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单选题(每题1.5分,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图中Ⅰ、Ⅱ、Ⅲ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既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Ⅲ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D.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降低了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 ‎2.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 B.6号和7号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C.若6号和7号已生育一个患病男孩,则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D.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不患此病的概率为 ‎3.如图是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此图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B.葡萄糖通过协助(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 C.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 D.若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图中受体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人会患自身免疫病 ‎4.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以下有3种变异: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绿色圆粒豌豆、无子西瓜、人类的红绿色盲症,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6.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B.X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7.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三倍体无籽西瓜 B.果蝇的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导致缺刻翅的形成 C.先天愚型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交叉互换 ‎8.已知Y染色体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它有决定男性第二性征的作用.甲、乙两病人染色体组成均为44+XX,却出现了男性的第二性征,经鉴定,其父母均正常,两病人染色体上均含有睾丸决定基因,甲的位于X染色体上,乙的位于常染色体上.甲、乙两病人产生变异的机理分别是(  )‎ A.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9.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A.A B.B C.C D.D ‎10.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2: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 B. C. D.‎ ‎11.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突变基因都能够传递给后代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非等位基因可发生自由组合 ‎12.利用AaBb植株培育得到AAbb植株的过程如下,基因重组发生在(  )‎ AaBb植株花粉细胞愈伤组织幼苗AAbb植株.‎ A.① B.② C.③ D.④‎ ‎13.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C.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D.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1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结构,建立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B.用18O标记H20,可以直接证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全部来自于H2O C.科学家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发现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证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荧光标记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5.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A.A B.B C.C D.D ‎16.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 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17.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 ‎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脉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⑧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 A.全部不正确 B.有一个正确 C.有两个正确 D.有三个正确 ‎18.体液含量较多的是(  )‎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19.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学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和Cl﹣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B.RNA分子种类和数量多于DNA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属于蛋白质,都能促进细胞生长 D.DNA和tRNA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2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 B.基因突变一定引起表型改变 C.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都需要外界因素的诱导 ‎21.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2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2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它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 D.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 ‎24.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弯向光源生长 B.若图1中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 C.图2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撤去光源,植物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 ‎25.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干扰素和抗体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 C.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机体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细胞合成分泌了大量的抗体 ‎26.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27.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28.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如图所表示的生长素的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 A.A B.B C.C D.D ‎2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占 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C.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D.乙烯利在番茄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31.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32.如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 ‎33.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改变 B.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34.如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3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配子直接发育得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D.二倍体生物中的一个染色体组携有控制该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36.关于突触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后膜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人类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7.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由植株③的配子培育成植株④的过程中需使用植物激素 B.若由⑥获得AAAAbbbb个体,则该个体与⑥存在生殖隔离 C.基因重组发生于①②的配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D.过程II不能定向获得⑤‎ ‎38.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 ‎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④‎ C.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 D.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 ‎39.关于育种以及相关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无子番茄过程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C.三倍体无子西瓜花粉可经培养得到单倍体但不育 D.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40.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度180kb.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不定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重复性 ‎ ‎ 二、非选择题 ‎41.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Ach酯酶的作用是分解Ach,使Ach失活,其生理过程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结构X是Ach释放到突触间隙,其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  .兴奋传到突触时,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肌细胞膜上的信号转换是  .α﹣银环蛇毒可以抑制Ach酯酶的活性,若α﹣银环蛇毒进入人体后,则可能引起的效应是  .‎ ‎(2)雌激素作用于细胞Y上的  ,可增加抗体浓度,其增强免疫力的机理与   (物质)类似.