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40小题:1一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1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链,则转录此mRNA分子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A. 33 11 B. 36 12 C. 66 11 D. 72 12‎ ‎【答案】D ‎【解析】1条多肽链含有11个肽键,说明该多肽链是由1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决定1个氨基酸,而mRNA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转录形成,每个氨基酸需要1个tRNA运载。由此可推知:相应的mRNA中至少含3×12=36个碱基,进而推知转录此mRNA分子的DNA分子至少含有36×2=72个碱基,合成这段多肽需要12个tRNA。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①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计算:在不考虑非编码区和内含子的条件下,转录、翻译过程中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6∶3∶1,即:‎ ‎②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 ‎2. 在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 A. 1 和 2 B. 3 和 1 C. 2 和 4 D. 3 和 5‎ ‎【答案】B ‎【解析】1、化肥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化肥施用会随着雨水的冲刷流进水体,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赤潮,正确; 2、部分农药可能不易降解,主要是污染环境,不会引起赤潮,错误; 3、洗衣粉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因此随着污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赤潮,正确; 4、石油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会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很多生物的死亡,而不会引起赤潮,错误; 5、高含硫煤炭的燃烧会污染大气,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错误。‎ ‎3.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对蓝色显性。有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他们生下一个蓝眼女孩的几率是 A. 1/2 B. 1/4 C. 1/8 D. 1/6‎ ‎【答案】B ‎【解析】若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依题意可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二者结婚生下一个蓝眼女孩的几率是1/2aa×1/2XX=1/4,A、C、D均错误,B正确。‎ ‎4. 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一对杂合黑豚鼠,其基因型都为Aa,后代基因型为AA:Aa:aa=1:2:1,表现型为黑色:白色=3:1.但由于这种比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不是大量统计的结果,所以子代的分离比不一定符合分离定律的分离比,所以在实际的交配后代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故选D。‎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5.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是DD的概率是 A. 1/4 B. 1/2 C. 0 D. 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两个小桶内的D和d都是1:1,所以每次个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时,始终存在DD:Dd:dd=1:2:1,即出现Dd的概率为1/2。‎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6. 用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形成配子时实现等位基因分离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 C. 各种基因组成的配子存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F2各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力相等,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答案】A ‎【解析】用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杂交,F1具有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依据分离定律的实质可知: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而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此时的同源染色体可以是常染色体,也可以是性染色体,A正确,B错误;各种基因组成的配子存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C错误;F2各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力相等,也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D错误。‎ ‎7. 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 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 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 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答案】C ‎【解析】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错误。‎ ‎8.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使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B. 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D. 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C ‎【解析】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黑斑蛇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蛇的黑斑为显性性状,黄斑为隐性性状,B 错误;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说明亲代黑斑蛇为杂合子,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A错误;综上分析,蛇的黑斑为显性性状,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C正确;F2中的黑斑蛇,有的是纯合子,有的是杂合子,而F1的黑斑蛇都是杂合子,因此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D错误。‎ ‎9. 已知A与a、B与b、C与c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每对基因分开做然后结果相乘。分析Aa和Aa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Bb和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和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Cc和AabbCc后代有8种表现型,B错误。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错误。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C错误。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D正确。‎ 点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拆分开进行计算,然后结果相乘即可。‎ ‎10.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所示),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C ‎【解析】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后得F1基因型为DdRr,由图2结果可知F1与玉米丙杂交后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所以控制高矮的杂交组合为Dd×dd,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杂交组合为Rr×Rr,因此可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1. 下列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A.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 B. 先分析两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C.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D.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解:A、孟德尔获得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取材正确,其选用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A正确;‎ B、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两对相对性状,B错误;‎ C、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正确;‎ D、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D正确.‎ 故选:B.‎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12. 已知某自花受粉植物关于两对性状的基因型为YyR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植株通过减数分裂一定能产生4种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 B.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该植株自交,后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占9/16‎ D. 