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十八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生物试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 高三 生物 一、选择题 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B.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C.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据此分析。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 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 D、细胞学说的创立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D错误。故选D。 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罕见细菌,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由该细菌可知,细菌不一定都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D. 该菌是光能自养细菌,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细菌含有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故该细菌可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等结构。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错误; C、据题意可知,该细菌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细菌,故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C正确; D、细菌没有叶绿体,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叶绿素,D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细胞中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催化蛋白质分解的酶都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胰岛素、RNA、淀粉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 C. 脂质中的胆固醇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ATP的含量迅速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需要适宜的条件。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可在体内和体外反应。 3、蛋白质、多糖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 4、ATP在体内含量少,但ATP和ADP转化迅速。 【详解】A.催化蛋白质分解的酶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胃蛋白酶在胃发挥催化作用,A错误; B.组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B正确; C. 脂质中的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错误; D.剧烈运动中,骨骼肌细胞内的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仍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4.核孔是真核细胞核膜不连续形成的核质之间的通道,核孔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所具有的选择性的输送机制是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核孔的运输特点可推知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核内外物质的交换只能通过核孔来完成 C. 信使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D. 核孔数量不变,其与核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质等构成,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 【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根据核孔的运输特点可推知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 B、细胞核内外物质的交换一般大分子通过核孔来完成,小分子通过核膜来完成,B错误; C、核孔有选择性的使某些大分子通过,C错误; D、核孔数量根据细胞代谢的强弱,而有变化,不是不变的,D错误。 故选A。 5.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由于自由水减少、呼吸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由于结合水含量增加使其抗病虫能力等抗逆性增强 C. 风干种子的胚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代谢减慢,有机物的消耗减慢,A正确; B、风干种子自由水的含量下降,结合水含量增加使其抗病虫能力等抗逆性增强,B正确; C、风干种子的胚细胞是活细胞,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 D、风干种子自由水的含量下降,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C。 6.发菜细胞群体呈蓝黑色,状如发丝,生菜是一种绿色植物,两者分别与“发财”、“生财”谐音而倍受百姓青睐。下列属于发菜和生菜的相同点的是 A. 是真核生物 B. 含有叶绿体 C. 能有丝分裂 D. 是自养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发菜属于原核生物,而生菜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生菜属于真核生物,而发菜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B错误; C、有丝分裂属于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原核生物的细胞一般进行二分裂,而发菜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发菜和生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D正确. 故选D。 【点睛】区别发菜和生菜的生物类型,进而确定其组成的细胞类型,然后根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依次分析判断。 7.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 B. 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 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 这种染色剂的加工、分泌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等,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主要元素,A正确; 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特异性地识别,与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是糖蛋白,B正确; C、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口服,C正确;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分泌蛋白的加工、分泌的细胞器只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分泌蛋白,进而结合其组成元素、合成、加工场所、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8.利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单位:mmol/L),其部分配方如下:SO4 2― 0.15;Ca 2+1;H2PO4― 0.25;Zn2+ 0.2等,植物根细胞吸收最少的是 A. Zn2+ B. SO4 2― C. Ca 2+ D. H2P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Cu、Zn、B、Mo等。 【详解】由于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Ca、S、P等元素,这些元素只能靠根从培养液中吸取,而培养液能为花卉提供Ca、S、P的离子分别是Ca2+、SO42-、H2PO4-,因此花卉对这些离子的吸收量较大,而Zn属于微量元素,因此花卉对Zn 2+的吸收量较少. 故选A。 【点睛】熟记组成细胞的元素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种类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①取细胞制片 ②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③水解 ④盖上盖玻片 ⑤冲洗涂片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②③④①⑤ D. ⑤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 1.取材: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63 4.染色:①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②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之后盖上盖玻片→观察,即①③⑤②④. 故选B。 10.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 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D. 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 【详解】A、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A错误; B、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B错误; C、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C错误; D、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可知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题干信息的把握(最适温度下)以及曲线中各段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1.如图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中Q是激素 B. ②中Q是载体 C. ③中Q是抗体 D. ①②③中Q都具特异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Q物质具有多种功能,在①中L在Q的作用下能变成其他物质,Q在①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为酶;在②过程中L在Q的作用下被排出细胞外,起运输作用,为载体;在③过程中L与Q结合后,L被消灭,起免疫作用,为抗体。 【详解】在①中L在Q的作用下能变成其他物质,Q在①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为酶,A 错误;在②过程中L在Q的作用下被排出细胞外,起运输作用,为载体,B正确;在③过程中L与Q结合后,L被消灭,起免疫作用,为抗体,C正确;酶、载体和抗体具有特异性,D正确。故选A。 【点睛】蛋白质的作用:结构蛋白、催化作用、免疫作用、调节作用、运输作用等。 12.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 菠菜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色脂肪粒 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菠菜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A正确;B.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粒经苏丹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橘黄色,B错误;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需经健那绿染色才能观察到,C错误;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细胞核被液泡的紫色掩盖,不能被观察到,D错误。故选A。 1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条件下,线粒体也能产生ATP B. ATP丢失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 C. 