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 生物试题 1.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是结构最简单的病毒 B. 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渤海里蛇岛上所有的蛇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种群 D. 种群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B 【解析】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A 错误;蛋白质和核酸 是大分子物质,没有生命特征,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 正确;渤海里蛇岛上所有 的蛇有很多种类的蛇,故不是一个种群而是多个种群,C 错误;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 生命系统,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要注意细胞中的分子以及病毒都不属于生命系统 结构层次,还有注意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概念。 2.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 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 B.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 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D. 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不是红色,A 项错误;加入斐林 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麦芽糖,B 项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C 项正确;要想观察组织样液中是否有蛋白质,可采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反应, D 项错误。 考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点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熟 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和要点并形成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 此类问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B. 细胞分裂时均能观察到染色体周期性的变化 C.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D. 酵母菌的 DNA 是裸露的,所以没有染色体 【答案】C 【解析】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线粒体 的真核细胞,A 错误;细胞分裂中的无丝分裂过程中不能看到染色体的变化,B 错误; 正在质壁分离的细胞是成熟的细胞,该细胞不再分裂,看不到染色体,C 正确;酵母菌 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多数知识点属于识记范畴,只 有记住即可正确答题,本题的解题技巧是寻找反例,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肯定”、 “完全”等绝对化用词出现时的判断。 4.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 C. ④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 D. 图中表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能进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故 A 正确。图中的 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故 B 正确。全程功能的是线粒体, 故 C 正确。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进行该过程,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 图形分析能力。 5.在 CO2 浓度一定、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 CO2 吸 收 速率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光照强度(klx) 0 2 4 6 8 9 10 CO2 吸收速率 [mg/(100cm2•h)] -3 -2 2 6 10 12 12 A. 细胞内 ATP 的生成速率不受光照强度影响 B. 细胞内 ADP 的生成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 光照强度小于 2klx 时,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 D. 限制 CO2 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光照强度增强,细胞内 CO2 吸收速率增大,说明 ATP 的生成速率受光照强度 影响,A 错误;细胞内 ADP 的生成说明消耗了能量,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也发生 在其他结构中,B 错误;光照强度小于 2klx 时,CO2 吸收速率有增加但仍小于 0,说明 叶肉细胞中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 错误;光照强度超过 9klx 时,光合作 用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限制因素主要是外界的 CO2 浓度 ,因为环境温度是适宜的,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在分析 表格时,明确全过程中温度未变,因此呼吸速率不变;当释放二氧化碳时,表示光合速 率小于呼吸速率;当吸收二氧化碳时,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6.如图为依据某植物夏季一昼夜中 CO2 的释放量和吸收量 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图 bc 段和 de 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下降的原因相同 B. 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 e 点 C. 图甲中 C 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造成的 D. b、d 两点都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答案】B 【解析】图甲 bc 段和 de 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不 同,bc 段是由于中午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使暗反应下降进而 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de 段主要是随着时间推移,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下 降,A 错误;b、d 两点都表示一天中光合速率较快的点,到下午的 e 点是有机物积累最 多的点,B 正确;bc 段是由于中午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使暗反 应下降进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 错误;bd 两点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 0,说明净光 合速率大于 0,因此 bd 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 错误。 7.图 1、图 2 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 3 表示有 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的变化,图 4 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 色体和 DNA 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 1 所示细胞中共有 4 条染色体,8 个 DNA 分子;图 2 所示细胞中共有 0 条染色单 体 B. 图 1 所示细胞处于图 3 中 BC 段;完成图 3 中 CD 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 4 中 d 所示的情况 D. 图 4 中 a 可对应图 3 中的 BC 段;图 4 中 c 对应图 3 中的 AB 段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点的数目,图 1 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共有 4 条染色体,8 个 DNA 分子;图 2 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共有 0 条染色单 体,A 正确;图 3 中 BC 段代表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的时期,CD 段变化是由于 着丝点的分裂,B 正确;一条染色体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子,不会出现如图 4 中 d 所 示的情况,C 正确;图 4 中 a 可对应图 3 中 D 点以后的时期;图 4 中 c 对应图 3 中的 A 点以前的时期,D 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考查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理解。 8.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 1 是毛细血管壁,2 是红细胞,3 是血浆,4 是细 胞内液,5 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 的直接生活环境是 3 B.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5 C. 葡萄糖由 3 进入 2 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D. 3 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9.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 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③人体细胞衰老时由于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继而就会出现白头发 ④当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 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 化,从而升高血糖,①错误;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因此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②正确;③人体细胞衰老 时因为酪氨酸酶活性下降,无法合成黑色素,继而就会出现白头发,③错误 ;④当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增加,④正确;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10.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解析】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该方法比皮 内注射吸收快),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 降低血糖的作用,A 正确;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 射仍能完成,B 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 正确;胰腺受反射 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组成成分,明白反射活动的发生必须经过完整 的反射弧,且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 B. 