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开区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开区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例如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 B.成人的血浆正常pH为7.35~7.45,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组织有下丘脑和甲状腺 D.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中细胞种类最多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组织胺、淋巴因子、淋巴细胞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葡萄糖、Ca2+、载体 D.Na+、HPO42﹣、乙酰胆碱、氨基酸 4.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5.如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 B.①与②、③、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①中 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7.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②①③② B.①②③①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8.正常情况下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物质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解旋酶 ④二氧化碳 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胰岛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 9.正常情况下,血液、原尿和尿液中均有( ) A.水、无机盐、葡萄糖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葡萄糖、尿素 D.水、尿素、蛋白质 10.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 A.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体、肺泡气体 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体 C.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体、呼出气体 D.呼出气体、肺泡气体、肺动脉、组织液 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A液增多,C液减少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 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 12.下列液体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 (1)细胞质基质 (2)线粒体基质(3)细胞核基质(4)胆汁 (5)唾液(6)尿液(7)汗液 (8)血浆 (9)淋巴 (10)组织液 (11)脑脊液. A.(1)(2)(3)(4)(5)(6)(7) B.(4)(5)(6)(7)(8)(9)(10) C.(1)(2)(3)(4)(8)(9)(10) D.(8)(9)(10)(11) 1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H]与O2结合生成水 C.受精作用 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14.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调节 B.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不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地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 D.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 15.人体肾上腺、肝脏和胰脏共有的机能是( ) A.调节水盐代谢 B.合成尿素 C.消化脂肪 D.调节血糖浓度 16.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下列与此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B.胰高血糖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与胰岛素呈拮抗作用 C.肾上腺素是由肾脏分泌的,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可通过神经的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17.关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一种 B.和产热有关的激素使有机物氧化速率加快 C.产热和激素有关,而与神经无关 D.产热和散热都与激素无关 18.下列生理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B.当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对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言,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19.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该注意补充钾盐 D.酷暑季节,室外作业人员应多喝纯净水 2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健康的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盐后,其尿中的Na +不会明显增多 B.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弱 C.严重糖尿病人发病期间的尿液,能使班氏试剂产生紫色沉淀 D.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机体能迅速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二、非选择题 21.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 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 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 ,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疾病. 22.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但是不知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还是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假设: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二)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等. (三)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 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 器官切除,B组不做处理. (3)对 组动物注射 . (4)一段时间后,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 含量. (四)实验结果:若 ,则假设成立. 23.哺乳动物越冬时,褐色脂肪组织在维持体温恒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研究人员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检测项目 对照 冷处理1天 冷处理4周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mg) 3.5 5.3 10.4 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血清) 0.57 1.00 1.48 请回答: (1)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主要通过脂肪氧化分解产热.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能够释放 以维持体温. (2)实验过程中,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 其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 ,细胞有氧呼吸增强,产热增多. (3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有人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是:田鼠处于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下,由 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导致 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脂肪组织细胞,最终产热增多. 24.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系统;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机制下进行;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4)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25.如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编号②表示 ,③表示 ,④表示 ,②③④统称为 .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 、 和 . (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开区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例如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 B.成人的血浆正常pH为7.35~7.45,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组织有下丘脑和甲状腺 D.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成人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为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会与乳酸反应,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组织只有甲状腺;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而不是分裂,故A错误; B、成人的血浆正常pH为7.35~7.45,在剧烈运动时,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为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会与乳酸反应,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故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组织只有甲状腺,故C错误; D、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环境,如温度和湿度,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中细胞种类最多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根据图中物质交换,推出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 【解答】解: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用于维持渗透压;故A错误. B、血浆中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 C、组织液中含有激素,但消化酶存在于消化系统,属于外环境成分;故C错误. D、淋巴中生活的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而组织细胞的种类最多;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组织胺、淋巴因子、淋巴细胞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葡萄糖、Ca2+、载体 D.Na+、HPO42﹣、乙酰胆碱、氨基酸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解答】解:A、淋巴细胞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H2O2酶属于细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载体在细胞上,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Na+、HPO42﹣、乙酰胆碱、氨基酸都是内环境成分,D正确. 故选:D. 4.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图示,表示动物的某组织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1表示毛细血管壁、2表示红细胞、3表示血浆、4表示细胞内液、5表示组织液. 【解答】解: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及皮肤.而3(血浆)中存在的是一般免疫产生的抗体.血浆和组织液的最大区别在于血浆有较多的血浆蛋白,A错误; B、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一般是主动运输.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细胞中的线粒体.