对该植物进行测交时,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若Y和y、R和r ‎ 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植株通过减数分裂一定能产生4种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B错误;该植株自交,后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占3/4Y_×3/4R_=9/16Y_R_,C正确;若Y和y、R和r 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对该植物进行测交(即让该植株与yyrr交配)时,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非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下图甲中基因a、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乙中基因A、C)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3. 摩尔根研究果蝇白眼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控制白眼的是隐性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A. 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B. 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 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D. 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答案】C ‎【解析】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然后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故选C。‎ ‎【考点定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对于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一般思路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验证假设→获取结论。‎ ‎14. 一个动物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精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分别是 A. 4、0、4 B. 2、4、8 C. 2、4、4 D. 4、8、8‎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的特征,每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有4个四分体说明有8条染色体,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应是4,精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DNA分子是4,A正确。B、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 非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 C、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 故选:B.‎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6.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答案】C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原因主要减少因为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错误;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关键要知道以下知识点:‎ ‎(1)性染色体上的因不一定都可以控制性别。‎ ‎(2)体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 ‎(3)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 ‎17.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XY型的生物,雌性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卵细胞,雄性能产生含有X和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为1:1,受精作用时,含有X的卵细胞与含有X的精子或Y的精子结合机会均等,因此群体中雌性:雄性的比例为1:1,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性别决定,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联会后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即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B、D 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即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正确;‎ ‎19. 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答案】A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①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细胞,②正确;一个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③错误;卵细胞不经过变形,而精细胞需要变形才形成精子,④正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一样,⑤正确;卵细胞和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初级性母细胞的一半,⑥错误。‎ ‎20.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另一半来自于精子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都有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另一半来自于精子,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C错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可具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所以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D正确。‎ ‎21.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玉米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硫元素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玉米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证明了死亡的S型菌含有使R性均发生转化的的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硫元素,C正确,.HIV为RAN病毒,其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意在考查对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理解。‎ ‎22.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 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 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 细胞中c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不变,A错误;b表示DNA分子的复制,d表示DNA数目加倍,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其数目加倍,B正确;a表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c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据此明辨图中各字母所示的过程及其发生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 图中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三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B. ②的产物都是③的模板 C. ③中核糖体沿mRNA向右移动 D. 能完成②③的细胞都能完成①‎ ‎【答案】C ‎【解析】分析图解,①中DNA两条链都作为模板,说明是DNA复制过程,所以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②中只有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说明是转录过程,其产物有的是mRNA,有的是tRNA,有的还是rRNA,而作为③的模板只能是mRNA,B错误;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tRNA后进入核糖体内的方向,或者说是肽链延长的反方向,即图中从左向右的方向,C正确;活细胞都能完成转录和翻译,但只有分裂的细胞才会完成DNA的复制,D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24.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 tRNA 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 tRNA —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mRNA与tR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mRNA上的碱基发生变化,所识别的tRNA一定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编码,因此tRNA改变并不一定改变氨基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5.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用蝗虫精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 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 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D ‎【解析】蝗虫的卵母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A项正确;桃花的雄蕊数目要多于雌蕊数目,因此观察减数分裂选择雄蕊更易观察到,B项正确;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实验中可能能观察到,C项正确;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项错误。‎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名师点睛】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提示 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②在大多数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制作形成的装片中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有哪些?‎ 提示 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的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26. 