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广安中学高2018级12月生物月考试题 出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60分,1-10题,1分/个;11-35题,2分/个)‎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同一块地里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 B.同一个池塘里的鱼 C.一片森林里的植物 D.同一湖泊里的水生动物 ‎2.下列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叙述是 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量 ‎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包括 A.光照强度 B.湿度 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 ‎4.下列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组是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细胞、T细胞 ‎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达尔文父子首先发现 B.可透过明胶片 C.由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 D.具有向光性 ‎6.下列哪项不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 A.升高血糖浓度 B.维持血浆渗透压 C.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D.运输氧气 ‎7.某动物园中,一只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短暂性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A.胰岛素和胸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葡萄糖 ‎8.据联合国预测,我国人口在2020年以后会出现负增长,其依据是 A.出生率与死亡率 B.迁入率与迁出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9.下列演替过程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D.火灾过后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10.下列群落中,垂直结构最复杂的是 A.草原 B.荒漠 C.苔原 D.热带雨林 ‎11.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 B. C. D.‎ ‎12.在某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它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蝌蚪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该物质多了就会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 A.捕食、种内斗争 B.捕食、竞争 C.种内斗争、竞争 D.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13.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过敏 B.风湿性心脏病 C.先天性免疫缺陷 D.脊髓灰质炎 ‎1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新性状一定不遗传给子代 C.黄色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产生了绿色子代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15.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家蚕可以增加产丝量 B.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交尾可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C.喷洒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青香蕉,可以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 ‎16.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B.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C.激素的合成都需要酶,但并不是所有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 D.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17.2017年,三个美国科学家揭秘生命的“生物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 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 B.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 C.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 D.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小鼠一定会出现高血糖 ‎18.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19.青霉素过敏是青霉素进入人体后,其降解产物中的青霉烯酸能与体内的组织蛋白结合成抗 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是人至少第二次使用青霉素时出现的 B.青霉素过敏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C.青霉素对于一些人可以称为过敏原 D.当青霉素再次进入人体后,能直接被浆细胞识别并快速产生抗体 ‎20.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 ‎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 ‎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 ‎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21.如图可用来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 B.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 C.1表示调节方式,2〜4分别表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D.1表示血糖来源,2〜4分别表示食物、肝糖原、非糖物质 ‎22.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B.病毒感染→人体效应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卵双生姐妹间因为基因重组导致性状上差异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有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D.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25.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B.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 C.该水库中所有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26.下列过程或反应,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蔗糖水解转变成葡萄糖和果糖 ‎ B.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交换重组 C.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27.某学生进行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 mm3)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28.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 B.曲线a体现了该动物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 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 ‎29.某人去外地出差,因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高血压症状,经调查发现其在当地喜食偏咸的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上的兴奋传导有关,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a+外流 B.过多Na+和Cl-进入血液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 C.过多Na+和Cl-进入人体,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上述现象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0.如图为研究者构建的某地区“捕食者—猎物”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B.N2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P3代表了捕食者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31.下列与调查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目测估计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 B.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中某些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3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的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1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33.图示是为理解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正确的是 A.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促进生长作用,则a为根,b为茎 B.若x表示HIV浓度,y表示细胞数量,则a为B细胞,b为T细胞 C.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高血糖素, ‎ b为胰岛素 D.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甲状腺激素,‎ 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4.临床上人体给药方式有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口服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B.肌肉注射时用酒精消毒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C.静脉点滴通常将药物溶解在无菌的蒸馏水中进行 D.