和细胞膜内表面结合,通过膜的运动,把包裹的物质释放到细胞外面,胞吞和胞吐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与细胞膜的结构的流动性有关。 【解答】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是胞吐作用,A错误; ‎ 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不是胞吐作用,B正确;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作用,C错误;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作用,D错误。 故选B。‎ ‎ 39.【答案】C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熟知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时,会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与细菌外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清除。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 40.【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 【解答】 A.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A错误; B.B细胞和T细胞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B正确; C.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C错误; D.B细胞与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B。 41.【答案】(1)升高   下丘脑     大脑皮层 ‎ ‎(2)抗利尿激素    通过体液运输 ‎(3)产热增多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 ‎(4)抗原    体液(特异性)‎ ‎ ‎ ‎【解析】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严重腹泻使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渴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 ‎ ‎(2)急性肠炎会腹泻,体内水分不足。体内水分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激素需要体液运输。 (3)发烧是机体产热增多所致,促进机体产热的相关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4)肠道内沙门氏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成为抗原,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 42.【答案】(1)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成分和理化性质 ‎ ‎(2)消化吸收     气体交换      泌尿与汗液分泌 ‎(3)养料和氧气     CO2等废物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5)循环系统 ‎ ‎ ‎【解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 ‎(2)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是氧气进入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通过气体交换完成,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③皮肤分泌汗液和泌尿系统;‎ ‎(3)④表示从内环境进入细胞的物质,即养料和氧气,⑤表示细胞排出到内环境中的物质,则应是CO2等废物;‎ ‎(4)⑥表示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5)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之外,还必须有循环系统的参与。‎ ‎ 43.【答案】(1)C;神经元持续兴奋; ‎ ‎(2)特定的受体;‎ ‎(3)大脑皮层;Na+;外负内正;‎ ‎(4)0;将电流计置于B处,刺激D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D处,刺激B点指针偏转。‎ ‎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结构、突触结构、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表示传出神经、E表示效应器。‎ 乙图表示突触结构,F表示突触小体、G表示突触后膜,据此答题。‎ ‎(1)乙图表示突触结构,相当于甲图中的C部分。F释放的物质(神经递质)可使G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 ‎(2)分析题意可知,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影响的可能是突触后膜的受体,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特定的受体的结合。‎ ‎(3)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用针刺A时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4)给予D点一个强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可将电流计置于B处,刺激D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D处,刺激B点指针偏转,从而证明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 ‎ 44.【答案】体液;B;淋巴因子;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cd;689;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b;胸腺 ‎ ‎【解析】解:(1)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 (2)图中c是B淋巴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3)e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图中a是吞噬细胞、b是T淋巴细胞、c是B淋巴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效应B细胞,其中a没有特异性,e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bcd. (5)预防接种后,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图中⑥⑧⑨.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也更强烈。 (6)HIV侵人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故答案为: (1)体液 (2)B   淋巴因子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bcd (5)689    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6)b    胸腺 分析题图: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淋巴细胞、细胞c是B淋巴细胞、细胞d是记忆B细胞、细胞e效应B细胞(浆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③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④表示B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⑤表示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⑥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⑦表示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⑧表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 细胞;⑨表示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或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