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濮阳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 细胞质、细胞膜、DNA、核糖体 C.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草履虫、衣藻、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 ‎【详解】A、细菌无细胞核和液泡,A错误;‎ B、题目中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质、细胞膜、DNA、核糖体,B正确;‎ C、变形虫无细胞壁,细菌无细胞核,C错误;‎ D、细菌无细胞核和染色体,D错误。故选B。‎ ‎2.噬藻体是一种能感染蓝藻的病毒。它能在蓝藻细胞中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噬藻体的核酸中只有4种核苷酸 B. 噬藻体和蓝藻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蓝藻中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7种 D. 噬藻体不能独立生活,不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不是生物 ‎【答案】A ‎【解析】噬藻体是一种能感染蓝藻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存活。‎ ‎【详解】A、噬藻体只含有一种核酸,只有4种核苷酸,A正确;‎ B、噬藻体无核糖体,B错误;‎ C、蓝藻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由G、C、T、U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C错误;‎ D、噬藻体属于生物,D错误。故选A。‎ ‎【点睛】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属于生物。‎ ‎3.如图是人体某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的结构④都能进行复制 B. 结构③和⑥为氧化丙酮酸的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C. 该细胞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结构②中 D. 结构⑦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核糖体,④中心体,⑥高尔基体,⑦细胞核,⑧内质网。‎ ‎【详解】A、人体细胞中的结构④中心体有在分裂间期才能复制,不分裂的细胞中的中心体不能复制,A错误;‎ B、结构③为核糖体,⑥高尔基体,丙酮酸氧化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B错误;‎ C、该细胞②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均含有催化ATP合成的酶,C错误;‎ D、结构⑦为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D。‎ ‎【点睛】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均可产生ATP,故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产生ATP。‎ ‎4.如图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其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B. 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粉和糖原 C. 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该化合物的种类有五种 D. 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则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①可能是蛋白质,②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可能是核酸等。‎ ‎【详解】A、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该物质为染色体,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中,A正确;‎ B、②只含有C、H、O,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粉和糖原,B正确;‎ C、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该化合物可能是DNA、RNA、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等,故该化合物的种类较多,C错误;‎ D、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即蛋白质,则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D正确。‎ 故选C。‎ ‎5.某同学在一家餐饮店食用了如下早餐:二个肉包子、一碟凉拌蔬菜、一碗羊肉胡辣汤和一个煮鸡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早餐中包括的脂质有脂肪,没有固醇 B. 食物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C. 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三类多糖,它们分别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D. 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含量上有差异 ‎【答案】A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详解】A、该早餐中含有固醇,如羊肉中,A错误;‎ B、食物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变性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加热之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吸收,B正确;‎ C、该早餐中,植物类中含有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类食物中含有糖原,C正确;‎ D、蔬菜中含有的元素种类与人体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含量上有差异,体现了不同生物元素组成的差异性,D正确。故选A。‎ ‎6.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请推测,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应该是( )‎ A. 生理盐水 B. 氨基酸溶液 ‎ C. 葡萄糖溶液 D. 葡萄糖生理盐水 ‎【答案】D ‎【解析】人正常的血糖浓度为0.8-1.2g/L,偏高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偏低则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状如头晕眼花,甚至昏厥等等。‎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同学突然晕倒,应该是低血糖的症状,需要补充葡萄糖溶液为身体提供能量;该同学在烈日下的运动过程中丢失了很多水分和无机盐,为了维持身体渗透压的平衡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应该补充一些生理盐水。因此,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是葡萄糖生理盐水。故选D。‎ ‎7.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数目 ‎ C. 氨基酸种类 D. 氨基酸排列顺序 ‎【答案】A ‎【解析】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的变化→蛋白质。‎ ‎【详解】A、烫发时,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故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正确; ‎ B、该过程中,氨基酸数目未改变,错误; ‎ C、该过程中,氨基酸种类没有增多或减少,错误; ‎ D、该过程中,只是二硫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故氨基酸排列顺序没有改变,错误; 故选A。‎ ‎8.如图表示一个由10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分子中含有101个肽键 B. 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C. 在形成该分子时,分子量减少了1782‎ D. 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含2个羧基,1个氨基酸含2个氨基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多肽中R基之间还形成了一个肽键和一个二硫键,故该多肽含有100个肽键。‎ ‎【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该多肽中含有100-1+1=100个肽键,A错误;‎ B、由图可知,该分子中有2个氨基酸残基含硫,B错误;‎ C、在形成该分子时,减少的分子量为水(100×18)+二硫键中脱去的氢(2×1)=1802个,C错误;‎ D、根据图中肽链折叠时,R基之间形成一个肽键可知,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含2个羧基,1个氨基酸含2个氨基,D正确。故选D。‎ ‎9.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多于结合水的含量 B. 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 C. 