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A. 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 B. 相同的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相同的化合物 C. 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 D.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也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脂肪不含N元素;相同的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相同,如多糖淀粉在植物体内,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类,他们都有CHO三种元素组成;水这种化合物只有H、O两种元素组成。A、B、D错误。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与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根据下列概念图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酵母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物质(b)的关系 C. 丙图表示糖类(a)和糖原(b)的关系 D.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答案】D 【解析】A、酵母菌不属于原核生物。B、酶应该和蛋白质有交叉,固醇物质和蛋白质有交叉。C、丙图表示糖类(b)和糖原(a)的关系。D、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子组成,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答案】D 【解析】ATP中含有核糖,DNA中含有脱氧核糖,A项错误;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会使ADP生成增加,ATP生成减少,B项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项错误;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均可产生ATP,D项正确。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关于ATP的2个易错提醒 (1)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 ,这一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糖原、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 4.下图中曲线0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B. 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 C. 曲线0A′B′C′—定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反应物的浓度,A正确;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但是反应速率达到饱和点是受酶数量的限制,B正确;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活性最强,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降低或升高温度均会降低酶的活性,因此曲线OA′B′C′可能是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C错误;由于B点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因此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D正确。 【点睛】本题以曲线为载体,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解答本题关键能明确曲线的不同区段的限制因素。 5.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B. 研磨过程中加入少量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C. 分离色素过程中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D. 滤纸条上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 【答案】D 【解析】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A正确;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实验中进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B正确;分离色素过程中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进而无法分离色素,C正确;滤纸条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是色素提取时未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黄化叶片能分离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条色素带,D错误。 6.下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为叶绿素a,蓝绿色 B.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的溶解度最大 C.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D.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答案】C 【解析】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乙的含量最多,为叶绿素a,呈蓝绿色,A正确;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由于丁扩散的最快,所以丁的溶解度最大,B正确;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水稻在收获季节中叶片变黄,即叶绿素含量很少,因此(甲+乙)<(丙+丁),D正确。 7.把数条5 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 在0.10 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C. 马铃薯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 mol/L的蔗糖溶液 D. 在0.40 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马铃薯条浸在0.30M的蔗糖溶液中其长度基本不变,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M的蔗糖溶液,C正确;浸在低于0.30M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膨胀,其长度增加,B错误;浸在高于0.30M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发生质壁分离,其长度缩短,AD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细胞渗透作用的实验 8.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C 【解析】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可以发生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正确;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C错误;DNA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因此可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9.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 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 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 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答案】A 【解析】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正确;脂质包括维生素D和性激素,B错误;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更多,C错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D错误。 【考点定位】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0.下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B.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 C.种子的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 D.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作用产生了CO2的缘故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A项正确;种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该装置不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B项错误;种子的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C项正确;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作用产生了CO2的缘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探究实验。 11.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A错误;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在b点时,由图可知,CO2的释放量为8mol,则O2的吸收量为3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3mol的氧气就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3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0.5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5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2.5mol,所以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少,B错误;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甲仅仅只进行无氧呼吸的条件下,C错误;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来自于线粒体,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2.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酗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检测 B.肌无力患者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可能减少 C.线粒体蛋白Mfn1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的作用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故A错误;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减少,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肌无力,故B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故C正确;剧烈运动时,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只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及探究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项错误;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分裂次数不受限制,即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B项正确;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不同步的,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一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项错误;幼年个体和成年个体均有细胞增殖,D项错误。 考点: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 14.