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关于ATP合成相关过程,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很高,以保证生命活动需要 B. 过程1和过程2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 C. ATP在生物体内的能量来源不同,去向相同 D. 过程1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2是细胞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1、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ATP和ADP转化过程中: ①酶不同:水解酶和合成酶; 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3、过程2代表呼吸作用,过程1是光合作用过程。‎ ‎【详解】A、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并不高,消耗后可迅速合成,A错误;‎ B、过程2包含有氧呼吸的过程,在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还原氢,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还原氢,过程1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光反应阶段产生还原氢,在暗反应阶段消耗还原氢,B正确;‎ C、过程1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用于暗反应;过程2合成ATP 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 D、过程1是光合作用过程,过程2是细胞呼吸,D错误。‎ 故选B。‎ ‎2.“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 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C. 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 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酶的作用的专一性的考查,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详解】由题意可知,本题涉及的酶的种类不同,底物相同,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说明沉淀中含有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其他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故选A。‎ ‎3.据报道,英国科学家从人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人兽混合胚胎。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种混合胚胎中有99.9%的遗传物质来自人,只有0.1%来自牛。你认为这0.1%的遗传物质最可能存在于牛卵细胞的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DNA)绝大多数是来自细胞核,少数遗传物质(DNA)来自于细胞质。动物细胞中细胞质内的少数遗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植物细胞还可能存在于叶绿体。‎ ‎【详解】A、99.9%的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A错误;‎ B、核糖体中不含遗传物质,B错误;‎ C、0.1%的遗传物质来自牛的细胞中,即线粒体,B正确;‎ D、动物细胞无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4. 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精子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 B. 乳酸菌、酵母菌都会有核糖体和DNA C. 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机物合成 D. 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但某些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因为蓝藻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详解】A、精子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 B、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结构,因此都含有核糖体和DNA,B正确;‎ 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机物合成,如蓝藻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错误;‎ D、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因此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D正确。‎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5.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 ( ) ‎ ‎①核糖体 ②叶绿体 ③溶酶体 ④线粒体 A. ④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内产生水主要包括:叶绿体暗反应过程中产生水,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 ‎【详解】①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水是产物,①正确;‎ ‎②叶绿体光反应阶段的反应物是水,暗反应阶段的产物有水,②正确;‎ ‎③溶酶体中没有水的产生,③错误。‎ ‎④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和还原性氢生成水,④正确。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以及合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 )‎ A. 线粒体;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 细胞质基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 线粒体;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D. 细胞质基质;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即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产生ATP。‎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结构和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正确的项数是( )‎ ‎①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②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③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①细胞学说未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①错误; ②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②正确; ③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③正确; ④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④正确。‎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及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明确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再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 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 浓度提高,大部分H+ 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B. 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 C. H+ 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 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有氧呼吸部分过程图解,考查了细胞呼吸、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等知识。分析题意和题图:根据“有机物降解”、“高能电子”、“驱动ATP 合成”,可以确定能量转化的过程;图中结构①能够驱动ATP的合成,说明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不需要消耗能量,并且可以作为ATP合成酶。‎ ‎【详解】A、好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A正确;‎ B、结构①能驱动ATP的合成,而不是水解,B错误;‎ C、由图可知,H+由线粒体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转运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结构①)协助但不消耗能量,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线粒体内膜上的NADH分解产物有NAD+和高能电子,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质子泵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的膜间隙,线粒体膜间隙的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H+通过结构①回流到线粒体基质时驱动了ATP的合成,该过程中能量发生的转化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NADH)→电能(高能电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B。‎ ‎9. 细胞内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 )‎ ‎①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②蛋白质的合成 ③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④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详解】①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为产生ATP的过程,①错误;‎ ‎②蛋白质的合成需消耗ATP,②正确; ‎ ‎③质壁分离及其复原为水分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ATP,③错误; ‎ ‎④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主要是将钠离子运输到膜外,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ATP,④正确。‎ 则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②④。‎ 故选C。‎ ‎10.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 B.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胞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因此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正确;‎ C、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故选C。‎ ‎1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分离色素 C.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D.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酒精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酶失去活性,而低温条件可以使酶活性降低,而不会丧失。