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 ‎42.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  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  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  的部位,通过促进  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的部位  (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作出比较.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性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的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②本实验对照组设置为,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 ‎③根据此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地性的原因是  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远地侧的生长.‎ ‎43.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  ,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 ‎(4)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5)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导致过程   (填序号)加强所致.‎ ‎44.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  分泌的,它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推测“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  的合成和分泌.上图的作用机理也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  .‎ ‎(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①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 ‎(3)若该功能蛋白A起催化作用,说明功能蛋白A基因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则功能蛋白A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上相应的位置碱基发生的变化为  ‎ ‎(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选题(每题1.5分,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图中Ⅰ、Ⅱ、Ⅲ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既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Ⅲ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 D.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降低了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血糖浓度升高,则某种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则另一种细胞(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内分泌腺(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因此Ⅰ、Ⅱ、Ⅲ分别表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解答】解:A、Ⅰ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A错误;‎ B、Ⅰ胰岛素作用效果是降低血糖浓度,Ⅱ胰高血糖素作用效果是升高血糖浓度,它们是拮抗作用,B错误;‎ C、Ⅲ肾上腺素的分泌由下丘脑控制,是神经调节,C错误;‎ D、据题意分析,PEDF降低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导致细胞膜上受体无法与胰岛素结合,不能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故选:D.‎ ‎ ‎ ‎2.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 B.6号和7号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C.若6号和7号已生育一个患病男孩,则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D.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不患此病的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3号和4号正常,出生患病儿子3号,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故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根据试题分析,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根据5号判断,1号的基因型为XBXb,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为XBXB、XBXb,7号正常,基因型为XBY,则XBXb×XBY→1XBXB、1XBXb、1XBY、XbY,则患病小孩的概率×=,B正确;‎ C、6号和7号第一个小孩患该遗传病,则6号的基因型为XBXb,则XBXb×XBY→1XBXB、1XBXb、1XBY、XbY,则患病小孩的概率,C正确;‎ D、根据8号判断,4号的基因型为XBXb,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XBXb×XBY→1XBXB、1XBXb、1XBY、XbY,则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几率为,D错误.‎ 故选:D.‎ ‎ ‎ ‎3.如图是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此图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B.葡萄糖通过协助(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 C.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 D.若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图中受体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人会患自身免疫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胰岛X细胞分泌胰岛素,运输方式是胞吞,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上的受体,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实现血糖浓度下降.‎ ‎【解答】解:A、根据胰岛素作用示意图,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体现信息交流作用,A正确;‎ B、葡萄糖进入靶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使肝细胞中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 D、如果免疫系统攻击自身靶细胞受体,将会患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C.‎ ‎ ‎ ‎4.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以下有3种变异: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绿色圆粒豌豆、无子西瓜、人类的红绿色盲症,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1)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绿色圆粒豌豆,这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人类的红绿色盲症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故选:D.‎ ‎ ‎ ‎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中A为兴奋部位,而B和C为非兴奋部分.‎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 B、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 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C错误;‎ 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B.‎ ‎ ‎ ‎6.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B.X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题干中的“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从图中分析可知,X、Y、Z分别表示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变异是不定向的;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4、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解答】解:A、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X除了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外,还表示基因重组,B错误;‎ C、Y为自然选择,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Z表示生殖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D错误.‎ 故选:C.‎ ‎ ‎ ‎7.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三倍体无籽西瓜 B.果蝇的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导致缺刻翅的形成 C.先天愚型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交叉互换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果蝇的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导致缺刻翅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 C、先天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 ‎ ‎8.已知Y染色体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它有决定男性第二性征的作用.甲、乙两病人染色体组成均为44+XX,却出现了男性的第二性征,经鉴定,其父母均正常,两病人染色体上均含有睾丸决定基因,甲的位于X染色体上,乙的位于常染色体上.甲、乙两病人产生变异的机理分别是(  )‎ A.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Y染色体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它有决定男性第二性征的作用.由于甲病人染色体上含有的睾丸决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与Y是同源染色体,所以甲病人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由于乙病人染色体上含有的睾丸决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与Y是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乙病人是非同源染色体间染色体结构发生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 故选:A.‎ ‎ ‎ ‎9.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A.A B.B C.C D.D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可以通过电荷的变化和肌肉的活动检测出来.