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5、16班)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5、16班)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核酸 B.心脏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A ‎【解析】核酸是有机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故A符合题意;心脏属于器官,故B不符合题意,森林属于生态系统,故C不符合题意;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代谢和繁殖离不开细胞 ‎2.下列物质与所含的元素,对应错误的是 A.叶绿素:N B.磷脂:N C.血红蛋白:Fe D.生长素:P ‎【答案】D ‎ ‎ ‎3.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B.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不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C.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都是在各种细胞器中完成的 D.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答案】B ‎【解析】细胞核不是细胞器,故A错;好养细菌没有线粒体,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其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级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故B对;细胞质基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故C错;蓝藻不含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错。‎ ‎【考点定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 B.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 C.⑤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D.①②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 ‎【答案】D ‎【解析】A.③是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故A错;B.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大,故B错;C.⑤不产生蛋白质,故C错;D.①②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故D对。‎ ‎【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 ‎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实验,必须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颜色的变化 B.用斐林试剂检测某组织样液,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经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可用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还原性糖的鉴定、脂肪的鉴定、线粒体的观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 ‎6.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大的叶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B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7.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棉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C.多细胞生物体中,新细胞的产生和细胞凋亡是同时存在的 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由于细胞中酪氨酸酶失活,黑色素不能合成造成的 ‎【答案】D ‎【解析】石棉属于化学致癌因子,A对;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B对;多细胞生物体中,新细胞的产生和细胞凋亡是同时存在的,C对;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由于头发变白是由于细胞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错 ‎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命历程 ‎8.下列对基因的分离定律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F1高茎豌豆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 B.F2高茎和矮茎豌豆之比为3∶1‎ C.F1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豌豆之比为1∶1‎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比为1∶1‎ ‎【答案】A ‎【解析】A、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正确; B、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C错误 D、雄配子一般多于雌配子,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9.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R、r)及黄色与绿色(Y、y)两对等位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答案】D ‎ 10.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下图中的 C. D.‎ ‎【答案】A ‎ 11.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A、a所在染色体不是X染色体),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细胞在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内含有7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A.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散乱,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故A对;‎ B.由图中可知,Aa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故B对;‎ C.该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C对;‎ D.该细胞内含有8个DNA分子,故D错。‎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的特点 ‎12.一个细胞在紫外线照射下,DNA发生断裂,修复后某基因比原来缺失了4000个碱基对,致使该基因结构改变,指导合成的相关蛋白质失去原有功能。以上变异属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量变异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变异为基因结构改变,故属于基因突变,选B。‎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定义 ‎13.水稻是一种二倍体植物,其花粉发育异常由两个基因导致,分别为核基因rf(其等位基因为Rf)和质基因S(正常基因为N),当两个基因同时起作用时才使花粉不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rf基因和S基因转录的场所不同 B.花粉能够正常发育的水稻植株有5种基因型 C.Rf和rf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Rf、rf和S、N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一株水稻Rfrf S自交产生F1,F1自由交配产生F2,F2中的rfrfS植株占1/4‎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14.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A.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A ‎【解析】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的左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向左弯曲生长;固定纸盒,旋转植株,光源在左,小窗在右,植物不能被光照射,所以植物直立生长;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物和小窗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每当小窗转到左侧时,植物近小窗侧就接受一次光照射,所以植物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植物的向光性 ‎15.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B.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答案】D ‎ 16.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将兴奋传递到E;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兴奋不一定能传递到E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答案】A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17.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激素的受体Y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Z所致。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Z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 B.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 C.UDP可能会抑制X的分泌 D.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X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激素的受体Y结合”,可见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 B、由于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只有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因此Y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对患者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可能是UDP通过抑制抗体X的分泌所起的作用,C正确; D、激素Z即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18.右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答案】D ‎ 19.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A.过敏反应 B.系统性红斑狼疮 ‎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D.艾滋病 ‎【答案】B ‎ 20.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一条曲线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同时还要注意甲乙两图之间横坐标上的时间对应关系. 故选:D ‎【考点定位】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环境污染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名师点睛】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21.已知右图中的纵坐标表示相对值,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X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则Y可表示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B.