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直升部,含解析)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学段期中考试生物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选项中,均为微量元素的是 A. Fe、Mn、B、Zn、Mg B. K、Cl、Ni、Mn、Zn C. Mn、Zn、Cu、B、Mo D. Fe、Mn、B、Zn、Ca 【答案】C 【解析】大量元素为C、H、O、N、P、S、K、Ca、Mg,微量元素为Fe、Mn、Zn、Cu、B、Mo 故选C。 2.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量不同 C.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答案】B 【解析】据分析可知,②为种子烘干后的剩余物,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用于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比例并不同,B正确;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可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错误。 3. 在人体内,糖类不含有,脂质不一定有,蛋白质也不一定有,而核酸一定有的元素是( ) A. N B. P C. S D. P、S 【答案】B 【解析】糖类由C、H、O组成,脂质主要由C、H、O组成,有的还有N、P,蛋白质主要由C、H、O、 N组成,有的还有P,核酸由C、H、O、N、P组成,故选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 B.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可以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 C. 质量分数10%的HCl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17 - D. 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线粒体的内膜有突起 【答案】B 【解析】A. 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错误; B.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大液泡,可以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正确; C. 质量分数8%的HCl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错误; D. 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线粒体的内膜有突起这样的亚显微结构,错误; 5. 碱蓬等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Na+参与 A. 调节渗透压 B. 组成体内化合物 C. 维持正常pH D. 提供能量 【答案】A 6.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是 A. 8种 B. 5种 C. 7种 D. 4种 【答案】D 【解析】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是DNA和RNA,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是4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7.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DNA和核糖体 B. 核孔是蛋白质和D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只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D. 用健那绿对黑藻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答案】A 【解析】A.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细胞器,都可以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其中均有DNA和核糖体,正确; B.RNA和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DNA不能通过核孔,错误; C.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的主要功能是:①细胞间物质包括小泡的运输和转移;②信息、刺激的传导;③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错误; - 17 - D. 黑藻的叶绿体是绿色的,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后无法被观察到; 8.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 乙和丙中“A”代表的物质不相同 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D. 在小鼠的某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麦芽糖 【答案】B 【解析】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乙中“A”代表的物质是腺苷(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构成),丙中“A”代表的物质是腺嘌呤,B正确;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C错误; D、丁是二糖,在小鼠的口腔细胞内检测到的二糖很可能是乳糖,D错误. 9.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 B.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的种类和数量 C. 内质网膜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D. 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在结构上直接联系 【答案】C 【解析】A、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这种膜结构,因此具有生物膜,A错误; 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错误; C、内质网膜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正确; D、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联系,可以通过具膜的小泡间接相连,D错误. 10. 下列为①②③④四类生物等部分特征: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④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含④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B. 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②和④ - 17 - C. 流感病毒最可能属于① D. 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③ 【答案】A 【解析】A、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为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型生物,故A错; B、②和④都属于原核生物的特征,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最可能属于①,C正确; D、③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11. 李斯特氏菌中的致病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 A. 该菌的拟核区有一个大型链状DNA分子 B. 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D.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答案】C 【解析】A项,该菌的拟核区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故A项错误。 B项,细胞膜能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B项错误。 C项,细菌进入人体细胞只能通过胞吞作用,胞吞作用需要消耗能量,故C项正确。 D项,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产生的InIC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不可能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故D项错误。 12. 下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装置A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 - 17 - B. 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 C. 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S2→S1 D. 装置B中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液面相平 【答案】C 【解析】装置A中,S130%蔗糖溶液>S2蒸馏水,所以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但随着液面差△h的增大,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A正确;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B正确;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双向的,但S2→S1的明显多于S1→S2的,C错误;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D正确。 13. 下图甲状腺细胞将氨基酸和碘离子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a、b、c是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高于血浆中的碘离子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B. 图中b是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氢仅来自氨基酸的羧基 C. 与b、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中心体 D. 甲状腺球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逐渐变小 【答案】A ........................... 14. 如图为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D的过程示意图,C - 17 - 为化学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A、B为两条多肽链,则C为磷酸二酯键,D为蛋白质 B. 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C为氢键,D为麦芽糖 C. 若A为二肽、B为甘氨酸,则C为肽键,D为四肽 D. 