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 C.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D. 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答案】D 【解析】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A 错误;体液调节的作 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B 错误;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神经 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C 错误;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的方式实现的,其作用途径为 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能够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进 行比较,主要从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如下 。 1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 ) A. 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没有调节功能 B.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C.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的粘附 D. 清除癌细胞的免疫过程,主要靠 B 细胞作战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既具有防御功能,也具有调节功能,A 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 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B 错误;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属于体液免疫,C 正确;清除癌细胞的免疫过程, 主要靠效应 T 细胞作用,D 错误。 13.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 T 细胞的大量减少 C. 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D. 艾滋病病人易患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抗体减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故 A 错误;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往 往是病原体的感染或肿瘤病毒,故 B 错误;HIV 刚侵入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摧毁大多数 病毒,C 正确;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陷,不能及时监控和清除癌变的细胞,因此易 患恶性肿瘤,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14.胚芽鞘向光弯曲这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 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 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当有 f 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尖端时,b 胚芽鞘感受 单侧光的刺激;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后,导致 d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运输到 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胚芽鞘向光 一侧细胞生长得慢,e 背光的一侧细胞(生长得快,结果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 就 是 朝 向 光 源 的 一 侧 弯 曲 , 使 c 胚 芽 鞘 表 现 出 向 光 性 。 故 用 简 图 表 示 为 : ,故选 D。 15.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横向放置的植物,根的近地端和远地端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a、d B. 植物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b、a C. 利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 e 点 D. 若 c 点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应为 d 点浓度 【答案】C 【解析】横向放置的植物,由于重力因素的影响,根的近地端的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端 的生长素浓度,而 A 的生长素浓度小于 D,A 错误;植物顶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小于最 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其生长素浓度应 该大于 E 点,B 错误;利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 E 点,体现 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 正确;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茎,若 C 点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 浓度,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应低于 C 点浓度,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在顶端优势中,顶芽的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作用较强, 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最高,对侧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并且根芽茎对生长素浓 度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16.下列哪一项是通过减少生长素产生量而发生的( ) A. 修剪树篱,降低其高度,可以使其枝繁叶茂 B. 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一段时间,促其早发芽 C. 将未成熟果实密封一段时间,果实成熟时间缩短 D. 移栽树苗之前,将部分叶片摘除,树苗更容易成活 【答案】A 【解析】修剪树篱,可以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A 正确; 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可以去除脱落酸,促进萌发,与生长素无关,B 错误 ;果实细胞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乙烯气体,密封后,乙烯气体浓度不断增大,而乙 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与生长素无关,C 错误;移植树苗之前,将部分老叶片摘除,可以 降低蒸腾作用,与生长素无关,D 错误。 17.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 A. 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玉米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 樱桃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的发育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芦苇纤维长度 D. 黄瓜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 【答案】C 【解析】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 错误; 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的成熟。B 错误;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可增加芦苇纤维长度,C 正确;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 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 错误。 18.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 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B. D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a 的含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 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位置或布局是其空间特征 【答案】D 【解析】A 和 B 能增大种群密度,因此 A、B 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A 错误;D 是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B 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 数量变化,不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 错误;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位置或布 局是其空间特征,D 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解题关键能识记种群特征,特别是种群的数量特 征,明确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数量特征。 1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B. 一般情况下,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C.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研究现代城市的人口变化影响不大 D. 水稻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特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降低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A 错误;一般情 况下,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B 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对现代城 市的人口变化产生直接影响,C 错误;水稻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 错误。 【点睛】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种群的空间特征类型: 20.