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 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 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 ②代表染色体 D. 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II所处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后期,A正确;III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存在染色体单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②是染色单体,①是染色体,C错误;Ⅰ-Ⅳ中的①染色体数量比为2:2:1:1,②染色单体数量比为0:4:2:0,③DNA数量比是2:4:2:1,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7. 在原核生物中,DNA位于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细胞质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无成型的细胞核,A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无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DNA存在于细胞质中,C正确;蛋白质和DNA属于并列的两种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蛋白质上无DNA,D错误。‎ ‎【考点定位】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28. 已知一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糖数目和胸腺嘧啶数目分别是 A. 4000 个和 900 个 B. 4000 个和 1800 个 C. 8000 个和 1800 个 D. 8000 个和 3600 个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个脱氧核苷酸中只含有1个碱基,该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共8000个脱氧核苷酸,DNA分子中A=T,G=C,因而可计算出腺嘌呤(A)数=(4000*2-2200*2)/2=1800个;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及计算能力。‎ ‎29.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 A. DNA聚合酶 B. RNA酶 C. RNA聚合酶 D. DNA酶 ‎【答案】A ‎【解析】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下单个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脱氧核苷酸链上进而连接成DNA分子,A正确;RNA酶催化RNA水解,B 错误;在转录时,RNA聚合酶催化单个的核糖核苷酸添加到核糖核苷酸链上进而连接成RNA分子,C错误;DNA酶催化DNA水解,D错误。‎ ‎30.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答案】A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可知,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和酶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衣壳蛋白,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噬菌体的结构、理解其增殖过程,抓住“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注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这一前提,再结合选项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31. 下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 ⑤图中A、E均为生产者 ⑥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①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E→G→H、E→F→G→H、E→B→F、E→B→D→C、A→B→F→G→H、A→B→D→C、A→D→C、A→C,①错误;②H占据3个营养级: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②正确;③G和F之间有竞争和捕食关系,③正确;④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所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杀虫剂的含量越高,即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C、G中④错误;⑤A和E均能固定的太阳能,均属于生产者,⑤正确;⑥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产者的数量相对稳定,⑥错误,故D正确。‎ ‎32. 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 3:1 B. 15:7 C. 9:7 D. 15:9‎ ‎【答案】C ‎【解析】起点是Cc,第一年后应该是1/4CC、1/2Cc、1/4cc,第一年植物所结种子在第二年萌发后继续自交,其结果是3/8CC、2/8Cc、3/8cc,第二年植物所结种子在第三年萌发后继续自交,其结果是7/16CC、2/16Cc、7/16cc,故三年之后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9:7,C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33. 已知小麦的抗病和感病、无芒和有芒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用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下表所示:‎ F1的性状 抗病 感病 无芒 有芒 F1的性状所占百分比 ‎75%‎ ‎25%‎ ‎50%‎ ‎50%‎ 如果让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则F2中表现型为抗病无芒、 抗病有芒、感病无芒与感病有芒的比例为 A. 2:2:1:1 B. 1:1:1:1 C. 9:3:3:1 D. 3:3:1: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解:F1中抗病无芒AABb或者AaBb与感病有芒aabb杂交,F2有2种:第一种AABb×aabb→AaBb或者Aabb,其中抗病无芒AaBb概率为=,抗病有芒Aabb概率为=,第二种AaBb×aabb→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抗病无芒AaBb概率为,抗病有芒Aabb概率为,感病无芒aaBb概率为,感病有芒aabb概率为;‎ 抗病无芒(A_B_)+,:抗病有芒(A_bb)+:感病无芒(aaB_):感病有芒(aabb)=2:2: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34.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其各自的父母都正常,但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他们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这个孩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 A. 4/9 B. 5/9 C. 14/27 D. 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所以女方男方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Aa的概率是2/3。因此,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是AA的概率是1/3x1/3+1/3x2/3x1/2+1/3x2/3x1/2+2/3x2/3x1/4=4/9;是Aa的概率是(1/3x2/3x1/2+1/3x2/3x1/2+2/3x2/3x2/4="4/9" ;是aa的概率是2/3x2/3x1/4=1/9。生了一个正常的小孩,则可能为AA或者Aa,其中Aa占1/2。综合以上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两者前期时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相同,但是染色体行为不同,减一前期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A错误;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这两个时期的DNA含量相同,C正确;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故选:C.‎ ‎【点睛】‎ 有丝分裂记忆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6. 图中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甲图可知形成该精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甲和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两个精细胞,甲和①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37. 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 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CD、NO段 C. MN段与AB段,单个细胞内核DNA含量相同 D. GH段与OP段,单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同 ‎【答案】D ‎【解析】图示中a段为有丝分裂,b段为减数分裂,c段中的LM为受精作用,MQ为有丝分裂,故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除CD、GH、MN段外还有IJ段(减Ⅱ前、中期)且该阶段还发生着丝点分裂,A错误;着丝点分裂不只发生在DE、NO段,B错误;MQ是一个完整的有丝分裂过程,MN段发生了核DNA的复制,复制后核DNA数是AB段的2倍,C错误;GH段染色体数为体细胞染色体数,而OP段着丝点已分裂,是GH段的2倍,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 ‎38. 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其互补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 17% B. 32% C. 34% D. 5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即A+T=64%,则A=T=32%,C=G=50%﹣32%=18%.又已知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即A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所以A2=34%,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17%.‎ 故选:A.‎ ‎39. 图中α、β是真核细胞某基因的两条链,γ是另外一条多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酶是DNA聚合酶 B. γ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 C. 基因上增加—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 若β链中碱基G占28%,则γ中碱基A占22%‎ ‎【答案】B ‎40. 下列各项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B ‎【解析】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由于小麦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各项试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故B正确。