若A为Pi,B为ADP,则C为高能磷酸键,D为ATP 【答案】D 【解析】若A、B为两条多肽链,则C为二硫键,D为蛋白质,蛋白质中不含磷酸二酯键,A错误;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C为氢键,D为蔗糖,B错误;若A为二肽、B为甘氨酸,则C为肽键,D为三肽,C错误;若A为Pi,B为ADP,则ADP与Pi反应,通过高能磷酸键连接,形成ATP,D正确。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分子的跨膜运输通常是自由扩散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C.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一定是主动运输 D. 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A. 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的跨膜运输通常是自由扩散,正确;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不需要能量,错误; C. 只有主动运输才是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正确; D. 白细胞吞噬病菌是胞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正确; 16. 如图①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②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17 - A. 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图①中,Ta、Tb时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区别 C. 图②中T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 图②中A点对应的温度接近T0 【答案】C 【解析】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大,则T0是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A正确;图①中,Ta处于低温,此时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随温度逐渐升高酶的活性增大,Tb处于高温,此时酶的活性降低,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二者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区别,B正确;图②中Tb时产物麦芽糖的积累量达到最大,说明此时酶已变性失活,不再催化淀粉水解,该温度属于高温,C错误;图②中A点时产物麦芽糖的增加速率最快,说明此时酶活性最大,对应的温度为T0,D正确。 17. 下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能够快速进行,但是化学反应依然需要能量,只是需要的能量降低而已。 18.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7 - A. AB段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B. 实验中温度、pH属于无关变量,反应物的浓度属于自变量 C. 如果温度升高l0℃重复实验,则图中A点的位置将上移 D. 若从乙点开始,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B点会上移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中的A、B、C三点: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和C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可能是酶的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由图知,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该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所以温度、pH属于无关变量,反应物的浓度属于自变量,B正确;该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所以A点温度升高l0℃,就会超过酶的最适温度,反应速率下降,图中A点的位置将下移,C错误;C点可能是酶的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19.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中的T表示其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 绿色植物只在叶绿体中产生ATP C. 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的水解 D.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C 【解析】A、ATP中的T表示3,故A错误; B、绿色植物可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产生ATP,故B错误;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故C正确; D、由于ATP消耗后可迅速合成,故长期不进食的病人,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仍能达到动态平衡,故D错误。 20. 下列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17 - A. 在结构简式中A表示的是腺嘌呤 B. ATP分子中含有C、H、0、N、P五种元素 C. 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 D. lmolATP水解,能释放出30.54kJ的能量,这些能量储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答案】B 【解析】A表示腺嘌呤核苷,A错误;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B正确; C、T表示三个(磷酸基团),C错误;1molATP水解,能释放出30.54kJ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1个高能磷酸键中,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明确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TP中的A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蓝藻细胞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用高倍显微镜清晰可见。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4)已知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必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6)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8)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全部被排除细胞外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1)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它具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构建的拟核,但用高倍显微镜不能看见,错误;(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正确;(3)DNA和RNA属于核酸,但只有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错误;(4)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正确; - 17 -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时,如果将花生种子制成组织样液,可不使用显微镜观察,错误;(6)植物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的存在,不存在叶绿体干扰实验的现象,错误;(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不是蛋白质和纤维素两种物质组成,错误;(8)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部分被细胞直接利用,部分不能利用的被排除细胞外,错误;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选项有(2)、(4)两项,选B。 22. 科学家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相同的含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相同 B. 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而从体内排出SiO44- C. 最可能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SiO44-的载体数量明显多于番茄的Ca2+和Mg2+的跨膜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 D. 水稻和番茄对Mg2+离子的吸收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图示显示: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Ca2+、Mg2+的浓度与初始浓度不同,说明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不同,A项错误;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Ca2+浓度降低,SiO44-浓度升高,说明番茄吸收Ca2+的速度大于吸收水的速度,吸收SiO44-的速度小于吸收水的速度,但是不一定是从体内排出SiO44-,B项错误;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SiO44-浓度降低,番茄培养液中SiO44-浓度升高,说明水稻吸收SiO44-量大于番茄吸收SiO的量,最可能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SiO44-的载体数量明显多于番茄的,Ca2+和Mg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C项正确;水稻和番茄对Mg2+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要以图中虚线为参照线;当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初始浓度,是因为植物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的速度大于吸收水的速度;当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大于初始浓度,说明植物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小于吸收水的速度,而不是植物分泌矿质元素进入到溶液中。 23. 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7 -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 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含有大液泡,具有一定浓度细胞液,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故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小, b点左移,重新吸水所用时间减少,故B正确。