‎ ‎【解答】解:A点受到刺激,引起电位变化,向右传导时可通过电流计和肌肉的变化检测到,但左侧无电流计也无肌肉相连,所以无法检测兴奋是否向左传导,故刺激A点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B点与电流计两端的距离不等,b处受到刺激后,若电流计的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在轴突上的是传导是双向的.‎ C点与电流计的两端距离相等,刺激C点后,若兴奋向两边传导,则会同时到达电流计的指针处,两边相互抵消,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若兴奋单向传导,则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向右传导可引起肌肉收缩,向左传导可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故选:A.‎ ‎ ‎ ‎10.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2: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本题应选用配子法来计算基因型概率.在开始审题的时候看到有两对等位基因,但是由于亲本均为bb,因此只要考虑Aa和AA这一对基因,此时应选择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 ‎【解答】解: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分析基因型可知只要考虑A与a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bb,后代也全为bb).据题意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类型,Aa:AA=2:1,这样亲本Aa占、AA占,这样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a占.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因此后代AA的概率为×=,aa的概率为×=,Aa的概率2××=,因此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的概率为.‎ 故选:C.‎ ‎ ‎ ‎11.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突变基因都能够传递给后代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非等位基因可发生自由组合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少利的.‎ ‎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1)基因突变改变生物性状: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3、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A正确;‎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 ‎ ‎12.利用AaBb植株培育得到AAbb植株的过程如下,基因重组发生在(  )‎ AaBb植株花粉细胞愈伤组织幼苗AAbb植株.‎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aBb植株经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比例为1:1:1:1.用花粉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产生AAbb等纯合体植株.‎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脱分化,③表示再分化,④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故选:A.‎ ‎ ‎ ‎13.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C.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D.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回忆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变异是不定向的,某种农业害虫本身可能存在着抗药性个体,在没有使用农药前,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很低,在使用农药后,不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很难生存并繁殖后代,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逐渐增多,药效越来越差.‎ 故选:D.‎ ‎ ‎ ‎1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结构,建立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B.用18O标记H20,可以直接证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全部来自于H2O C.科学家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发现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证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荧光标记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基因与DNA的关系;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养,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 ‎3.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解答】解:A、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暗﹣亮﹣暗结构,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提出结论:蛋白质分子平铺在脂质分子两侧,故A错误;‎ B、用18O标记H20,不能直接证明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全部来自于H2O,还需要设置另一组实验:用18O标记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故C错误;‎ D、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呈线性排列,故D正确.‎ 故选:D.‎ ‎ ‎ ‎15.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A 遗传物质 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 B 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遗传信息表达 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 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 D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A.A B.B C.C D.D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布在拟核和细胞质中的质粒中;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变异.‎ ‎【解答】解:A、原核细胞拟核中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 B、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原核细胞不适用,B错误;‎ C、由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而真核细胞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C正确;‎ D、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C.‎ ‎ ‎ ‎16.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 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节.‎ ‎【解答】解:A、Y血浆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肌细胞膜),A正确;‎ 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可能导致组织液的pH降低,B正确;‎ C、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故它的细胞外液是X和Y,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D.‎ ‎ ‎ ‎17.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 ‎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脉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⑧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 A.全部不正确 B.有一个正确 C.有两个正确 D.有三个正确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酶的特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本题是对叶绿体的功能和分布、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原核生物和病毒的结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氧呼吸的场所、生殖隔离的概念、蛋白质和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和原理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叶绿体的功能和分布、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原核生物和病毒的结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氧呼吸的场所、生殖隔离的概念、蛋白质和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和原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不一定一定均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①错误;‎ ‎②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②错误;‎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不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也具有细胞结构,③错误;‎ ‎④不同的酶的最适宜温度不同,④错误;‎ ‎⑤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⑤错误;‎ ‎⑥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可能会成功交配产生后代,但是后代不育,‎ ‎⑥错误;‎ ‎⑦双缩脲试剂是对肽键的检测,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但是与双缩脉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尿素,⑦错误;‎ ‎⑧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不能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如果无水浴加热,不呈现砖红色,⑧错误.‎ 故选:A.‎ ‎ ‎ ‎18.体液含量较多的是(  )‎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故选:B.‎ ‎ ‎ ‎19.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学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和Cl﹣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B.RNA分子种类和数量多于DNA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属于蛋白质,都能促进细胞生长 D.DNA和tRNA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DNA与RNA的异同;动物激素的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无机盐的作用: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2、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真核细胞的D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 ‎3、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2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位于外侧,碱基在内侧,双链DNA分子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4、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形成多个多种RNA分子.