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四条DNA分子,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能成为一个完整DNA分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如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是死亡的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 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 C.若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A可能是浆细胞 D.若A是吞噬细胞,B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3.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 B.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4.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需大量饮水就能维持严重腹泻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其传递,并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与内环境无关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由外负内正恢复为外正内负的过程消耗ATP ‎6.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e过程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B.c过程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C.d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D.在线粒体构成中可以发生a、b、c过程 ‎7.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8.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增加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组织液 ‎9.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 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 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油菜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减少损失 ‎10.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增长速率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5年时野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 D.图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 ‎11.图1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个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 ‎12.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13.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如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卵细胞 D.‎ 胚胎细胞 ‎14.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15.观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于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于Ⅱ过程 B.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 D.Ⅲ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和培养温度条件分别是(  )‎ A.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35℃‎ B.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35℃‎ C.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25℃‎ D.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25℃‎ ‎18.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③一个链中A+T的数量为n ‎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9.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 D.Ⅳ﹣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 ‎20.如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茎的促进作用 B.若x表示放入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y表示大小变化,则a、b分别表示细胞液浓度大小的变化和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变化 C.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变化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则a、b可以分别表示吃饭后4﹣8小时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21.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22.据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时间相对值2以前 D.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2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24.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只有丙和乙、丁和辛 C.若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辛种群的数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此食物网中共有14条食物链,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则其食物链增加4条 ‎25.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26.如图所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在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D.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27.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 B.←↑↑→ C.→↑→↑ D.→↑←↑‎ ‎28.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 ‎29.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30.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若X表示血糖的利用,则a~d可表示细胞对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肌糖原、合成肝糖原、转化为脂肪 B.若X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则a~d可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C.若X表示人体同化的能量,则a~d可分别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 D.若X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则a~d可表示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 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50分)‎ ‎31.如图1表示A、B、C三种动物的存活曲线,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若3种生物的种群也保持长期稳定,则  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最高.‎ ‎(2)如果在某时间,C生物某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1:1:1时,种群为稳定型,那么,B生物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1:1:1时,种群数量将会  .‎ ‎(3)A、B、C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A和B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  .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  ,这三种生物是否可能构成一条食物链?  ,理由是  .‎ ‎32.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  ,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  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  染色.‎ ‎(4)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33.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D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产生冷觉的A表示  .‎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  ,B表示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调节.‎ ‎(3)饥寒交迫时,图中④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4.如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播种时期,为了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可以用  (植物激素)处理小麦种子.‎ ‎(2)分析曲线可推知,小麦种子形成初期  合成旺盛,含量先达到高峰.‎ ‎(3)在6月29﹣7月27日期间,小麦种子鲜重的变化情况是  .在7月6日﹣8月10日期间,小麦种子种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是均  .‎ ‎(4)根据上图可以得出,小麦种子的形成和成熟是  调解的结果.‎ ‎35.图是某基因(片段)的表达过程,起始密码子为AUG(甲硫氨酸),请据图回答:‎ ‎(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其双螺旋结构中排列在外侧的是  .