‎ 二、原文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41.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_____________的比值。‎ ‎【答案】同化量 ‎【解析】试题分析:能量传递效率=×100%,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42.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 ‎【答案】性状分离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性状分离的概念即可作答。‎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43. 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_____________器官内。‎ ‎【答案】有性生殖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减数分裂的概念即可作答。‎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可见,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44. 基因是有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 ‎【答案】遗传效应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基因的概念即可作答。‎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5. DNA分子复制通过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答案】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DNA分子能够准确复制的结构基础即可作答。‎ DNA分子复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三、简答题:(40分)‎ ‎46. 图甲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_作用。‎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乙,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____,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__克。‎ ‎【答案】 (1). 有机物 (2). 光合 (3).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 竞争和捕食 (5). 875‎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其功能,特别是碳循环过程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明辨图甲中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确定图乙中食物链的数量及其所涉及到的生态系统成分。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光合作用。‎ ‎(3)落红指凋零的花,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解释为进入土壤中的凋零的花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被植物再度吸收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了蝉以植物作为能量来源、螳螂以蝉作为能量来源、黄雀以螳螂作为能量来源,而在这一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综上分析,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功能。‎ ‎(4)图乙中显示:鹰捕食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均以鼠为食,说明二者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鹰的能量来源有三条,分别是:植物→鼠→鹰、植物→兔→鹰、植物→鼠→蛇→鹰。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应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所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15×1/3÷20%÷20%+15×1/3÷20%÷20%+15×1/3÷20%÷20%÷20%=875(克)。‎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关于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有如下规律:‎ ‎①若某营养级的能量值计算涉及多条食物链时,按照食物供给比例,可以先分别单独考虑,然后求和。‎ ‎②能量的最值计算:计算能量的问题时,如遇到“至少需要”“最多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20%,在食物网中应选最短食物链计算;如遇到“最大消耗”“最少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10%,在食物网中则应选最长的食物链计算。‎ ‎47.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p 基因控制),抗镑和感镑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镑(甲)和纯种光颖抗镑(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镑(丙)。再用 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3)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____________。‎ ‎(4)写出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 ‎【答案】 (1). ppRr (2). 1/8 (3). 3/8 (4). 1/2 (5). RR:Rr=1:2‎ ‎【解析】试题分析:以题意中“亲本和F1的表现型”为切入点,明辨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进而确定亲本和F1的基因型;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柱形图呈现的信息,即每一对性状分离比,推测丁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围绕题意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依题意可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对光颖为显性性状,抗锈对感锈为显性性状,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PPrr和ppRR,F1(丙)的基因型为PpRr。F1与丁进行杂交所得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双亲的基因组成为Rr×Rr,毛颖∶光颖=1∶1,说明双亲的基因组成为Pp×Pp,所以丁的基因型是ppRr。‎ ‎(2) F1的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所以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2pp×1/4RR=1/8,光颖抗锈植株(ppR_)所占的比例是1/2pp×3/4R_=3/8。‎ ‎(3)结合题意和对(2)的分析可知: 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为光颖感锈(pprr)和毛颖抗锈(P_R_),占全部F2代的1/2pp×1/4rr+1/2P_×3/4R_=1/2。‎ ‎(4)若只研究抗锈类型,则F1的基因型为Rr,丁的基因型是Rr,二者杂交所得F2中抗锈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 ‎48. 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对应图乙中的____(填标号)阶段。‎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_(填标号)时期。‎ ‎(3)图丙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ABD (2). ② (3). ①⑤ (4). ② (5). a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围绕图丁和图甲中A至F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和行为变化等信息,明辨各细胞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及所处细胞分裂时期;围绕图乙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横纵坐标的含义,明辨曲线①至⑦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依据图丙和丁的信息并结合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明辨图丙中各细胞名称。在此基础上,围绕题意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据此可推知: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图乙中A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对应图乙中②的阶段。‎ ‎(2) 图乙A时段中的①包含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间期,C时段表示受精卵进行的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其中⑤包含了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间期,对应于图乙中的①⑤时期。‎ ‎(3) 图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据此并结合题意可判断,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第一极体,对应于图丙中的②。图丙中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图丁细胞中含有基因A和b,依据减数分裂的过程可推知:细胞Ⅳ(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 ‎49. 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 ‎(4)图乙中,7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半保留复制 (2). 解旋 (3). DNA聚合 (4).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5).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因此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A的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因此为解旋酶;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所以为DNA聚合酶。‎ ‎(3)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分析乙图可知,4为胸腺嘧啶,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三者构成的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