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 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个细胞直径虽比细菌大,但肉眼一般是分不清的 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C.蓝藻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D.蓝藻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3.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 A.酶﹣﹣催化 B.抗体﹣﹣免疫 C.载体﹣﹣运输 D.肌肉中的蛋白质﹣﹣调节 4.人体细胞中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数以及碱基种类数分别是(  ) A.4,5 B.5,8 C.8,4 D.8,5 5.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 色和黄绿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可分别使 DNA 和 RNA 呈现绿色和红色 6.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 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恢复.这说明(  ) A.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7.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有 3 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你认为这 3 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 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 A.A>B>CB.A<B<CC.B>A>CD.B<A<C 8.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 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应 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 C.经唾液的消化作用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 9.如图能表示动物肌细胞内 ATP 的产量与 O2 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0.下列能够正确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时行为变化的图示是 (  ) A. B. C. D. 11.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B.从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 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C.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 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12.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编程性细胞死亡 B.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但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 C.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 D.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正常发育及稳态的维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3.杂交实验中,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  ) A.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优良性状 14.豌豆的黄色对绿色是显性,现让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 (yyRR)杂交,在 F2 中新类型的豌豆有 3000 株,在这些新类型中是纯合体的豌豆 约有(  ) A.300 株 B.600 株 C.900 株 D.2700 株 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之比为 1:1 的时期是(  ) A.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16.果蝇的眼色为伴性显性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色,在下列交配组合中,通过 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17.如图所示 4 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黑色 表示患者)是(  ) A. B. C. D. 18.分别用放射性元素 32P 和 35S 标记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外壳,该噬菌体侵染细 菌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  ) A.不含 32P B.含 32P C.不含 35S D.含 35S 19.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 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 B.在叶肉细胞中 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C.DNA 复制过程中,要消耗 ATP 并且需要酶的催化 D.DNA 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20.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B.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 21.如图为生物体内转运氨基酸 m 的转运 RNA,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转运 RNA 还能识别并转运其他氨基酸 B.氨基酸 m 只能由该转运 RNA 转运 C.氨基酸 m 的密码子是 UUA D.转运 RNA 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的 22.下列各疾病中,既是突变性状又属伴性遗传的是(  ) A.人类的红绿色盲 B.人类的白化病 C.苯丙酮尿症 D.21 三体综合征 2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 D.非等位基因间都可以发生重组 24.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 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 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 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25.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 A.杂交育种法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26.下列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是(  ) A.耐寒的小黑麦 B.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C.太空椒 D.多利羊 27.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28.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 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9.血浆中 Na+和 Cl﹣所起的作用是(  ) 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 C.维持体温衡定 37℃ D.维持血浆的粘稠度 30.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稳态需要多个系统 的参与 B.激素在调节人体稳态时,主要起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31.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32.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 SARS 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 另一 SARS 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33.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34.下面是调査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过程,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计数 ③选取样方 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②→④ 35.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虾构成的是(  ) A.一个种群 B.多个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36.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B.达到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37.演替过程中乔木最终取代灌木而占优势的原因是(  ) A.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B.灌木的寿命较短 C.灌木不适合在湿润的土壤上生长 D.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3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9.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 种群数量由 1981 年的 7 只发展到 2007 年的 800 余只.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 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 D.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40.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40 分) 41.下面两个图是某研究小组探究 H2O2 分解的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1)图 1、图 2 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  、  . (2)根据图 1 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3)图 2 曲线 AB 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  . (4)若图 2 实验过程中增加 H2O2 酶的含量,请在图 2 中,利用虚线绘出可能的曲 线变化情况. 42.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适合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的 阳生植物和适合在阴蔽环境中生长的阴生植物.