‎ ‎(2)图中以DNA的  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在转录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  .‎ ‎(3)若某基因中有碱基数目180个,则由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最多为  个.‎ ‎(4)由图中信息推测,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 ‎36.某同学从野外找到两只未生育过的果蝇,一只为灰身雄性一只为黑身雌性.该同学经过查找资料得知果蝇的黑身和灰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并且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但不知两者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所在的位置.该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以上未知问题,请你完成相关实验过程及分析(假设每队果蝇一次生育的后代足够多,相关基因用A、a表示).实验过程及分析:‎ 让该对灰身雄果蝇和黑身雌性果蝇交配产生子一带,统计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1)若子一代果蝇不管雌雄均为灰身,则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 ‎(2)若子一代  则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 ‎(3)若子一代的果蝇,不管雌雄均为黑身,则让子一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统计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ⅰ:若子二代中只有雄果蝇中出现灰身,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ⅱ:若子二代雄果蝇中灰身和黑身比例为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 ‎(4)若子一代果蝇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1:1:1:1则让子一代中的黑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统计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没有的话用0代替)‎ ⅰ:若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 ⅱ:若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 ⅲ:若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 ‎ ‎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四条DNA分子,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能成为一个完整DNA分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几种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部分片段,其中②④是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①、③经过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是不同的黏性末端.‎ ‎【解答】解:黏性末端如果碱基数目相同且能够互补配对即可用DNA连接酶相连,具备这个特点的只有②和④.‎ 故选:C.‎ ‎ ‎ ‎2.如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是死亡的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 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 C.若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A可能是浆细胞 D.若A是吞噬细胞,B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受精作用.‎ ‎【分析】1、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 ‎3、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4、胞吞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答】解:A、若A是死亡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的分解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A正确;‎ 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B正确;‎ C、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属于靶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C错误;‎ D、若B是吞噬细胞,A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 ‎ ‎3.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 B.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D.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1、由题意知,雌孔雀在进行交配时具有选择性,大尾屏雄性个体的与雌孔雀交配、将大屏尾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增大,因此后代中大屏尾基因频率会升高,而小屏尾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屏尾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屏尾基因频率降低;‎ ‎2、具有大屏尾的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甚至被天敌捕食,但是大屏尾基因缺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在种群中繁衍的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缺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会代代相传.‎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解答】解:A、由题意知,雄性蓝孔雀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说明控制大屏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向后代传递,所以说决定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A正确;‎ B、由题意知,雄性蓝孔雀个体会衰老、死亡,甚至被天敌捕食,但是控制尾部大屏的基因会通过有性生殖向后代传递,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 D、雌孔雀选择大尾屏个体的交配,会使后代中大屏尾基因频率增加,而小屏尾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屏尾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屏尾基因频率降低,D正确.‎ 故选:C.‎ ‎ ‎ ‎4.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需大量饮水就能维持严重腹泻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其传递,并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与内环境无关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严重腹泻后丢失了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除了饮水还有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A错误;‎ B、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组织液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故其传递并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与内环境有关,C错误;‎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 故选:D.‎ ‎ ‎ ‎5.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由外负内正恢复为外正内负的过程消耗ATP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动物细胞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过程一般与ATP水解相偶联,放能过程一般与ATP合成相偶联.‎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神经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A正确;‎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 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合成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需要消耗ATP,C正确;‎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外流,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B.‎ ‎ ‎ ‎6.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e过程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B.c过程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C.d过程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D.在线粒体构成中可以发生a、b、c过程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是转录过程;c是翻译过程;d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只能发生在被少数病毒侵染的细胞中;e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该过程只能发生在被少数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其中a、b、c过程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和e过程是中心法则的发展.‎ ‎【解答】解:A、e过程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而该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c过程是翻译过程,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核糖体是翻译过程的场所,因此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B正确;‎ C、d过程是逆转ABCD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C正确;‎ D、线粒体内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可以发生aDNA的复制、b转录和c翻译过程,D正确.