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全国百强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斩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时间: 100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答案】C 【考点定位】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 【名师点睛】学生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理解不清 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 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 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 2. 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 A. 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静脉注射时,针头进入静脉血管中,因此药物直接进入血浆中,A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3.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答案】B 【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学生对pH调节的过程混淆不清 pH调节的过程图解: 4.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人体内环境主要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①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递质小泡位于神经细胞内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④错误。A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名师点睛】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混淆不清 内环境中组成成分归类: ①无机盐 ②淋巴因子 ③氨基酸 ④血浆蛋白 ⑤呼吸酶 ⑥维生素 ⑦葡萄糖 ⑧神经递质 ⑨激素 ⑩抗体 ⑪二氧化碳 ⑫血红蛋白 ⑬尿素 ⑭甘油 ⑮DNA聚合酶 ⑯脂肪酸 ⑰消化酶 ⑱麦芽糖 ⑲糖原 ⑳纤维素 受体 载体 类别 物质归类 内环境中【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存在的【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化学物质 营养物质【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①③⑥⑦⑭⑯ 代谢产物 ②④⑧⑨⑩ 代谢废物 ⑪⑬ 内环境中 不存在的 化学物质 细胞内特有 ⑤⑫⑮⑲ 细胞膜上的 消化道中的 ⑰ 不被吸收的 ⑱⑳ 5.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 【名师点睛】学生对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理解不清 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 (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 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 【答案】D 【解析】内环境稳态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A正确;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B正确;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pH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C正确;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等,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调节 【名师点睛】学生对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理解不清 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 (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 7.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答案】B 【解析】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考点定位】组织水肿 【名师点睛】学生对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理解不清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8.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中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 D.洗澡时耳中进水 【答案】B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9.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答案】A 【解析】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的场所为组织细胞,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A正确。1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作用 【名师点睛】学生对内环境的作用混淆不清 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 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金鱼游向食物 D.草履虫游向食物多的地方 【答案】C 【考点定位】反射 11. 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痛感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手偶然碰到针尖后,手指头上的感受器感受了针的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引起缩手反射,同时神经冲动传到脊髓时有一部分沿着脊髓里的白质上行传导大脑里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因此痛觉是在大脑产生的传导路线比缩手反射的长,故先缩手后感到疼痛;A、C错误,B正确;缩手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考点定位】反射 【名师点睛】学生对反射类型混淆不清 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12. 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 B.一粒糖放入口中,就会分泌唾液 C.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 【答案】A 【考点定位】反射 【名师点睛】学生对反射类型混淆不清 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13. 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B 【解析】感受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把兴奋由外周传向中枢;神经中枢能调节人体某项生理活动。由于题目所假设的是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位是正常的,据此可分析为兴奋由中枢传到效应器这一环节受阻,所以不具备运动功能,但感觉正常。B正确。1 【考点定位】反射弧 【名师点睛】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理解不清 反射弧 14. 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名师点睛】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理解不清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5.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C 【解析】静息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 ;A-B段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曲线的上升支(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支(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B—C段应该是Na+内流;B错误。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正确。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1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6.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答案】D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名师点睛】学生对Na+浓度与膜电位曲线关系的分析理解不清 Na+浓度与膜电位曲线关系的分析方法 (1)分析依据: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只有足够量的Na+才会引起正常动作电位的形成。 (2)实例分析: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b表示的是在低浓度海水中的电位变化,因为Na+内流不足,所以形成的电位差较小,不能形成正常的电位。1 17.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A错误;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正确;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C错误;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D错误。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学生对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混淆不清 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 高考中常以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为信息载体,考查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情况作出判断以及原因分析的能力。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有: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④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体的酶活性丧失,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1 18. 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答案】C 【考点定位】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学生对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理解不清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 1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20.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答案】D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21、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答案】D 【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错误;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膜内外电位差加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加大,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C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学生对兴奋传递的过程理解不清兴奋传递的过程 22、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答案】A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23.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答案】D 【解析】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合成分泌性激素,促进雌蛙排卵,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24.我国有位著名的童星,在14~15岁期间,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适合出演儿童剧了。他发生这些变化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性激素 ④胸腺激素 ⑤甲状腺激素 ⑥肾上腺素 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⑦ D.④⑤⑥⑦ 【答案】C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25.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 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答案】A 【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A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抑制②③过程,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肝糖原的分解和③非糖类物质转化的过程,C错误;在肝脏细胞中,②、⑥过程均可发生,但在肌肉细胞中只能发生⑥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的调节 【名师点睛】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理解不清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6、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A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的调节 27.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三种激素分别用曲线a、b、c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垂体切除之后,其所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b)含量就会下降,因此也就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c)含量下降。而甲状腺激素(c)含量的下降,会有反馈作用给下丘脑,促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因而其含量上升。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名师点睛】学生对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理解不清 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 (1)图中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思考 ①如果过量注射激素b,则激素a分泌减少,激素c分泌增加。 ②如果切除垂体,则三种激素分泌量的改变分别是: 激素b减少,激素a增加,激素c减少。 ③如果将上图中的甲状腺改为性腺,则激素a、b、c分别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 ④根据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28. 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以后,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D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29.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渴觉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答案】C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0. 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合成、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无机盐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C 【解析】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B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正确;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10分)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系统,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___层生物膜。(2分)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2分)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5 (4)如下图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 【名师点睛】学生对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混淆不清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2. (7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2分) 【答案】(1) 皮肤 脊髓 (2) 能 不能 不能 该活动的完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3.(14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2分)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 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___________个突触。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答案】(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分) (2)神经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c、d、e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理解不清 反射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主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2)兴奋传递的过程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4.(8分)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如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 浓度/g·L-1 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AChE活性【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 水域时间/s ① 0 0.18 1.56 22.7 ② 0.05 0.29 1.37 23.1 ③ 1 0.57 1.08 26.9 ④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__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答案】(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④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脑的高级功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