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人教版

第 30 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 数量的变化 - 2 - - 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种群的特征 1 .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        , 同种生物的        。   2 . 种群的数量特征 自然区域 内 全部个体 出生率 迁出率 - 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            。   (3) 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      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4) 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出率和迁入率 预测 出生率和死亡率 > ≈ < 出生率 - 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3 . 种群的空间特征 (1) 含义 : 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 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4 . 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 两看法 ” 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直接计数法 - 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 比较 五点取样 平均值 - 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随机 无影响 - 9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教材拾遗 ( 必修 3 第 62 页 “ 学科交叉   与数学的联系 ” 改编 )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 , 调查范围为 1 公顷 ,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 , 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 , 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 (1) 这个种群中的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      只 / 公顷。   (2) 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 , 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       ( 填 “ 偏高 ” 或 “ 偏低 ”), 理由是           。   提示 : (1)88   (2) 偏高   该鼠被捕捉一次之后不易再被捕捉 , 使再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 , 由 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 种群密度 - 10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误判断 (1) 一座山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 (2) 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 (3) 种群出生率增加 , 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    ) (4) 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 (5)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    ) (6)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    ) (7)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 , 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 √ × × × × × × - 11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探究 1   种群特征及其关系 ( 科学思维 ) - 12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1) 请说出 ①②③④⑤ 的含义 。 (2) 自然状态下的种群中 , 决定种群密度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什么 ? 决定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3) 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年龄组成是什么类型 ? 提示 : ① 为种群密度 , ② 为死亡率 , ③ 为出生率 , ④ 为年龄组成 , ⑤ 为性别比例。 提示 : 自然状态下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大城市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提示 : 增长型 。 - 1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探究 2   种群特征及相关关系在害虫防治和养殖业方面的应用 ( 社会责任 ) (1) 利用性引诱剂为什么可以降低种群密度 ? (2) 预测害虫数量增长趋势在害虫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预测害虫数量增长趋势的依据是什么 ? (3) 捕捞鱼塘中的鲤鱼时 , 为什么要捕捞大鱼而保留小鱼 ? 提示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 , 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 , 降低害虫的出生率 , 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 提示 : 年龄组成 。 提示 : 目的是使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 有利于鲤鱼数量的增长。 - 1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易错警示】与种群特征有关的 3 个易错点 (1) 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强调 “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 即种群数量增加 , 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2) 年龄组成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 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 , 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 , 如天敌等。 (3)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不等于种群数量稳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 , 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有关 , 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 , 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 1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考向 1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 .(2019 陕西西安模拟 ) 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①②③④ 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 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 ③ 的变化趋势 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 ,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 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据图分析可知 , 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A 项正确 ;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 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项错误 ; 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 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 ,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C 项正确 ; 在自然界 , 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归纳总结】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 统计图 - 1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曲线图和 直方图 (3)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 , 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 稳定型种群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 ; 衰退型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 1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考向 2   种群密度的调查 (2019 广东肇庆二模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描述 , 错误的是 (    ) A. 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C. 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 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丛生植株难于辨别个体数目 , 所以不宜选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A 项错误 ;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B 项正确 ;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 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C 项正确 ; 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某些种群的数量 , 所以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9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归纳总结】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 误差分析 (1) 若由于某种原因 ( 如标志物易脱落 , 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 , 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 , 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 ) 造成 b 偏小 , 则 A 偏大。 (2) 若由于某种原因 ( 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 ) 造成 b 偏大 , 则 A 偏小。 (3) 若在调查期间 , 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 , 也会造成估算出现较大误差。 - 20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 1 . 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1) 研究方法 : 建构      模型。   (2) 一般步骤 : 观察研究对象 , 提出问题 → 提出合理的      → 根据实验数据 , 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 检验或修正。   数学 假设 数学形式 - 21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 种群数量的 “ J ” 型增长和 “ S ” 型 增长 资源 空间 资源 空间 - 22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无 有 - 2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3 . 环境容纳量 (1) 概念 : 在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 ,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称为环境容纳量。   (2) 形成原因 (3) 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环境条件改善 , K 值可能会      ; 环境条件恶化 , K 值可能会      。   不受破坏 种群最大数量 种 内 斗争 出生 率 增加 死亡 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增大  减小 - 2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4 . 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      中 ; 在不利的条件下 , 种群数量还会          , 甚至      。   5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波动 急剧下降 消亡 食物  人类活动 - 2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误判断 (1) 在理想条件下 , 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 (2) 不同种生物的 K 值各不相同 , 但同种生物的 K 值固定不变。 (    ) (3) 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 种群数量在 K 值上下波动 , 主要是由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 (    ) (4) 为有效防治蝗灾 , 应在种群数量为 K /2 值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 (5) 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 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    ) × × √ × √ - 2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6) 在 “S” 型增长曲线中 , 当种群数量超过 K /2 后 , 种群增长速率减慢 , 其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    ) (7)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 × √ - 2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探究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 ( 科学探究 ) 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个经典曲线 , 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 28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1) 图甲中曲线 b 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 ? 曲线 a 、 b 哪条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际情况 ? (2)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 20 年的种群数量变化 , 如图乙所示 , 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 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前 4 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 ② 第 9 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 , 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 ? 为什么 ? 提示 : 曲线 b 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 此类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际情况。 提示 : 基本不变 ( 因 λ =1) 。 提示 : 稳定型。第 10 年时 , 种群的 λ 等于 1, 说明第 10 年种群数量与第 9 年相同 , 因此第 9 年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29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③ 图中第 4 年和第 10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 ? 图中显示第 8 年种群数量最小 , 对吗 ? ④ 第 16—20 年乌鸦种群数量将如何增长 ? 为什么 ? 提示 : 不相同。在第 4 年到第 10 年间 , λ <1, 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 到第 9 年或第 10 年种群数量最小 , 而不是第 8 年最小。 提示 : “J” 型增长 , 因 λ >1 且恒定 。 - 30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易错警示】 “J” 型增长中 λ ≠ 增长率。 λ 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 , 而非增长率。增长率 =( 末数 - 初数 )/ 初数 ×100%=( N 0 λ t+ 1 - N 0 λ t )/ N 0 λ t ×100%=( λ -1)×100% 。 - 31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考向 1   “J” 型增长和 “S” 型增长 1 .(2019 湖北荆州沙市中学月考 ) 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 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 λ 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 , 错误的是 (    ) - 32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A. 分析图甲可知 , 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 ( K 值 ) 约 为 2 000 只 B. 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 1850 年 —1865 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C. 分析图乙可知 , 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 10 年时 D. 图乙中第 20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 可相当于图甲 1880 年的种群数量情况 - 33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答案 : D   解析 : 分析图甲可知 , 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在 2 000 只上下波动 , 故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 ( K 值 ) 约为 2 000 只 ,A 项正确 ;1850 年 —1865 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的加剧和天敌的增多 ,B 项正确 ; 分析图乙可知 , 第 10 年以前 , λ >1, 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增长 , 第 10 年时 λ =1, 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 故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 10 年时 ,C 项正确 ; 图乙中 , 第 10—30 年间 , λ <1, 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 , 故图乙第 30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D 项错误。 - 34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归纳总结】 (1) 种群数量 “S” 型增长曲线的分析 方法 ① t 1 之前 : 种群数量小于 K/ 2, 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 , 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 当种群数量为 K/ 2 时 , 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 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② t 1 ~t 2 : 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 种内斗争加剧 , 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③ t 2 时 : 种群数量为 K , 达到最大 ,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35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 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 当环境遭到破坏时 , K 值会下降 ; 反之 , K 值会上升。 - 36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考向 2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2 .(2019 湖北襄阳五中月考 ) 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 ,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图甲为 “J” 型增长 , 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 图乙为 “S” 型增长 , G 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F 点时进行 D.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E 点左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图甲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 ( 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的增加数量 ), 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 , 在不同的时间点 , 曲线的斜率不同 , 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 ,A 项错误。图乙中 G 点时种群的数量不再变化 , 增长速率为 0,B 项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 D 点之前进行 , 超过 D 点 , 蝗虫增长速度加快 , 灭虫效果差 ,C 项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 K /2 时进行 , 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 E 点左右 , 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7 -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归纳总结】 (1) K 值与 K /2 值的 分析 (2) K 值与 K/ 2 值的 应用 - 38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实验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 . 实验原理 (1)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 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 的                  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 ,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曲线 ; 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 ,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曲线。   (3) 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       法 。   成分、 pH 、 温度 “J” 型 “S” 型 显微计数 - 39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2 . 实验 流程 液体 无菌 均匀 计数板 - 40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7 曲线图 - 41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3 . 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 (1) 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 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 ; 需要做重复实验 , 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 , 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 , 取其        。   (2)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 , 难以数清 , 应当      培养液重新计数。      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 , 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 4~5 个酵母细胞为宜。   (3) 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 如下 : 平均值 稀释 稀释 - 42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注意事项】 (1) 操作方面 ①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 减小误差。 ② 制片时 ,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 滴于盖玻片边缘 ,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③ 之后 , 应稍待片刻 , 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 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2) 计数方面 ① 计数原则 : 显微镜计数时 ,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 应遵循 “ 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 的原则计数。 ②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 , 难以数清 , 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 , 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 4~5 个酵母细胞为宜。稀释培养液时要进行定量稀释 , 便于计算。 - 43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3) 结果异常的原因 ① 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 : 取液时未摇匀 , 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 ; 在计数时 , 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 ② 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 : 取液时未摇匀 , 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 ; 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 (4) 实验设计方面 ① 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 因每天定时取样已形成相互对照。 ② 需要做平行重复实验 , 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 - 44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1 .(2019 山东聊城模拟 ) 将 10 mL 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 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 4 次 , 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 pH, 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 > 死亡率 B. 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 、 4 、 1 、 3 C. 对酵母菌而言 ,10 mL 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可能为 1.21×10 7 个 D. 若进行第 5 次均匀取样 ,10 mL 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 1.21×10 7 个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将 10 mL 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 可根据培养液 pH 的变化来确定取样顺序 , 因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 , 不断产生 CO 2 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 pH 不断下降 , 因此正确的取样顺序为 2 、 4 、 1 、 3;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见 , 达到稳定时期时 , 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 , 说明 10 mL 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1.21×10 7 个 ; 继续培养 , 随着环境条件的极度恶化 , 种群生长进入衰退期 , 出生率会小于死亡率 , 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 , 所以继续取样 ,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 1.21×10 7 个。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5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2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 A 、 B 、 C 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 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 a 、 b 、 c , 见图。关于此图的分析 , 不正确的是 (    ) - 46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A. 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 ,B 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B. 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 ,A 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 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 ,C 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答案 : C   解析 :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 ,B 组的发酵进行得最快 , 所以 B 组的温度最适宜 , 环境容纳量最大 ; 由三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知 , 该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 三个组别的酵母菌最大数量不同 , 所以环境容纳量不同 ,B 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 能量影响酵母菌的繁殖 , 三个组别的酵母菌数量变化与其供能情况有关 ,C 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 故培养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也最少。 - 47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归纳总结】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 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 , 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2) 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 , 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 , 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 , 且不能准确计数 , 只能估算。 (3) 在用显微镜计数时 ,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 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 (4)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 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 ,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 减少误差。 (5) 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 48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1 .(2019 全国 Ⅰ ) 某 实验小组用细菌甲 ( 异养生物 ) 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 , 设计了三个实验组 , 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 , 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 , 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 h 、 10 h 、 23 h, 得到 a 、 b 、 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 ,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 , 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 23 h 之前 , 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 , 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的切入点为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细菌甲属于异养生物 , 可将培养基中现成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A 项正确。培养基更换频率不同 , 为细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不同 , 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B 项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 , 在培养到 23 h 之前 , a 组近似 J 型增长 , 说明 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C 项正确。比较三组曲线 ,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 , 曲线的初始阶段与其他两条曲线是一致的 , 即初始阶段种群会呈现 J 型增长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9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2 .(2018 全国 Ⅰ )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 , 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 , 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增长情况。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 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A 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 , 种群密度越大 , 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 , 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后 , 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大 ,B 项正确 ,D 项错误。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 , 种内斗争加剧 , 鱼体生长缓慢 , 每条鱼的质量小 ; 养殖密度小时 , 种内斗争弱 , 鱼体生长快 , 每条鱼的质量大 , 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 , 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0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3 .(2017 全国 Ⅰ )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 型增长 ,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 , 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 , 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 即 K/ 2 时 ,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此时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 , 故捕获家畜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 K/ 2 时进行 , 并使剩余量保持在 K/ 2 左右 , 这样既可较多地获得家畜 , 又能使家畜数量恢复得最快。由题图可知 ,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略大于 K/ 2, 此时适合捕获。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1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4 .(2017 全国 Ⅲ )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 , 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进行随机取样 , 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 采用等距取样法 , 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 采用五点取样法 , 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样方法 , 不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 ,A 项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 , 应做到随机取样 , 常采用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 但个体数量较少时 , 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 增加样方数量 ,B 项正确 ,C 、 D 两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52 - 实验解读 应用探究 链接高考 5 .(2017 全国 Ⅱ )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 , 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 , 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 ( 苗圃 ) 进行药物灭鼠 , 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 , 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 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 , 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 , 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 , 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 理论上 , 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 , 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4) 通常 , 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 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 ,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1) 在理想条件下 , 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J” 型。 (2) 药物灭鼠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死亡率升高及环境恶化导致的个体的迁出等。 (3)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4) 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 解析 关闭 (1)J (2) 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 捕食 (4)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