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生物试卷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 C.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D.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内容要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将植物和动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 B. 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C. 新细胞是通过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D.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萝卜是大家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 A.目镜5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5 C.目镜5 物镜40 D.目镜10 物镜40 5.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粗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分布和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 D.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6.一匹马突然得病,并全身抽搐,兽医除对症下药外还要注射( ) A.食盐水 B.葡萄糖酸钙溶液 C.葡萄糖溶液 D.青霉素 7.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 A. P、N、Mn、K B. N、S、Cu、P C. Fe、S、P、N D. Ca、N、P、K 8.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核糖体、高尔基体都能产生水 B. 新鲜的谷物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C. 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会下降,从而适应寒冷环境 D.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9.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10.某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含有65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键数及将该蛋白质彻底水解至少需要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65、61、61 B. 4、61、4 C. 61、6、61 D. 4、61、61 11.对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取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 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的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 1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红细胞一般要先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 B.中心粒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体及周围物质组成的细胞器 C.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13.若具有了去除细胞壁的方法,则下列最适合用于替代原实验材料,作为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新材料是( ) A.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 蓝藻细胞 C. 心肌细胞 D. 植物叶肉细胞 14.将紫色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会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 A. 细胞壁在升温的过程中受到破坏 B. 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 升温使生物膜被破坏而丧失功能 D.升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15.根据细胞器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B.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16.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核糖体上 B.发菜细胞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C.蓝藻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核糖体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包括动物、植物和病毒等 17.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可被溶酶体消化分解 B. 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可被溶酶体水解 C. 用差速离心法不能从细菌中分离出溶酶体 D. “硅肺”的形成与溶酶体数目增多有关 18.如图是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 1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B.细胞器 3分布于高等植物体的所有细胞中 C.同时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细胞器是 3和 4 D.该示意图可表示高等植物细胞 19.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经过健那绿染色的线粒体仍然可以维持活性 B.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呈蓝绿色的是线粒体 C.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的菠菜叶片临时装片要保持有水的状态 D.观察线粒体,先将细胞涂抹到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再用健那绿染色 2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膜由外膜和内膜组成,共含有4层磷脂分子 B. 核仁与各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 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21.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B.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 C. 真核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至少有一个细胞核 D. 核孔是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2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某同学绘制了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模型图,他所构建的模型是( )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学模型 D. 实物模型 23.科学家将黑雄鼠乳腺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A.黑雌 B.褐雌 C.白雄 D.黑雄 24.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25.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 C.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D.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 26.下列质壁分离实验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的“质”指的是细胞质 B.只有有颜色的植物细胞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随着质壁分离程度加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变强 D.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也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 27.如图为浸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中的③呈现紫色 B. 图中的①具有全透性,②③④构成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一层半透膜 C. 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可以使细胞恢复实验前的形态 D. 如果该细胞长时间处于图示状态,可能会失去活性 28.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蔗糖溶液 浓度/mol·L-1 0.15 0.19 0.23 0.27 0.31 0.35 质壁分离状况 不分离 不分离 刚分离 较显著 显著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 >0.19 B. >0.23 C. <0.27 D. <0.23 29.图1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 C.图乙中水柱b将持续上升 D.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30.用完全相同的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吸水速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K+ Mg2+ Ca2+ SiO32﹣ 水稻 17.00 105.00 117.00 19.50 番茄 19.10 86.00 59.60 118.00 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 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D.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32﹣吸收量大,对Ca2+吸收量小 31.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以及它们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图中三个植物细胞的细胞液,在浓度上的关系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且乙<丙 D.甲<乙,且乙>丙 32.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 ) A.氨基酸分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O2进入肺泡 C.水分子进入骨骼肌细胞 D.CO2进入毛细血管 33.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4.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气、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35.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B.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 C.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 D.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甘油进入细胞 3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B. 动物细胞也能渗透吸水或失水,原因之一是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C.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D. 细胞膜、液泡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37.