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参与,不可能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是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 C.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也有异养 D.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 【答案】A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能够完成该生物的全部生 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 错误;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B 正确;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也有异养,如蓝 藻是自养生物,大肠杆菌是异养生物,C 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明显的区别在原核生 物的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D 正确。 2.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 C 的含量最高,因此 C 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氧全部来自羧基 C.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D. 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下降 【答案】A 【解析】C 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是因 C 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而组成活 细胞的主要元素中 O 的含量最高,A 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 H 来自氨基和 羧基,O 全部来自羧基,B 正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C 正确;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下降,D 正确。 3. 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B. 细胞膜能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C. 内质网可以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D. 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大分子物质的交换通道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 正确;酶能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而酶主要 存在于细胞膜以内,B 错误;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细胞核,可以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有利于酶的附着,C 正确;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大分子物质如 RNA 聚合酶等的交 换通道,D 正确。 4. 下列说法种错误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 大肠杆菌吸收钾离子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A 【解析】果脯在腌制中,细胞死亡,细胞膜等膜结构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能直接进入细胞 中,使果脯慢慢变甜,A 错误;水分子、气体和甘油、乙醇等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B 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由于是从高浓度向低尝试运输,所以不消耗 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 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 其吸收 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特点, 并且识记水分子和甘油的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常见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为: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5. 下列有关 ATP、酶等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需要酶,而不需要 ATP B. ATP、酶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C. 细胞内 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 Na+含量平衡,需消耗 ATP D. 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下催化效率最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答案】C 【解析】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生成蔗糖的过程需要酶和 ATP,A 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发挥 作用后仍然能够继续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没有被立即分解,B 错误;细胞内 Na+浓度偏高 时,为了维持 Na+含量平衡,通过主动运输将 Na+排出去,需消耗 ATP,C 正确;酶在最适温 度和最适 pH 下催化效率最高,说明了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D 错误。 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癌细胞细胞膜成分改变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 A 正确;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 低, B 错误;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C 正确;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培养时无接触抑制特征, D 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理 解细胞衰老的特点,理解细胞凋亡的意义。 7.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B.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长绒 与短绒,A 错误;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的现象,B 错误;等位基因 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 正确;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 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才一定 相同,D 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基本概念 8. 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A.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B. 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 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D. 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答案】A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豌豆在授粉前需对母本去雄,花粉成熟时对 母本授以父本花粉,A 正确;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 因此不一地要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B 错误;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 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地要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C 错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 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D 错误。 9. 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B 【解析】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由于小 麦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 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 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 各项试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故 B 正确。 