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应 县 一 中 2017-2018学年高 二 年 级 月 考 一 ‎ 生 物 试 题 2017.9‎ 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 命题人:孙 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2.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碱基比例图。两者体现的区别如下:基因1来源于具有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来源于另一具有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据此可知,翅异常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碱基对的增添  B.碱基对的替换 ‎ C.碱基对的缺失 D.基因重组 ‎3.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定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过程依次是 (  )‎ A.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C.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 D.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4.结合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于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于Ⅱ过程 B.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 D.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5.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6.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 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组合是(  )‎ ‎①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 ②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③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④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无同源染色体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1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细胞中都含4个染色体组 ‎8.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 ‎ 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 ‎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C.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46条染色体中的一半,即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D.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10.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Ⅱ4和Ⅱ5是直系血亲,Ⅲ7和Ⅲ8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B.若用A—a表示关于该病的一对等位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一定为AA C.由Ⅰ1×Ⅰ2→Ⅱ4和Ⅱ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D.由Ⅱ5×Ⅱ6→Ⅲ9可推知此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11.如图是两家族遗传系谱图,‎ 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其等位基因为A)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b(其等位基因为B)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研究这两种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C.Ⅱ5的基因型和Ⅰ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Ⅱ7和Ⅱ8婚配产生的后代中,同时患这两种病的概率为1/12‎ ‎12.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1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  )‎ A.1/2 B.5/8 C.1/4 D.3/4‎ ‎14.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B.图②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C.图③中有2个四分体 D.图④中一定存在2条Y染色体 ‎15.下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不同培养基,③转入固体培养基 B.①不加热处理,②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同一培养基,③要用液体培养基 ‎ C.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型、R型两种细菌的菌落 ‎ D.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型或R型一种细菌的菌落 ‎16.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RNA是蛋白质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17.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图甲 图乙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18.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 ‎19.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花粉植株A植株B A.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依据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 D.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 ‎20.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③到⑦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D.图中各种筛选过程利用的原理相同 ‎21.下列关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 C.它们不能被反复使用 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 ‎22.应用转基因技术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转基因产品,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下列选项中能说明人胰岛素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 A.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检测到人的胰岛素基因 B.在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转录出的mRNA C.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出大肠杆菌 D.在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到人胰岛素 ‎2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重组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目的基因只要进入受体细胞就能实现表达 ‎2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25.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6.下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种地雀喙长和喙短是一对相对性状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不一定迅速变短 ‎2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2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29.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30.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31.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 ‎ 甲图 乙图 ‎(1) 图中①过程发生的时间是        。 ‎ ‎(2) α链碱基组成为       ,β链碱基组成为      。 ‎ ‎(3)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 ‎(4) Ⅱ-8的基因型是        ,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要保证Ⅱ-9结婚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 ‎ ‎(5) 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 ‎32.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根据下图分析回答:‎ ‎(1)图(a)表示杂交育种过程,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其中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能稳定遗传的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________,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让图(a)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b)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杂交育种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矮秆抗倒伏抗病品种)时,按照图(a)中的程序得到F2后,应该选择矮秆(抗倒伏)抗病个体,并通过________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4)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________育种,具体方法是先______ ‎ ‎______‎ ‎____,得到基因型为DR、Dr、dR、dr的幼苗,然后再经_____ _____处理,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5)若利用某种育种方法得到了几株符合生产要求的玉米苗,希望用它们快速繁殖还 可通过___________ _来实现,该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如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是__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2)5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8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若9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基因最终来自____________号。‎ ‎(3)若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若医学检验发现,7号关于甲病的致病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且含有该隐性基因的精子会有1/3死亡,无法参与受精作用,存活的精子均正常,则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 ‎ 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图1‎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 ‎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图2‎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 ‎  。 ‎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多样性。 ‎ 高二月考一生物答案2017.9‎ ‎1A 2C 3B 4A 5A 6B 7C 8C 9D 10D 11D 12C 13B 14A 15C 16C 17D 18A 19A 20D 21A 22D 23C 24D 25C 26B 27C 28B 29C 30A ‎31.答案:(10分)‎ ‎(1)细胞分裂间期   (2)CAT GUA  (3)常 隐 ‎(4)BB或Bb 1/8 BB  ‎ ‎(5)不会,因为翻译形成的氨基酸没变,所以生物性状不变(2分)‎ ‎32.答案 (12分)‎ ‎(1)基因重组 DdRr DDRR 1/16 (2)ddRr ‎(3)连续自交 ‎ ‎(4)单倍体 取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人工诱导(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 ddRR ‎(5)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3.【答案】 (11分,3和4小题每空2分)‎ ‎(1)伴X  隐  (2)AaXBXb  0  2  (3)1/3  5/12  (4)9/20‎ ‎34.答案(12分,第4小题每空2分)‎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 ‎(5)基因 ‎33.【解析】 (1)由5号、6号正常,生下9号患病女性,可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2号患病、5号正常可判断出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2号患乙病,9号患甲病可知5号的基因型是AaXBXb。8号的基因型是aaXBXb,即8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0。若9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最终来自2号。(3)7号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9号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对于甲病,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3,正常的概率是2/3;对于乙病,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4,正常的概率为3/4,因此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3×3/4+2/3×1/4=5/12。(4)由题干信息知,7号的基因型为AaXbY,9号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对于甲病,因含有基因a的精子会有1/3死亡,故7号产生的配子中A占3/5,a占2/5,9号的基因型为aa,故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5,正常的概率为3/5;对于乙病,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4,正常的概率是3/4,因此7号与9号结婚,生育的子女正常的概率为3/5×3/4=9/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