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因为用碘液鉴定后,两组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判断淀粉酶是否水解蔗糖,A错误;‎ B、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B错误;‎ C、联会现象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C正确;‎ 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用清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的生物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的能力 ‎12.水绵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设计实验时,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B. 水绵没有叶绿体,但细胞内含有色素和相关的酶,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间期的水绵,能看到染色体和中心体 D. 在水绵进行无性繁殖过程中,会出现核膜的消失和重建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设计实验时,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因变量是氧气的有无,A错误; ‎ B、水绵是一种低等植物,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B错误; C、染色体是在前期出现的,因此在间期观察不到染色体,且中心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 D、水绵属于真核生物,其无性繁殖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因此会出现核膜的消失、重建过程,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 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T和U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 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 ce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 在显微镜下,处于ae段的细胞数目最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解:A、碱基U是RNA特有的,所以b点时刻,U的利用率最高,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RNA,A正确;‎ B、碱基T是DNA特有的,所以d点时刻,T的利用率最高,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DNA.但此后仍在利用T,说明DNA复制没有停止,因此e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 C、ce阶段,DNA分子进行复制,双链要解旋,所以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占95%,所以在显微镜下,处于ae阶段的细胞数目最多,D正确.‎ 故选B.‎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4.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内酶的活性均下降 B. 代谢旺盛的细胞自由水含量一般较高 C. 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D. 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详解】A、衰老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但是溶酶体酶的活性反而有所上升,A错误;‎ B、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自由水含量较高,B正确;‎ C、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C正确;‎ D、没有细胞分化,就不能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生物体也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15. 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端粒),它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也有。据此你认为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 A. 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 B. 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C. 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D. 控制端粒酶成的基因不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有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即含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则体细胞中也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但该基因不能表达,所以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导致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 ‎【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A错误;‎ B、由题干信息“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也有”,说明细胞中含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B错误;‎ C、“正常细胞”说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不能形成端粒酶,D正确。‎ 故选D。‎ ‎16.如图所示农田一昼夜温度变化Ⅰ、光照强度变化Ⅱ和植物吸收CO2变化Ⅲ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B. 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停止 C. 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D. 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的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Ⅲ曲线与Y轴的交点表示呼吸作用,它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呼吸作用量降低,它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当有光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不过在c点时间之前,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所以在c点前已经开始合成有机物了。‎ ‎【详解】A、c、e两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和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相等,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相等,A正确;‎ B、c点之前、e点之后也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正确;‎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的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D正确。‎ 故选B。‎ 考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17.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 B. 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 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使植物细胞呼吸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影响罩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因素有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而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浓度.AD段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H点,二氧化碳的浓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H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HI段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不是光合作用最强,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错误;‎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之前开始的,D点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B错误;‎ C、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正确;‎ D、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之前,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积累,D错误。‎ ‎【点睛】方法点拨:明确坐标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在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影响罩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因素有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而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浓度。明确曲线中特殊点表示什么生物学意义。明确曲线的走向、变动趋势、揭示各段曲线变化趋势和含义并分析其原因。‎ ‎18.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指标 物种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 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 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和题表分析,影响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时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140μmol•m-2•s-1为马尾松植株的光补偿点,当光强大于140μmol•m-2•s-1时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错误;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 C、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图识表能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19.下图表示芍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①-⑧表示生理过程。‎ A. 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B. 过程⑦发生在线粒体中 C. 过程⑤⑥均需要[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D. 