人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小于产生的CO2量 D. 正在生长的植物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答案】C ‎【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人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A、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多于结合水的含量,A正确;‎ B、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高,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B正确;‎ C、人只能通过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人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等于产生的CO2量,C错误;‎ D、正在生长的植物体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应该大于0,故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D正确。故选C。‎ ‎10.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确的是( )‎ A. ③在细胞核内共有4种 B. 若③是尿嘧啶,则②是核糖 C.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D. 人和SARS病毒体内,②都有2种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含氮碱基。‎ ‎【详解】A、细胞核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故含有③含氮碱基A、T、C、G、U共5种,A错误;‎ B、若③是尿嘧啶,则该核苷酸表示核糖核苷酸,②是核糖,B正确;‎ C、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五碳糖和③含氮碱基两个方面,C错误;‎ D、SARS病毒体内只有一种②五碳糖,D错误。故选B。‎ ‎11.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且在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正相关 B. 动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时,其细胞液的浓度会逐渐减小 C.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D. 强光引起叶片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缺水 ‎【答案】A ‎【解析】细胞内的水分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正相关,该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强,A正确;‎ B、细胞液指液泡中的液体,动物无液泡,B错误;‎ C、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低,C错误;‎ D、强光引起叶片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错误。故选A。‎ ‎12.痛风是一种关节病,患者体内尿酸浓度升高后会在关节处形成尿酸结晶颗粒,而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不能吞噬消化这些颗粒,从而使溶酶体裂解,最终引起吞噬细胞破裂而诱发强烈的炎症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尿酸结晶颗粒引起的吞噬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B. 吞噬细胞吞噬尿酸结晶颗粒不消耗细胞内的ATP C. 溶酶体裂解后会释放水解酶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 D. 溶酶体消耗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都不能被细胞在利用 ‎【答案】C ‎【解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详解】A、尿酸结晶颗粒不能被溶酶体消化,最终导致吞噬细胞裂解并引起炎症反应,该过程为细胞坏死,A项错误;‎ B、吞噬细胞吞噬尿酸结晶颗粒的过程为胞吞,胞吞过程会消耗细胞内的ATP,B项错误;‎ C、溶酶体裂解后释放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导致细胞裂解,C项正确;‎ D、溶酶体消化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再被利用,如果是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溶酶体分解的产物一部分运出细胞,一部分在细胞内被重新利用。‎ ‎13.以下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较高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洋葱外表皮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未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是死细胞 B. 用健那绿处理大肠杆菌细胞,显微镜下没有发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说明是死细胞 C. 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染成红色,说明是活细胞 D. 用台盼蓝染液处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被染成蓝色,说明是死细胞 ‎【答案】D ‎【解析】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会失去选择透过性。‎ ‎【详解】A、用较高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洋葱外表皮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未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有可能是细胞质壁分离后已自动复原,不一定是死细胞,A错误;‎ B、大肠杆菌无线粒体,B错误;‎ C、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染成绿色,此时细胞是死细胞,C错误;‎ D、由于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若用台盼蓝染液处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被染成蓝色,说明是死细胞,D正确。故选D。‎ ‎14.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B. 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组分 D. 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 ‎【详解】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另外脂肪还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正确;‎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磷脂而导致溶血,B错误;‎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组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D正确。故选B。‎ ‎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其内含有糖类、无机盐、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C.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D. 由纤维素组成的植物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答案】C ‎【解析】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 ‎【详解】A、生物膜是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生物体的某些膜不属于生物膜,如小肠黏膜,A错误;‎ B、液泡不含光合色素,B错误;‎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均具有膜结构,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更新,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D错误。故选C。‎ ‎16.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 图2中的③与图l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C. 图1中①、②的帽形因嫁接而改变 D. 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知道,菊花形的伞柄嫁接到帽型的假根上,长出帽型的伞帽,帽形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型的假根上,长出菊花形型的伞帽,因此伞藻的形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详解】A、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A正确;‎ B、图2中③与图1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B正确;‎ C、图1中①、②的帽形不会因嫁接而改变,C错误;‎ D、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D正确。