‎ ‎【解答】解: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 B、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形成多个多种RNA分子,因此细胞中RNA分子种类和数量多于DNA,B正确;‎ C、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甲状腺激素本质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两者都能促进细胞生长,C错误;‎ D、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tRNA分子为“三叶草”型,单链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D正确.‎ 故选:C.‎ ‎ ‎ ‎2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 B.基因突变一定引起表型改变 C.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都需要外界因素的诱导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 ‎2、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3、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4、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解:A、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表现型的改变,B错误;‎ C、化学物质(如碱基类似物)可以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复制时出现差错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 ‎ ‎21.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直立生长了.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中没有体现,A错误;‎ B、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图中没有,且胚芽鞘是直立生长,所以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 C、由于胚芽鞘直立生长了,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D、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 故选:C.‎ ‎ ‎ ‎22.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则自变量为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因变量为血糖含量影响.据图分析,实验前后胰岛素量基本不变,而肾上腺素增加,说明两者是拮抗关系.‎ ‎【解答】解:A、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故A正确;‎ B、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故B正确;‎ C、为了不影响家兔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故C正确;‎ D、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刚好相反,属于拮抗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 ‎ ‎2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它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 D.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 ‎【考点】诱变育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单倍体诱导与利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杂交育种能够将同种生物不同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个新品种上来,所以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A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定向性,B错误;‎ C、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它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其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 D、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等优点,所以多倍体植物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细胞大,有机物的含量高,D正确.‎ 故选:B.‎ ‎ ‎ ‎24.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图1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弯向光源生长 B.若图1中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 C.图2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撤去光源,植物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失去重力作用,植物生长受到单侧光的影响,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2、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弯曲生长原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梳理植物弯曲生长原因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 ‎【解答】解:A、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A正确;‎ B、若此时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的浓度为m,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少,其浓度范围应该大于0小于m,B正确;‎ C、曲线上HC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正确;‎ D、若把图1的装置放回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D错误.‎ 故选:D.‎ ‎ ‎ ‎25.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干扰素和抗体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 C.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机体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细胞合成分泌了大量的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的过程.‎ 据图示可知,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和抗体的量都增加,说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疾病痊愈.初次免疫反应后,产生了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答】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蛋白质,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A错误;‎ B、初次感染病毒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疾病痊愈,B错误;‎ C、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疾病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正确;‎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错误.‎ 故选:C.‎ ‎ ‎ ‎26.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2、神经元分类:‎ ‎(1)按照用途分为三种:输入神经,传出神经,和连体神经.‎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又可分:①感觉神经元或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②运动神经元或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它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③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动物越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 ‎ ‎3、兴奋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①方向: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②传递信号形式: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的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例如膝跳反射的完成只需要传入和传出两个神经元即可完成,A错误;‎ B、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a点时,a处的电位为负电位,b点的电位为正电位,电流由b点流向a,电流计的指针偏向于右;当兴奋传递出a点时,ab两点的电位都为负电位,电流计不发生偏转;当兴奋传递到b点时,a处的电位为正电位,b点的电位为负电位,电流由a点流向b,电流计的指针偏向于左;总之,兴奋的在反射弧上传导方向是向左,电流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皮肤细胞A为感受器,细胞E为效应器.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方向具有双向性,所以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C正确;‎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结构.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D正确.‎ 故选:A.‎ ‎ ‎ ‎27.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图示过程为细胞①通过释放物质A作用于细胞②的膜受体上.‎ 该图可表示:‎ ‎1、①传出神经元与②效应器之间依靠突触结构,因此传出神经元可以通过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2、①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②垂体等.‎ ‎【解答】解:A、若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则A为神经递质,A正确;‎ B、若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则A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C、若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则A为抗利尿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如果该图中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则①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②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B.‎ ‎ ‎ ‎28.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如图所表示的生长素的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 A.A B.B C.C D.