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5小题,1-2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特有的言语区位于( ) A.下丘脑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含量可推知某些疾病的发病风险 B.艾滋病病毒的入侵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稳态就是指系统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 4.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7.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8.当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出现( ) A.体温下降 B.细胞代谢紊乱 C.糖尿病 D.pH下降 9.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10.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②③①① B.①②③①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② 11.一变异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第Ⅳ对染色体多了1条,如果不再发生染色体丢失,则其( ) A.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B.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D.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12.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大肠杆菌的DNA编码 B.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的的值不同 13.已知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某次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子代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所占比例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4.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泛 ④作用部位准确 ⑤作用时间短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⑤ 1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下列不属于突触组成部分的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神经元的细胞核 16.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如图是基因型为BbXAY的动物进行减数分裂时,一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C.基因a是基因突变的产物 D.A与a、B与b同时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20.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21.果蝇直刚毛对卷刚毛为显性,控制这对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若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雄果蝇与缺失一条IV号染色体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雄果蝇中染色体数正常的卷刚毛占 B.F1雄果蝇中缺矢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占 C.F1中染色体数正常的直刚毛果蝇占 D.F1中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卷刚毛果蝇占 2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②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③无机盐和蛋白质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 A.①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24.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只有①③⑤ D.只有②③④ 25.植物具有向光性.如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明( ) 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 26.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27.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28.甲、乙、丙、丁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丁 29.某同学走路不小心,脚底扎了一个钉子,并且感觉到疼痛,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射反应.关于该反射,以下叙述合理的是( ) A.仅有效应器即可发生反射 B.感觉疼痛,说明兴奋已经传递到脊髓 C.反射发生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反射发生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发生识别和结合 30.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31.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32.植物特定部位能感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从而引起植物体内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进而引起植物发生相应的反应.几种激素之间的合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低温会促进银杏细胞中的①②过程 B.促进③④过程有利于水稻种子萌发 C.脱落酸的合成有利于植物抵抗不良环境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 33.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34.图为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观赏植物蝴蝶兰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的曲线图.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下列关于蝴蝶兰在长期干旱条件下0~4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ATP和[H]的合成,不进行暗反应 B.无ATP和[H]的合成,不进行暗反应 C.有ATP和[H]的合成,可进行暗反应 D.无ATP和[H]的合成,可进行暗反应 35.层粘连蛋白分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对细胞间粘连及细胞的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若该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层粘连蛋白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m﹣3 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C.癌细胞膜相对正常细胞膜而言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 D.该物质的合成只需核糖体即可完成 36.图1和图2分别是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2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①释放的递质使③兴奋 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②释放的递质使③抑制 C.若用药物阻断②与③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不能产生兴奋 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 37.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体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 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 C.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大于B点 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 38.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39.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过程利用的ATP是由A和C过程共同提供的 B.B中的ATP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和还原碳三化合物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C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 40.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 ) ①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快. ③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钠离子流入细胞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41.图1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 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调查发现在人群中每1000000人中有一个严重患者,那么正常基因的频率是 ,在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频率是 . (3)图2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Ⅱ﹣7和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 4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同(如图甲和图乙,图丙是图乙圆圈部分的放大效果图).