故选C。‎ ‎17.蓝球藻和小球藻在细胞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列对于这两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B. 有丝分裂过程中均会以一定方式形成细胞壁 C. 细胞膜均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 均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 ‎【答案】C ‎【解析】蓝球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蓝球藻无类胡萝卜素,A错误;‎ B、蓝球藻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二者的细胞膜均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C正确;‎ D、蓝球藻无叶绿体,D错误。故选C。‎ ‎18.取同一植物组织,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图示中,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不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A图中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 B、B图细胞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没有发生分离,说明细胞没有失水,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最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 C、C图细胞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了局部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 D、D图中细胞由于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有关知识,题干中要求“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此时细胞会发生少量吸水,因此选择时选择不发生质壁分离的即可。‎ ‎19.下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①和②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如①②过程,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 C. 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③④过程,④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耗能 D. 被动运输是⑤⑥过程,若⑤是自由扩散,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还可能是⑥‎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②为胞吞和胞吐,③为主动运输,④为被动运输,⑤⑥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详解】A、①②为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 B、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如①②过程,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B错误;‎ C、③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耗能,C错误;‎ D、被动运输是⑤⑥过程,若⑤是自由扩散,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还可能是⑥协助扩散(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D正确。故选D。‎ ‎20.关于酶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解淀粉酶的酶是蛋白酶 B.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D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A、淀粉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水解淀粉酶的酶是蛋白酶,A正确;‎ B、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正确;‎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C正确;‎ D、低温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故选D。‎ ‎21.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 pH=a时,e点不移,d点左移 B. pH=c时,e点为0‎ C. 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 D. 温度升高时,e点上移,d点左移 ‎【答案】C ‎【解析】A、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A错误;‎ B、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B错误;‎ C、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右移,C正确;‎ D、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 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升高,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D错误。故选C。‎ ‎【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曲线图,一定要注意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2.如下图表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 B. 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来自食物中的有机物产能 C. 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的“充电”速率远高于其“放能”速率 D. ATP的“充电”和“放能”所需要的酶不同 ‎【答案】C ‎【解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根据图示判断: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 ‎【详解】A、根据图示判断: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A正确;‎ B、食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B正确;‎ C、ATP的合成和分解速率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C错误;‎ D、酶有专一性,故ATP的合成和分解所需要酶的不同,D正确。故选C。‎ ‎23.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二氧化碳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正确;‎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产生丙酮酸的过程是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成的,能生成ATP和[H],C错误;‎ D.马铃薯块茎储存过程中,随着氧气的增加,无氧呼吸强度减弱,乳酸减少,会使酸味降低,D错误。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有三种器官在无氧呼吸时不产生酒精,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玉米的胚。‎ ‎24.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从处理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 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 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 D. 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处理组,前20天,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比值为1,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之后会发生无氧呼吸。‎ 对照组在前10天只有有氧呼吸,10天之后会发生无氧呼吸。‎ ‎【详解】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由于对照组10天之后就开始进行无氧呼吸,故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 C、由图可知,高浓度的CO2处理后,蓝莓进行无氧呼吸的时间推迟,故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C正确;‎ D、根据第40天对照组蓝莓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比值可知,蓝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更多,D错误。故选D。‎ ‎25.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注颜色浅代表含量相对较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 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C. 