在一定范围内,阴生植物叶片的 叶绿素含量随着阴蔽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某小组为探究哪种植物是阴生植物,以 叶绿素含量为测定指标,用遮阳网设置了四种遮阴条件进行实验(其他条件均适 宜),结果如表: 不遮阴 50%遮阴 75%遮阴 87.5%遮阴条件 植物 测定指标 植物 A 植物 B 植物 A 植物 B 植物 A 植物 B 植物 A 植物 B 1.70 1.85 1.90 2.10 1.60 2.32 1.52 2.48 1.28 1.33 1.36 1.50 1.20 1.63 1.14 1.73 0.42 0.52 0.54 0.60 0.40 0.69 0.38 0.75 的比 值 3.05 2.56 2.52 2.50 3.00 2.36 3.00 2.31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实验需要提取叶绿素,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  . (2)从实验结果判断,  更可能是阴生植物.在一定程度的阴蔽条件下,该植 物能有效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  和  .若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该植物色素,滤纸上可获得四条色素带,由上到下分别为 1、2、 3、4,随着遮阴程度增加,3、4 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变  ,表明  含量相对增 多,能更有效地吸收阴蔽环境中含量更多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从而适应环境, 同时也说明了不仅光强,  也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3)该小组欲测定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并比较它们 的差异,设计了简要的实验思路如下:将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 某一温度、在 50%遮阴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两种植物叶片 CO2 的释放量.该实验思 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给予改正:  . 43.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 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 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 90 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 1 株 杂交组合 F1 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 表现型 A:30 对亲本 红花×红 花 36 红花:1 白花 D:绿茎×紫 茎 绿茎:紫茎=1:1 B:30 对亲本 红花×白 花 5 红花:1 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 对亲本 白花×白 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 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  ,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组. (2)若任取 B 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全为红 花或红花和白花的比为  . (3)由 B 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判断依据的是  组. (5)如果 F 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 (6)A、B 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 3:1 或 1:1 的分离比,试解释:  . 44.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 丙未知.神经元 A、B 上的 1、2、3、4 为 4 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 A 是传 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 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 A 是传 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 A 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 A 的  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 A 上的实验位点  ,若  ,则神经元 A 为传入神 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 A 和神经元 B 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 A 是传 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2 和实验位点 3 的神经纤维膜外;② 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 A 为传 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元 A 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 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45.如图 1 所示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是  .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  过程,②表示的是  关系, ④表示的是  作用. (3)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假设 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kJ,其中有 1.3×109kJ 的能量传递给 B 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 20%,则 A 种群的能量至少是  kJ.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热 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2016-2017 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高二(上)期末生 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 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 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考生要能够根据学说的内容判断. 【解答】解:A、细胞学说只是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没有涉及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A 错误; B、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就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 正确; C、学说中只是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没有提出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C 错误;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确实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细胞学说没有揭示该内容, D 错误. 故选:B.   2.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个细胞直径虽比细菌大,但肉眼一般是分不清的 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C.蓝藻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D.蓝藻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 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 细胞器. 2、蓝藻是原核生物,包括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等.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 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解答】解:A、单个蓝藻细胞的直径比细菌大,但用肉眼一般是分不清的,A 正 确; B、蓝藻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包括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等,B 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 错误; D、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D 正确. 故选:C.   3.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 A.酶﹣﹣催化 B.抗体﹣﹣免疫 C.载体﹣﹣运输 D.肌肉中的蛋白质﹣﹣调节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的功能的考查,蛋白质的功能包括①是细胞和生物体的 重要组成成分,②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具有催化功能,③免疫功能,④ 运输功能,⑤调节功能. 【解答】解:A、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A 错误; B、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B 错误; C、载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C 错误; D、肌肉中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是调节功能,D 正确. 故选:D.   4.人体细胞中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数以及碱基种类数分别是(  ) A.4,5 B.5,8 C.8,4 D.8,5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本题是核酸的种类、基本组成单位、化学组成和分布,回忆核酸的种类、 基本组成单位、化学组成和分布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五碳糖不同,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核糖核酸 (RNA),人体中的核酸有 DNA 和 RNA 两种,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 4 分种,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 不同核糖核苷酸也分 4 种,人体内共有 8 种核苷酸,组成 DNA 的碱基有 A、T、C、 G,组成 RNA 的碱基有 A、U、C、G,所以组成人体的核酸的碱基共有 5 种. 故选:D.   5.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 色和黄绿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可分别使 DNA 和 RNA 呈现绿色和红色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 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 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 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 (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2、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解答】解:A、番茄果汁有颜色,会造成颜色干扰,因此不能用于还原糖的检测, A 错误; B、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 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远到近的色素依次 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颜色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 色和黄绿色,B 正确;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 正确; D、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 DNA 染 成绿色,吡罗红能将 RNA 染成红色,因此混合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 的分布,D 正确. 