过程①③产生的[H]是相同的物质,过程⑧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暗反应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是二氧化碳的固定,⑥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⑦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⑧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详解】A、过程①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④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A项正确;‎ B、⑦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 C、⑤为CO2的固定,不需要[H]和ATP,⑥为C3还原,需要ATP提供能量,需要还原剂[H],C项错误;‎ D、过程①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H]为还原型辅酶Ⅱ(NADPH),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 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过程⑧为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项错误。‎ 故选A。‎ ‎【定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图示中①~⑧所示的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分析各选项。‎ ‎20.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④过程产生的ATP最多,①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 进行②过程的CO2只来自大气, 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 进行③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D. 给植物浇H218O,根细胞会产生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218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暗反应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A、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的ATP最多,①过程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一部分储存在ATP,一部分储存在NADPH,故A错误;‎ B、②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的CO2来自大气和自身细胞呼吸产生,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叶绿体,故B错误;‎ C、③过程为有氧呼吸一、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少量ATP,故C正确;‎ D、给植物浇H218O,参加根细胞的细胞呼吸产生C18O2,参加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18O2,18O2再参加有氧呼吸产生H218O,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1.下图表示‎20 ℃‎时玉米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A、SB、SC依次表示有关物质量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若提高CO2浓度,则B点向左移 B. 若植物缺少镁元素,则C点向左下方移 C. SC-SA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D. SA+SB+S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玉米在整个过程中都进行呼吸作用,并且由于温度不变,呼吸作用强度保持不变,因此可用SA+S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而由A点开始,光合作用出现,并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断增多;在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图中的SA可表示B点之前的光合作用量,也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合成量;但是超过B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C就可以表示B点之后的有机物积累量。‎ ‎【详解】A、提高CO2浓度,光补偿点减小,则B点左移,A正确; B、若土壤中缺Mg,则会缺少叶绿素,达到光补偿点所需的光照强度会增大,B点右移,同时达到光饱和点所需的光照强度将会减小,D点左移,C点左下方移动,B正确;‎ C、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净积累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SB+SC-(SA+SB)=SC-SA,C正确;‎ D、SA+S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消耗的总量,SB+S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量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真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进行解题。‎ ‎22.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的男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关于其形成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精子形成时可能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B. 精子形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 卵细胞形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 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形成过程均正常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母亲患血友病,基因型是XhXh,父亲正常,基因型是XhY,其儿子的基因型应该是XhY,但是这对夫妇却生了一个凝血正常的男孩,说明这个男孩有H基因,而母亲只能提供Xh配子,则H基因来自于父亲,说明父亲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时,同源染色体XH与Y没有分开,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形成了异常的精子XHY,并与正常的卵细胞Xh结合,形成受精卵XHXhY,长大后该男孩的凝血功能正常。故选B.‎ ‎23.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 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熟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知道DNA复制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详解】‎ 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者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B错误;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子链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相比加倍,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数减半,由此可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D错误;故选:C。‎ ‎24.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象(Ⅰ~Ⅳ表示染色体),正常情况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丙细胞中均有2个染色体组,丁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B. 乙细胞中Ⅰ和Ⅱ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乙→丙过程一定发生基因突变,丙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 丁为次级精母细胞,若Ⅲ为X染色体,则Ⅳ不可能是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细胞示意图: 甲位于有丝分裂后期,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乙细胞是体细胞或精原细胞; 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丁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 ‎【详解】A、图中甲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丁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A错误; B、乙细胞中Ⅰ和Ⅱ上的基因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乙→丙过程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丙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 ‎、由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细胞来源于雄性动物,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Ⅲ为X染色体,则Ⅳ不可能是Y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形和染色体数目,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图形的识别和对知识点的区分综合运用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5.图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 bc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 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着丝点断裂发生在de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段表示G1期,细胞中进行蛋白质合成,所以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正确;‎ 曲线bc段为间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此时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曲线cd段可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 曲线de段是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D正确。‎ ‎26.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几个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有2个四分体 B. 丙图可发生基因重组 C. 乙图中一定存在等位基因 D. 丙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而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项错误;图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此期可发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B项正确;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存在等位基因,C项错误;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表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7. 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 A.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 等位基因分离 C. 基因自由组合 D. 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 ‎【详解】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从而推知亲本白绵羊都是杂合体,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故选B。‎ ‎28.