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和图乙表示兴奋传递过程.图中的突触后膜是 膜. (2)图甲和图乙中,图 中的突触抑制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图乙中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 (填“阴”或“阳”)离子Y内流. (3)膜电位变化曲线图的a、b、c、d四处中可表示动作电位的是 ,c处膜外是 电位. (4)图丙中,去甲肾上腺素是 (填“兴奋”或“抑制”)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后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调节方式属于 . 4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 .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作用是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4)正常人体内B的pH相对保持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 . 44.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已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清除过氧化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培养温度 SOD 活性 (U/g.min) MDA (umol/g) 1 25℃的蒸馏水浇灌 25℃ 7.3 29.4 2 ① 5℃ 9.4 34,3 3 5℃的 0.5mmol/L 水杨酸浇灌 5℃ 10.3 33.8 4 5℃的 1.0mmol/L 水杨酸浇灌 5℃ 11.6 33 5 5℃的 1.5mmol/L 水杨酸浇灌 5℃ 13.6 31.5 6 5℃的 2.0mmol/L 水杨酸浇灌 5℃ 8.5 34.8 7 5℃的 2.5mmol/L水杨酸浇灌 5℃ 7.9 35.4 8 5℃的 3.0mmol/L 水杨酸浇灌 5℃ 6.5 35.7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2)低温迫使植物产生大量 MDA,这些MDA会破坏细胞的脂质,由此可知低温伤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 表中 ①是 (3)实验中挑选的水稻种子要用 70% 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几次,目的是 . (4)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 2 点). (5)请根据 5℃条件下实验结果画出 SOD 活性与水杨酸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6)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 ; ②水杨酸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抗冷性存在“两重性”的效应.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5小题,1-2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特有的言语区位于( ) A.下丘脑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 【解答】解:A、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A错误; B、脑干具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B错误; C、小脑与人体运动平衡有关,C错误; D、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是因人类特有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故选:B.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内环境的成分及其含量可推知某些疾病的发病风险 B.艾滋病病毒的入侵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稳态就是指系统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可根据内环境成分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A正确; B、病毒可寄生在活细胞中,通过增殖可破坏细胞,使细胞中物质释放出来,从而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B正确;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C正确; D、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各种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D. 4.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A错误; 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B正确; C、K+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C错误; D、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D错误. 故选:B. 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考查,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化学反应,A正确;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 C、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C错误; 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其内的液体不是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血液中的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C正确;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是在消化道中的大肠内形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此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D. 7.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①神经中枢、②传入神经、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感受器. 【解答】解: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效应器,B错误;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D错误. 故选:C. 8.当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出现( ) A.体温下降 B.细胞代谢紊乱 C.糖尿病 D.pH下降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引起发高烧,A错误; B、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 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C错误;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引起pH下降或上升,D错误. 故选:B. 9.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递质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 【解答】解: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正确; B、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C正确;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B. 10.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②③①① B.①②③①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②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 故选:D. 11.一变异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第Ⅳ对染色体多了1条,如果不再发生染色体丢失,则其( ) A.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B.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D.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由于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第Ⅳ对染色体多了1条,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第Ⅳ对染色体中有2条染色体移向一极,还有1条染色体移向另一极,所以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中,1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多了1条染色体,另1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又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再发生染色体丢失,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一半正常,一半异常.如果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由于细胞经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异常的. 【解答】解:A、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异常的,A错误; B、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B正确;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细胞染色体数都是异常的,C错误; D、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细胞染色体数都是异常的,D错误. 故选:B. 12.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大肠杆菌的DNA编码 B.