遗传物质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C.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噬菌体 【答案】B 【解析】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艾弗里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B 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D错误。 15.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 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以 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答案】D 【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作为材料,通过研究其眼色的遗传,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尼伦伯格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后来科学家陆续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知识总结: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16.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也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下列所举实例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酪氨酸酶基因异常→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白化病 B.血红蛋白基因异常→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运输氧的能力下降→贫血症 C.插入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淀粉分支酶结构异常→淀粉含量降低→产生皱粒豌豆 D.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囊性纤维病 【答案】C 【解析】酪氨酸酶基因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一旦酪氨酸酶基因异常,导致酪氨酸酶的合成受阻,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患白化病,A正确;基因也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血红蛋白基因异常,可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下降,出现贫血症状,B正确;皱粒豌豆的性状是果皮的基因组成决定的,它与淀粉含量的多少无关,故插入外来DNA序列打乱了淀粉分支酶基因→淀粉分支酶结构异常→淀粉含量降低→产生皱粒豌豆,C错误;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基因组成发生变化,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使CFTR蛋白结构异常,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从而得囊性纤维病;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7.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一致 B.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 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A 【解析】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染色,不是用于固定,B错误;固定是用卡诺氏液,只有解离后的漂洗液是清水,C错误;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需要解离,经过解离过程后细胞均是死细胞,所以观察不到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变化过程,D错误。 18.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能发生产生变异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脱氧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必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化而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病毒含有遗传物质,也能发生变异,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脱氧核苷酸数目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也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用光学显微镜既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化,也能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19.如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甲、乙、丙三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提示:在一定范围内,ATP的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多) A. 载体蛋白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 B. 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 C. 载体蛋白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 温度变化、载体蛋白数量、氧气浓度 【答案】B 【解析】甲图:根据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当氧气浓度为零时,细胞通过厌氧呼吸释放能量供根细胞吸收K+;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ATP数量达到饱和,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达到最大,所以曲线甲对应氧气浓度。乙图: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曲线乙对应的是温度变化。丙图:影响主动转运的因素有载体的数量、温度和氧气浓度等。理论上载体数量越多,吸收速率越快,所以曲线丙对应载体的数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20.在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的实践活动中,不正确的做法有( ) A.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 B.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 C.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考查学生对调查这一科学方法的掌握及运用。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不一定要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也可以以学校、工厂等为单位逐个调查;若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要以患者家系为单位逐个调查,并通过绘制遗传系谱图来判断。 考点:学生对调查这一科学方法的掌握及运用 点评:本题关键要清楚调查的目的是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而不是“遗传方式”。 21.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答案】C 【解析】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选C。 【考点定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名师点睛】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萨顿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2.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 C. F1中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7/16 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自由组合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答案】C 【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都发生在①过程,A项错误;4种雌配子和4种雄配子结合方式是16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B项错误;子一代产生的不同于亲本的类型(A_bb、aaB_、aabb)为3/16+3/16+1/16=7/16,C项正确。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 【点睛】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简记:双亲纯种显和隐;杂交F1全显性;F2四性状——两个亲本、两个重组,比值恰为9∶3∶3∶1。9为两显性(性状),3为两重组(性状),1为两隐性(性状)。 23.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 A.1/9;1/6 B.1/6;1/9 C.1/6;5/12 D.3/8;1/9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去掉隐性个体后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AA :2Aa。①组全部让其自交,只有Aa自交的结果有aa基因型,所占比例为1/4×2/3=1/6。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相当于随机交配,包括自交和不同的基因型间的杂交,两种配子及比例是:2/3A ,1/3a,所占的比例为1/3×1/3=1/9。答案是B。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内容的是 ( ) A.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 由F2出现了“3:1”的表现型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接近1:1的两种性状比 【答案】D 【解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B错误;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C错误;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正确。 【点睛】理清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现的“假说—演绎法”: 25.甲图和乙图表示某植物的适宜的C0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中,在a′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C02浓度 B. 从乙图可以看出,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 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D. 若光照强度突然由a变为b,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减少 【答案】A 【解析】甲图中,在a′点上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在b′点上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光照强度,而是温度,也不是C02浓度,因为C02浓度适宜,因此A错误;从乙图可以看出,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正确;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若光照强度突然由a变为b,表现为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被还原的C3增加,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减少,D错误。 26.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内能进行过程①②或过程①④ B.酵母菌的过程②在线粒体中进行 C.