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 D. 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 ‎【答案】D ‎【解析】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四条色素带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通过图示可知,室内植物叶绿素较多,叶片偏绿,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室外植物叶绿素较少,室外植物叶片偏黄,B错误;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C错误;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D正确。‎ ‎【点睛】学生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理解不清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 ‎26.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A.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 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B 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C. 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45mgCO2/100cm2叶•小时 D. 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4mgCO2/100cm2叶•小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B植物的低,所以A植物梗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A正确。光照强度为9klx时,达到B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光饱和点后,再增加光照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大,原因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B正确。光照强度为9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30+15=45(mg/100cm2叶·小时);C正确。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固定的CO2量=(11+5.5)=16.5(mg/100cm2叶·小时),B植物固定的CO2量=(15+15)=30(mg/100cm2叶·小时)(光照强度为3klx时,B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两者的差值为30-16.5=13.5(mg/100cm2叶·小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27.如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和④都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B. 过程③主要消耗过程①、②产生的ATP C. 突然增强光照强度,则叶绿体中C3含量会减少 D. ②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①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表示呼吸作用第二阶段,③表示C3的还原,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 ‎【详解】A、③表示C3的还原,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都发生在叶绿体基质,A正确;‎ B、过程③表示C3的还原,主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B错误;‎ C、突然增强光照强度,光反应加快,C3的还原加快,则叶绿体中C3含量会减少,C正确;‎ D、②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发生在线粒体中,若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故选B。‎ ‎【点睛】暗反应消耗的能量来自光反应阶段。‎ ‎28.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细胞的某一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图2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B. 图2中的1和2携带的遗传物质不同 C. 图2所示细胞处于图1中c-d段 D. 要控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肿瘤药物作用的时间最好是图1中的0-a段 ‎【答案】D ‎【解析】图1中:Oa段表示分裂间期,ae段表示分裂期。‎ 图2中:着丝点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 ‎【详解】A、图2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A错误;‎ B、图2中的1和2为姐妹染色单体,一般情况下携带的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 C、图2所示细胞处于分裂的中期,对应图1中bc段,C错误;‎ D、要控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肿瘤药物作用的时间最好是图1中的0-a段,可以抑制其DNA的复制,D正确。故选D。‎ ‎29. 如图表示人体造血干细胞在离体条件下,经诱导形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说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图中各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相同 C. ①过程可发生遗传信息从DNA→DNA的传递 D. 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数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A、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图示内容仅得到肝细胞和神经细胞,没有得到个体,因而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B错误;‎ C、①过程是细胞增殖,可发生遗传信息从DNA→DNA的传递,C正确;‎ D、②过程是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其基因种类和数量不变,m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变化,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与分化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但这些细胞也有相同的蛋白质 B. 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染色质收缩,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 C. 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地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有关 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不同,但这些细胞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A正确;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B正确;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凋亡可以清除体内癌细胞,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对生物体发育、正常生命活动均有积极的意义,而细胞坏死是非正常死亡,对正常生命活动不利,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甲、乙、丙、丁是四类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乙、丙中共有的是______________。‎ A.细胞壁 B.磷脂 C.核糖体 D.线粒体 ‎(2)若将甲、乙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甲细胞中分裂间期进行复制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乙细胞⑥中产生的CO2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被⑤利用。‎ ‎(3)在小分子物质→X→Y→Z→分泌蛋白的过程中,Y对应图甲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为了研究该生理过程,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法。此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丁 无细胞结构 ABC ② 4 ④ 同位素示踪法 内膜上含有较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解析】甲图中:①表示细胞质基质,②表示中心体,③表示核糖体,④为内质网。‎ 乙图中:⑤为叶绿体,⑥为线粒体,⑦为液泡。‎ 丙图表示细菌;丁图表示病毒。‎ ‎【详解】(1‎ ‎)甲乙丙均有细胞结构,丁无细胞结构,属于病毒。