10.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DD 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 律实质,A 错误;dd 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 因分离定律实质,B 错误;Dd 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 分离,产生 D 和 d 两种配子,比例 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 正确;D 选项表 示 D 和 d 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 错误. 【考点定位】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11. 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 A/a、B/b、C/c 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 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 aabbcc 的棉花纤维长度为 8 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 2 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 F1 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A. 8~16 厘米 B. 8~18 厘米 C. 10~16 厘米 D. 10~18 厘米 【答案】C 【解析】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的长度是 2 厘米,aabbcc 的长度是 6 厘米,则花植株甲 (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最少含有 1 个显性基因 Aabbcc,长度是 6+2=8cm,最多含有 4 个显性基因 AaBBCc,长度为 6+2*4=14cm,故选 A。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后代每种表现型比例, 同时要根据每个显性基因控制的长度,做出合理的计算。 12.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是( ) A.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染色体的复制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 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 10 个卵原细胞与 10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受精,最多可产生受 精卵的个数为( ) A. 10 B. 20 C. 30 D. 4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0 个卵原细胞最多能形成 10 个卵细胞,10 个精原细胞最多可以形成 40 个精子,由于受精作用时,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因此 10 个卵原 细胞和 10 个精原细胞最多能形成 10 个受精卵,故 A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体细胞有 10 对染色体,那么卵细胞中有 5 对染色体 B. 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 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一部分片段 D. 非等位基因就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答案】B 【解析】玉米的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 10 条染色体,A 错误;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 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B 正确;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 换一部分片段,C 错误;非等位基因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或者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 上的基因,D 错误。 15.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 发生于下图中的( ) A. ①和② B. ① C. ② D. ③ 【答案】B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 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 型为 AaBb 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减数分裂产生 4 种 配子的步骤,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6. 下列叙述中哪项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 ) A. DNA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之一 B.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 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 D.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在体细 胞中基因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 染色体中的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如此;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 由组合的。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母亲是该病的患者 C.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C 【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男性与女性相等,A 错误;红绿色盲女性患者 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 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妇性高于男性,C 错误;白化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隔代遗传,D 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病的特点。 18. 鸟类的性别为 ZW 型性别决定方式。家鸡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 基因 B、b 位于 Z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芦花雄鸡与一只非芦花雌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芦花 和非芦花性状雌雄各占一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 B. 作为亲本的两只鸡的基因型:雄性为 ZBZb,雌性为 ZbW C. 欲通过毛色便能辨别雏鸡的雌雄可以选择非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作为亲本 D. 基因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B 【解析】在 ZW 型性别决定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A 错误;一只芦花雄鸡(ZBZ_)与一只非芦花雌鸡(ZbW)交配,后代出现了非芦花鸡,说明雄 鸡是携带者,即雄性为 ZBZb,B 正确;欲通过毛色便能辨别雏鸡的雌雄,可以选择非芦花雄 鸡(ZbZb)与芦花雌鸡(ZBW)作为亲本,后代雄性全部是芦花鸡,雌性全部是非芦花鸡,C 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之间,基因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 离定律,D 错误。 19.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 R 型活细胞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 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 R 型 ②无毒 R 型 ③有毒 S 型 ④无毒 S 型 A. ①④ B. ②③ C. 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将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S 型细菌在鼠体内促使了 R 型向 S 型 的转化,其实质是 S 型某些 DNA 片段进入 R 型细菌细胞中,与 R 型细菌的基因发生重组, 所以细胞中出现了有毒的 S 型细菌,另外在小鼠体内还有没有转化的无毒的 R 型细菌. 【考点定位】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名师点睛】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 菌.