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B. 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可以是3:1‎ C. 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6:1‎ D. 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一定是AaBb和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甜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所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组成为A_B_,白花甜豌豆的基因组成为A-bb、aaB-和aabb。‎ ‎【详解】A、AAbb的白花豌豆与aaBB的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AaBb,A错误; B、如果是AABb或AaBB的紫花豌豆自交,子代中的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3:1,B正确;‎ C、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B-(紫花):A-bb(白花):aaB-(白花):aabb(白花)=9:3:3:1,即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C错误; D、若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3:5,则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重点考查基因型的判断以及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难度中等。‎ ‎29. 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活动逐步合成中间产物和紫色素,此过程是由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右图所示),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花。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香豌豆基因型B_D_时,才可能开紫花 B. 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开白花 C. 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 : 4 : 3‎ D. 基因型Bbdd与bbDd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 : 1 : 1: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_D_,蓝花的基因组成是B_dd,白花的基因组成是bbD_和bbdd,A项正确;‎ B、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因为缺乏基因B,无法合成中间产物,所以开白花,B正确;‎ C、基因型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紫(B_D_):4白(3bbD_+1bbdd):3蓝(B_dd),C正确;‎ D、基因型Bbdd与bbDd杂交,后代基因型为1BbDd、1Bbdd、1bbDd、1bbdd,表现型的比例为紫:蓝:白=1 : 1 :2,D错误。‎ 故选D。‎ ‎30.某植物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是粉红花。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相同表现型的植株的比例是 A. 3/32 B. 3/‎64 ‎C. 9/32 D. 9/64‎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子一代中是三杂合子,表现的都是杂合子的性状,而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是粉红花,所以在F2中具有与F1‎ 相同表现型的植株的比例是3/4×1/2×3/4=9/32,C正确,A、B、D错误。‎ ‎31.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 YYRR yyrr B. YyRr yyrr C. YyRR yyrr D. YYRr yyrr ‎【答案】C ‎【解析】‎ 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由选项可知杂交组合可知有两种杂交方式Yy×Yy或Yy×yy。若为Yy×Yy,则F1为1/4YY,1/2Yy,1/4yy,自交子代Y_为1/4+1/2×3/4=5/8,即黄:绿=5:3(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绿=3:5,(符合)。又由于F2圆粒:皱粒=3:1,所以F1为Rr,则双亲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故选C。‎ ‎32.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5/8 B. 3/‎5 ‎C. 1/4 D. 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应选用配子法来计算基因型概率。在开始审题的时候看到有两对等位基因,但是因为亲本均为bb,因此只要考虑Aa和AA这一对基因,此时应选择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bb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的结果始终是bb.因为,所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所以自由交配后AA的个体为,Aa的个体为,aa的个体为,但aa纯合致死,故AA的个体占,也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故选B。‎ ‎33.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而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的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蜂群中蜂王与工蜂都是雌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二倍体生物,其中工蜂不具有生殖能力.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生物,因此雄蜂的基因型与上一代蜂王产生的卵一样.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所以,雄蜂精子的基因组成与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 ‎【详解】F2代雄蜂的基因型共有AB、Ab、aB、ab4种,推出F1蜂王产生的卵有四种,即AB、Ab、aB、ab4种,只有当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时,才能产生这四种卵.由F2代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可以看出雌蜂是由一个ab的精子分别和AB、Ab、aB、ab4种卵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的,由于精子的基因组成是ab,则F1中的雄蜂基因型为ab.F1中的雄蜂基因型为ab,可以推出亲本的雌蜂基因型是aabb,又因为F1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说明亲本雄峰的基因型是AB,A正确,故选A。‎ ‎【点睛】雌蜂是受精卵发育而来,雄峰是单倍体,根据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和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3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岀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并没有提出遗传因子位于子染色体上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 B、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B正确;‎ C、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C错误;‎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35.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组成的系统称为内膜系统,各种内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进行交流。‎ ‎(1)小泡D的名称是____。H中的物质在信号分子作用于____后调节其释放。机体中的信号分子一般有_________、_____两类。‎ ‎(2)含有溶酶体酶的小泡是____(填字母),它除了具有图中所示功能外,还能够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 (3)A有__层磷脂分子层构成;下列哪些物质是通过核孔向细胞核内运输的_____(多选)。 ‎ A. tRNA B. RNA聚合酶 C. DNA聚合酶 D. mRNA ‎(4)通过囊泡形式转化的生物膜有_________。‎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 A.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高尔基体对合成物质进行修饰和改造并包装 C.有的分泌物释放到细胞膜外不受信号分子调控 D.细胞膜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向细胞内侧移动 ‎【答案】 (1). 囊泡 (2). 受体 (3). 激素 (4). 神经递质 (5). F (6).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7). 4 (8). BC (9).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10). BC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细胞核,B表示核糖体,C表示内质网,D囊泡,E表示高尔基体,F表示溶酶体。‎ ‎【详解】(1)c是内质网,内质网膜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小泡D囊泡;当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以后,可以刺激细胞产生相应的化合物,产生相应的反应,信号分子一般有两种:激素和神经递质。‎ ‎(2)溶酶体酶完成细胞内的消化作用,由图中信息可知,含有溶酶体酶的小泡是F;消化细胞吞噬的细菌,它除了分解外来物质以外,还可以分解细胞内衰老、受损的细胞器。 (3)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因此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 A、tRNA作为氨基酸的携带者,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错误;‎ B、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而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因此R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正确;‎ C、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过程,而真核细胞的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因此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 D、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错误。‎ 故选BC。 ‎ ‎(4)由图可知形成囊泡而转化的生物膜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5)A、内质网、高尔基体属于内膜系统,中心体无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高尔基体对合成物质进行修饰和改造并包装,B正确;‎ C、有的分泌物释放到质膜外不受信号分子调控,C正确;‎ D、质膜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向细胞内侧移动,例如胞吞作用,D正确。‎ 故选BCD。‎ ‎【点睛】‎ 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功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36.