故选:A.   6.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 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恢复.这说明(  ) A.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细胞核有两个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生命活 动的控制中心.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 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是细胞 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由于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而当重 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所以说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 制中心,A 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变形虫的繁殖等,B 错误; 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变形虫的各种性状特征,C 错误;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 错误. 故选:A.   7.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有 3 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你认为这 3 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 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 A.A>B>CB.A<B<CC.B>A>CD.B<A<C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 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 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细胞几乎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 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B 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但不明显,说明细胞液浓度 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但浓度差不大;C 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 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且浓度差较大.由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所以这 3 个细胞 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B>C. 故选:A.   8.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 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应 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 C.经唾液的消化作用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 少量是 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解答】解: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由于胃液中含有 胃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酶,而不能水解多糖,因此为了防止多酶片中的蛋白酶、 淀粉酶、脂肪酶被胃液中的蛋白酶所消化,要将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 多酶片加上糖衣. 故选:B.   9.如图能表示动物肌细胞内 ATP 的产量与 O2 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动物细胞产生 ATP 的过程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主要 是有氧呼吸.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氧气浓度为 0 的条件下,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少量 ATP,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合成 ATP,且在一点点范围内,随氧气浓 度增大,有氧呼吸过程增加,产生的 ATP 数量增多,氧气浓度达到饱和后,氧气 浓度增大,呼吸作用不再加强,ATP 数量不再增加. 故选:D.   10.下列能够正确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时行为变化的图示是 (  ) A. B. C. D.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 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 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 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所以移向两极时,两条染色体臂的方向是相向的. 故选:A.   11.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B.从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 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C.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 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 结果,A 正确; B、从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 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B 正确; C、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 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错误; D、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D 正确. 故选:C.   12.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编程性细胞死亡 B.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但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 C.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 D.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正常发育及稳态的维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 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 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 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A 正确; B、多细胞生物中,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并非同步的,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 B 正确; C、衰老的细胞内由于代谢减慢而线粒体数量减少,C 错误; D、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正常发育及稳态的维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 正确. 故选:C.   13.杂交实验中,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  ) A.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优良性状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在杂交实验中,只有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够稳定遗传.梳 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 错误; B、在杂交育种中,一定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是纯合子, 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 正确; C、显性性状可以是纯合子 AA、也可能是杂合子 Aa,如果是 Aa,则自交后代会发 生性状分离,C 错误; D、优良性状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因此不一定能稳定遗传,D 错 误. 故选:B.   14.豌豆的黄色对绿色是显性,现让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 (yyRR)杂交,在 F2 中新类型的豌豆有 3000 株,在这些新类型中是纯合体的豌豆 约有(  ) A.300 株 B.600 株 C.900 株 D.2700 株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YyRr,F2 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 (yyrr)=9:3:3:1. 【解答】解:已知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F1 的基因 型为 YyRr,F2 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 粒(yyrr)=9:3:3:1,其中新类型的豌豆为黄色圆粒(Y_R_)和绿色皱粒 (yyrr),其中纯合体有 YYRR 和 yyrr,占总数的 = ,所以从理论上推导其中的 纯种应有 3000× =600 株. 故选:B.   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之比为 1:1 的时期是(  ) A.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 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解答】解:A、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和 DNA 之比为 1:2,A 错误; B、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 DNA 之比为 1:2,B 错误; C、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和 DNA 之比为 1:2,C 错误; D、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 DNA 之比为 1:1,D 正确. 故选:D.   16.果蝇的眼色为伴性显性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色,在下列交配组合中,通过 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在伴 X 显性遗传中,母本是隐性纯合子时雄性后代表现出隐性性状,父 本是显性性状时雌性后代全部是显性性状. 