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辽河油田第二高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 1.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总量的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2. 血浆与组织液在成份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A. 含有较多NaCl B. 含有较少NaCl C. 含有较多蛋白质 D. 含有较少蛋白质 3.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减少 D. 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4. 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 A. 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 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 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 D. 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5. 下列各项能看作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 A. 氧气进入肝细胞 B. 抗体分泌进入血浆 C. 牛奶进入胃 D.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液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 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 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D. 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2. 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 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D. 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3. 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 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 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 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不受激素影响 C. 不存在信息传递 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5.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准确、快速 B. 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C. 作用时间短暂 D. 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6. 下列选项中信息分子的合成场所和生理作用搭配不正确的是 ‎ ‎  ‎ 信息分子 ‎ 合成场所 ‎ 生理作用 ‎ A ‎ 神经递质 ‎ 传出神经元 ‎ 引起骨骼肌的收缩 ‎ B ‎ 促甲状腺激素 ‎ 垂体 ‎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 C ‎ 抗利尿激素 ‎ 垂体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 D ‎ 淋巴因子 ‎ T细胞 ‎ 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 A. A B. B C. C D. D 1.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但不属于免疫细胞 B. 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 C. 同一人体内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D. 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B. 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 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 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 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图中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 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 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4. 制备抗银环蛇毒血清时,需将减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银环蛇毒在免疫学上分别称为()‎ A.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体液免疫,抗体 C. 细胞免疫,淋巴因子 D. 体液免疫,抗原 5.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表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B. 若手术切除Z,会引起激素a和b分泌减少 C.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 D. Y表示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 6. 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 ‎ 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1. 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以上现象说明(  )‎ A. 脊髓的生理活动受控于大脑皮层 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达到脊髓 C. 婴幼儿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2. 右图表示某幼儿先后两次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及患病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抗体变化,乙为患病程度 B. O~a有B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 C. b点时应为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点 D. bc段的变化是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 3. 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 下丘脑和下丘脑 C. 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4. 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  )‎ A.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 B.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间能量流动 D. 物质在淋巴和组织液间的运输 5.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 若该实验为预实验,要确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要在8ppm和16ppm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C. 生长素通过促进根细胞分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该图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6. 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 A.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 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 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1.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2.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A. 赤霉素、脱落酸 ‎ B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 D. 赤霉素、乙烯 3. 在果树扦插繁殖时,下列容易存活的是(  )‎ A. 多叶带顶芽枝条 B. 少叶带顶芽枝条 C. 多叶无顶芽枝条 D. 少叶无顶芽枝条 4.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 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 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5. 有关胚芽鞘的实验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B都可发生向右弯曲生长 B. 图2中放M、N的胚芽鞘生长速度相同 C. 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不同 D. 图2中放M、N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1.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强度 D. 食物和栖息空间 2. 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生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种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B. 种群数量增长过程C点的增长速度最快 C. 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D.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加强 3. 如图,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这三幅图分别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 竞争、捕食、共生 B. 捕食、竞争、共生 C. 竞争、共生、捕食 D. 共生、捕食、竞争 4. 如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 C.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C到A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B. 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 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 D. 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 2.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 迁地保护是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最有效的措施 C. 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预测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 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 鹿群的年龄组成 C. 鹿群的性别比例 D. 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4.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                 ②茱萸湾的全部生物 ③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① D. ①②④‎ 5.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 C. 调查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D. 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6.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 ‎ 由于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存在天敌等,第5~9年内该种群数量减少 D. 若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1.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⑦代表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构成生物群落 B. 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C. 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 D. 从个体角度分析,丙个体体内储存的能量最少 2.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 蛇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D.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 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 C. 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 D. 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 4. ‎“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D.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5. 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 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1.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于兔子,来自于鼠,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 ‎600g‎ B. ‎900g B. ‎1600g‎ D. ‎5600g 2. 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下图表示蛇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都呈正金字塔模型 B. 蛇与鹰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 由蛇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 若大量捕猎鹰,蛇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稻田没有水平结构 B. 冰川泥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初生演替 C. 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也不一定是植物 D. 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4. 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 昆虫的性外激素 B. 孔雀开屏 C. 蝙蝠的回声定位 D. 桂花散发的香气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B. 植物只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C.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D. 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 C. 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3. 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①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 ‎②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③某种不知名的植物 ‎④我国古代诗人常常感慨于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景色,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 A. ①属于直接价值 B. ②属于间接价值 C. ③属于潜在价值 D. ④属于间接价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51.(16分) 请回答下列与传统发酵技术相关的问题:‎ 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 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 ______ 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 (2)‎ 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 ______ ,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 ,避免豆腐块变质。‎ ‎(3)C组同学制作蓝莓果酒与果醋。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蓝莓 ______ 。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 。 (4)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 ______ 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 ______ ,然后变为醋酸。‎ ‎52.(16分)请回答下面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有关的问题: ‎ ‎(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对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但只有_________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2)若要鉴别所分离的细菌是否为纤维素分解菌,则应该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观察培养基中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 ,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筛选获得的菌株经鉴定后,将优良菌株进行液体扩大培养。培养时需要振荡,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3)如表是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 成分 ‎ MgSO4 ‎ 葡萄糖 ‎ X物质 ‎ 水 ‎ 琼脂 ‎ 用量 ‎ ‎5g‎ ‎ ‎10g‎ ‎ ‎7g‎ ‎ l000mL ‎ ‎20g‎ ‎ 表中X物质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的作用是 。‎ ‎53.(18分)生物组织中存在着多种有机物,不同有机物的提取与鉴定方法不尽相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薄荷精油清爽凉快,清咽润喉,是很多中成药中的添加成分,它易挥发,不溶于水,化学性质较稳定。现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原料,应采取____________法提取薄荷精油。收集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__,需要加入____________使其分层,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油层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以进一步除去水分。‎ ‎(2)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橘皮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提取的方法为___________,不采取水蒸气蒸馏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取决于____________,同时还受原料颗粒的大小、含水量等条件影响;提取的胡萝卜素可以通过 法进行鉴定;萃取过程采用水浴加热,不用明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5 BCDCB ‎6——10 DCBAB ‎11——15 CBACD ‎16——20 BAADD ‎21——25 BCADA ‎26——30 BCCDA ‎31——35 ADBCB ‎36——40 DDBBA ‎41——45 DDABB ‎46——50 CCAAD 二、 非选择题 ‎51、(1)温度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匍匐菌丝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 ‎(3)醋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4)醋酸菌 乙醛 ‎52、(1)杀死杂菌 高压蒸汽灭菌 ‎ 稀释菌液,以得到单个菌形成的菌落 ‎(2)刚果红 透明圈   供氧 ‎ ‎(3)氮源   作为凝固剂,使液体培养基变成固体培养基 ‎53、(1)水蒸气蒸馏 油水混合物 NaCL 无水NaSO4‎ (2) 压榨法 原料易焦糊,有效成分易水解 (3)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纸层析法 有机溶剂易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