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外流 【参考答案】B 确;兴奋传导方向是A→B、A→C,C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据此,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B.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伴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2.如图所示的神经纤维膜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电流计的两极分别连接在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 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 3.当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所产生的兴奋能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兴奋能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未兴奋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 D.兴奋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的Na+浓度明显高于膜外 1.【答案】B 【名师点睛】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②细胞膜内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③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因此静息状态时K+ 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它就是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 (2)形成机制:峰电位的上升支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它们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的作用,从膜内泵出3个Na+,从膜外泵入2个K+。 2.【答案】C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3.【答案】D 【解析】当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时,所产生的兴奋双向传导,既能向轴突方向,也能向树突方向传导,A项、B项正确;未兴奋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Na+浓度明显低于膜外,C项正确,D项错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