【解答】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有雌 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 错误;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都是雌性,所以通过眼 色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 正确;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有雌性也有雄性,红眼有雌性也有 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 错误;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都是白眼,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 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D 错误. 故选:B.   17.如图所示 4 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黑色 表示患者)是(  ) A. B. C. D.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 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 孙. 2、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 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 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 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 Y 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双亲都正常,但有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 B、根据该系谱图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B 错误; C、双亲都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错误; D、双亲都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 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正确. 故选:D.   18.分别用放射性元素 32P 和 35S 标记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外壳,该噬菌体侵染细 菌后,经多次复制,所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  ) A.不含 32P B.含 32P C.不含 35S D.含 35S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细菌的蛋白质为原料重新合成的,因此所有新 的噬菌体中都不含 35S,都含 32S;一个含有 32P 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 31P 作为 原料复制形成的噬菌体都含有 31P.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 标记 DNA 有 32P 标记 DNA DNA 有少量含 32P 标记 35S 标记蛋白 质 无 35S 标记蛋白 质 外壳蛋白无 35S 标记 DNA 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 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学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 子代噬菌体的 DNA 含有大量的 31P 和少量的 32P,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均只 含有 32S. 故选:B.   19.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 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 B.在叶肉细胞中 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C.DNA 复制过程中,要消耗 ATP 并且需要酶的催化 D.DNA 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考点】DNA 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 复制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能量(ATP 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 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 复制结果:一条 DNA 复制出两条 DNA. DNA 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 连续性. 【解答】解:A、DNA 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A 正确; B、在叶肉细胞中 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 正确; C、DNA 复制过程中,要消耗 ATP 并且需要酶的催化,C 正确; D、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 错误. 故选:D.   20.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B.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 【考点】基因与 DNA 的关系.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 位和结构单位. 2、染色体只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 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子.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 DNA. 【解答】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A 正确; B、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代表着特定的遗传信息,B 正确;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C 正确; D、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 错误. 故选:D.   21.如图为生物体内转运氨基酸 m 的转运 RNA,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转运 RNA 还能识别并转运其他氨基酸 B.氨基酸 m 只能由该转运 RNA 转运 C.氨基酸 m 的密码子是 UUA D.转运 RNA 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的 【考点】RNA 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转录是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 程. RNA 分 mRNA、tRNA、rRNA 三种,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 是运载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工具,rRNA 组成核糖体;还有少数的 RNA 执行酶的功 能. 【解答】解:A、每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A 错误; 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所以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不同的 tRNA 转运,B 错误; C、密码子位于 mRNA 上而不是 tRNA 上,C 错误; D、转运 RNA 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的,D 正确. 故选:D.   22.下列各疾病中,既是突变性状又属伴性遗传的是(  ) A.人类的红绿色盲 B.人类的白化病 C.苯丙酮尿症 D.21 三体综合征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 白化病)、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 目异常遗传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人类的红绿色盲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是基因突变,A 正确; B、人类的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错误; C、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错误; D、21 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D 错误. 故选:A.   2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 D.非等位基因间都可以发生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 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 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 错误;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B 正确; C、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C 错误; 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都可以发生重,D 错误. 故选:B.   24.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 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 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 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刻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图中有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b 图中 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一个基因,c 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d 图中有一条染色体 上缺失了 2 个基因. 【解答】解:a 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 b 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 c 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 3 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 d 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 2 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故选:C.   25.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 A.杂交育种法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 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 自交→ 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 诱变、化学药剂处 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 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 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 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 染色体变异(染 色体组成倍增加) 纯种) 【解答】解: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 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 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 较长.