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 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 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不可能数出所有的植物总数,必须划出样方 ,计算每个样方里的植物数量,再求每个样方数量的平均值,所以应该计算出每个样方 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故 选 C。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具体过程为: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 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2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B. 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光照 【答案】B 【解析】影响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而这主要是植物提 供的,因此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A 正确;竹林中的箭竹属于一 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B 错误;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 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 正确;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光照,D 正确。 22.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林窗),这时往往最先进 入该区的是杨树、白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 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也会有所改变 C. 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 替,A 错误;由于食物关系,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也会有所改变,B 正确;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同种群间的竞争关系,C 错误;生物的特 征之一是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会随 之发生一定的变化,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 和 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鹰在该生态系统中位于第四营养级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 蝉的数量减少,A 错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 →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 鹰在该生态系统中位于第五营养级,B 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 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 正确;鹰的迁入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 用率,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C.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同化作用需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D.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 解: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但营寄生 生活的植物不属于生产者,A 错误; B、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少数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B 错误;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同化作用需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并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C 正确; D、有的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一种或两种生物成分,如捕蝇草,D 错误. 故选:C.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2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 量为 A,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A B. 从生产者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a/A×100% C. d 代表用于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 b 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答案】B 【解析】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生产者固定的 总能量为 A。a 表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b 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 表示初级 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 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 表示 分解者,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 正确;B.从生产 者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A×100%,B 错误;C.d 代表用于初级消费者呼吸 作用消耗的能量,C 正确;D.b 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D 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 去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26.如图甲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曲线图,乙是植物细胞代谢过程 的部 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 A 点的三碳化合物含量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B 点。通过甲图 中各 点位置的比较,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关键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 (2)甲图中 E 点的含义是_____。 (3)当其他条件适宜,植物少量缺镁时,甲中 E 点会向______(填“左”或“右”) 移动。 (4)乙图中物质 N 是_____ ,过程 a 反应的场所是_____。此 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_____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5)除了本实验研究的影响因素外,______、_____等措施 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 大于 光照强度 CO2 浓度 温度 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右 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大于 合理施肥 合理灌溉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甲可以看出,该曲线图探究了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 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分析该曲线时,可利用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分析。图乙中,上 面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下面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图中物 质 N 表示丙酮酸,并且叶绿体还从细胞外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1)甲图中 A 点和 B 点在同一条曲线上,两者的区别在于光照强度不同,光照强度直 接影响光反应阶段,而光反应能为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提供[H]和 ATP。A 点的光照强度 弱于 B 点,其产生的[H]和 ATP 较少,导致 C3 还原的速度较慢,所以 A 点三碳化合物 含量大于 B 点。通过甲图中各点位置的比较,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关键限制因 素是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甲图中 E 点是补偿点,说明此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镁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如果植物缺镁,叶绿素含量减少,吸收光能较少, 光合作用减弱,所以需要增加光照强度使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因此光补 偿点将会右移。 (4)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图中物质 M 是 H2O,物质 N 是丙酮酸。过程 a 表示葡萄糖分 解成丙酮酸,其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乙图中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除了来自呼 吸作用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外界环境,由此可见此时该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 用强度。 (5)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除了光照强度、CO2 浓度和温度外,还有水、矿质元素等, 因此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7.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 字代 表激素。请据图回答: (1)A 代表的器官是_____;A 对 CDE 的调节方式 为______。 (2)健康人饭后 0.5 小时左右②激素的分泌量会______, 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因多尿而导致机体水平衡 失调产生渴觉,这时由_____(填图中字母)释放的_____激素会_______填“增加”或“ 减少”)。 (3)由图可知,⑦的分泌调节要经过 A→F→甲状腺几个等级,这种 调节方式称为____ 调节。⑦的含量过高时,又能反作用于 A 与 r 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 调节。 