然后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浆排出体外,B错误;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细胞内液,C错误; D、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液需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通过两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共经过了4层膜.其中在红细胞内氧气浓度最大,D正确. 故选:D. 5.如图为人体体液相互转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 B.①与②、③、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①中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淋巴与血浆间的转化是单向的. 根据图示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解答】解:A、O2进入细胞的主要路径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A正确; B、①血浆与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是蛋白质,B错误; C、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错误;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②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A. 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PH等,所以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得不到保证,因而可导致疾病发生,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C正确;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D. 7.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②①③② B.①②③①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 故选:A. 8.正常情况下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物质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解旋酶 ④二氧化碳 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胰岛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答】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正确;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错误; ③解旋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③正确; ④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④错误; ⑤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液,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⑥甲状腺激素是通过血浆运输的,属于内化境,⑥错误; ⑦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属于内环境,⑦错误; ⑧尿素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⑨胰岛素是通过血浆运输的,属于内化境,⑨错误. 故选:B. 9.正常情况下,血液、原尿和尿液中均有( ) A.水、无机盐、葡萄糖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葡萄糖、尿素 D.水、尿素、蛋白质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原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的成分是: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 (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重吸收,剩余的成分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 (3)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因此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 【解答】解:A、血浆和原尿中都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A错误; B、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水、无机盐和尿素,只不过浓度不同,尿液中的尿素、无机盐浓度最大,B正确; C、血浆中有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没有蛋白质、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没有葡萄糖,C错误; D、通过分析可知,血浆中有蛋白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10.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 A.组织液、肺动脉、呼出气体、肺泡气体 B.肺动脉、组织液、肺泡气、呼出气体 C.组织液、肺动脉、肺泡气体、呼出气体 D.呼出气体、肺泡气体、肺动脉、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组织细胞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不断产生CO2,并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进而排出体外,而CO2从组织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组织液→血浆→肺泡→体外. 故选:C. 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A液增多,C液减少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 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1是组织细胞,2是毛细血管,3是毛细淋巴管. 2、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是: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 过敏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 解: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通透性增加,C组织液的量会增加,A错误;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液中,B错误; 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C错误;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进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D正确. 故选:D. 12.下列液体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 (1)细胞质基质 (2)线粒体基质(3)细胞核基质(4)胆汁 (5)唾液(6)尿液(7)汗液 (8)血浆 (9)淋巴 (10)组织液 (11)脑脊液. A.(1)(2)(3)(4)(5)(6)(7) B.(4)(5)(6)(7)(8)(9)(10) C.(1)(2)(3)(4)(8)(9)(10) D.(8)(9)(10)(11)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体液针对的是动物或人体内的液体. 【解答】解:(1)细胞质基质、(2)线粒体基质、(3)细胞核基质都存在于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4)胆汁、(5)唾液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连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 (6)尿液、(7)汗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体液; (8)血浆、(9)淋巴、(10)组织液、(11)脑脊液都属于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故选:D. 1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H]与O2结合生成水 C.受精作用 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组织液)中,A正确; B、[H]与O2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 C、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中,而输卵管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A. 14.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调节 B.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不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地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 D.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答】解:A、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缓冲物质,A错误; B、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其病变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地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有所升高,C错误; D、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因此它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D. 15.人体肾上腺、肝脏和胰脏共有的机能是( ) A.调节水盐代谢 B.合成尿素 C.消化脂肪 D.调节血糖浓度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肾上腺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腺体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激素分为两类,即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盐皮质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的一般作用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缩小.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以及解毒功能.胰的外分泌液或胰液经胰管输入十二指肠,其中含有各种消化酶,在胰内的岛状细胞团,称为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答】解:调节水盐代谢主要是肾上腺的机能,A错误; B、合成尿素主要是肝脏的机能,B错误; C、消化脂肪也主要是肝脏的机能,C错误; 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肝脏能够合成肝糖原,同时肝糖原也可以分解从而参与血糖调节,胰腺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参与血糖的调节,D正确; 故选:D. 16.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下列与此有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B.胰高血糖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与胰岛素呈拮抗作用 C.肾上腺素是由肾脏分泌的,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可通过神经的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该激素能够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该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解答】解: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错误; C、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C错误;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D. 17.关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一种 B.和产热有关的激素使有机物氧化速率加快 C.产热和激素有关,而与神经无关 D.产热和散热都与激素无关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正确; C、产热和激素有关,与神经也有关,例如肾上腺素的分泌是在神经调节下完成的,C错误; D、产热与激素有关,散热与激素无关,D错误. 故选:B. 18.下列生理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 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B.当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对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言,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解答】解: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醛固酮能吸钠排钾,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 B、当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表现为协同作用,B正确; C、对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言,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 D、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表现为协调作用,D错误. 