过程①③释放的能量转移至ATP和酒精中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两阶段,③是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第二阶段,④是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第二阶段;动物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过程,不能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过程,A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B正确;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转移形成ATP,C错误;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7.下图为南瓜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温度是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B. A点时叶肉细胞中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有氧呼吸 C. B、D点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 D. C点净光合速率大于两倍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段随温度升高,CO2吸收速率升高,该阶段限制CO2吸收速率的因素是温度,A正确;A点时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CO2的量为0,表示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B点、D点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作用速率的2倍,C正确;C点净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说明该点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两倍,D错误。 28.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 32.9%和17.1% B. 31.3%和18.7% C. 18.7%和31.3% D. 17.1%和32.9% 【答案】B 【解析】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则C=G=17.9%,A=T=50%-17.9%=32.1%。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l%,即T1=32.9%、C1=17.l%,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T=(T1+T2)/2,所以T2=31.3%,同理,C2=18.7%。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29.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 3:2:1 B. 7:6:3 C. 5:2:1 D. 1:2:1 【答案】B 【解析】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1/4AA的豌豆后代仍为1/4AA;而3/4Aa的豌豆自交后代为3/4(1/4AA+1/2Aa+1/4aa)=3/16AA+3/8Aa+3/16aa ,因此所有后代中,AA:Aa:aa=(1/4+3/16):3/8:3/16=7:6:3,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 30.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Ⅲ8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B.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C.Ⅲ7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由Ⅰ2传来 D.Ⅲ9和Ⅲ8婚配,后代中女孩的发病概率为1/18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II5和II6都没有该病,而其女儿患有该病说明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8父母无病,兄弟有病,说明父母是携带者,其有1/3是纯合子,2/3是杂合子的概率,II3一定是杂合子,故A正确。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理论上是相等的,故B正确。III7致病基因肯定来自II4,II4致病基因肯定来自其父亲I2,故C正确。III9和III8婚配,后代中女孩的发病率应是2/3*2/3*1/4=1/9,因为确定是女孩不用乘以1/2,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系谱图的分析能力。 31.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若需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均为显性 残翅 黒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品系中只有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又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所以选择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用②④或③④。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注意: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2.一种观赏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 6紫:l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2鲜红:1蓝 B.2紫:l鲜红 C.1鲜红:1紫 D.3紫:l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只表现一种性状,自交结果F2为9蓝:6紫:1鲜红,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9)表现为蓝色(设为A_B_),而单显性(3+3)均表现为紫色(设为A_bb或aaB_),双隐性(1)表现为鲜红色(aabb).则F2中紫色植株(1/6AAbb、1/3Aabb、1/6aaBB、1/3aaBb)与鲜红色植株(aabb)杂交,其子代基因型为1/3Aabb、1/3aaBb、1/3aabb,前两者表现为紫色,后者表现为鲜红色,比例为2:1。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等位基因B和b控制色素的分布,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 B. 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 D. F2黑色斑点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答案】C 【解析】由于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所以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A正确;由于F2性状分离比为4:2:1:6:3,为9:3:3:1的变式,所以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从F2性状分离比可知斑点:纯色=9:7,故B、b控制色素分布形成斑点的基因为B,基因型为BB或Bb,C错误;F2黑色斑点的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D正确。 【点睛】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 则为(9:3:3):1等。 34.某种植物的株高受三对基因(A、a,B、b,C、c)控制,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三种显性基因以累加效应来增加株高,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现将最矮和最高的植株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则F2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株高相同的概率为 A.15/64 B.12/64 C.6/64 D.3/64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DD最高,aabbdd最矮,即植株的高度与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相关,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一定的高度.题中将最矮(aabbdd)和最高(AABBDD)的植株杂交得到F1(AaBbDd),再将F1自交得到F2.则F2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高度相等的个体含有的显性基因数为2,比例为1/4×1/4×1/4×3+1/2×1/2×1/4×3=15/64。答案是A。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技巧点拨: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组: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35.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变异现象 C. 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A和a、B和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B正确;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是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D正确. 故选:C. 36.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F1的表现型是白色 C.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 D.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黄色素形成需要A基因,但是B基因会抑制A表达,故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A正确;F1的基因型是AaBb,为白色,B正确;F1自交得F2,基因型共有9种,黄色基因型是AAbb或Aabb,共2种,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C正确;F2中黄色AAbb是1/16,Aabb是2/16,黄色比例是3/16,白色比例是13/16,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D错误。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37.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 基因型为Dd的豌豆植株产生的配子是:含基因D的精子数=含基因d的精子数=含基因D的卵细胞数=含基因d的卵细胞数 D. 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A错误;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但性状表现可能相同,如豌豆的Dd、DD都是高茎,B错误;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D或d的卵细胞要远少于含D或d的精子,C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实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正确。 38.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决定深紫色,Pm决定中紫色,Pl决定浅紫色,Pv决定很浅的紫色(接近白色)。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d>Pm >Pl>Pv。假使一只浅紫色企鹅(PlPv)和一只深紫色企鹅( Pd P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表现型及比例为 A. 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B. 1中紫色:1浅紫色 C. 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D. 1深紫色:1中紫色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PdP_(PdPd、PdPm、PdPl、PdPv),所以浅紫色企鹅(PlPv)与深紫色企鹅(PdP_)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浅紫色企鹅(PlPv)与深紫色企鹅(PdPd)交配,后代小企鹅均为深紫色;浅紫色企鹅(PlPv)与深紫色企鹅(PdPm)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中紫色;浅紫色企鹅(PlPv)与深紫色企鹅(PdPl)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浅紫色;浅紫色企鹅(PlPv)与深紫色企鹅(PdPv)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因此,一只浅紫色企鹅(P1Pv)和一只深紫色企鹅(PdP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的基因型为PdPl、PdPv、PmPl和PmPv,羽毛颜色及其比例为:1深紫色:1中紫色,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难度较大。 