研究小组将某绿色植物置于一密闭、恒温的透明玻璃容器中,依次经过黑暗和适宜的光照处理后,测得容器中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黑暗条件下,乙图①②③④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 ‎(2)黑暗处理过程中,叶肉细胞可吸收容器内的氧气,在____上与___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光照条件下,光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的C点时刻,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______________。甲图中的B、C、D三个时刻进行比较,叶绿体产生O2速率最快的是_____点时刻。‎ ‎(4)光照处理后,除容器内氧气外,细胞内其它物质含量也会发生变化。与B点相比,D点叶肉细胞内C3物质的合成速率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5)根据甲图分析,光照时间到达D点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容器中氧气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③④ (2). 线粒体内膜 (3). [H] (4). ATP、[H]、O2 (5).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6).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和容器内的CO2 (7). B (8). 下降 (9).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CO2含量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10). 不再发生变化(或保持相对稳定) (11). 到达D点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在0~A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A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 ‎2、分析乙图:根据物质变化的规律,可推知①过程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过程为暗反应阶段的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详解】(1)黑暗条件下,植物乙图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因此①②③④过程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③④。‎ ‎(2)黑暗处理过程中,叶肉细胞可吸收容器内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光反应的产物是ATP、[H]和氧气,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由(AT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A时后到D时,氧气的释放量大于黑暗时氧气的消耗量,氧气量增加,说明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C点时刻,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细胞自身呼吸产生的CO2和容器内的CO2;而D时后,氧气量不再增加,说明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该绿色植物置于一密闭、恒温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可看作整个过程呼吸速率不变。A点后,随着光合作用的继续进行,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将会影响光合速率.据曲线图BCD三点的斜率,B点斜率最大,B点光合速率最大,叶绿体产生O2速率最快。‎ ‎(4)与B点相比,D点时容器内三碳化合物逐渐下降;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二氧化碳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逐渐降低。‎ ‎(5)根据甲图分析,容器内的氧气总量将不再发生变化;随光照时间延长,到达D点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7.Ⅰ.下图1中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1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染色体组_______个。‎ ‎(2)图1中A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数字)时段。图B的6-8时段对应图2中的______。‎ ‎(3)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注:Aa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应是图3中的_______。‎ Ⅱ.下图是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则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条,表示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是_______,图C细胞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答案】 (1). (第一)极体 (2). 0 (3). 2 (4). 8-9 (5). Ⅲ (6). A (7). Ⅱ. 4 (8). BD (9). 精细胞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B中0~2可表示间期,2~6可分别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5~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其中8~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 :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分子,Ⅰ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Ⅰ.(1)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则在雌性动物中为第一极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2)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在图B中的8~9时段;图B的6-8时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对应图2中的Ⅲ。 (3)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因此应选择雄性的隐性纯合子。由于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Y,因此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形态要小,故选A。‎ Ⅱ.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是BD;图C次级精母细胞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8.某雌雄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请回答问题:‎ ‎(1)该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的遗传遵循_________,植株中共有____种基因型。‎ ‎(2)若要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设计一个最佳杂交方案,其母本、父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3)♀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子代中表现为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若让♀乙(aaBb)×♂甲(Aabb)进行杂交,子代中表现为抗除草剂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6 (3). aabb、Aabb(顺序不能颠倒) (4). 3/4 (5). 2/3‎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1)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题意可知,“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并且“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因此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 ‎(2)若利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一般用测交的实验方法,可选择的亲本基因型的最佳组合是母本为aabb,父本为Aabb,由于母本只能产生ab一种卵细胞,而父本产生的精子为Ab、ab,比例为1:2,因此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除草剂植株:不抗除草剂植株=1:2。 (3))♀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子代中表现为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为3/4;若让♀乙(aaBb)×♂甲(Aabb)进行杂交,由于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1:2,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2:2,故子代中表现为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为4/6=2/3。‎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9.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将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请分析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系统,蓝藻________(填:有/没有)该系统。‎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做如下表的处理:‎ 步骤 试管 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加入缓冲液 加入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做处理 ‎2 mL ‎2 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 ‎2 mL ‎2 mL 无色 ‎10 min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 min ‎2 mL ‎2 mL ‎?‎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酚氧化酶的作用条件________。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试管A、C对照,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以防变色,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________的作用,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大量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也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答案】 (1). 生物膜 (2). 没有 (3). 温和 (4). 无色 (5). 蛋白质 (6). 强酸能使酶失活 (7). 高温使酚氧化酶失活 (8). 酚氧化酶 (9). 减少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1)细胞中具有生物膜系统,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分隔开;蓝藻没有该系统。 (2)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C试管加入强酸使酶失活,不能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仍为无色;B试管用蛋白酶处理,也不会变色,说明酚氧化酶被蛋白酶水解了,说明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C试管对照,强酸条件下,酚氧化酶也会失去作用,所以强酸使酶失去活性。 (3)高温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以防变色;红茶发挥酚氧化酶的作用;使茶多酚大量减少。‎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