‎ 故选:ABCD.‎ ‎ ‎ ‎7.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解答】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的.‎ 故选:B.‎ ‎ ‎ ‎8.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增加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组织液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有垂体后叶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 ‎【解答】解:A、抗利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A正确;‎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B错误;‎ C、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可见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正确;‎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脏周围的血液,进而进入组织液,D正确.‎ 故选:B.‎ ‎ ‎ ‎9.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 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 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油菜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减少损失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 ‎【解答】解:A、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合成乙烯,幼根中也含有乙烯,A错误;‎ B、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部位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B错误;‎ C、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因此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 D、油菜收获的是种子,不能用2,4﹣D减少损失,D错误.‎ 故选:C.‎ ‎ ‎ ‎10.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增长速率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5年时野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 D.图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种群数量先增加变快后增加变慢,故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据图可知,在“S”型增长曲线中.时种群增长的速率达到最大值,故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解答】解:A、从曲线分析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野兔种群呈“S”型增长,A错误;‎ B、第5年时增长速率为2.94,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在“S”型增长曲线中.时种群增长的速率达到最大值,故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C正确;‎ D、调查野兔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故选:C.‎ ‎ ‎ ‎11.图1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由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个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某细胞含有4个b基因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一条链为DNA链(含碱基T),另一条链为RNA链(含碱基U).‎ 分析图2:图2细胞所在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生物体能合成物质乙,且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都存在4个b基因.‎ 分析图3:黑色素的合成需要基因A、b、C.‎ ‎【解答】解:A、由图3可知黑色素的合成需要基因A、b、C,图2所示的基因型为Aabb,可能能合成黑色素,故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1链的(A+C)=b2链的(A+C),且b2链不含碱基T.b1链的(A+T+C)/b2链的(A+T+G)=0.3,说明b2链含有碱基T,则b1链为RNA,故B错误;‎ C、由图3可知,合成物质乙需要A和b基因,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不能合成物质乙,故C错误;‎ D、图2所示的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该生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都存在4个b基因,故D正确.‎ 故选D.‎ ‎ ‎ ‎12.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或更多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片段的交叉互换,发生染色体易位.‎ ‎【解答】解: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说明非糯和非甜粒为显性性状.F2的表现型为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是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故选:A.‎ ‎ ‎ ‎13.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如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卵细胞 D.‎ 胚胎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所以发育成的三倍体草鱼胚胎细胞中含有两种形态共6条染色体.‎ ‎【解答】解:A、由于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所以初级卵母细胞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 B、由于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由于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所以卵细胞中应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 D、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所以胚胎细胞中含有6条两种形态的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 ‎ ‎14.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 ‎【考点】杂交育种;细胞的减数分裂;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单倍体诱导与利用.‎ ‎【分析】分析题图:①③或②④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过程,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③、④表示再分化过程,形成的是单倍体幼苗;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筛选得到人们所需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 ‎【解答】解:A、①、②两过程均是脱分化过程,都需要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来诱导,A正确;‎ B、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因此花药离体培养可能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而④过程只能产生单倍体植株,B正确;‎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药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周期短,得到低芥酸植株(HHGG)的概率高,而杂交育种周期长,得到低芥酸植株(HHGG)的概率较低,需要大量的筛选工作,C正确;‎ D、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即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可以发生联会,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D错误.‎ 故选:D.‎ ‎ ‎ ‎15.观察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于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于Ⅱ过程 B.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 D.Ⅲ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豌豆的生活史,其中Ⅰ→Ⅱ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Ⅱ→Ⅲ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Ⅲ→Ⅳ表示受精作用;Ⅳ→Ⅰ表示合子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解答】解:A、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即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Ⅰ过程,A错误;‎ B、Ⅲ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B正确;‎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C正确;‎ D、Ⅲ为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有丝分裂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A.‎ ‎ ‎ ‎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 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解答】解:①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一个家族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①错误;‎ ‎②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②错误;‎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如隐性遗传病中的杂合子表现正常,③错误;‎ ‎④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④错误.