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快;‎ 茎卷须向内卷曲生长的原因:茎外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作用大,生长快;‎ 根的向重力性产生的原因: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敏感,因此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弯向地下生长.‎ ‎【解答】解:①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因此弯向光源生长,①正确;‎ ‎②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②错误;‎ ‎③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遮住尖端后胚芽鞘应直立生长,③错误;‎ ‎④茎卷须外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作用大,生长快,④正确;‎ ‎⑤茎卷须外侧生长素分布比内侧多,⑤错误;‎ ‎⑥根水平放置,受重力影响,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根向地完全生长,⑥正确;‎ ‎⑦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⑦错误;‎ ‎⑧生长素由根尖合成,通过极性运输,分布在基部而不是集中分布在根部,⑧错误;‎ 所以图中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①④⑥.‎ 故选:A.‎ ‎ ‎ ‎2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占 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A正确;‎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细胞内液占,B错误;‎ 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B.‎ ‎ ‎ ‎3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C.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D.乙烯利在番茄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解: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通过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A错误;‎ 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B正确;‎ 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及脱落,C错误;‎ D、乙烯利的作用同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故选:B.‎ ‎ ‎ ‎31.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均为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改变了基因的分子结构.‎ ‎【解答】解: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也就是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换,使得基因上碱基对的变化,能够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产生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不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 故选:A.‎ ‎ ‎ ‎32.如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激素甲可以降低血糖浓度,故激素甲为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 ‎2、该过程中既有反射弧的存在,也有激素对于血糖平衡的调节,因此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3、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功能,由于胰岛素缺乏使得糖代谢紊乱,因此需要通过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 ‎【解答】解:A、由题可知,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某内分泌腺应该是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甲是胰岛素,而在人体内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A正确;‎ B、下丘脑是通过交感神经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的,不是通过激素调节完成的,B错误;‎ C、图中下丘脑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而分泌激素调节血糖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 D、当缺乏胰岛素时,血糖进入细胞和在细胞内发生氧化分解供能障碍,故蛋白质和脂肪会加快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D正确.‎ 故选:B.‎ ‎ ‎ ‎33.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改变 B.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1、基因突变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3、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解答】解: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中的一个碱基对改变为基因突变,A错误;‎ B、人的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引起猫叫综合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携带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 ‎ ‎34.如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当TH增多时抑制TSH分泌使TSH减少,TH减少时反馈作用弱,TSH量增多.‎ 故选:D.‎ ‎ ‎ ‎3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配子直接发育得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D.二倍体生物中的一个染色体组携有控制该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3、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答】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得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B正确;‎ C、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才叫二倍体,如果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是单倍体,C错误;‎ D、二倍体生物中的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 ‎ ‎36.关于突触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后膜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人类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递质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 ‎【解答】解:A、突触释放的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某些腺体,A正确;‎ B、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状态时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 C、突触后膜实现了由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 D、人类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A.‎ ‎ ‎ ‎37.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由植株③的配子培育成植株④的过程中需使用植物激素 B.若由⑥获得AAAAbbbb个体,则该个体与⑥存在生殖隔离 C.基因重组发生于①②的配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D.过程II不能定向获得⑤‎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诱变育种.‎ ‎【分析】1、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分析题图:①⑤⑥为诱变育种,①②③⑥为杂交育种,①②③④⑥为单倍体育种.‎ ‎【解答】解:A、由植株③的配子培育成植株④的过程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使用植物激素,A正确;‎ B、若由⑥获得的AAAAbbbb个体是四倍体,而⑥是二倍体,两者杂交形成的子代不育,因此该个体与⑥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错误;‎ D、过程II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该过程不能定向获得⑤,D正确.‎ 故选:C.‎ ‎ ‎ ‎38.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 ‎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④‎ C.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 D.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感受光的部位时胚芽鞘的尖端,①的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住,不能感光,无论有无单侧光,都直立向上生长;②有光时,向光弯曲生长,无光时,直立向上生长;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所以无论有无单侧光,③都直立生长;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所以④在有光时,向光弯曲生长,无光时,直立向上生长;④没有尖端,没有生长素的来源,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解答】解:A、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B错误;‎ C、若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此时胚芽鞘各侧均匀受光,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应该直立生长,C错误;‎ D、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则其向对侧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A.‎ ‎ ‎ ‎39.关于育种以及相关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无子番茄过程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C.三倍体无子西瓜花粉可经培养得到单倍体但不育 D.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A、培育无子番茄过程利用了生长素刺激子房壁发育的原理,A错误;‎ B、青霉素菌不进行有性生殖,要获得高产菌株要通过人工诱变育种,B正确;‎ C、三倍体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为奇数,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紊乱,不能获得正常的配子,因此不能进行花药离体培养,C错误;‎ D、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 ‎ ‎40.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度180kb.