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S 型菌的 DNA 就是“转化因子”,即 DNA 是遗传物质. 20.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C. 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中脱氧核苷酸 D.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硫元素,B 错误;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其水解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C 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 物,其遗传物质是 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D 正确。 21. 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研究 DNA 是否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过程为:标记噬菌体→噬菌体 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酶和场所等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外壳分开 C. 用 32P 标记噬菌体,培养时间越长,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就越高 D. 用 35S 标记噬菌体,若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 【答案】D 【解析】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但模板是噬菌体的 DNA,A 错误;搅拌的目 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B 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 DNA 的原料均由细菌 提供,且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少数含有亲代的 DNA 链(含 32P), 且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数目越多,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C 错误;用 35S 标记 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则部分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随着细菌离心到沉 淀物中,则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 22.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 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1962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于如图 DNA 分子平面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分子中 1、3 碱基比例越大,该 DNA 分子越稳定 B. 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 2 个磷酸 C. 8 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 7 的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RNA 分子中没有碱基 4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 1、3 表示的 C、G 碱基,这两种碱基构成的碱基对之间有 3 条氢 键,而 A-T 之间只有 2 条氢键,因此 DNA 分子中 1、3 碱基比例越大,该 DNA 分子越稳定, A 正确;图中 DNA 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都连着 2 个磷酸,只有 2 个脱氧核糖连着 1 个磷酸, B 错误;8 是碱基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C 正确;7 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 是胸腺嘧啶,RNA 中没有胸腺嘧啶,D 正确。 23. 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 46%、嘧啶占 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 嘌呤占 34%、嘧啶占 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 A. 蓝藻、变形虫 B. T2 噬菌体、豌豆 C. 硝化细菌、绵羊 D. 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考点定位】核酸的碱基组成 24. 研究人员将 DNA 被 15N 完全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 14NH4C1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 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将子代 DNA 热变性处理使其双链打开,后进行密度梯度 超速离心,离心管中出现两个条带。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双链的难易程度与各种碱基的含量有关 B. 新合成的子链位于离心管的轻带中 C. 若对子代 DNA 直接离心,也会出现两个条带 D. 14NH4C1 培养液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来合成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G、C 之间三个氢键,A、T 之间两个氢键,氢键越多 DNA 分子越稳定,所以打开双 链的难易程度与各种碱基的含量有关,A 正确;新和成的子链全部含有 14N 比 15N 轻,位于离 心管中上侧条带中,B 正确;由于只繁殖了一代,DNA 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由于只繁 殖了一代结果就是每个子代 DNA 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直接离心,不会出现两个条, C 错误;带 14NH4C1 培养液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来合成脱氧核苷酸,D 正确。 25. 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 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 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 DNA 和基因的行为 【答案】C 【解析】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两个 DNA,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A 正确;B.染 色体、DNA、基因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B 正确;C.生物细胞内的遗 传物质是 DNA,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 错误;D.基 因在 DNA 上,DNA 主要在染色体上,故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 DNA 和基 因的行为,D 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的概念 【名师点睛】知识总结 26. HIV 感染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 B. 过程③可以合成出子代 HIV 的 RNA C. 过程④中遗传信息由 mRNA 先流向 tRNA,再流向蛋白质 D. 过程①在病毒内进行,过程②③④在人体内进行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①过程是 RNA 形成 DNA 的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A 错 误;过程③表示转录,可以合成出子代 HIV 的 RNA,B 正确;过程④中遗传信息由 mRNA 流向 流向蛋白质,tRNA 在该过程中只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C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过 程①②③④都在人体内进行,D 错误。 27. 如果用 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 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 可以在 DNA 中找到 15N 和 32P C.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 15N D. 可以在 DNA 中找到 15N、32P、35S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内部,并且以自身 DNA 为 模板,以细菌内部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15N、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 DNA 中含有放射性元素 15N、32P,因此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含 有 15N、32P,由于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含放射性元素, 故 B 正确,AC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28. 