三种给药方式中,治疗效果最显著的是肌肉注射 ‎35.香菜是人们熟悉的提味蔬菜。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多,占21%,而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低,分别占4%和3%。研究发现,这与人类11号染色体上的OR6A2基因有关,该基因会让人对醛类物质更敏感,更容易闻出香菜里的特殊味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的差异说明不同人群间存在生殖隔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类的嗅觉等性状受基因控制,但基因与性状间并不都一一对应 C.OR6A2基因是常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部分人会随年龄增长逐渐接受香菜,可能与OR6A2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6.(10分,每空1分)中国是世界上首个种植水稻的国家,也是首次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育种专家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下列中国水稻育种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1:1956年,我国有种专家利用自然矮杆突变体成功培育出抗倒、耐肥、高产的籼稻“广场矮”品种,实现了我国水稻的首次大幅增产。‎ 材料2:袁隆平利用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首次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稻,平均每年多解决6000万人的粮食问题,实现了我国水稻的第2次大幅增产。‎ 材料3:20世纪90年代,育种工作者利用亲缘关系较远的籼稻和粳稻杂交培育出杂种优势更明显的超级籼粳稻,再增产20%以上。‎ 材料4:搭载航天卫星培育的“五工稻1号”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透、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成为餐桌大米的首选。‎ 材料5:本世纪初,有科学家尝试将C4植物相关基因引入水稻,以提高水稻的抗旱力和产量 材料6:2015年,我国培育的四倍体水稻成功突破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使多倍体水稻育种成为新世纪绿色革命的助推器。‎ (1) 培育籼稻“广场矮”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利用同一原理的还有材料______________的育种过程,这一育种方法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原因 _。‎ ‎(2)材料5运用的育种原理与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的是该育种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3)已知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某水稻优势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杂种优势衰退,若杂交种水稻(BbDd)自然状态传粉,则子代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故杂交稻需年年制种。‎ ‎(4)四倍体水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多,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___________(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 。‎ ‎37.(10分,除特别强调外,每空1分)‎ 同一物种,分布地域不同,会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从而可能出现亚种,华南虎和东北虎就是这样的两个亚种。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及朝鲜一带,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37至506头。华南虎:分布于华中地区的南部,估计种群数量约有20至3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华南虎和东北虎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 。‎ ‎(2)很多年以后,它们可能会分别要分别形成新物种,那么必须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步骤。‎ ‎(3)由于人类活动,野生华南虎已经几乎灭绝,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又一个实例!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4)下图为某段时间内,东北虎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该种群在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该种群在Y3-Y4时间段内保持遗传平衡,且只有a一个等位基因,该时间段A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_______。(2分)‎ ‎38.(10分,除特别强调外,每空1分)如图是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相关问题: ‎ ‎ ‎ ‎(1)若该图表示人体的神经调节,则在该模型上完成的过程称 ,其中E结构由 (2分)构成.模型中能对信号进行解析和综合的结构是图中的 结构(填图中字母)。 ‎ ‎(2)若该图表示人体水盐调节,且A、B、C E为结构,D为物质.其中C代表垂体,则D代表 ______ 。从人吃的食物过咸时开始,到E结构做出反应为止,整个过程为 ______ 调节.与酶不同,D物质起作用后,将被 ______ ,因此需不断的产生。 ‎ ‎(3)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C、E均代表细胞,则促使C细胞开始增殖和分化的B物质包括 ______ .A细胞最可能是 ______ .若有经处理的抗原作用于正常人的A细胞,最终E细胞能分泌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此过程还会形成 ______ 细胞。‎ ‎39.(10分,每空1分)‎ 微山湖红荷湿地是我市4A级旅游景区,万顷红荷、百里芦荡、欧鹜翔集,是华东地区最大、保存状态最原始的一处湿地生态系统,我市某中学一兴趣小组利用社会实践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和空间特征。‎ ‎(2)研究小组在红荷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___________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调查中要记录样地中每个物种的高度,利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样地内的物种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研究两种生物当年和一年后的种群数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了相关曲线,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和一年后的种量群数量()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___________点;乙曲线上D、F两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上升的是___________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随着我市政府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微山湖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诸多生物纷沓而至,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其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5)如今湿地周围景色宜人,沿湖岸边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1.A 2.C 3.D 4.B 5.B 6.D 7 D 8. D 9. D 10. D ‎11. A 12.D 13.B 14.D 15.D 16.C 17.C 18.B 19.D 20.A ‎ ‎ 21. D 22. B 23. C 24.C 25.D 26.D 27.A 28.B 29.A 30.C 31.B 32. D 33. D 34. A 35.A ‎36.【答案】(10分,每空1分)‎ (1) 基因突变 4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不易获得所需性状 ‎ (2) ‎2、3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定向改变遗传性状 ‎ (3) ‎ 1/4 ‎ (4) ‎ 茎秆粗壮、果实大 不是 ‎ ‎ 二者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不可育 ‎ ‎37.【答案】(10分,除特别强调外,每空1分)‎ ‎(1)地理隔离 (2) 自然选择 隔离(生殖隔离) ‎ (3) ‎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 (4) ‎ Y1-Y3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18% (2分) ‎ ‎38.【答案】(10分,除特别强调外,每空1分)‎ (1) 反射 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分) C ‎ (2)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 灭活 ‎ (3) ‎ 抗原和淋巴因子 T淋巴细胞 记忆B ‎ ‎39.【答案】(10分,每空1分)‎ (1) 数量特征 ‎ (2) ‎ 样方 随机取样 丰富度 ‎ (3) ‎ C D 稳定性 甲 ‎ (4) 次生 ‎ (5) ‎ 水平 ‎ ‎1.【答案】A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详解】A. 同一块地里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符合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属于种群,A正确;B、C、D都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种群,B、C、D错误。故选A。‎ ‎2.【答案】C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详解】‎ 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是一亩水稻的个体数,不符合种群密度概念,A错误;‎ B、杂草包括多种草本植物,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C正确;‎ D、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量不是单位面积上该种群的个体数量,不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不同的分布。‎ ‎【详解】‎ 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生物群落结构无关;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状况,是由于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温度、湿度大小等是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综上所述,A、B、C属于影响因素,D不属于影响因素,故选D。