【答案】 下丘脑 神经调节 增加 摄取利用储存 F 抗利尿激素 增加 分级 负反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由图可知,A、B、C、D、E、 F 分别指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胰岛 B 细胞、胰岛 A 细胞、肾上腺、垂体;①~⑦ 分别是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 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1)A 为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C、D、E 分别指胰岛 B 细胞、胰岛 A 细胞和肾 上腺,下丘脑对 C、D、E 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2)健康人饭后 0.5 小时左右,血糖含量升高,②激素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通过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水平。糖尿病 患者因多尿而导致机体水平衡失调,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F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并由垂体释放量增加。 (3)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 腺体。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 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 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也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28.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 1) 和诱导细胞凋亡(图 2)。前者指效应 T 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 膜 ;后者指效应 T 细胞通过表面 FasL 与靶细胞表面的 Fas 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 T 细胞可以来自_________的增殖、分化, 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 T 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细胞 分泌的_____。 (2)图 1 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 T 细胞产生并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 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 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选填“ 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推测穿孔素与__________(选填“ 抗体”或“淋巴因子”)的作用方式相似。 (3)图 2 中的 FasL 又称死亡因子,Fas 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 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 Fas 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 FasL 的基因只在效应 T 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 和 FasL 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 Fas 和 FasL 的 基因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 Fas 和 FasL 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 疫 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 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选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 T 细胞或记忆(T)细胞 浆 抗体 流出 淋巴因子 信息交流 能 降 低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 1 分析,致敏 T 细胞产生穿孔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去,穿 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据图 2 分析,效 应 T 细胞上的 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上的 Fas(死亡因子受体)特异性的结合。 (1)效应 T 细胞是由 T 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另一种特异性免疫是体液免疫,作用依靠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2)穿孔素是一种大分子物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K+及蛋白质主要存在于 细胞内,可以通过通道流出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不是信息分子,而淋巴因子 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是信息分子,因此因此穿孔素与淋巴因子的作用方式相似 。 (3)①Fas 和 FasL 的特异性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 息交流的功能,每一个细胞内都含有一个个体的全部基因,控制合成 Fas 和 FasL 的基 因可以存在于一个细胞中。 ②由题目所给信息“控制 FasL 的基因只在效应 T 细胞核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可以推出 肿瘤细胞内 FasL 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肿瘤细胞本身又能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而避免 死亡,说明 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应该降低。降低移植器官 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降 低免疫排斥作用。 29.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 响, 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 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 依次增大)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2m,则其向光侧 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 作用是 _____。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 素 ” 。 表 丙 中 实 验 结 果 能 否 说 明 油 菜 素 内 酯 对 芹 菜 生 长 具 有 两 重 性 ? 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在浓度梯度 ____________ 之间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 4 组(或 4 组 以上),每组 30 株,编号; ③分别喷洒_______________ 的上述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到对应组的芹 菜幼苗上;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______________ ,再计算平均值。 【答案】 小于 m 脱落酸 促进衰老脱落 否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 a~e 各浓度均有 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b~d 等量且适量 芹菜株高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植物不同器官对 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分析乙图: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 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和 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分析表格丙: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 c 时,平均株高最高。 (1)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所以背光面的生长素浓 度为 2m 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 m,以保证促进生长的效应弱于背光面。 (2)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说明该激素抑制种 子的萌发;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表丙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因为该实验结果只 表明 a~e 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4)根据实验的设计原则,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如下: ①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 c 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 c 是促进生长的最 适浓度,应该在浓度 b 至浓度 d 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 4 组,每组 30 株,并且编号; ③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油菜素内酯水溶液的浓度,所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 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3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 高营 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 体 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 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 研究表明: 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 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 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 该方法常用 于调查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 【答案】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1:1 保持稳定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可知,幼年个体数=92+187+121=400 个,成年个体数 =70+69+62+63+72+64=400 个,老年个体数=55+42+39+264=400 个,这表明该种群的年 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三种类型。研究表明:该 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 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 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所以调 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