一个转运 RNA 的一端碱基为 GUA,此转运 RNA 所运载的氨基酸是( ) A. GUA(缬氨酸) B. CAU(组氨酸) C. UAC(酪氨酸) D. AUG(甲硫氨酸) 【答案】B 【解析】一个转运 RNA 的一端碱基为 GUA,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 CAU,编码组氨酸. 【考点定位】基因表达 29. 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 tRNA 转运 C. 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左向右 D. 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①是 mRNA,作为 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 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⑥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该过程的模板是 mRNA, A 错误;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 tRNA 转运,B 错误;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⑥在 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C 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 改变后,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 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原因. 30. 下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 图中 A 链由 21 个氨基酸组成,B 链由 19 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 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 2 个 H 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 38 分子的水 B.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 图中“-”表示肽键,可简写为 CO-NH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686 【答案】C 【解析】根据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组成,一条含 21 个氨基酸组成,共脱出 20 个水分子,另 一链有 19 个氨基酸,脱出 18 个水分子,所以整个蛋白质共脱出 38 个水分子,A 正确;组 成蛋白质的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B 正确;肽键简写为“-CO-NH-”,C 错误;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共产生了 38 个水,又由于 蛋白质加工过程中有两个“−SH”脱下 2 个 H 形成−S−S−,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38×18 +2=686,D 正确。 31. 下列属于核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共同之处的是( ) A. 时期相同 B. 场所相同 C. 都需要消耗能量 D. 原料相同 【答案】C 【解析】A、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发生细胞分裂 的细胞中,A 错误; B、DNA 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B 错误; C、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是耗能过程,需要 ATP 提供能量,C 正确; D、DNA 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D 错 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 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异同点的比较,梳理 DNA 分子的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3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 ①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②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③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可以产生分泌蛋白 ④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⑤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⑥没有核仁就一定不能形成核糖体 A. 0 项 B. 1 项 C. 2 项 D. 3 项 【答案】B 【解析】有中心体的细胞有低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产生分泌蛋白的流程是附在内质 网的核糖体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包装才能合成一个成熟的分泌蛋白,然后 通过囊泡运输,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膜出去;不见光的植物细胞是没有叶绿体的,如植物的 根部细胞等;细胞壁除了植物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都含有细胞壁;原核生物没有核仁, 也能合成核糖体;对于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而言,新的细胞由老细胞分裂而来,但是对于受 精卵,它是精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由此知道:①③④⑤⑥⑦错误;由于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 吸,其二三阶段必须在线粒体上进行,因此真核生物必须含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② 正确。 点睛:本题考察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分类,难度较大。其中②、⑦学生容易弄错, ②注意有些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它们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和有氧呼吸的 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但是真核细胞必须要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 氧呼吸。对于⑦新的细胞由老细胞分裂而来,这是细胞学说的理论,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一个 成熟的个体,需要进行细胞分裂,很明显这句话是适应的,但是受精卵是怎么来的,由旧细 胞分裂而来?很明显受精卵是精卵细胞结合产生的,这句话是有局限性的。 33. 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若图甲中物质 a 为二肽,则物质 c 为同种氨基酸 B. 图甲中物质 b 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图乙中曲线表示图甲中物质 a 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变化 D. 图乙中曲线①②③的差别可能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甲:酶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可判断图甲中的 a 代表反应 底物,b 表示酶,c 表示生成物。若 a 为二肽,则物质 c 结构相同,为同种氨基酸,A 正确; b 是酶,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正确;图甲中物质 a 是反应底物,图乙中曲线可表 示图甲中物质 c 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的变化,C 错误;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 点的时间不同,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可知其反应速率①>②>③,此差别可能是因温度 不同造成酶的活性不同,从而引起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同,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图甲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明确两个 c 是相同的,表示产 生的产物是同一种物质。 34. 基因型为 AA 的牛与杂合子公牛表现为有角,aa 为无角牛,杂种雌牛为无角,现有一对 无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有角牛,此牛的性别为( ) A. 雄牛 B. 雌牛 C. 雌雄皆可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有角母牛的基因型为 AA,无角母牛 Aa 或 aa,有角公牛的基 因型为 AA 或 Aa,无角公牛 aa.一对无角的牛交配(母牛_a×公牛 aa),由于后代肯定含 有 a,则生下一只有角牛基因型为 Aa,性别为公牛。选择 A。 35.