‎ ‎4.B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有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常见的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详解】‎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属于免疫器官;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等)属于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而肾脏与免疫系统的组成无关,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运输方式:极性运输、横向运输和非极性运输;分布:产生部位<积累部位,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 ‎【详解】‎ 达尔文父子通过实验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了下面,但不知道其为生长素,A错误;生长素可透过明胶片,不能透过云母片,B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不是多肽或蛋白质,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的,C错误;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不是生长素具有向光性,D错误。故选B。‎ ‎【点睛】‎ 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向光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 ‎6.D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详解】‎ 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是位于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无机盐和蛋白质可以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其中的蛋白质位于人体血浆中,B不符合题意;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但血红蛋白不是人体血浆中的蛋白质,D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答案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属于红细胞内成分,再根据题意作答。‎ ‎7.D 注射胰岛素可使血糖浓度降低,猩猩因血糖浓度降低而出现暂时休克,注射胸腺激素可以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力,不能使猩猩迅速苏醒,A错误;注射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不会出现暂时休克,注射甲状腺激素会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B错误;注射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而肾上腺素会加速代谢,升高血糖,C错误;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会使猩猩出现暂时休克,注射葡萄糖后,猩猩迅速苏醒,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题干中的信息“使之出现短暂性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再从备选答案中找出分别能使猩猩休克和苏醒的物质。‎ ‎8.【答案】D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具体关系如下图:‎ ‎【详解】‎ 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因此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 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初生演替,如裸岩上的演替、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和火灾过后草原上进行的演替。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本题目主要考查的是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一般物种丰富度越高,结构越复杂。‎ ‎【详解】‎ A、草原物种丰富度低,结构简单,A错误;B、荒漠物种丰富度在上述四种群落中最低,结构最简单,B错误;C、苔原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C错误;D、热带雨林物种多,结构复杂,垂直结构复杂,D正确;故选D。‎ ‎11.【答案】A 由图示可知,A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B、C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大;D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 ‎【详解】‎ A.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A符合题意;‎ B.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不符合题意;‎ C.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C不符合题意;‎ D.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本题考查种群、群落,考查对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解。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 ‎【详解】‎ 鲈鱼的成鱼在没有其他鱼类时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蝌蚪在密度大的池塘中排出有毒物质,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均是发生于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均属于种内斗争现象,选D。‎ ‎13.【答案】B 题目考查免疫失调病,免疫失调包括免疫过强和免疫过弱,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过弱,据此回答。‎ ‎【详解】‎ 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同属于免疫过强,A错误;‎ B、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 C、先天性免疫缺陷属于免疫过弱,C错误;‎ D、脊髓灰质炎是传染病,不是免疫失调病,D错误;‎ 故选B。 【点睛】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是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细胞造成的功能障碍。‎ 14. D ‎ A、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即基因突变,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与“新性状一定不遗传给子代”没有因果关系,B错误;‎ C、黄色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产生了绿色子代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D正确。‎ ‎15.D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 ‎【详解】‎ A、用蜕皮激素类似物处理家蚕可以促进发育过程,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可使蚕多吃桑叶,可增加产丝量,A正确; B、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交尾,改变了性别比例,可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B正确; C、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喷施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去除单子叶作物大田的双子叶杂草,C正确; D、乙烯具有催熟的作用,用乙烯利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可加速转变为黄香蕉,而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不能促进成熟,D错误。 故选D。‎ ‎16.C ‎【解析】因寒冷环境中人体与外界温差较大,故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A项错误;肾小管细胞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即其能选择性地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B项错误;激素的合成都需要酶。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而激素是功能性的细胞(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C项正确;脱落酸能促进休眠,抑制种子萌发,D项错误。‎ ‎17.C 本题目主要考查生物节律相关知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在人脑中有关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也存在,B项错误;C、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血糖调节能力减弱,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因此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C项正确;D、肝脏生物钟能流向肝糖原的分解,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分泌到血液中,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弓则肝糖原无法分解,因此小鼠会出现低血糖,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再根据题意作答。‎ ‎18.【答案】B 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 A、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使K值提高,A正确;‎ 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0,种群的数量增加,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C、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加,故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C正确;‎ D、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斗争必将加剧,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故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D正确。‎ 故选:B。