B能够质壁分离复原,A不能,是由于B溶液溶质分子小,可以进入细胞液,改变细胞液浓度,细胞重新吸水,故C错。6min时两个细胞失水量较大,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故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水分代谢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有半透膜 ;二.半透膜两侧有物质的量浓度差。 24. 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此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23个氨基 B. 共有95个肽键 C. 形成此蛋白质时,共减少分子质量1764 D. 此蛋白质有3条肽链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羧基总数=R基上羧基数目+肽链数,可得肽链数=羧基总数-R基上羧基数目=26-23=3,所以此蛋白质的R基中共含有25-3=22个氨基,A错误; - 17 - B、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99-3=96,B错误; C、形成此蛋白质时,共减少分子质量=96×18=1728,C错误; D、此蛋白质含有的肽链数=羧基总数-R基上羧基数目=26-23=3,D正确. 25. 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 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 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C. 图中葡萄糖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 Na+的运输既可顺浓度梯度也可逆浓度梯度 【答案】B 【解析】动物组织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低,故甲为细胞外,乙为细胞外,A符合;图中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二者不同,B不符合;图中葡萄糖运输的直接驱动力是钠驱动,不消耗ATP,C符合;由图可知,Na+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Na+排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D符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A、B、C属于生物大分子,依据图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1、A2、A3、A4、A5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若b是细胞的“生命燃料”,在马铃薯块茎细胞中B - 17 - 所代表的化合物是_________,若是在动物的肝细胞中B所代表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 (3)C1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C1与C2组成成分的区别表现在C1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每个个体C1的_______________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答案】 (1). DNA的多样性 (2). 淀粉 (3). 肝糖原 (4). 脱氧核糖核酸 (5). C1含有脱氧核糖和T而不含核糖和U (6). 碱基排列顺序 【解析】分析题图:题图是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图,题图中的物质A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如催化、运输、免疫等,据此可推测A为蛋白质,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且是大分子的B是淀粉(植物细胞)或糖原(动物或人体细胞),其组成单位b是葡萄糖;题图中的C是核酸,C1是DNA,C2是RNA,c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图中的A是蛋白质,其中A3具有传送氧气的功能、为血红蛋白,A4具有参与肌肉细胞的组成的作用、为结构蛋白;蛋白质是在DNA的指导下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的,题图中的A1、A2、A3、A4、A5它们功能不同是由于其结构不同造成的,造成A1、A2、A3、A4、A5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决定的。 (2)题图中的b是葡萄糖,若葡萄糖是细胞的“生命燃料”,在玉米胚乳细胞中由葡萄糖形成的大分子物质B是淀粉,在动物的肝细胞中由葡萄糖形成的大分子物质B是肝糖原。 (3)题图中的C1是DNA、C2是RNA,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C1与C2(DNA与RNA)组成成分的区别表现在C1含有脱氧核糖和T而不含核糖和U,而每个个体C1(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27. 如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7 -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_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______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___________上合成的。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______。 【答案】 (1). 细胞膜(生物膜) (2). 脂质 (3). 胞吞(内吞) (4).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核糖体) (5).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6). 增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器的功能、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考查,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运输进入细胞.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 (4)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许多代谢过程都需要相关蛋白质的参与,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 28.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 17 -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地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 【答案】 (1). - 17 - 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C、25°C、35°C、45°C、55°C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2). 相同且适宜 (3). 不能 (4).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5). 25°C〜45°C (6). 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解析】试题分析: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温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而在实验过程中应保证无关变量相等且适宜。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C、25°C、35°C、45°C、55°C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3)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相同且适宜,该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因为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4)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25°C〜45°C之间。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为缩短反应时间,可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 29. 图中Ras蛋白是分布在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已知Ras蛋白与信号转导有关,Ras蛋白结合GDP时为失活态,结合GTP时为活化态。当细胞外存在信号分子时,Ras蛋白释放出自身的GDP并结合GTP,从而由失活态向活化态转变,最终实现将胞外信号向胞内传递。 (1)当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表面,而导致细胞内产生新的信号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被胞外信号分子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____。Ras蛋白合成后,还需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加工。 (2)GTP与ATP结构相似,结构简式G-P~P~P中G的名称为_______;GTP不仅参与信号的传递,也可以作为细胞内合成某物质的原料来源之一,GTP需丢失2个Pi后即可参与____的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时需要GTP水解为GDP直接提供能量,但ATP被称为“能量通货”,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间信息交流 (2). 靶细胞 (3).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5). 鸟苷 (6). RNA (7). 细胞内更多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 17 -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细胞外存在信号分子时,无活性的Ras蛋白释放出自身的GDP并结合GTP,从而使得Ras蛋白由失活态向活化态转变,最终实现将胞外信号向胞内传递。 (1)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细胞外的信息分子,体现了细胞膜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信号分子作用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Ras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还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2)GTP与ATP结构相似,ATP的A为腺苷,因而G为鸟苷;GTP参与RNA的形成,而RNA的基本单位只含一个Pi,因此要脱落2个Pi;ATP被称为“能量通货”的原因是细胞内更多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提供能量,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