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多倍体育种的特 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结实率低.综上所述, 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诱变育种方 法. 故选:B.   26.下列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是(  ) A.耐寒的小黑麦 B.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C.太空椒 D.多利羊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 (3)抗逆转基因植物;(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 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2、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2) 改善畜产品的品质;(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 供体;(5)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 扰素等. 【解答】解:A、耐寒的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产生的,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 错 误; B、抗虫棉是基因工程育种产生的,目的基因是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B 正确; C、太空椒是诱变育种产生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 错误; D、多利羊的培育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D 错 误. 故选:B.   27.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 变等. 【解答】解:A、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A 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 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 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 错误. 故选:A.   28.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 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 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解答】解:A、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 错误; B、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B 错误; C、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 错误;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 择,共同进化,D 正确. 故选:D.   29.血浆中 Na+和 Cl﹣所起的作用是(  ) 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 C.维持体温衡定 37℃ D.维持血浆的粘稠度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无机盐离 子对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解答】解: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主要靠无机盐离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 自于无机盐和蛋白质,其中 90%以上来源于 C1 一和 Na+,A 正确; 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主要靠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等多对缓冲物质, B 错误; C、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维持体温衡定在 37℃要靠 神经和体液的调节,C 错误; D、当温度不变时,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度主要取 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D 错误. 故选:A.   30.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稳态需要多个系统 的参与 B.激素在调节人体稳态时,主要起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制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正常 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少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的参与,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 错误;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有高效的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B 错误;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C 正确; D、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 错误. 故选:C.   31.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主要负责躯体运动, 还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干也是进行反射的低级中枢神经系统,主要 负责呼吸和心跳,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级中枢 的调控,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解答】解:A、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组织最集中的部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等,所以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故 A 正确; B、大脑皮层没有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它们都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故 B 错误; C、反射是实现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是反射,故 C 正确;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 级中枢的调控,故 D 正确. 故选:B.   32.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 SARS 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 另一 SARS 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SARS 病毒侵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 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受 SARS 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含有相应的抗体,注射到另一 SARS 患者(乙) 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抗体能够和 SARS 病毒结合. 【解答】解:A、受 SARS 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再含有 SARS 病毒, A 错误; B、外毒素也就是相当于抗原,B 错误; C、受 SARS 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再含有 SARS 病毒抗原,C 错误; D、受 SARS 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含有针对 SARS 病毒的抗体,起到 治疗的作用,D 正确. 故选:D.   33.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 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解答】解: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提早上市,可选用 的措施是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原因是成熟的苹果释放出乙烯,能够催熟香蕉,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34.下面是调査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过程,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计数 ③选取样方 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②→④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 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 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3)常用取样: ①五点取样法②等距取样法. 【解答】解:调査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过程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③选取 样方→②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 故选:D.   35.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虾构成的是(  ) A.一个种群 B.多个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1、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 总和. 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 【解答】解: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虾包含许多物种,因此是多个种群,不是一 个种群,A 错误; B、全部鱼虾包含许多物种,每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为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 部鱼虾构成多个种群,B 正确; C、群落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因此一个池塘中的全 部鱼虾不能形成群落,C 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因此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虾不能形成生态系统, D 错误. 故选:B.   36.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B.