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自变量是O2的生成量 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因变量是pH的不同 C.实验过程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为无关变量 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虽没有单独设置对照组但不违反对照原则 38.有关“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FeCl3溶液的试管产生的气泡最多 B. 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分解最快,是因为酶的浓度高于3.5%的FeCl3溶液 C. 如果将四支试管都放在90℃水浴中,加肝脏研磨液的试管反应速率仍为最快 D. 不添加任何催化剂且常温处理的组,作为对照组,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39.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B.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 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40.下列关于酶催化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会降低分子运动的速度,抑制酶的活性 B. 高温激发酶的活性,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 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 D. 增加酶的物质的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随之增加 41.2015年5月2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实验室确诊的感染MERS-CoV(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是中东呼吸综合征病原体)病例共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病死率37.8%)。下列关于MERS-CoV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MERS-CoV的元素有C、H、O、N、P、S、K、Ca、Mg等 B.MERS-CoV结构简单,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C.实验室中,可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中培养MERS-CoV D.MERS-CoV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42.下列生物中,均为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 蓝藻、乳酸菌和肺炎双球菌 B. 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放线菌 C. 发菜、颤藻和绿藻 D. 流感病毒、衣原体和蓝藻 43.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H、0、N、P是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有些脂质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C.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D.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既存在于植物体内,也存在于动物体内 44、下表中a、b、c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A 脂质 固醇 维生素D B 糖类 多糖 单糖 C 核酸 DNA RNA D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A.A B. B C. C D. D 45.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46.根据给出的资料,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③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结构 B. ②和④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C. ⑤和⑦只共存于植物细胞中 D. ⑥和⑧只共存于动物细胞中 47.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只受细胞核控制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D.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48.如图为洋葱外表皮细胞中央液泡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A、B、C表示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溶液处理,所用的溶液为适宜浓度的KN03溶液、3g/mL的蔗糖溶液和清水中的一种。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为3 g/mL的蔗糖溶液,B为清水,C为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 B.T1时刻,细胞的吸水能力比T2时刻弱 C.T3时刻,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 D.T4时刻,细胞开始吸收溶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9.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载体的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B.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C. CO2通过肌细胞膜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D.胞吐或胞吞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50.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为了探究实验材料的可行性,组长培养了—棵洋葱,待长出较长的根和管状叶后,对其绿色管状叶(与小葱的绿色管状叶结构相同)的叶肉细胞和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绘制部分图形如下,假如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标准无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 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不用染色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② 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时,若不染色可以观察到A区域为绿色 ③ 若图中B区域是紫色,则使用的材料是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④ 用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该实验,可将红色染料加到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时A区域为红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简答题(共40分) 51.(除特殊标明外,每空1分,共13分)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元素X、Y依次是 、 元素。 (2)图1中A的结构通式为 (2分);生物大分子D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 (至少写出一项)等功能。图1中的B是 ,E在水稻的种子中主要是指 ,在动物体内是指 。 (3)单体C是 ,若物质M可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成绿色,则与N相比M特有的组成成分是 。 (4)图2所示结构的全称是 ,它是组成 的基本单位之一。 (5)图1中生物大分子D、E、F都是以 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52.(每空1分,共10分)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氧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O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基团)。 (3)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是______________(细胞器),它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________合成的车间。细胞器膜、________以及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53. (每空1分,共9分)下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 模型, 由 (文字表述)构成它的基本骨架。 (2)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 有关(填图甲中数字号码)。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细胞膜具有 (特性),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 (填图甲中数字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吸收酒精时可用图甲中 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K+可用图甲中 表示。(填图甲中字母)。 (5)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曲线②BC段出现的内部原因是_____________有限。 54.(每空1分,共8分)下表是某同学做的有关酶的实验结果,请你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他的结果是否正确,并根据修改后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量(毫升) 温度 试剂 现象 1 淀粉糊、清水 各2 37℃左右 碘 液 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各2 0℃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各2 37℃左右 不变蓝 4 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 各2 37℃左右 变蓝 5 淀粉糊、2%盐酸、唾液 各2 37℃左右 变蓝 6 蛋黄液、唾液 各2 37℃左右 无变化 该实验可证明: (1)酶具有 作用,这可通过实验 (填序号)证明,该作用的原理是 。 (2)酶具有专一性,这可通过实验 (填序号)证明。 (3)酶的活性要受到 、 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前者可通过实验 (填序号)证明,后者可通过实验 (填序号)证明。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生物 答案 一、 选择题 1~10 ADAAC BDBCD 11~20 CDBCD ADCDB 21~30 BADDC CADDC 31~40 AACDB ADDBA 41~50 DACAA DADBD 二、 简答题 51.(每空1分,共13分) (1)N P (2)(2分) 免疫(或运输或调节) 葡萄糖 淀粉 糖原 (3)核苷酸 脱氧核糖 和 胸腺嘧啶(T) (4)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RNA (5)碳链 52. (每空1分,共10分) (1)高尔基体 (2) 核糖体 内质网 —COOH(或羧基) (3)内质网 脂质 核膜 (4)一定流动性 (5)受体(糖蛋白) (6)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53.(每空1分,共9分) (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2)③ (3)选择透过性 ① (4)b a (5)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 载体数量 54. (每空1分,共8分) (1)催化 1和3 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3和6 (3)温度 pH 2、3、4 3和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