‎ 故选:D.‎ ‎ ‎ ‎17.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也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它是属于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和培养温度条件分别是(  )‎ A.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35℃‎ B.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35℃‎ C.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25℃‎ D.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25℃‎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果蝇的长翅(残翅)性状既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在25℃条件下,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VV、Vv,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vv,在35℃条件下发育,VV、Vv、vv都表现为残翅,其中基因型为VV、Vv发育成残翅属于表型模拟.‎ ‎【解答】解:如果该果蝇是表型模拟现象,该果蝇的基因型是VV或Vv,让该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vv)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VV或Vv和vv,在25℃条件下培养,表现型是长翅或长翅和残翅;如果该果蝇是属于纯合残翅,基因型为vv,与异性残翅果蝇(vv)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vv,在25℃条件下培养,都表现为残翅.‎ 故选:C.‎ ‎ ‎ ‎18.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③一个链中A+T的数量为n ‎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2)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 ‎2、已知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 ‎【解答】解:①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①正确;‎ ‎②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②正确;‎ ‎③双链DNA中,A=T=n,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③正确;‎ ‎④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④错误.‎ 故选:A.‎ ‎ ‎ ‎19.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 D.Ⅳ﹣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已知Ⅰ﹣1的基因型为XA1Y,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A1和Y;Ⅰ﹣2的基因型为XA2XA3,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卵细胞,即XA2和XA3,则他们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为XA1XA2、XA1XA3、XA2Y、XA3Y.‎ ‎【解答】解: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能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等.‎ 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XA1XA2、XA1XA3,产生配子为XA1:XA2:XA3,因此Ⅲ﹣1基因型为为XA1Y、XA2Y、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为XA1:XA2:XA3,Ⅲ﹣2基因型为XA1XA2、XA2XA2、XA3XA2.‎ A、由于Ⅱ﹣2基因型为XA1XA2、XA1XA3,所以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A错误;‎ B、由于Ⅱ﹣2基因型为XA1XA2、XA1XA3,产生配子为XA1:XA2:XA3,Ⅱ﹣1提供Y配子,所以Ⅲ﹣1基因型为为XA1Y、XA2Y、XA3Y,XA1Y的概率是,B错误;‎ C、由于Ⅱ﹣3基因型为XA1XA2或XA1XA3,产生配子为XA1:XA2:XA3,且Ⅱ﹣4基因型为XA2Y,又Ⅲ﹣2为女性,必有XA2,所以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C正确;‎ D、由于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Ⅲ﹣2基因型为XA1XA2、XA2XA2、XA3XA2,只有XA1XA2含XA1配子,XA1XA2的概率是,所以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D错误.‎ 故选:C.‎ ‎ ‎ ‎20.如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茎的促进作用 B.若x表示放入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y表示大小变化,则a、b分别表示细胞液浓度大小的变化和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变化 C.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变化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则a、b可以分别表示吃饭后4﹣8小时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生物体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种群数量变化、血糖调节、自然选择,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根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符合曲线b,而茎则表现出促进生长,符合曲线a,A错误;‎ B、若x表示放入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y表示大小变化,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大,B错误;‎ C、由于喷洒农药对基因频率的定向选择作用,会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不抗药性基因频率减小,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变化,C正确;‎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吃饭后4﹣8小时内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C.‎ ‎ ‎ ‎21.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1、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因为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到效应器,B错误;‎ C、若A为渗透压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D正确.‎ 故选:D.‎ ‎ ‎ ‎22.据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时间相对值2以前 D.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种群数量达到K之后,在K值上下波动,看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在a~b之间波动,故该种群的K值为.‎ ‎【解答】解:A、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A错误;‎ B、由图可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错误;‎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以前,即时间相对值2之前,C正确;‎ D、玉米是一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群落,因此不存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D错误.‎ 故选:C.‎ ‎ ‎ ‎2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B.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C.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植被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群落的演替;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 ‎【解答】解: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所以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草,成为草丛,故A错误;‎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故B错误;‎ C、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只有13个种群,所以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故C错误;‎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故D正确.‎ 故选:D.‎ ‎ ‎ ‎24.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只有丙和乙、丁和辛 C.若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辛种群的数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此食物网中共有14条食物链,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则其食物链增加4条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甲和戊是生产者;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少,图中含有辛的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是甲→丙→乙→丁→辛.‎ ‎【解答】解:A、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A正确;‎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有乙和丙、乙和丁、丁和己等,B错误;‎ C、若辛的食物范围宽广,故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辛种群的数量将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C错误;‎ D、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D错误.