二、双选题 39.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 试管 实验温度 3%淀粉溶液 2%α-淀粉酶溶液 1min后碘液检测 1 5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2 55℃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3 6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A. 将实验温度改为0℃、55℃、100℃ B. 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4mL C. 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1% D. 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 【答案】BC 【解析】验证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若果将实验温度设置为0℃、55℃、100℃,因为温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就是55℃,A错误;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三组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都不变蓝色,说明淀粉都完全水解,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淀粉溶液的浓度、减小酶的浓度或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进行改进,BC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设置的温度条件,D错误。 三、综合题 40.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B_ _ _、aa_ _D_ aabbdd A. 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测交后代的花色为乳白花︰黄花=1︰1 B. 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黄花植株有8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占1/5 C. 若用自交方法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有3种基因型的植株可供选择 D. 白花(AABBDD)×金黄花(aabbdd),理论上F2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黄花 【答案】D 【解析】让白花(AABBDD)与黄花(aaBBDD)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DD,表现型为乳白花,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d:aaBbDd=1:1,所以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乳白花:黄花=1:1,A正确;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F1基因型为aaBbDd,2对基因是杂合的,aaBbDd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有3×3=9种,表现型是黄花(9aaB-D-、3aaB-dd、3aabbD-)和金黄花(1aabbdd),故F2中黄花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3÷15=1/5,B正确;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以选择自交的亲本基因型有是AaBbDd、AaBBdd、AabbDd,C正确;白花(AABBDD)×金黄花(aabbdd),后代基因型为AaBbDd,其自交后代理论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乳白,D错误。 【点睛】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牢记每对等位基因的分离都是互不干扰的,注意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概率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细胞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____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段。 (5)请根据图甲画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曲线,并绘出图乙上一个时期的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h 有丝 后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6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e~f c~e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段表示前期;de段表示中期;ef段表示后期;gh段表示末期。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1)甲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区段为a~h;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线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3)2号与6号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它们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4)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 段;图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5)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发生复制,因此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直到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导致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曲线: 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上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如图: 42.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 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 (填字母)过程;b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 。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 (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 。 (3)该DNA片段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个。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③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 ( ) A.乳酸杆菌 B.噬菌体 C.染色体 D.流感病毒 (5)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 (6)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人类的胰岛素。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说明生物共用一套相同的 。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其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可表示为: 。 【答案】 【解析】略 43.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O2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 .原因是 . (2)与它们各自的前一阶段相比,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和 ,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3)处于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 ;而处于图1中的DB段,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 . 【答案】(1)是 F点的O2含量高于A点(一天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2)减少 增加 光照过强,使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 (3)C、D A、C、D、E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5﹣7时气体含量减少,7到17时含量增加,可推测有光照时气体增加,无光时减少,则曲线中气体相对量为氧气的含量.图中7点和17点时氧气浓度达到平衡,此两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图2中,左侧为叶绿体,右侧为线粒体,ACB为氧气,DEF为二氧化碳. 解:(1)由图中F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氧气浓度可知,净光合作用大于0,说明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有机物有积累. (2)EC光照增强,ATP和NADPH含量增加,C3 的还原增加,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C3减少;DB段,光照减弱,ATP和NADPH含量减少,C3 的还原减少,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C3增加.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光照过强,使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 (3)对应图1中的B点时,植物总体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C、D,而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故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 故答案为: (1)是 F点的O2含量高于A点(一天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2)减少 增加 光照过强,使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 (3)C、D A、C、D、E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44.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紫色叶 绿色叶 紫色叶 绿色叶 ①紫色叶×绿色叶 121 0 451 30 ②紫色叶×绿色叶 89 0 242 81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 ,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答案】(1)自由组合 (2)AABB、aabb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 【解析】(1)由题干给出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组合①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应为(9∶3∶3)∶1的变形,即当基因中全为隐性基因(aabb)时才表现绿色叶,其他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A或B存在时,皆表现为紫色叶,由此确定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据上述推测,组合①F1基因型为AaBb。结合亲本表现型及纯合这一条件,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2中的紫色甘蓝及基因型为A B 、A bb、aaB ,其中纯合子应为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即。 (3)组合②中F1全为紫色,F2紫色叶与绿色叶之比接近3∶1,由此推测F1为Aabb(或aaBb),由此推测亲代紫色叶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Aabb(或aaBb)与绿色叶甘蓝杂交,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1(或aaBb∶aabb=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叶∶绿色叶=1∶1。 (4)组合①F1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