故选:D. 19.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该注意补充钾盐 D.酷暑季节,室外作业人员应多喝纯净水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3、钾离子的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解答】解:A、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A错误;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平的重吸收,尿量减少,B错误; C、K+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C正确; D、酷暑季节,室外作业人员汗液分泌较多,失去的水和无机盐较多,故应多喝淡盐水,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健康的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盐后,其尿中的Na +不会明显增多 B.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弱 C.严重糖尿病人发病期间的尿液,能使班氏试剂产生紫色沉淀 D.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机体能迅速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1、Na+的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K+的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2、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3、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4、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反应快而强,产生的抗体数量多. 【解答】解:A、Na+的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因此一个健康的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盐后,其尿中的Na+会明显增多,A错误; B、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加强,B错误; C、用班氏试剂鉴定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C错误; D、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特异性抗体,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 ① 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 ③ 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寒冷剌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 过程③减弱,过程④、⑤、①和②增强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 亢进 ,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自身免疫病 疾病.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图中是甲状腺分泌调节的过程,根据图示: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④、⑤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2)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 【解答】解:(1)寒冷剌激后,图中过程①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的活动增强,过程③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剌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依据反射弧的有关知识点,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写出冷觉:冷剌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本题中构不成一个反射弧. (3)人体长期缺碘体内过程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④、⑤的促进作用增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②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 (4)人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①③ (2)寒冷剌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 (3)过程③减弱,过程④、⑤、①和②增强 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 (4)亢进 自身免疫病 22.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但是不知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还是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假设: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二)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等. (三)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 甲状腺 器官切除,B组不做处理. (3)对 A、B两 组动物注射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 . (4)一段时间后,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含量. (四)实验结果:若 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则假设成立.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激素调节中反馈调节的应用,属于考纲实验分析推断、综合运用和获取信息层次.从题干中可以知道,要想知道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还是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就必须有两组实验,一组是切除甲状腺的实验动物,另一组不做处理的对照组. 【解答】 解:(三)(1)实验假设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实验前首先需要测定实验小鼠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实验必须有两组实验,一组是切除甲状腺的实验动物,另一组不做处理的对照组. (3)研究的是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B两组需要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单一变量. (4)检测试验后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以便比较得出结论. (四)比较实验后与实验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假设成立. 故答案为: (三)(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甲状腺 (3)A、B两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四)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23.哺乳动物越冬时,褐色脂肪组织在维持体温恒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研究人员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检测项目 对照 冷处理1天 冷处理4周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mg) 3.5 5.3 10.4 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血清) 0.57 1.00 1.48 请回答: (1)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主要通过脂肪氧化分解产热.与相同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能够释放 更多的能量 以维持体温. (2)实验过程中,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 增多 其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数量增多 ,细胞有氧呼吸增强,产热增多. (3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有人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是:田鼠处于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下,由 下丘脑 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导致 促甲状腺激素 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脂肪组织细胞,最终产热增多.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数据是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所测得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寒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均逐渐增多. 【解答】解:(1)脂肪中C、H比例比同等质量糖类高,因此其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同等质量的糖类多.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增多;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数量增多,会使细胞呼吸增强,产热增多,有利于生物体在寒冷环境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更多的能量 (2)增多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数量增多 (3)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 24.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 呼吸 系统,b表示 消化 系统,c表示 泌尿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循环 系统;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神经﹣体液﹣免疫 的调节机制下进行;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5 层生物膜; (4)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排泄系统.图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是: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 【解答】解:(1)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5层生物膜(进出肺泡壁细胞需穿过2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穿过2层膜+进红细胞需穿过1层膜). (4)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故答案为: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神经﹣体液﹣免疫 (3)5 (4)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25.如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编号②表示 血浆 ,③表示 组织液 ,④表示 淋巴 ,②③④统称为 内环境 .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 (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②③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③④ (填标号)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解答】解:(1)据图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②、③、④为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三个方面;,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中的HCO3﹣、HPO42﹣等物质是缓冲物质,对于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血浆的正常PH维持在7.35~ 7.45之间,渗透压大小主要由血浆中的离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 (3)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故答案为: (1)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 (2)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3)②③;③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