若X表示草鱼S型增长曲线中最大增长速率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则Y可表示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时对应的种群数量 C.若Y表示Aa自交子一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则X可表示Aa自交子二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D.若Y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X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 ‎22.光合作用光反应的简要过程如下图。已知色素可把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侧H+的来源不仅仅只有水的光解 B.暗反应有关酶存在于甲侧 C.图中存在的叶绿体色素有P680和P700‎ D.光反应时消耗了水分子,但没有生成水分子 ‎【答案】‎ ‎【解析】A.由图可知,乙侧H+的来源有两个,故A对;‎ B.暗反应有关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故对;‎ C.由图可知,图中存在的叶绿体色素有P680和P700,故C对;‎ D.光反应时消耗了水分子,但没有生成水分子,水分子的生成在暗反应,故D对。‎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 ‎23.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完整周期图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c→d→e→b B.d图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C.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b和c两个时期,基因发生突变主要在a时期 D.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答案】D ‎ 24.下方是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乙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有差异,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Ⅱ4个体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 B.Ⅰ2与Ⅱ2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C.若Ⅱ1与Ⅱ2再生育,最好生男孩 ‎ D.若Ⅱ1与Ⅱ3婚配,生患病小孩的概率为5/8‎ ‎【答案】D ‎ 25.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中,结论错误的是 A.用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只能检测到32P B.将1个DNA分子置于含15N的环境中复制3次,含有15N的子代DNA分子占3/4‎ C.将3H标记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含1H的培养基中,进行到第2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D.用14C标记目的基因,若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目的基因导入成功 ‎【答案】B ‎【解析】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内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32P标记,A正确;‎ B.将1个DNA分子置于含15N的环境中复制3次,含有15N的子代DNA分子占100%,故B错;‎ C.将3H标记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含1H的培养基中,进行到第2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故C对;‎ D.用14C标记目的基因,若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目的基因导入成功,故D对。‎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的复制,基因工程 ‎【名师点睛】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6.科学工作者分离得到了某生物的基因A,将其解离成两条单链,用其中一条与基因A的信使RNA杂交配对,结果如图所示,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1、3、5、7部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在一起的 B.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将两条链分开 C.图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碱基对2种 D.由于2、2、6片段无法与信使RNA结合,因此2、4、6片段属于DNA分子中的非基因片段 ‎【答案】D ‎ 2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B.在Ⅱ时间段后A的基因频率下降了1/3‎ 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在Ⅰ、Ⅱ、Ⅲ段,自然选择对A、a这对等位基因均起作用 ‎【答案】B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 ‎28.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2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 B.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答案】D ‎【解析】‎ A、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随着放入捕食者数目的增多,甲和丙的存活率减少,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正确; B、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的存活率逐渐增大,可获得的资源逐渐增加,B错误; C、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随着放入捕食者数目的增多,甲和丙的存活率减少,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正确 D、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很低,甲和丙的存活率很高,此条件下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正确;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 ‎【名师点睛】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可见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甲、乙、丙相对数量发生变化,说明捕食者数量会影响甲、乙、丙之间的竞争关系 ‎ ‎29.科学家R.L. 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能量数值 动物各类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答案】D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从表格中数据获取有效信息.摄入量=同化量+微生物分解的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即表格中生产量)‎ ‎30.右图为建立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人工湿地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芦苇、绿藻、黑藻在水中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C.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应适当控制,否则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 D.与自然状态下的湿地相比较,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不只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31. 19世纪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A.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C. 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 D. 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E. 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答案】BDF ‎【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正确; C、细胞学说没有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E. 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F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名师点睛】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后来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补充,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F. 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3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液等 C. 维持细胞内液、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分别是K+、Na+‎ D.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有限 E. 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即可 ‎【答案】ABE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33.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A. 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 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D. 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答案】CD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等实验证明了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没有研究染色体的组成,B错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是发现了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同时又为 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CD正确。‎ ‎【考点定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名师点睛】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内容是: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2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重要意义是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 ‎34.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A.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B.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C.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答案】ABC ‎ 35. 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植物激素的敏感度程度不同造成的 A. 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得快 B. 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C. 顶芽比侧芽生长得快 D. 