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不定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重复性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X染色体上控制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有20多种类型,说明该位点上的基因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产生多个等位基因,A正确;‎ B、基因具有不可逆性,B错误;‎ C、随机性会使其他基因发生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的特点没有重复性,D错误.‎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 ‎41.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Ach酯酶的作用是分解Ach,使Ach失活,其生理过程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结构X是Ach释放到突触间隙,其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 胞吐 .兴奋传到突触时,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肌细胞膜上的信号转换是 化学信号→电信号 .α﹣银环蛇毒可以抑制Ach酯酶的活性,若α﹣银环蛇毒进入人体后,则可能引起的效应是 肌肉持续收缩(或突触后细胞持续兴奋) .‎ ‎(2)雌激素作用于细胞Y上的 受体 ,可增加抗体浓度,其增强免疫力的机理与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物质)类似.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 二 道防线.‎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雌激素增强免疫力,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生理过程图解,其中X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细胞Y为B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Z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 ‎【解答】解:(1)结构X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其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这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兴奋传到突触时,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肌细胞膜上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ch酯酶能水解Ach,α﹣银环蛇毒可以抑制Ach酯酶的活性,若α﹣银环蛇毒进入人体后,Ach酯酶的活性被抑制,则不能及时水解Ach,这样会导致Ach持续作用,即肌肉持续收缩.‎ ‎(2)雌激素作用于细胞Y上的受体,可增加抗体浓度,其增强免疫力的机理与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类似.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故答案为:‎ ‎(1)胞吐 化学信号→电信号 肌肉持续收缩(或突触后细胞持续兴奋)‎ ‎(2)受体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二 ‎ ‎ ‎42.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 M 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 T1 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 生长旺盛 的部位,通过促进 细胞伸长 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的部位 纵切 (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作出比较.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高尔基体 (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性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的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生长素浓度 ,因变量是 乙烯浓度 ‎ ‎②本实验对照组设置为,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 ‎③根据此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地性的原因是 高浓度生长素 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远地侧的生长.‎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析图: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合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2、T1之后有了乙烯,乙烯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解答】解:(1)据图中曲线可知,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2)T1之后有了乙烯,乙烯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植物茎生长的机理在于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可以取弯曲的部位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作出比较.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4)①从题干中“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可以看出,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实验结果是“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故因变量是乙烯浓度.‎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需要设置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对照.‎ ‎③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导致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故答案为:‎ ‎(1)M ‎(2)T1‎ ‎(3)生长旺盛 细胞伸长 纵切 高尔基体 ‎(4)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③高浓度生长素 ‎ ‎ ‎43.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①  (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 增强 ,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收缩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④⑤  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反馈调节 .‎ ‎(4)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 生长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5)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导致过程 ①②  (填序号)加强所致.‎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此图是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下丘脑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这样它们相应的激素分泌量降低.图中①②时促进作用,④⑤时抑制作用.‎ ‎2、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1)图中腺体是甲状腺,据图分析,可知过程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①,下丘脑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这样④⑤过程加强,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分泌量降低,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反馈调节.‎ ‎(4)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作用的生长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5)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不断增加,即过程①②加强.‎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①增强 收缩 ‎(3)④⑤反馈调节 ‎ ‎(4)生长 ‎ ‎(5)①②‎ ‎ ‎ ‎44.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 垂体 分泌的,它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细胞间信息交流 的功能.推测“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 甲状腺激素 的合成和分泌.上图的作用机理也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 靶器官、靶细胞 .‎ ‎(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①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 不完全相同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 ‎(3)若该功能蛋白A起催化作用,说明功能蛋白A基因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则功能蛋白A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上相应的位置碱基发生的变化为 C→A (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的分化.‎ ‎【分析】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首先,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版,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转录,地点在细胞核内,转录的结果就是产生一条mRNA,然后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过程,mRNA上的相邻三个碱基为一个密码子,与一个带有对应氨基酸的t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然后tRNA离开,那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与下一个tRNA上的氨基酸结合,最终形成肽链,一条或多条肽链经过一定的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解答】‎ 解:(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由题干信息可知,功能蛋白A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上图的作用机理也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由于不同的细胞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3)若该功能蛋白A起催化作用,即该功能蛋白是一种酶,说明功能蛋白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功能蛋白A在发生基因突变后,从谷氨酸之后所有的氨基酸序列丢失,由谷氨酸的密码子GAA,GAG,对比终止密码子UAA,UAG,UGA可推测,在功能蛋白A基因上发生的碱基变化可能是C→A(或CTC→ATC,或CTT→ATT).‎ 故答案为:‎ ‎(1)垂体 细胞间信息交流 甲状腺激素 靶器官、靶细胞 ‎(2)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3)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C→A(或CTC→ATC,或CTT→ATT)‎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