‎ 故选:A.‎ ‎ ‎ ‎25.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看出,a、b、c三个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呈现负反馈调节的关系,由c增加→b增加→a增加和c减少→b减少→a减少可知,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 ‎【解答】解:A、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以判断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a可能为次级消费者,A错误;‎ B、c→b→a可能会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正确;‎ D、a与c不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C.‎ ‎ ‎ ‎26.如图所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在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D.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大;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小.‎ ‎【解答】解:A、在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A错误;‎ B、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B错误;‎ C、在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快,应该是超过捕捞,使得捕捞后的数量维持在,故日捕获量最多应在之后,C错误;‎ D、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D正确. ‎ 故选:D.‎ ‎ ‎ ‎27.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影响生长素分布的环境因素,生长素弯曲生长的原因,分析题图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①由于转盘匀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生长素在远离圆心的一侧多,而匀速旋转时胚芽鞘的受光情况可以看成是均匀的,因此胚芽鞘会弯向圆心生长,即向右弯曲;‎ ‎②该胚芽鞘匀速旋转,胚芽鞘尖端可以看做是受光均匀,因此该胚芽鞘直立生长;‎ ‎③由于受重力影响,琼脂块B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弯向A生长,即向左弯曲;‎ ‎④由于胚芽鞘尖端匀速旋转,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浓度可以认为相等,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故选:D.‎ ‎ ‎ ‎28.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前提物质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被氧化形成氧化产物后不再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和抑制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促进细胞生长.由图示可知,赤霉素促进①生长素的合成.②为生长素转化为氧化产物,赤霉素对②起抑制作用.‎ ‎【解答】解:A、赤霉素与生长素均为植物激素,是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有机物,能协同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 B、图中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起抑制作用,B错误;‎ C、由题图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能转化成生长素和抑制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促进细胞生长,C正确;‎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及其衍生物,赤霉素的化学本质是二萜类酸,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二者本质不同,D正确.‎ 故选:B.‎ ‎ ‎ ‎29.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方式进行,化学信号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A正确;‎ 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B正确;‎ C、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 D、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故选:C.‎ ‎ ‎ ‎30.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若X表示血糖的利用,则a~d可表示细胞对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肌糖原、合成肝糖原、转化为脂肪 B.若X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则a~d可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C.若X表示人体同化的能量,则a~d可分别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 D.若X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则a~d可表示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增加、移接、颠倒.‎ ‎【解答】解:A、若X表示血糖的利用,包括细胞对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肌糖原、合成肝糖原、转化为脂肪,A正确;‎ 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若X表示人体同化的能量,包含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错误;‎ D、若X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则a~d可表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增加、移接、颠倒,D错误.‎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50分)‎ ‎31.如图1表示A、B、C三种动物的存活曲线,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若3种生物的种群也保持长期稳定,则 A 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最高.‎ ‎(2)如果在某时间,C生物某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1:1:1时,种群为稳定型,那么,B生物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1:1:1时,种群数量将会 降低 .‎ ‎(3)A、B、C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A和B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 捕食 .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 C ,这三种生物是否可能构成一条食物链? 不能 ,理由是 B捕食A,C捕食B,虽然能构成捕食关系,但是没有生产者 .‎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图解:图1中A种群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属于年龄结构中的增长型;B种群各年龄阶段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C种群中老年个体较多,属于衰退型.‎ 图2中,A、B、C之间存在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特征,因此均为捕食关系,则B捕食A,C捕食B.‎ ‎【解答】解:(1)图1中A种群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属于年龄结构中的增长型,因此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最高.‎ ‎(2)如果在某时间,C生物某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1:1:1时,而三种年龄层次的存活率差距不大,种群为稳定性,那么,B生物种群中B种群的成年个体的死亡率应该比C种群的高,所以导致种群属于衰退型,因此种群数量将会降低.‎ ‎(3)A、B、C之间存在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特征,因此A和B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捕食.C数量最少,营养级最高;但三种生物不能构成食物链,因为B捕食A,C捕食B,虽然能构成捕食关系,但是没有生产者.‎ 故答案为:‎ ‎(1)A ‎(2)降低 ‎(3)捕食 C 不能 B捕食A,C捕食B,虽然能构成捕食关系,但是没有生产者 ‎ ‎ ‎32.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内有 4 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aBb .‎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 (第一)极体 ,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 de 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 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 ‎(4)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移向细胞两极的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着丝点分裂,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图丁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a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甲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由于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甲细胞相同,均为AaBb.‎ ‎(2)由于是雌性高等动物细胞,丙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丙图细胞为第一极体,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染色.‎ ‎(4)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原来细胞的存在b基因,因此可能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也有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故答案为:‎ ‎(1)4 AaBb ‎ ‎(2)(第一)极体 de ‎ ‎(3)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 ‎(4)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 ‎ ‎33.