‎ ‎19.D 青霉素对某些人而言,属于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并不引发过敏反应症状,当第二次进入人体后才引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 ‎【详解】‎ 过敏反应是人至少第二次使用青霉素时出现的,A正确;青霉素过敏属于免疫功能过强,B正确;青霉素过敏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是对一些人可称为过敏原,C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20.A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③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④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⑤错误。‎ ‎21.【答案】D据图分析,图示为概念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1包含了2、3和4,结合内环境、免疫系统、血糖调节等分析答题。‎ ‎【详解】‎ A、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 B、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错误;‎ C、动物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而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 ‎ D、血糖可以来自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水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D正确。‎ 故选D。‎ ‎22.【答案】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感染后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并通过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外界温度降低后,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能维持体温稳定。人体摄入高糖食品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通过胰岛素的调节,能维持血糖平衡。单侧光能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造成分布不均匀。‎ ‎【详解】‎ A.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皮肤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分析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皮肤,血管,内分泌腺等,最终使机体体温维持相对平衡,故A正确;‎ B.病毒感染机体后,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清除病毒,故B错误;‎ C.摄入高糖食品会导致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故C正确;‎ D.单侧光下,植物茎部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生长作用强,故植物表现为向光生长,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属于体液免疫。‎ ‎23.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①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为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另外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①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②正确,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正确;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新物种形成导致物种的多样性出现,④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不是种群,⑤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对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进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⑥错误。故C正确。‎ ‎24.C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两种类型:(1)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变异(易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详解】‎ 同卵双生姐妹的遗传物质相同,造成彼此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A错误;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交叉互换,这可能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一对基因不涉及基因重组,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自交出现性状分离是由于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D错误.‎ ‎【点睛】‎ 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5.D 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详解】‎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A错误;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由于小鱼都从网眼漏掉了,所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而该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包括多个物种,属于多个种群,C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依赖于其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点睛】‎ 解答本体的关键是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 ‎26.D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 A、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而消化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 ‎ B、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交换重组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发生在血浆或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27.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可分辨清除,不用加水稀释,A错误;每小格平均有2个酵母菌,每小格体积为:0.1mm×1/400mm2=1/4000mm3,所以1mm3中有8000个酵母菌,则10mL中酵母菌酵总数为:8000×10×103=8×107=800×105,B正确;环境条件不变,则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变,C正确;酵母菌自身的代谢产物会改变培养液的理化性质,影响酵母菌的生命活动,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8.B A、在两曲线的交叉点之前,两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高,在两曲线的交叉点之后,两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A错误;‎ B、对a曲线种群密度越大,个体存活率越低,说明曲线a体现了该动物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B正确;‎ 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等时存活率最高,故种群密度保持等最好,C错误;‎ D、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竟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曲线a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曲线b种群密度等时存活率最大.‎ ‎29.A 钠离子和钾离子在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钠离子的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这是动作电位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基础。‎ ‎【详解】‎ A、神经细胞上兴奋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无机盐中主要是Na+和Cl-,当过多的Na+和Cl-进入血液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B正确;‎ C、过多Na+和Cl-进入血液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正确;‎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无机盐的作用,知识点包括兴奋的传导、渗透压的维持,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其实有着很大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无论神经细胞还是血细胞,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都是细胞内高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这种联系,就可以将知识融合到一起。‎ ‎30.【答案】C 据图分析,该模型是用曲线表示构建的,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在高点时会调节其值降低,在低点时会调节升高,反映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K值为P2。‎ ‎【详解】‎ A、该模型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 B、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B正确;‎ C、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捕食者K值为P2,C错误;‎ D、从题图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猎物的数量又在不断增加;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31.【答案】B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A错误;‎ B、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正确;‎ 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査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 D、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B。‎ ‎32.