乙是真核生物,丙是原核生物,二者均含有细胞壁、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和核糖体,丙无线粒体。故选ABC。‎ ‎(2)甲细胞中的②中心体会在分裂间期进行复制,乙细胞⑥线粒体含有双层膜结构,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参与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故线粒体中产生的CO2需要经过2+2=4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被⑤利用。‎ ‎(3)在小分子物质氨基酸→X核糖体→Y内质网→Z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Y对应图甲的④内质网,常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该过程。内膜上含有较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点睛】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二者均含有核酸,细胞膜、核糖体等物质或结构,具有统一性。‎ ‎32.请回答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相关问题:‎ ‎(1)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若要提取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红细胞放入______________(填“低渗”、“高渗”或“等渗”)溶液中处理后,经离心可得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2)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3)人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答案】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低渗 需要 无氧呼吸 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1)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而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故将成熟红细胞中的磷脂提取并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若要提取红细胞的细胞膜,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处理后,细胞会吸水涨破,经离心可得纯度较高的细胞膜。‎ ‎(2)红细胞依赖主动运输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该过程需要消耗ATP。‎ ‎(3)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渗透压会升高,导致细胞吸水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点睛】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处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故可以利用该原理制备细胞膜。‎ ‎33.为探究“影响胶原蛋白酶活性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蛋白质X+4ml蒸馏水 ‎37℃水浴,pH=7‎ ‎2‎ 蛋白质X+4ml胶原蛋白酶 ‎37℃水浴,pH=7‎ ‎3‎ 蛋白质X+4ml胶原蛋白酶 ‎① ,pH=3‎ ‎4‎ 蛋白质X+4ml胶原蛋白酶 ‎0℃水浴,pH= ②‎ ‎(1)实验方案①②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用双缩脲试剂检验上述4组实验后的溶液,溶液呈现紫色的试管有___________。‎ ‎(4)为便于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需对蛋白质X进行特殊处理,使其___________,本实验就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推断酶活性的大小。‎ ‎【答案】 37°C水浴 7 温度和pH 胶原蛋白酶的用量或浓度、蛋白质X的用量、保温时间 1、2、3、4 凝固成块状 单位时间或相同时间内蛋白质块大小的变化情况(或“记录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必须有“时间”这一关键词)‎ ‎【解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pH,因变量是胶原蛋白酶的活性。‎ ‎【详解】(1)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和3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故①应该用37°C水浴处理,2和4的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故②为7。‎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自变量是温度和pH,胶原蛋白酶的用量、底物蛋白质X的用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 ‎(3)由于1中无酶,故含有蛋白质;而2、3、4中均含有胶原蛋白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无论蛋白质X是否水解,4支试管中均含有蛋白质,故遇双缩脲试剂均会呈现紫色。‎ ‎(4)实验中需要让蛋白质凝结成块,可以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蛋白块大小的变化情况来推断酶活性的大小。‎ ‎【点睛】探究蛋白酶活性时,由于蛋白酶的化学本身是蛋白质,无法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底物蛋白质是否水解,故需要用蛋白质来进行实验。‎ ‎34.CO2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作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 μ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 μmol·mol-1),丙先在CO2浓度倍增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 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 ‎(2)CO2浓度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发生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一项)。‎ ‎(4)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有人推测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CO2浓度环境引起_________,并非由气孔导度的降低引起的。‎ ‎(5)以上述作物中水稻为研究对象,取3株生长状态一致水稻幼苗,标号为A、B、C组,各置于装有等量水的密闭容器中,分别给予a、b、c不同强度光照,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氧气增加量。‎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②本实验设计有什么不严谨之处___________;‎ ‎③光照强度为a时,如图二A组的氧气增加量为什么是零?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质基质、叶绿体 、线粒体 增加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照强度(或温度) 固定CO2的酶的活性下降或含量降低 光照强度 实验材料数量太少 ,有偶然性 光合作用的强度还超不过呼吸作用强度(或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由图一可知,大豆、甘薯、花生和水稻均在乙组所处的环境中光合速率最强;‎ 由图二可知,c光照强度下氧气的增加量最多。‎ ‎【详解】(1)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TP,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由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CO2浓度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3)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发生倍增,可能是受到光照强度或温度的限制。‎ ‎(4)丙组先用高浓度二氧化碳处理,再恢复为大气CO2浓度,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CO2浓度环境,引起固定CO2的酶的活性下降或含量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低于甲组。‎ ‎(5)以上述作物中水稻为研究对象,取3株生长状态一致的水稻幼苗,标号为A、B、C组,各置于装有等量水的密闭容器中,分别给予a、b、c 不同强度光照,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氧气增加量。‎ ‎①由于三组给予不同的光照,故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强度。‎ ‎②本实验只选了三株,材料太少,偶然性太大;‎ ‎③光照强度为a时,如图二A组的氧气增加量为0,可能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点睛】当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氧气的增加量为0;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氧气的增加量大于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