在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也能产生ATP D. 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放能反应,此反应正常进行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ATP的组成元素:C、H、O、N、P 2、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 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 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 3、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氧条件下,线粒体不能产生ATP,A错误; B、ATP丢失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下的是AMP,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B正确; C、在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ATP,C错误; D、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吸能反应,此反应正常进行需要ATP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B。 【点睛】吸能反应需要ATP提供能量,放能反应需要合成ATP。 14.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 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 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②属于协助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③属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④ 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影响膜的流动性,图中①②③④四种运输方式都会受到影响,A错误;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B正确;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C正确;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是③的运输方式,D正确。 故选A。 【点睛】易错警示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8个“不要漏掉”:(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有些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4)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6)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7)胞吞(吐)的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层数为0,因为该过程是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转入或转出细胞的。(8)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15.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 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有葡萄糖缩合而成 C. 淀粉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而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胆固醇等,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它们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B正确; C、淀粉和脂肪都是由C、H、O组成,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 D、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脂肪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耗氧比脂肪少,产生能量少,D错误。故选D。 16.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 西瓜汁中虽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不适于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 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需要滴1~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D.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看到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看到的是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属于亚显微结构;还原糖的检测中,为避免颜色干扰,通常要选择浅色的材料,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去浮色;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现紫色反应。 【详解】A、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 B、西瓜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西瓜汁含有色素,会干扰还原糖鉴定中的颜色反应现象,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B正确; C、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应该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C错误; D、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D正确。故选C。 17.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脂肪和蛋白质 C. 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 所有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但植物细胞的大小由细胞壁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构,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详解】A、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 B、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B错误; C、据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 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植物细胞的大小由细胞壁决定,D正确。故选B。 18.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天) 1 2 3 4 5 6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81 62 20 0 0 0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79 78 77 74 67 65 A. 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 表中数据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 有核部分细胞个别死亡最可能是由于人为伤害或凋亡 D. 本实验选用100个细胞使实验偶然性小,实验数据较可靠 【答案】B 【解析】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表中数据显示,细胞核的有无与细胞存活有关,故可证明细胞核有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但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19. 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进一步分离该细胞的某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反应都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 A. 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 C. D.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这说明该细胞含有细胞壁,且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则该细胞为植物细胞;该细胞器含有尿嘧啶,可能为线粒体、叶绿体或核糖体。 【详解】A、2C3H4O3(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正确;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这是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正确; C、,这是有氧呼吸过程,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第二步在线粒体基质,第三步在线粒体内膜,C错误; D、6CO2+12H2O→C6H12O6+6H2O+6O2,这是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D正确。 故选C。 20.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渗透平衡后,乙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同 C.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略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NaCl 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后自动复原 D.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④⑤⑥依次是细胞膜、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膜,共同组成了原生质层⑦;根据题图回忆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解答问题。 【详解】A、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甲中的半透膜没有选择性,而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性, A正确; B、由于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说明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渗透平衡后,乙漏斗内外溶液有高度差,所以乙漏斗内外溶液有浓度差,B错误;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略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正确;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细胞体积减小,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D正确。 故选B。 21.下列关于颤藻和黑藻这两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细胞在分裂时,都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转化 B. 二者的遗传物质既分布于细胞核、也分布于细胞质 C. 二者的细胞中,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D. 二者的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并产生还原氢和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 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B错误; C、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其光合色素分布在光合片层膜上,C错误; D、二者的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并产生还原氢和ATP,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容易对“颤藻和黑藻”两类生物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混淆。 