用2,4—D除去麦田杂草 ‎【答案】BD ‎【解析】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作用对象只有一种,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不是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A错误; B、该选项中生长素作用的对象是根和茎2种,其原因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导致根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是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B正确; C、该选项中生长素作用的对象都是芽,其原因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造成的,C错误; D、是利用双子叶植物对激素敏感,单子叶植物对激素不敏感来清除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利用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 故选:BD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不同植物、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更敏感 三、教材原文填空(8分)‎ ‎36. 细胞骨架是由________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蛋白质 ‎ 37. 很多种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其中________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糖类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考点定位】糖类的功能 ‎38.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_______。‎ ‎【答案】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考点定位】细胞癌变的内因 ‎39. DNA分子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答案】(独特的)双螺旋 ‎【解析】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考点定位】DNA的结构特点 ‎40. 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为________。‎ ‎【答案】不定向性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导致了基因多样性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点 ‎41. 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4mg/mL,而1 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这体现了激素作用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微量和高效 ‎【考点定位】激素的特点 ‎42.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_形式。‎ ‎【答案】数学 ‎【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考点定位】数学模型 ‎43.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生态系统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定位】生物圈的定义 四、非选择题(52分)‎ ‎44.(12分)Ⅰ.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呼吸底物为葡萄糖)。请回答:‎ ‎(1)在图1中,若氧气的消耗量为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同释放的CO2总量为b,当O2浓度在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范围内时,则a=b。‎ ‎(2)图2为甲、乙两种蔬菜在适宜温度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甲与乙比较,G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是________。‎ ‎(3)已知图3中的甲酶和乙酶分别是图2甲、乙两种生物分解葡萄糖的酶,图4表示35℃时乙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请在答卷相应位置的图4上画出甲酶(其它条件与乙酶都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Ⅱ.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即当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却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4)Rubisco酶的 “两面性”与酶的________(特性)相矛盾。‎ ‎(5)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sco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 ‎(6)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和反应场所上看,暗呼吸不需要光(有光无光均可以)及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呼吸则________。‎ ‎【答案】(1)D~F (2)甲 (3)‎ 甲酶 ‎(4)专一性 ‎(5)C3(或三碳化合物)‎ ‎(6)需要光及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6)“暗呼吸”即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能进行,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分析图解为解题关键.图一中,横轴代表氧气浓度,可以看出,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受抑制,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并且在图中A点时呼吸作用最弱.图二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速率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适宜较强光照,乙植物适宜较弱光照,即分别为喜阳、喜阴植物 ‎45.(6分)山猪的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其短尾和长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尾形与基因关系如图1。现用两只纯合山猪杂交,结果如图2:‎ ‎(1)图1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是________。‎ ‎(2)对甲、乙两只山猪组织切片进行荧光标记,已知细胞内的B、b基因都可以被标记并产生荧光。甲的切片中大部分细胞内都有2个荧光点,而乙的切片中大部分细胞内只有1个荧光点,则B、b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雌性山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亲代雄性山猪的尾部细胞内无法检测到基因A产生的mRNA,而有些短尾山猪尾部细胞内可以检测到,则F1自由交配,F2中短尾和长尾个体数之比理论上为________。‎ ‎(4)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基因C,导入纯合长尾雌雄山猪产生的受精卵中,并成功使该受精卵最终发育为一只短尾山猪,其原理是基因C的转录产物能够和细胞内的某些同种核酸分子牢固结合。从遗传信息的传递上看,这其实是抑制了遗传信息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答案】(1)两对(或多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或一个性状)‎ ‎(2)X AAXbXb (3)5∶3 (4)RNA 蛋白质 ‎ ‎ ‎ 46.(16分)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 1=25。下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问答:‎ ‎(1)图中“?”处的基因是________,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配子②和③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有一些抗病水稻,其中有部分杂合子,现通过连续自交并每代拔除感病植株来提高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若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7号染色体的三体植株,这些三体植株的存在不会影响育种目的,因为该过程中随着感病植株被拔除,________不断降低;为了进一步简化操作,拟除去套袋环节,改为每代自然传粉并拔除感病植株,也可以达到提高纯合抗病植株比例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相对于连续自交来说,育种进程较________。(填“快”或“慢”)。‎ ‎(3)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可能是三体植株,也可能是如⑤所示由于________导致的。令作________。(填“父”或“母”)本测交,若:‎ Ⅰ.子代中抗病植株:感病植株=________,则该植株为三体植株;‎ Ⅱ.子代中抗病植株:感病植株=________,则该植株发生了如⑤所示的变异。‎ ‎【答案】(1)A 不可能 (2)a基因的基因频率 慢 ‎ ‎(3)染色体(片段)重复 父 1∶2 1∶1‎ ‎【考点定位】遗传和变异、减数分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 ‎47.(11分)乙酞胆碱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在图甲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___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 ‎(3)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 ‎(4)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下图曲线A、B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α-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α-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答题卡相应)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α-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曲线的线型按A、B线型)。‎ ‎【答案】(1)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2)⑤ 内环境 ‎(3)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4)(对一条曲线给2分,共4分,批改注意核对线型及曲线的高度)‎ ‎ 48.(7分)福建龙井生态农业凭借多年来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整套生态链养殖、种植模式,形成资源低投入低,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生产成本降到了最低。下图为福建龙井生态农业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此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和能量的________。‎ ‎(2)若调查放养的山鸡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 ‎(3)废弃的标本填埋于土壤中,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其分解。为了充 分利用废弃的标本中羽毛含有的蛋白质资源,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水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他们应从________处取土壤,并制成土壤稀释液。‎ ‎(4)以黑麦草和玉米草的秸秆为原料还可以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大棚温室保温膜,与普通塑料大棚保温膜相比,它的最大优点在于________。‎ ‎【答案】(1)牧草和新型水果(植物) 分解者 良性循环(循环利用) 多级利用 ‎(2)标志重捕 (3)填埋 (4)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且无污染 ‎【解析】(1)由图可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牧草和新型水果,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分解者。此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考点定位】生态农业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