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的的值不同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步骤为: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为: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一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31P作为原料复制一次形成的噬菌体都含有32P,复制三次只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占总数的=. 3、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解答】解: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表达的结果,A错误; B、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B错误;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C正确; D、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都是双链,的值都等于1,D错误. 故选:C. 13.已知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某次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子代基因型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所占比例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表格中两对基因的基因型分离比,再根据常见的自交或测交的基因型分离比,从而推测出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AA:Aa:aa=1:2:1,说明亲本是杂合子自交类型,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同理,根据题中BB:Bb=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 故选:A. 14.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泛 ④作用部位准确 ⑤作用时间短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⑤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联系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 【解答】解: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速度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故所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 故选:A. 1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下列不属于突触组成部分的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神经元的细胞核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人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形成突触. 【解答】解: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故选:D. 16.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①正确; ②血糖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②正确; ③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③正确; ④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需要下丘脑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④正确; 故选:D. 17.如图是基因型为BbXAY的动物进行减数分裂时,一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C.基因a是基因突变的产物 D.A与a、B与b同时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A、该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若不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该细胞可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B错误; C、该生物的基因型为BbXAY,不含a基因,则基因a是基因突变的产物,C正确; D、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解答】解: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 ④递质小泡在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⑥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 ⑧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故选:A. 20.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A错误;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正确. 故选:D. 21.果蝇直刚毛对卷刚毛为显性,控制这对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若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雄果蝇与缺失一条IV号染色体的杂合直刚毛雌果蝇杂交得到F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雄果蝇中染色体数正常的卷刚毛占 B.F1雄果蝇中缺矢1条IV号染色体的直刚毛占 C.F1中染色体数正常的直刚毛果蝇占 D.F1中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卷刚毛果蝇占 【考点】伴性遗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直刚毛和卷刚毛在X染色体上,XBXb和XB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1:1:1:1;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确的均占,但由于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由此可以计算后代不同表现型的概率. 【解答】解:A、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雄果蝇中,卷刚毛果蝇占,因此染色体数正常的卷刚毛果蝇=×=,A错误; B、由于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雄果蝇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B错误; C、染色体数正常的直刚毛果蝇=,C错误; D、由于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直刚毛果蝇(XBXB、XBXb、XBY)占,卷刚毛果蝇占,所以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卷刚毛果蝇=,D正确. 故选:D. 22.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据图分析,I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 【解答】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 B、由题图可知Ⅱ片段是X、Y的同源区段,因此在该部位会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 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于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错误; D、若某病是位于I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故选:C. 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②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③无机盐和蛋白质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 A.①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答】解:①机体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相对稳定,①错误; ②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循环后淋巴细胞进入血浆中,②正确; ③血浆渗透压主要是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等物质形成的,③正确; 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④正确; 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变化不大,⑤错误; ⑥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⑥正确. 所以,①⑤错误. 故选:A. 24.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只有①③⑤ D.只有②③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根据题意,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液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增多,引起因素有过敏、肾炎、损伤及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2、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吸水,引起因素有毛细淋巴管受阻和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增多,据此分析各个因素即可. 【解答】解:①血浆周围的管壁破损,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组织水肿,①正确;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②正确; ③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③正确;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升高,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④正确;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⑤正确. 