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 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 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测交后代性状比为 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答案】C 【解析】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故 A 错误。 孟德尔是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推理,当时还不知道减数分裂,故 B 错误。为了验证假说孟德 尔设计并做了测交实验,证明了其假说是正确的,故 C 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 1:1,是验 证了基因分离定律但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实质是 F1 在产生配子时 D:d 为 1:1, 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 (1)属于假说的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 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36.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 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 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甲、乙重复 100 次实验后,统计的 Dd、AB 组合的概率均约为 5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甲同学模拟的是配子的随机结合,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故 AC 正确;每个小桶中小球的种类表示产生的配子种 类,由于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因此小桶中每种小球的数目相等,故 B 正确;甲 同学模拟 Dd 的概率为 1/2,乙同学出现 AB 的概率为 1/4,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性状分离比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 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7. 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 Y 染色体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 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 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正常情况下,雄性体细胞中含有一个 Y 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 有丝分裂中期一个 Y 染色体上有两个染色单体,A、B 错。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次 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 Y 染色体,另一半含有两个X染色体,C 错。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细胞中含有两个 Y 染色体,D 正确。 考点:细胞的增殖。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属于高频考点。解答本类题目要求同学 们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务必弄清楚。 38. 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 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答案】C 【解析】根据 6 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EeFfD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 2 种基因型不 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 2 个基因 型相同的精细胞 1 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 4 个精子,但只有 2 种基因型, ①EFD 和③efd 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④eFD 和⑥Efd 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EFd 和⑤EfD 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综合以上可知,图中 6 个精细胞至少来自 4 个精原细 胞,故 C 正确。 【点睛】据基因型或染色体“互补性”判断配子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或基因型完全相同,(注: 与 以及 与 应视作相同),则它 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 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 两个精细胞中基因互为等位(互补),则他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9.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 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A. 1/2 B. 1/4 C. 1/6 D. 1/8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由于儿子患色盲,所以 母亲是携带者,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XBXb 和 XBY,所以所生女儿携带色盲基因是 XBXb 的概 率为 ,与正常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即 XBXb 的概率为 × = .故选:D. 考点: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儿子的基因一定来自母亲, 据此答题. 40. 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 CFTR 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 改变后,其转运 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 殖。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FTR 蛋白转运 Cl﹣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 该致病基因中缺失的 3 个碱基构成了一个密码子 C. 合成 CFTR 蛋白经历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肽链的盘曲、折叠过程 D. 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答案】C 【解析】CFTR 蛋白转运 Cl-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交换的功能,A 错误;该致病基因中缺 失的 3 个碱基为 DNA 上的碱基对,而密码子是 mRNA 上相邻的三个碱基,B 错误;蛋白质 的合成过程包括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肽链的盘曲、折叠过程,C 正确;跨膜蛋白 CFTR 是一 种载体,不是酶,不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应是通过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41. 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物体内三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可表示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 甲、乙、丙三图中的翻译过程都涉及 3 种 RNA C. 乙可表示 DNA 病毒(如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D. 丙可表示 RNA 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答案】A 【解析】甲表示胰岛 B 细胞合成胰岛素,但胰岛 B 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 DNA 自我复制, A 错误;反应过程发生于核糖体,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中有 rRNA,翻译的模板是 mRNA,运 输氨基酸的工具是 tRNA,B 正确;乙包括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可表示 DNA 病毒(如 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C 正确;丙包括 RNA 的自我复制和翻 译,可表示 RNA 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D 正确。 42. 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大部分是核基因编码的,在细胞质中合成,然后输入到线粒体中。