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D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下丘脑 .产生冷觉的A表示 大脑皮层 .‎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B表示 垂体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分级 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反馈 调节.‎ ‎(3)饥寒交迫时,图中④ 胰高血糖素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 ‎【解答】解:(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但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 ‎(3)图中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垂体 分级 反馈 ‎(3)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 ‎34.如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播种时期,为了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可以用 赤霉素 (植物激素)处理小麦种子.‎ ‎(2)分析曲线可推知,小麦种子形成初期 细胞分裂素 合成旺盛,含量先达到高峰.‎ ‎(3)在6月29﹣7月27日期间,小麦种子鲜重的变化情况是 逐渐增加 .在7月6日﹣8月10日期间,小麦种子种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是均 均先增加后减少 .‎ ‎(4)根据上图可以得出,小麦种子的形成和成熟是 多种植物激素相作用、共同 调解的结果.‎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题干中提出,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因此分析曲线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赤霉素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生长素在7月13号呈逐渐增加,在7月27号时又逐渐降低;小麦籽粒的质量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析图解时注意时间点.‎ ‎【解答】解:(1)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在播种时期,为了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可以用赤霉素处理小麦种子.‎ ‎(2)分析曲线可推知,小麦种子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含量先达到高峰.‎ ‎(3)看图可知:在6月29﹣7月27日期间,小麦种子鲜重逐渐增加,在7月6日﹣8月10日期间,小麦种子种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是均先增加后减少.‎ ‎(4)从图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多种激素的综合调节 故答案为:‎ ‎(1)赤霉素 ‎ ‎(2)细胞分裂素 ‎ ‎(3)逐渐增加 均先增加后减少 ‎ ‎(4)多种植物激素相作用、共同 ‎ ‎ ‎35.图是某基因(片段)的表达过程,起始密码子为AUG(甲硫氨酸),请据图回答:‎ ‎(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脱氧核糖核苷酸 ,其双螺旋结构中排列在外侧的是 磷酸、脱氧核糖 .‎ ‎(2)图中以DNA的 b 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在转录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 四种核糖核苷酸 .‎ ‎(3)若某基因中有碱基数目180个,则由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最多为 30 个.‎ ‎(4)由图中信息推测,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CUC .‎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某DNA双链的片段和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解答】解:(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2)起始密码子为AUG(甲硫氨酸),由此可见图中以DNA的b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在转录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3)若某基因中有碱基数目180个,由于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因此由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最多为180÷6=30个.‎ ‎(4)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由甲硫氨酸的AUG可以确定亮氨酸的密码子为CUC.‎ 故答案为:‎ ‎(1)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脱氧核糖 ‎ ‎(2)b 四种核糖核苷酸 ‎(3)30 ‎ ‎(4)CUC ‎ ‎ ‎36.某同学从野外找到两只未生育过的果蝇,一只为灰身雄性一只为黑身雌性.该同学经过查找资料得知果蝇的黑身和灰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并且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但不知两者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所在的位置.该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以上未知问题,请你完成相关实验过程及分析(假设每队果蝇一次生育的后代足够多,相关基因用A、a表示).实验过程及分析:‎ 让该对灰身雄果蝇和黑身雌性果蝇交配产生子一带,统计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1)若子一代果蝇不管雌雄均为灰身,则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 ‎(2)若子一代 雄性均为黑身,雌性均为灰身 则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 ‎(3)若子一代的果蝇,不管雌雄均为黑身,则让子一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统计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ⅰ:若子二代中只有雄果蝇中出现灰身,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aY .‎ ⅱ:若子二代雄果蝇中灰身和黑身比例为 1:3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 ‎(4)若子一代果蝇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1:1:1:1则让子一代中的黑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统计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没有的话用0代替)‎ ⅰ:若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 1:1:3:3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 ⅱ:若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 0:0:1:1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 ⅲ:若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 1:0:1:2 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因此该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再结合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解:(1)若子一代果蝇不管雌雄均为灰身,则灰身为显性性状,并且性状与性别无关联,说明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 ‎(2)如果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则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因此子一代雄性均为黑身(XaY),雌性均为灰身(XAXa).‎ ‎(3)若子一代的果蝇,不管雌雄均为黑身,说明黑身为显性性状,但是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则让子一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统计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ⅰ:若子二代中只有雄果蝇中出现灰身,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野外找到的那只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aY.‎ ⅱ:如果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雄果蝇基因型为aa,子一代个体基因型均为Aa,因此子二代雄果蝇中灰身和黑身比例为1:3.‎ ‎(4)若子一代果蝇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1:1:1:1,则让子一代中的黑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统计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ⅰ: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雄果蝇基因型为aa,后代基因型为Aa、aa,则让子一代中的黑身果蝇(Aa)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则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1:1:3:3.‎ ⅱ:如果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雄果蝇基因型为AA或Aa,则让子一代中的黑身果蝇(aa)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则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0:0:1:1.‎ ⅲ:如果野外找到的那只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则雄果蝇基因型为 XaY,则子一代中的黑色个体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子二代中灰身雄性:灰身雌性:黑身雄性:黑身雌性=1:0:1:2.‎ 故答案为:‎ ‎(2)雄性均为黑身,雌性均为灰身 ‎ ‎(3)ⅰXAXAⅱ1:3‎ ‎(4)ⅰ1:1:3:3‎ ⅱ0:0:1:1‎ ⅲ1:0:1:2‎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