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理科)理综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淋巴和血 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答案】B ‎............‎ ‎【点睛】‎ 内环境成分总结: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 ‎(1)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 ‎(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2.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 ‎ ‎ A. 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而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 当刺激B点时,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乙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左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乙发生一次偏转;然后兴奋传导到乙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使膜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而乙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乙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偏转.同样,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使膜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甲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然后兴奋传导到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使膜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而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甲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偏转。因此,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所以D项正确。‎ 考点: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提高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3.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 ‎②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机体耗氧量降低 ‎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①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①错误;②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②正确;③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③正确;④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④错误;⑤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⑤正确.故选:C.‎ ‎4.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 农民最终收获的草莓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 D.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受抑制,只是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A错误;‎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无关,B正确;‎ C、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草莓实的自然生长、成熟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有关,C错误;‎ D、主动运输是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琼脂块是没有生命的物质,不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生长素,D错误.‎ 故选:B.‎ ‎5. 如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免疫异常,可引起人体患糖尿病,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 ‎ ‎ A. ①②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但都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B. 抗体3(Y3)将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C. 某类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图中疾病都是自身免疫病 D. Y1、Y2、Y3的加工场所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①过程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素减少,②过程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①、②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A正确;③过程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B错误;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该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C正确;Y1、Y2、Y3属于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B.‎ ‎6. 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B. 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 C. 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 D. 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 ‎【答案】A ‎【解析】图中⑤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其它①④直立生长,②弯向右侧生长,③不生长,A正确;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而实验①④中具有多个变量,不属于对照实验,B错误;尖端是感光部位,图中①用锡箔遮住尖端,因此直立生长,C错误;尖端是感光部位,④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D错误.故选:A.‎ ‎【点睛】‎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尖端能感光,生长素能横向运输,尖端以下不感光,生长素只可纵向向下运输.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作用因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二、非选择题 ‎7. 如图为下丘脑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与图中________相符(填“甲”、“乙”、“丙”),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___________ ,接受信号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该“信号”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___________使其分泌活动增强,此外该过程也受到下丘脑的调节,与图中_________相符(填“甲”、“乙”、“丙”)。 ‎ ‎(3)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 (2). 分级调节 (3). 促甲状腺激素 (4). 糖蛋白 (5). 控制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基因只能在甲状腺细胞内表达(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胰岛B细胞  (7). 丙 (8). 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要被灭活 ‎【解析】试题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图中甲方式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方式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丙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分级调节,与图中甲相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糖蛋白,该“信号”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根本原因是控制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基因只能在甲状腺细胞内表达.‎ ‎(2)血糖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与图中丙相符.‎ ‎(3)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要被灭活,故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点睛】‎ ‎8.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 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 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反射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______。‎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效应器 (2). c (3). 2 (4). 细胞体 (5). 树突 (6). 组织液 (7). 高尔基体 (8). 突触后膜 (9). 糖蛋白 (10).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试题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是神经中枢、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突触小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表示感受器、f表示效应器.‎ ‎(2)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c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图甲的神经中枢中,突触结构有2个.‎ ‎(3)图乙中的⑥是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图乙中④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突触后膜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有识别功能.‎ ‎(6)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9. 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浆细胞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填细胞名称)。‎ ‎(2)图中①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___________受体结合,‎ 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③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浓度升高。‎ ‎(4)某人患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_____(填数字),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_____(填数字)。‎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6),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7)胰岛素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胰高血糖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点。‎ ‎【答案】 (1). B细胞 (2). 记忆(B)细胞 (3). 葡萄糖 (4). 胰岛素 (5).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3与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 (6). ③ (7). ①② (8). 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9). 胰岛素作用靶细胞是全身的细胞,当然也包括肝脏,主要是促进肝糖元的合成,抑制肝脏细胞中非糖类物 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就肝脏细胞而言)胰高血糖素作用靶细胞是肝脏,强烈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并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10).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 ‎(1)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2)胰岛B细胞必须感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才能分泌胰岛素,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后,使胰岛B细胞无法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从而不能分泌胰岛素. (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抗体Y3 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不能使胰岛素发挥作用.‎ ‎(4)‎ 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有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无法起作用,类似于图示中的③.①②都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6)胰岛素作用靶细胞是全身的细胞,当然也包括肝脏,主要是促进肝糖元的合成,抑制肝脏细胞中非糖类物 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就肝脏细胞而言)胰高血糖素作用靶细胞是肝脏,强烈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并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7)胰岛素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胰高血糖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10. 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甲中c是_______细胞,e是_______细胞。‎ ‎(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外,还可分泌___________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该细胞在__________内分化成熟。‎ ‎【答案】 (1). 体液 (2). B (3). 浆 (4). 呈递抗原 (5). 淋巴因子 (6). ⑥→ ⑧→ ⑨ (7). II III IV V (8). T (9). 胸腺 ‎【解析】图甲分析可知,a是巨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细胞、e效应B细胞.①过程是巨噬细胞吞噬抗原,②过程是巨噬细胞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细胞,③过程是T细胞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④过程是B细胞增值分化为相应的记忆细胞,⑤过程是B 细胞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⑥过程是指相同抗原再一次直接刺激记忆细胞,⑦过程是指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⑧过程是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⑨过程是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图乙分析可知,Ⅰ表示细胞质基质,Ⅱ表示高尔基体,Ⅲ表示核糖体,Ⅳ表示线粒体,Ⅴ表示内质网.‎ ‎(1)图甲是B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是体液免疫,图甲中c是B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图乙中物质X是抗体,其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细胞b(T细胞)除了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外,还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c细胞(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所以免疫过程是⑥→⑧→⑨.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4)物质X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Ⅱ高尔基体,Ⅲ核糖体,Ⅳ线粒体,Ⅴ内质网.‎ ‎(5)HIV主要攻击T细胞,即细胞b,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11. 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末端4 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 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保持在25℃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 d,下表显示实验结果:‎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1·L-1)‎ ‎2 d后的平均长度(mm)‎ 胚芽 胚根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 10-4‎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 10.0‎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 9‎ ‎10.0‎ ‎10.0‎ ‎ 10.0‎ 回答下列各题:‎ ‎(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切去胚根及胚芽的尖端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__________‎ ‎(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2). 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 (3). 较多数量一组可获得精确的平均结果 (4). 胚芽为10-8mol·L-1 (5). 胚根为10-10mol·L-1‎ ‎【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浓度在10-13~10-8mol/L时,对胚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在10-8~10-5mol/L时,对胚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生长素浓度为10-4mol/L时,胚芽不生长.生长素浓度在10-13~10-10mol/L时,对胚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在10-10~10-7mol/L时,对胚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胚根不生长.‎ ‎(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胚芽和胚根生长的影响.‎ ‎(2)由于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所以在实验开始时要切去胚根及胚芽的尖端部分.‎ ‎(3)由于单条胚芽或胚根在生长时有偶然性,所以为减小实验误差,获得较精确的结果,要以10条一组.‎ ‎(4)根据图表分析可知:胚芽、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10-8mol•L-1和10-10mol•L-1.由此可以看出胚根比胚芽对生长素更敏感.‎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