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 故选:B. 25.植物具有向光性.如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明( ) 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胚芽鞘实验中四个重要部位: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②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下部的一段. ③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④弯曲生长的部位﹣﹣下部的一段. 2、分析题图可知,本试验的自变量为遮光部位,目的是探究幼苗的感光部位. 【解答】解: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A错误; B、通过该试验不能得出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B错误; C、由实验结果罩住尖端的直立生长,在罩住尖端以下的向光弯曲生长可知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C正确; D、通过该试验不能得出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D错误. 故选:C. 26.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据图分析,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因此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的数量. 【解答】解: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都是主动运输,A错误; B、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选择性,又细胞内甲离子浓度大于乙离子浓度,所以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B正确; C、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最初的时间内,两种离子也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C错误; D、由于载体和能量是有限的,则主动运输速率不可能无限上升,D错误. 故选:B. 27.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下丘脑的功能主要有:1、水、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2、体温调节中枢;3、血糖调节中枢;4、内分泌的调节枢纽; 5.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2)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 【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误;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C正确;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加快,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 故选:A. 28.甲、乙、丙、丁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丁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不管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均为跨膜电势差,所以要测量静息电位,须将两级分别插入内外表面,再根据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电流方向是从正电荷向负电荷移动,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甲图电极左插膜内右插膜外,甲可以测量静息电位; 乙图两极都插入膜内,无法测量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丙图电极左插膜外右插膜内,可以测量静息电位; 丁图两级都插入膜外,无法测量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故能够测到膜电位的是甲和丙. 故选:C. 29.某同学走路不小心,脚底扎了一个钉子,并且感觉到疼痛,此过程中发生了反射反应.关于该反射,以下叙述合理的是( ) A.仅有效应器即可发生反射 B.感觉疼痛,说明兴奋已经传递到脊髓 C.反射发生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反射发生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发生识别和结合 【考点】反射的过程.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解: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仅有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射,A错误; B、感觉疼痛,说明兴奋已经传递到大脑皮层,B错误; C、反射发生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 D、反射发生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识别和结合,D错误. 故选:C. 30.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首先根据①与②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至少需穿过2层线粒体膜,1层肝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膜,共5层膜,5层磷脂双分子层.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正确; B、②属于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B正确; C、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至少需穿过2层线粒体膜,1层肝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膜,共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在于①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导致的,D正确. 故选:C. 31.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由于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可比较d1浓度、d2浓度、d3浓度下光合速率的大小.图中可以看出,d2浓度下光合速率最大;由于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d2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最强,此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 【解答】解:A、图中,d1浓度和d3浓度相比,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d1浓度下实际光合作用强,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A正确;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呼吸速率慢,因此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少,B错误; C、蓝藻的种群数量与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图中可以看出,d2浓度下呼吸速率最大,d1浓度的呼吸速率大于d3浓度,因此蓝藻种群对应的K值大小关系为k2>k1>k3,C错误; D、虽然密闭条件下无法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但是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无法判断蓝藻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D错误. 故选:A. 32.植物特定部位能感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从而引起植物体内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进而引起植物发生相应的反应.几种激素之间的合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低温会促进银杏细胞中的①②过程 B.促进③④过程有利于水稻种子萌发 C.脱落酸的合成有利于植物抵抗不良环境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题图示可知,表示几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合成关系,①过程能形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②过程能形成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③④过程能形成脱落酸,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能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解答】解:A、低温环境细胞代谢减弱,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A错误; B、促进③④过程会导致脱落酸含量增加,而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 C、脱落酸的合成有利于植物抵抗不良环境,C正确;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细胞伸长,D错误. 故选:C. 33.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丙、丁区域是静息电位,乙区域是动作电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由于丁区域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说明此时丁区域为静息电位,因而还没有发生Na+内流,A错误; B、由于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左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 C、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乙区域膜内是正电位,丁区域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 D、由于图中只有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 故选:A. 34.