达到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 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 长速率为 0;种群数量在 0~ 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 ~K 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 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 K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 (K 值). 【解答】解:A、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降低,A 错误; B、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 K 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 率为零,B 正确; C、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的增长,C 正确;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D 正 确. 故选:A.   37.演替过程中乔木最终取代灌木而占优势的原因是(  ) A.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B.灌木的寿命较短 C.灌木不适合在湿润的土壤上生长 D.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 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 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 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解答】解: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植物,其主要原因是乔木较为 高大,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属于优势物种,A 正确. 故选:A.   3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 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 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 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解答】解: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作用,A 错误;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B 错 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这利用了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的作用,C 正确;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 D 错误. 故选:C.   39.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 种群数量由 1981 年的 7 只发展到 2007 年的 800 余只.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 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 D.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保 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保护;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 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远小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 之和. 【解答】解:A、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 等,A 正确; B、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有着共同食物贝类,朱鹮以鱼类为食,存在 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B 正确; C、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保护,C 正确; D、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远小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 错误. 故选:D.   40.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考点】生态农业工程. 【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 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农业是按照生 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 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 农业. 【解答】解: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但这将与养殖业 争夺饲料,A 错误;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会带来环境的污染,B 错误;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合理 的措施,C 正确; D、大力开垦湿地将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D 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40 分) 41.下面两个图是某研究小组探究 H2O2 分解的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1)图 1、图 2 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 催化剂的种类 、 H2O2 的浓度 . (2)根据图 1 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高效性 . (3)图 2 曲线 AB 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 过氧化氢酶浓度的限制 . (4)若图 2 实验过程中增加 H2O2 酶的含量,请在图 2 中,利用虚线绘出可能的曲 线变化情况. 【考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通过曲线,分析酶的高效性和底物浓度对 酶促反应的影响,结合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解答. 【解答】解:(1)分析图 1 可知,两条曲线的形成是加入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 图 2 是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所以图 1、图 2 所代表的实 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 的浓度. (2)分析图 1,加过氧化氢酶比加入 Fe 3+提前达到反应的平衡点,这说明酶具有 高效性. (3)分析图 2 可知,OA 段随 H2O2 的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增加,当达到 B 浓度后,H2O2 的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这时,H2O2 的浓度不再是 限制因素,此时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 (4)图 2 实验过程中增加 H2O2 酶的含量,酶浓度增加,相应的反应速率会增 加. 故答案应为: (1)催化剂的种类 H2O2 的浓度 (2)高效性 (3)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4)   42.根据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为适合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的 阳生植物和适合在阴蔽环境中生长的阴生植物.在一定范围内,阴生植物叶片的 叶绿素含量随着阴蔽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某小组为探究哪种植物是阴生植物,以 叶绿素含量为测定指标,用遮阳网设置了四种遮阴条件进行实验(其他条件均适 宜),结果如表: 不遮阴 50%遮阴 75%遮阴 87.5%遮阴条件 植物 测定指标 植物 A 植物 B 植物 A 植物 B 植物 A 植物 B 植物 A 植物 B 1.70 1.85 1.90 2.10 1.60 2.32 1.52 2.48 1.28 1.33 1.36 1.50 1.20 1.63 1.14 1.73 0.42 0.52 0.54 0.60 0.40 0.69 0.38 0.75 的比 值 3.05 2.56 2.52 2.50 3.00 2.36 3.00 2.31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实验需要提取叶绿素,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 叶绿素被破 坏 . (2)从实验结果判断, 植物 B 更可能是阴生植物.在一定程度的阴蔽条件下, 该植物能有效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 ATP 和  [H] .若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该植物色素,滤纸上可获得四条色素带,由上到下分 别为 1、2、3、4,随着遮阴程度增加,3、4 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变 小 ,表明  叶绿素 b 含量相对增多,能更有效地吸收阴蔽环境中含量更多的波长较短的蓝紫 光,从而适应环境,同时也说明了不仅光强, 光质 也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 用. (3)该小组欲测定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并比较它们 的差异,设计了简要的实验思路如下:将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 某一温度、在 50%遮阴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两种植物叶片 CO2 的释放量.该实验思 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给予改正: 50%的遮阴条件是错的,应改为黑暗条 件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 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 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 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 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提取叶绿素,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叶 绿素被破坏. (2)由于在一定范围内,阴生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阴蔽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从实验结果判断,植物 B 随着遮阴程度增加,总叶绿素含量增加,说明其更可能 是阴生植物.在一定程度的阴蔽条件下,该植物能有效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反应, 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 ATP 和[H].