定 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的蛋白质,其前体蛋白的氨基末端含有专一性的基质巡靶序列,而线粒体 外膜上有此序列的输入受体,一旦巡靶序列与此输入受体结合,输入受体即将前体蛋白转移 到外膜输入通道中,之后,前体蛋白经外膜通道、内膜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并在蛋白酶作 用下切除巡靶序列,再折叠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只要分子直径小于通道直径,即可进入线粒体中 B. 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基质后,转化成有活性的蛋白,只是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 肝细胞中线粒体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可能比口腔上皮细胞更旺盛 D. 线粒体基质蛋白很可能参与有氧呼吸中氧气的还原过程 【答案】C 【解析】A 项,由题意可知,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必须有专一性的基质巡靶序列与线粒体外 膜上的特异性输入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线粒体,与蛋白质大小无关,故 A 项错误。 B 项,前体蛋白质经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蛋白质,加工过程需切除部分氨基酸序列,并 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所以氨基酸数目、种类等也会发生改变,故 B 项错误。 C 项,代谢活动越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越多,肝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生命活动更加旺盛, 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更多,所以线粒体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更旺盛,故 C 项正确。 D 项,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还原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线粒体 基质蛋白不参与这一过程,故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3. 下面是 3 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对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②和图③过程碱基配对方式均有 A 与 U、G 与 C 的配对 B. 图③中核糖体在 mRNA 上向右移动 C. 转运氨基酸 b 的 RNA 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 D. 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②过程的基因存在差异,分生区细胞能进行①、②和③过程 【答案】C 【解析】图②和图③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两个过程中都会发生 A 与 U、G 与 C 的配对, A 正确;根据 b 肽链的延伸方向可知,图③中核糖体在 mRNA 上向右移动,B 正确;转运氨基 酸 b 的 RNA 是 tRNA,而始密码子位于 mRNA 上,C 错误;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②转录过程 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的基因存在差异。分生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故能 进行①、②和③过程,D 正确。 44. 关于 DNA 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含有 m 个腺嘌呤的 DNA 分子,第 n 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1 个 B. 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A+T 占碱基总数的 M%,那么该 DNA 分子的每条链中的 A+T 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M% C. 每个 DNA 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D. 双链 DNA 分子中,磷酸和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 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 【答案】D 【解析】含有 m 个腺嘌呤的 DNA 分子第 n 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 2n×m-2n-1×m=2n-1×m 个,A 正确;由于 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数量关系是 A1=T2、T1=A2, 因此双链 DNA 分子中,A+T 的比值与每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等,B 正确;每个 DNA 分子 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C 正确;双链 DNA 分子中,磷酸和 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 D 错误。 45.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个与 DNA 分子相关的图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 DNA 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 2 代,子代含 15N 的 DNA 单链占总链的 7/8 ,图中 (A+C)/(T+G) 的比值不可体现 DNA 分子的特异性 B.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C. 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 只有细胞核 D. DNA 酶可作用于甲图①处,解旋酶作用于甲图③处,乙图中有 8 种核苷酸 【答案】C 【解析】把此 DNA 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 2 代,根据 DNA 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进行计 算,则子代中含 15N 的 DNA 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22×2-1)÷(22×2)=7/8,对于任何 双链 DNA 来讲,碱基种类都是 4 种,图中(A+C)/(T+G)的比值都是 1,不可体现 DNA 分子 的特异性,A 正确;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原核细胞(如蓝藻细胞)中, 这两个过程可同时进行,B 正确;丙图③为 mRNA,是转录过程中形成的,可发生在拟核 中;乙图为转录过程,在人的神经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可 发生,C 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酶可作用于①处,解旋酶作用于③处,乙图中有 8 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准确判断三幅图发生的生理 过程的名称,明确丙图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的表达过程。 二.填空题 46. 研究者选取南瓜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如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图中实线代表温度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际光合作用”或“净光合作 用”)速率的影响。 (2)B 点时叶肉细胞中 O2 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过程中, 葡萄糖中碳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限制 AB 段 CO2 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 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_____,温室栽培该植物, 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__。(不考虑夜间呼吸作用的影响) 【答案】 (1). 净光合作用 (2). 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细胞外 (3). 葡萄糖→丙酮 酸→二氧化碳 (4). 温度 (5). B、D (6). 高 (7). 20℃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为净光合 作用的量,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是实际呼吸作用的量,A 点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为 0, 光合作用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完全被呼吸作用吸收,随着温度的升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逐渐增强,大于 5℃后经光合作用大于 0,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实际光合作用等于净光合作用加上呼吸作用。 (1)图中实线代表温度对净光合速率速率的影响。 (2)B 点光合作用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被呼吸作用利用外,多余部分释放 到细胞外,因此 B 点时叶肉细胞中 O2 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细胞外;有氧呼 吸的过程中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脱羧形成二氧化碳,因此葡萄糖中碳原子的转移 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 段随温度升高,净光合作用升高,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是温度;B 点、D 点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 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分析题图可知,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更快,因此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 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高,在 20℃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较弱,是获 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宜温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根据实线和虚线与坐标的关系,判断各自代表的生理 学含义,明确 B 点气体的吸收量是 0,而呼吸作用不可能为 0,则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 47. 图甲、乙是某种基因型为 AaBb 的雄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 胞分裂时期核 DNA 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中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其中①和②是一对________,基因 B 与 b 的分离发生在图丙 中的________阶段。 (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最终 形成的 4 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丁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的变化曲 线图,并标明 y1 与 y2 的数值。 【答案】 (1). 有丝 (2). 后 (3). bc (4). 初级精母细胞 (5). 同源染色体 (6). ef (7). AaB、AaB、b、b 或 Aab、Aab、B、B (8).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 析丙图:ad 表示有丝分裂,dg 表示减数分裂。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丙中的 bc 阶段。 (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②是一对同源 染色体;基因 B 与 b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丙中的 ef 阶段。 (3)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 基因型为 AAaaBB、bb 或 AAaabb、BB;减数第二次分裂正确,则最终形成的 4 个子细胞的基 因型为 AaB、AaB、b、b 或 Aab、Aab、B、B。 (4)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因此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由 1 变为 1/2;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 保持不变,即 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由 1/2 变 为 1,直至减数分裂结束.因此,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之比 的变化曲线图如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征准确 判断图中甲乙两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方式和时期。 48. 图一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 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 携带甲遗传 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 (X,Y,常)染色体上。 (2)Ⅱ-2 的基因型为_____,Ⅲ-3 的基因型为_____。 (3)若Ⅲ-3 和Ⅲ-4 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 (4)若Ⅳ-1 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 (5)Ⅳ-1 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 【答案】 (1). 常 (2). X (3). AaXBXb (4). AAXBXb 或 AaXBXb (5). 1/24 (6). 1/8 (7). 3/10 【解析】(1)Ⅱ1、Ⅱ2 均不患病,而他们的儿子Ⅲ2 患病说明甲病是由隐性基因 a 控制的。同时 分析Ⅰ1 患此隐性遗传病,但其儿子Ⅱ3 正常,从而排除伴 X 隐性遗传的可能,甲病遗传方式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就乙病来讲,Ⅲ4 无乙病致病基因,Ⅳ2 和Ⅳ3 仅从其母亲Ⅲ3 得到一个隐性致病 基因而患病,说明乙病是伴 X 隐性遗传病。 (2)Ⅱ2 的表现型正常,但有 aa 基因型儿子Ⅲ2 及 XBXb 基因型女儿Ⅲ3,所以Ⅱ2 基因型为 AaXBXb。 Ⅲ3 父母双方基因型均为 Aa,又因为Ⅳ3、Ⅳ2 均为 XbY,故Ⅲ3 基因型为 1/3AAXBXb,2/3AaXBXb。 (3)Ⅲ3(1/3AAXBXb,2/3AaXBXb)与Ⅲ4AaXBY 再生一个同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应为 ××= 。 (4)Ⅳ1基因型为 XBXB 或 XBXb 的可能各占 1/2,与一正常男性(XBY)结婚,生育患乙病男孩可能性为 ×=。 (5)当Ⅲ3为AAXBXb时,Ⅳ1为双杂合的概率为××= ;当Ⅲ3为AaXBXb时,Ⅳ1为双杂合的概率为××=, 综上所述,Ⅳ1 为双杂合的概率为 += 。 49. 10 月 2 日,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发现控制“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分子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霍尔、罗斯巴什和扬获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 问题: 1 研究发现,机体的生物钟能够帮助调节睡眠模式、摄食行为、激素释放、血压以及体温等, 来适应一天的不同时段。 2 最初解释 PER 蛋白呈周期变化的原因是:当 period 基因处于活性状态时,合成 PER 蛋白, PER 蛋白在细胞核中积累,阻断 period 基因的活性,产生一种抑制反馈回路(图 1, 表示 抑制)。 3 实验发现 PER 蛋白无法进入细胞核。研究者又发现了第二个时钟基因“timeless”,该基 因能够编码 TIM 蛋白,当 TIM 同 PER 一起绑定后,两种蛋白就会进入到细胞核中,阻断 period 基因的活性(图 2)。后来另外一个基因—doubletime 被发现,其编码名为 DBT 的蛋白,能 够减缓 PER 蛋白的积累,帮助调节昼夜节律来精密适应 24 小时循环。 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反馈抑制回路中,period 基因抑制的是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过程。 ⑵核孔允许 mRNA 等大分子通过,是________(有/无)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根据资料信 息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资料显示基因与性状是否是一对一的线性联系,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联系生活实际,生物钟是否完全受基因调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转录 (2). 有 (3). PER 蛋白无法进入细胞核,当 TIM 同 PER 一起绑 定后,两种蛋白就会进入到细胞核中 (4). 不是,此性状是受多对基因共同调控的 (5). 不是,应该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 DNA 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 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1)根据第 2 段文字分析,“当 period 基因处于活性状态时,合成 PER 蛋白,PER 蛋白在 细胞核中积累,阻断 period 基因的活性,产生一种抑制反馈回路”,则 period 基因抑制的 是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 (2)PER 蛋白无法进入细胞核,当 TIM 同 PER 一起绑定后,两种蛋白就会进入到细胞核中, 说明核孔允许 mRNA 等大分子通过,是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 (3)资料显示此性状是受多对基因共同调控的,说明基因与性状不是一对一的线性联系。 (4)生物钟不是完全受基因调控的,应该既受基因调控,又受环境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