图为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观赏植物蝴蝶兰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的曲线图.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下列关于蝴蝶兰在长期干旱条件下0~4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ATP和[H]的合成,不进行暗反应 B.无ATP和[H]的合成,不进行暗反应 C.有ATP和[H]的合成,可进行暗反应 D.无ATP和[H]的合成,可进行暗反应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首先题干中“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观赏植物蝴蝶兰可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这句话提出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除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外还可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但是由于光照增强,温度升高,蝴蝶兰在4〜10之间时吸收CO2的速率逐渐降低,而白天10〜16时CO2 的吸收速率降为0,这是由于光照过强蝴蝶兰的气孔是关闭的,但是到16点之后,光照强度减弱,气孔有逐渐张开.而在正常情况下,在6点之前,20点之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点之后开始出现光合作用,并逐渐增强,在与横轴的交点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蝴蝶兰在长期干旱条件下0~4时,由于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有有ATP和[H]的合成;在0~4时没有光照,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暗反应. 故选:A. 35.层粘连蛋白分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对细胞间粘连及细胞的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若该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层粘连蛋白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m﹣3 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C.癌细胞膜相对正常细胞膜而言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 D.该物质的合成只需核糖体即可完成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层粘连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含有三条肽链,具有识别作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及高尔基体的再加工、分类、包装等. 【解答】解:A.图示中有A链、B1链和B2链,即层粘连蛋白是由三条肽链构成的,含有肽键数为m﹣3,A正确. B.图示中显示该蛋白质有细胞膜表面结合受体,说明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在体内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所以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少,C正确. D.由于层粘连蛋白是高分子糖蛋白,所以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加工,D错误. 故选:D. 36.图1和图2分别是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2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①释放的递质使③兴奋 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②释放的递质使③抑制 C.若用药物阻断②与③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不能产生兴奋 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突触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解:A、①③两个神经元形成突触结构,且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所以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①释放的递质使③兴奋,A正确; B、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若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②释放的递质可以抑制①释放的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使③抑制,B正确; C、若用药物阻断②与③之间的联系,则当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效应器能够产生兴奋,C错误; 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根据突触的功能推测,此类酶的生理功能应该是使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结合的神经递质迅速分解的作用和使突触后膜及时接受新递质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37.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体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 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 C.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大于B点 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植物鲜重量增加的主要是水分,不能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在C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说明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C段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C点和B点三碳化合物维持动态平衡.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解答】解:A、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是植物干重的增加量,故A错误; B、据图可知,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故B错误; C、从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等于B点,故C错误; D、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可能会增加,曲线有可能为EG,故D正确. 故选:D. 38.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动物的激素调节,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由于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将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将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①、②、③对应的曲线分别是C、B、A. 故选:C. 39.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过程利用的ATP是由A和C过程共同提供的 B.B中的ATP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和还原碳三化合物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C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由图中分析可知,图中A是光反应,B是暗反应,C是细胞呼吸,D是ATP的利用. A过程(光反应):(1)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B过程(暗反应):(1)CO2固定CO2+C52C3 (2)C3的还原2C3C H2O)+C5 C过程(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解答】解:A、暗反应(B过程)利用的ATP是由光反应(A过程)提供,A错误. B、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还原碳三化合物,B错误. C、A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C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C正确. D、C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于ATP,D错误. 故选:C. 40.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 ) ①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快. ③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钠离子流入细胞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①在a点上刺激,即刺激传出神经,所以神经发生兴奋,兴奋可直接传递到肌肉,使肌肉收缩,①正确;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剌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快,②正确; ③只要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③错误; 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钠离子内流,④正确. 所以,①②④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41.图1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 Dd和dd 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调查发现在人群中每1000000人中有一个严重患者,那么正常基因的频率是 ,在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频率是 . (3)图2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Ⅱ﹣7和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基因突变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正常的人细胞膜表面存在较多的LDL受体,而中度患病的该受体减少,严重患病的细胞膜上没有该受体,并且严重患病的为隐性性状. 