若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该植物色素,滤 纸上可获得四条色素带,由上到下分别为 1 胡萝卜素、2 叶黄素、3 叶绿素 a、4 叶绿素 b,随着遮阴程度增加,3 叶绿素 a、4 叶绿素 b 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变小, 表明叶绿素 b 含量相对增多,能更有效地吸收阴蔽环境中含量更多的波长较短的 蓝紫光,从而适应环境,同时也说明了不仅光强,光质也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 用. (3)该小组欲测定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并比较它们 的差异,可将上述两种植物叶片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某一温度、在黑暗条件下, 测定并比较两种植物叶片 CO2 的释放量. 故答案为: (1)叶绿素被破坏  (2)植物 B ATP[H]小  叶绿素 b  光质(或光的波长) (3)50%的遮阴条件是错的,应改为黑暗条件   43.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 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 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 90 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 1 株 杂交组合 F1 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 表现型 A:30 对亲本 红花×红 花 36 红花:1 白花 D:绿茎×紫 茎 绿茎:紫茎=1:1 B:30 对亲本 红花×白 花 5 红花:1 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 对亲本 白花×白 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 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 白色 ,最可靠的判断依 据是 A 组. (2)若任取 B 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全为红 花或红花和白花的比为 3:1 . (3)由 B 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2:1 .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紫茎 ,判断依据的是 D 组 和 E 组. (5)如果 F 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 绿茎:紫茎=3: 1 . (6)A、B 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 3:1 或 1:1 的分离比,试解释: 红花个体既 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一组实验中,A 组实验红花与红花交配,后 代出现白花,说明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第二组实验中,E 组实验紫茎自交后代 全是紫茎,说明紫茎是纯合子,且 D 组实验绿茎与紫茎杂交,子代绿茎:紫茎=1: 1,说明绿茎是杂合子,因此绿茎对紫茎是显性性状. 【解答】解:(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 A 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 36 红 花:1 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 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 代表现型有 2 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 组亲本的基因型为 AA×aa、Aa×aa,由于 Aa×aa 产生的后代红花:白花=1: 1,设 AA 为 x,Aa 为 1﹣x,(x+ ): =5:1,x= ,因此该种群中显性纯 合子(AA)占 ,杂合子(Aa)占 ,即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 2: 1. (4)第二组实验中,E 组实验紫茎自交后代全是紫茎,说明紫茎是纯合子;D 组 实验绿茎与紫茎杂交,子代绿茎:紫茎=1:1,说明绿茎是杂合子,因此绿茎对紫 茎是显性性状. (5)根据(4)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 F 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 型为绿茎:紫茎=3:1. (6)A、B 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 3:1 或 1:1 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 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白色   A    (2)3:1     (3)2:1    (4)紫茎    D 组和 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44.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 丙未知.神经元 A、B 上的 1、2、3、4 为 4 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 A 是传 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 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 A 是传 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 A 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 A 的 1、2 之间 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 A 上的实验位点 1 ,若 无肌肉收缩现象 ,则神 经元 A 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 A 和神经元 B 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 A 是传 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2 和实验位点 3 的神经纤维膜外;② 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 1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1 次,则神经元 A 为 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2 次,则神经元 A 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 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 单向传递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神经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 知甲是神经中枢,则乙、丙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A 和 B 中,一个是 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 【解答】解: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 A 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原理 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1)①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 A 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 A 的 1、2 之间 剪断. ②若 A 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 A 上的实验点 1,兴奋无法传至效应 器,所以肌肉无收缩现象;若 A 是传出神经,乙是效应器,则刺激神经 A 上的实 验点 1,兴奋仍可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有收缩现象. (2)①实验要求保证神经 A 和神经 B 的完整性,而且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 次.实验操作时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2 和实验位点 3 的神经 纤维膜外. ②若神经 A 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 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 2 和 3,则微电流 计的指针偏转 2 次;若神经 A 传出神经,刺激实验位点 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 2,但不能传递到实验位点 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 1 次.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 向传递的. 故答案为: (1)①1、2 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 (2)②1 1 2 (答“4 2 1”也可)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45.如图 1 所示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CO2 ,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含碳有机物 .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 光合作用 过程,②表示的是  捕食 关系,④表示的是 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 (3)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假设 E 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kJ,其中有 1.3×109kJ 的能量传递给 B 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 20%,则 A 种群的能量至少是 4.5×107 kJ.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能量流动 ,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 产生的热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逐级递减 的特点.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1 所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 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捕食关系、③是动 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和动物的呼吸(过程 ③)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过程①). 【解答】解:(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CO2,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 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②表示的是捕食 关系,④表示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根据图 2 中的食物关系可知:E 是生产者,其余生物生物是消费者.E 种群 中的能量是 5.8×109kJ,其中有 1.3×109kJ 的能量传递给 B 种群,则 D 和 C 种群中 的能量最少是(5.8×109﹣1.3×109)×10%=4.5×108,所以 A 的能量最少是 4.5× 108×10%=4.5×107kJ. (4)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热 能,因而使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故答案是: (1)CO2 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 捕食  分解者的分解   (3)4.5×107 (4)能量流动  逐级递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