【答案】D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可在无氧状态下生存,并把糖类转化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状态下把糖类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较多能量。我们可以用酵母菌制作面包或酿酒等。酵母菌主要进行孢子,出芽方式生殖。‎ ‎2、酵母菌的计数可以用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由滤纸吸取,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算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的数量,以此估算酵母菌的总数。‎ ‎【详解】‎ ‎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为酵母菌生长提供能源和碳源,适宜条件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①正确;‎ ‎②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锥形瓶,待酵母菌分布均匀后在进行取样,②错误;‎ ‎③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一滴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③错误;‎ ‎④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④正确;‎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⑤正确。 故选D。‎ ‎【点睛】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是本题的易错点,注意强调该过程中盖玻片使用的特殊之处。‎ ‎33.【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曲线a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x的增大,y逐渐增大,后趋于平衡;曲线b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x的增大,y逐渐减小,后趋于平衡;两者呈负相关。‎ ‎【详解】‎ A、根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生长素对根起抑制作用,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茎,b为根,A错误; B、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因此HIV浓度升高后,T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B细胞不会增加,B错误; C、机体刚进食后,体内血糖浓度较高,需要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恢复正常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不再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是拮抗作用,所以两者曲线变化相反,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C错误; D、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甲状腺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生物体呼吸作用、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4.【答案】A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 A、口服药物时,药物经消化道吸收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然后进入毛细血管被运送到身体各处,A正确; B、肌肉注射时用酒精消毒不属于免疫调节,利用的是药物的杀菌作用,B错误; C、静脉点滴通常将药物溶解在无菌的生理盐水中进行,C错误; D、三种给药方式中,治疗效果最显著的是静脉点滴,D错误。 故选:A。‎ ‎35.A 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 ‎【详解】‎ A、据分析基因的差异不能说明不同人群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人类的嗅觉等性状受基因控制,但基因与性状间并不都一一对应,B正确;‎ C、OR6A2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是,是常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 D、部分人会随年龄增长逐渐接受香菜,可能与OR6A2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有关,D正确。‎ 故选A。‎ ‎36.【解析】根据题意,材料1中培育“广场矮”品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材料2和3中杂交水稻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材料4中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材料5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水稻,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详解】‎ ‎(1)根据题意,培育籼稻“广场矮”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利用同一原理的还有材料4的育种过程;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不易获得所需性状,因此这种育种方法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2)材料5运用的育种原理与材料2、3相同,都是基因重组,不同的是该育种方法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并能定向改变遗传性状。‎ ‎(3)根据题意,某水稻优势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且两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杂种优势衰退,即BBDD、BBdd、bbDD、bbdd表现出杂种优势衰退,故杂交种水稻(BbDd)自然状态传粉,则子代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1/4,故杂交稻需年年制种。‎ ‎(4)四倍体水稻是多倍体,其优点是茎秆粗壮、果实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多。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不可育,故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点睛】‎ 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重点考查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 ‎37.【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 ‎(1) 华南虎和东北虎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属于地理原因引起的隔离,叫做地理隔离。‎ ‎(2)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3)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由题图曲线可知,东北虎种群的A基因频率在Y1~Y3之间发生变化,因此该阶段发生了进化;该种群在Y3~Y4时间段内保持遗传平衡,且只有a一个等位基因,此时A的基因频率是0.9,则a的基因频率为0.1,该时间段Aa的基因频率是2×0.9×0.1×100%=18%。‎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能结合题图进行推理、解答。‎ ‎38.【解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激素分级调节的枢纽为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相应的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也会分泌相应的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从而促进相关激素的分泌。‎ ‎【详解】‎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发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图中A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中枢、E表示效应器,其中E结构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解析和综合。‎ ‎(2)若该图表示人体水盐调节,C代表垂体,则D代表抗利尿激素.从人吃的食物过咸时开始,到E结构做出反应为止,整个过程称神经-体液调节。与酶不同,D抗利尿激素起作用后,将被灭活,因此需不断的产生。‎ ‎(3)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表示T细胞,C表示B细胞,E表示浆细胞,则促使B淋巴细胞开始增殖和分化的物质B包括抗原和淋巴因子。若有经处理的抗原作用于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最终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此过程还会形成记忆B细胞。‎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识记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解析】‎ 已知曲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P曲线以上表示种群增长了,以下表示减少了。‎ ‎【详解】‎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2)研究小组在红荷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样方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中要记录样地中每个物种的高度,利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样地内的物种丰富度。‎ ‎(3)已知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B、C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Nt+1=Nt,所以表示种群数量上升的是D点,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性。Nt小于a时,甲曲线中Nt+1Nt,所以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随着我市政府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微山湖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诸多生物纷沓而至,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其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5)如今湿地周围景色宜人,沿湖岸边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点睛】‎ 本题涉及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及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首先要对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