图2中,根据系谱图判断Ⅱ7与Ⅱ8个体的基因型,然后根据乘法法则计算患病概率=患高胆固醇血症×患白化病的. 【解答】解:(1)图1中可以看出,严重患病的细胞膜上没有该受体,并且严重患病的为隐性性状,可用dd表示,因此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显性基因.基因型为DD的个体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LDL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少,Dd和dd个体该受体较少或没有该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 (2)调查发现在人群中每1000000人中有一个严重患者(dd),即dd的基因型频率为,则d的基因频率为,D的基因频率为1﹣=.则DD的基因型频率=()2,Dd的基因型频率=2×,因此在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频率是 . (3)图中看出,7号为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基因型为Dd,而8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DD;又由于6号和9号均为白化病患者,因此判断他们的双亲均为杂合子,则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AA、Aa,因此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正常情况下,Ⅱ7(Dd)与Ⅱ8(DD)所生孩子不可能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若它们生了一个患严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孩子,其最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Dd和dd (2) (3) 基因突变 4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同(如图甲和图乙,图丙是图乙圆圈部分的放大效果图).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和图乙表示兴奋传递过程.图中的突触后膜是 胞体(或细胞体) 膜. (2)图甲和图乙中,图 甲 中的突触抑制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图乙中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 阳 (填“阴”或“阳”)离子Y内流. (3)膜电位变化曲线图的a、b、c、d四处中可表示动作电位的是 b、d ,c处膜外是 正 电位. (4)图丙中,去甲肾上腺素是 兴奋 (填“兴奋”或“抑制”)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后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调节方式属于 反馈调节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兴奋在突触上单向传递. 甲图: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没有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递质. 乙图: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 丙图: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也可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作用于突触前膜时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乙两图的突触后膜都位于细胞体上. (2)图甲中,突触后神经元细胞没有电位变化而图乙有,可图甲中的突触抑制了兴奋的传递.图乙中,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即阳离子Y内流. (3)膜电位变化图中,b和d处发生电位变化,表示动作电位,c处是静息电位,膜外是正电位. (4)图丙是图乙圆圈部分的放大效果图,图乙的后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所以去甲肾上腺素是兴奋性递质;反馈调节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后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调节方式属于 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胞体(或细胞体) (2)甲 阳 (3)b、d 正 (4)兴奋 反馈调节 4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 B 、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C .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A .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 主动运输 .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作用是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正常人体内B的pH相对保持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 H2CO3与NaHCO3 .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图可知,A是消化液,B是血浆,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 【解答】解:(1)由图可知,B是血浆,D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 (2)A为消化液,属于外界环境. (3)若①是淀粉,则②是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主要的缓冲物质是H2CO3与NaHCO3,可调节PH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44.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已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清除过氧化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培养温度 SOD 活性 (U/g.min) MDA (umol/g) 1 25℃的蒸馏水浇灌 25℃ 7.3 29.4 2 ① 5℃ 9.4 34,3 3 5℃的 0.5mmol/L 水杨酸浇灌 5℃ 10.3 33.8 4 5℃的 1.0mmol/L 水杨酸浇灌 5℃ 11.6 33 5 5℃的 1.5mmol/L 水杨酸浇灌 5℃ 13.6 31.5 6 5℃的 2.0mmol/L 水杨酸浇灌 5℃ 8.5 34.8 7 5℃的 2.5mmol/L水杨酸浇灌 5℃ 7.9 35.4 8 5℃的 3.0mmol/L 水杨酸浇灌 5℃ 6.5 35.7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2)低温迫使植物产生大量 MDA,这些MDA会破坏细胞的脂质,由此可知低温伤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生物膜(细胞膜) . 表中 ①是 5℃的蒸馏水浇灌 (3)实验中挑选的水稻种子要用 70% 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几次,目的是 避免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 (4)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蒸馏水和水杨酸的浇灌量、光照强度、培养时间、幼苗的发育情况等 .(至少写 2 点). (5)请根据 5℃条件下实验结果画出 SOD 活性与水杨酸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6)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 1.5 mmol/L左右的水杨酸溶液增强水稻幼苗抗冷性的效果最好 ; ②水杨酸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抗冷性存在“两重性”的效应. 【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考查探究实验,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知识点是“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图表,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1)由题目“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以及表格数据”,可得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所以低温伤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生物膜(细胞膜).由于生物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表中①是5℃的蒸馏水浇灌. (3)实验中挑选的水稻种子要用 70% 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几次,目的是避免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4)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水杨酸的浓度不同.无关变量有:蒸馏水和水杨酸的浇灌量、光照强度、培养时间、幼苗的发育情况等. (5)请根据 5℃条件下实验结果画出 SOD 活性与水杨酸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6)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发现浓度为1.5 mmol/L左右的水杨酸溶液增强水稻幼苗抗冷性的效果最好;一定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可增强水稻幼苗的抗冷性;水杨酸处理对冷胁迫下水稻幼苗抗冷性存在“两重性”的效应. 故答案为:(1)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2)生物膜(细胞膜) 5℃的蒸馏水浇灌 (3)避免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4)蒸馏水和水杨酸的浇灌量、光照强度、培养时间、幼苗的发育情况等 (5)如右图 (6)①1.5 mmol/L左右的水杨酸溶液增强水稻幼苗抗冷性的效果最好 2016年12月6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