22.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②普遍存在于皮下和内脏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 若图中①为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C.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 若③为生物大分子,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一定是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分布和功能,分析题图可知,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①可能是蛋白质(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是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或磷脂. 【详解】A、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 ,且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可能是脂肪,A正确; B、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①最可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 C、④如果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C正确; D、③如果为生物大分子,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或RNA,D错误。 故选D。 【点睛】熟悉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23.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核糖核酸,人体内有4种 B. 从图中看该物质只含有C、H、O、P四种元素 C. 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 用甲基绿对其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据此答题。 【详解】A.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该物质有4种,A错误; B.该物质只含有C、H、O、N、P5种元素,B错误; C.该物质聚合形成RNA,要分布于细胞质中,C正确; D. 用甲基绿对DNA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甲基绿不能染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24.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的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中含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核中含少量RNA)。 3、乳酸菌、破伤风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详解】A、乳酸菌细胞内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A错误;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 C、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错误; D、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键:首先要区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次是乳酸菌和破伤风杆菌都是厌氧型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5.某渗透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已知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在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C. 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 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半透膜可以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不允许二糖中的蔗糖透过.蔗糖酶能将一分子的蔗糖水解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它们均属于单糖,它们也可以通过半透膜。 【详解】AB、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导致漏斗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单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A错误,B正确; C、加酶后,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在烧杯中检测不出蔗糖,C错误; D、蔗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蛋白质,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因此烧杯中不能检测出蔗糖酶,D错误。 故选B。 26.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 B. 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 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 D. 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红细胞浸入a溶液中保持正常形态,说明a溶液浓度等于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红细胞浸入b溶液中吸水膨胀,说明b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红细胞浸入c溶液中失水皱缩,说明c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因此,a、b、c溶液浓度大小:b<a<c。根据分析可知,图中所示a组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b溶液浓度<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c溶液浓度,故浸泡过程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B正确;若向a组烧杯加入少量葡萄糖,则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较高,细胞可能发生先失水,而后由于葡萄糖进入细胞使得细胞内液的溶质浓度增大,导致细胞吸水,C正确;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由于水分子的运输,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分子,D错误。 27.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稻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有ATP的生成 B. ATP中的“A”与 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 ”表示不同物质 C. 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最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 水稻在有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 ATP 的生成;在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 ATP 的生成,A 正确; ATP 中的“A”代表的是腺苷,ATP 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是腺嘌呤,B 正确; ATP 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 正确;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 ATP 与 ADP 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D 错误。 【考点定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名师点睛】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ADP和ATP的关系: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个高能磷酸键。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2)ATP的水解: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 (3)ATP的合成: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28.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酶的合成一定经过转录与翻译两个过程 B. 高温、低温都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 C. 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D. 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 【详解】A、蛋白质类的酶的合成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而RNA类的酶只需要经过转录过程,不需要翻译过程,A错误; B、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而低温不会,B错误; C、所有活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因此都含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原核细胞的呼吸酶、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和无氧呼吸的酶都不分布于线粒体,C正确;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29.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因变量是酶的种类 B. ATP中含有核糖,形成时需要酶的催化;酶中可能含核糖,形成时需要消耗ATP C. 酶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ATP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场所合成 D. 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产生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4、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②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或细胞质基质。 【详解】A、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A错误; B、ATP中含有核糖,形成时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故其中可能含核糖,形成时需要消耗ATP,B正确; C、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RNA类的酶在细胞核内合成,C错误; D、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过程消耗ATP,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悉ATP和酶的化学本质以及分子结构组成是分析本题的基础。 30. 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 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 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 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慢跑时进行有氧呼吸运动,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A正确; 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又不会冻伤果蔬,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 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C错误; 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在晒干的过程中,失去的是自由水,从而通过减少水分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X所指的元素为________。 (2)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 (3)图中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在_______,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②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 (4)细胞结构Ⅱ在细胞中分布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P (2).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 (3). 核糖体 (4). e-rm/r-18 (5). 细胞膜的外侧 【解析】 【分析】 1、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糖类是由C、H、O组成。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是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5 、在细胞膜的外表,由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6、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分析题图可知,Ⅰ染色体,A是DNA,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E是蛋白质,B是多肽链,b是氨基酸,Ⅱ是糖蛋白,C是多糖,c是葡萄糖,X表示的元素是N、P,Y表示的元素是N。 【详解】(1)题图中的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所以图中X所指的元素为N、P。 (2)题图中的A是DNA,其中文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 (3)题图中的E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多样性从b氨基酸分析为组成B的b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过程②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发生场所是核糖体;若b(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②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蛋白质),设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X个,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则有关系式:r(m+X)-18X=e,解得:X= e-rm/r-18个。 (4)题图中的结构Ⅱ是糖蛋白、也叫糖被,位于细胞膜外侧,具有保护、润滑和识别作用。 【点睛】1、染色体和细胞膜上都有蛋白质 2、染色体和细胞膜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 32.下图1为某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2中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中填序号或字母): (1)分离图2中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h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____;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字母)。 (2)若图1为人的唾液腺细胞,则其主要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与其它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相比较,a~h中数目一定较多的细胞器是[ ]___。 (3)c结构上的⑥称为_____________。 (4)如果图1细胞具有明显的b结构,则该细胞是否会出现g的现象?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2细胞是新鲜马铃薯块茎细胞,则图中肯定不应有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h] b、f (3). 蛋白质 (4). [f] (5). 高尔基体 (6). 信使RNA (7). 不会 (8). 具有成熟大液泡的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会出现细胞分裂 (9). 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表示某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其中结构①~⑤依次是: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 分析图2:图2中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其中a-h依次表示叶绿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染色体和细胞膜,⑥表示mRNA。 【详解】(1)由于各种细胞器的质量不同,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即图2中h。a~h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液泡和高尔基体,即b、f。 (2)若图1为人的唾液腺细胞,则其主要分泌物是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从细胞膜分泌出去,整个过程线粒体供能。与其它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相比较,a~h中数目一定较多的细胞器是[f]高尔基体。 (3)c核糖体上的⑥称为mRNA。 (4)图2中b表示大液泡,g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若图1细胞具有明显的大液泡,说明该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此时已经不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因此不会出现g的现象。 (5)若图2细胞是新鲜马铃薯块茎细胞,则图中肯定不应有的是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点睛】植物能分裂的细胞没有大液泡。 33.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1)曲线甲代表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2)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a、b、c……)表示。 (3)细胞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其最可能与膜蛋白质成分(水通道)有关。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据此研究水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可用图1中的________(a、b、c……)表示。 (4)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该过程被称为_______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的结构特点。 【答案】 (1). 自由扩散 (2). 载体数量和能量供应 (3). 吸收 (4). a (5). 磷脂双分子层 (6). 人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7). c (8). 胞吐 (9).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详解】(1)曲线甲表明,随细胞外液浓度的增大,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也增大,两者呈正相关,故曲线代表自由扩散;曲线乙表明,不管细胞内外浓度差方向如何,物质都能跨膜运输,故曲线代表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并消耗能量;曲线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载体数量和能量供应。 (2)图1中A是载体蛋白,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糖蛋白,a是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b是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c、d都是物质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e是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离开细胞。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吸收物质X,可用图1中的a表示。 (3)细胞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此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其最可能与膜蛋白质成分(水通道)有关。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其中人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便于研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是否与水通道有关,据此研究水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可用图1中的c表示。 (4)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则该过程被称为胞吐,其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点睛】1.方法技巧——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影响跨膜运输的曲线: (2)O2浓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曲线: 34.下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一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____。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 温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⑧ 3.4 1.9 0 (4)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二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探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 A酶 (3). 40 (4). A酶( 纤维素酶)已被蛋白酶催化分解(“A酶失活”也对) (5).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该曲线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酶活性,故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图二:根据图一相同温度下A酶的活性大于B酶,故图二中如果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A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B酶。 分析表格:表格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①②③④⑤⑥⑦之间的温度梯度为10℃,看图可知⑧处应是温度为50℃B酶的活性为5.0。 【详解】(1)根据图一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可知,本实验的探究课题是探究(研究)温度对A酶和B酶活性的影响。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A酶,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图中80℃时,彻底失活的酶是B酶。 (3)根据图一曲线可知,该实验温度梯度设置是10℃,故③处应是40℃,看图可知⑧处应是温度为50℃B酶的活性为5.0。 (4)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蛋白酶会催化A酶水解,所以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 (5)30℃时A酶活性大于B酶,故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B酶。曲线如图: 【点睛】易错点: 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所以一些酶与蛋白质相接触会被水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