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周练(2017-05-0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周练(2017-05-07)

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承智班生物周练试题(5.7)‎ ‎ ‎ ‎ ‎ 一、选择题 ‎1.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1代自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杂合植株约为( )‎ A.160 B.240 C.320 D.480‎ ‎2.美国亚利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下图是该蜥蜴体温与体色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表明 ‎ ‎ ‎ A. 该蜥蜴的体温控制并决定着体色性状 B. 该蜥蜴的体温能引起体色的可遗传变异 C. 表现型相同的蜥蜴,其基因型一般相同 D.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B. 刺激图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C. 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D.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4.如下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5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Ⅰ、Ⅱ、Ⅲ与Ⅳ比较,共同具有的无膜细胞器是⑨核糖体 B.可以判断Ⅲ为低等植物,因为它同时具有①和⑥‎ C.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Ⅴ生物体内的核酸水解可得到8种核苷酸 ‎5.向装有5mL体积分数为3%H2O2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容器中O2浓度,得到如右图中曲线a(实线)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曲线a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呈现由快转慢直到停止的特点 B. 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可以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 C. 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FeCl3溶液,可以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 D. 在t2时,向容器中再加入5mL3%H2O2溶液,可以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 ‎6.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 A. 禁鱼或极少量的捕捞 B. 开放渔业养殖和开发景点生活区 C. 尽可能不破坏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D. 大力引入外地优势物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7.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DNA…-A-T-G-C-G-C-…‎ RNA…-U-A-C-G-G-G-…‎ A.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需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 该过程可表示一个DNA分子转录成mRNA C. 该图中的产物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 D. 该图中共有7种核苷酸 ‎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 A. 甲、乙、丁 B. 乙、丙、丁 C. 乙、丁 D. 甲、丙 ‎9.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 肌肉僵直、肌肉松她 C.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不变 ‎11.因为环境温度的骤降,某育种工作者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F1全为高茎;但是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与此F1植株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 B. 该F1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有3种,比例为1:2:1‎ C. 该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其比例为1:8:18:8:1‎ D. 用秋水仙素也可诱导该植株的形成 ‎12.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产物展开了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实验数据。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 ‎ ‎ ‎ A.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 C. 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D. a、b、C、d四种氧浓度下,酵母菌都能产生[H]和ATP ‎13.下图表示正常人体是在不同环境温度中,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II阶段的环境温度比I阶段的环境温度低 B. 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不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C. t2-t3时段产热量增加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t3之后产热量比0-t1段产热量高,体温会增高 ‎14.棉蚜的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C. 据表分析调査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6﹣30日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D.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减小 ‎15.脱落酸(ABA)在植物的抗冷胁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探究ABA对不同品系(710、704)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注: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细胞膜受损越大,相对电导率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 A. 脱落酸是一种能为抗冷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B. 寒冷刺激会导致番茄叶片脱落酸含量下降 C. 番茄704对脱落酸的反应敏感性高于710‎ D. ABA对番茄叶片的抗冷作用不具有两重性 ‎16.下列有关于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 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C.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17.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1是数学模型,图2是物理模型 B. 若x表示细胞大小,y表示相对值,则a为细胞膜相对表面积,b为物质运输效率 C. 图2中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粗,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D. 图2中若A代表食物链的第二级养级,a为同化量,则b、c可分别代表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和呼吸作用的散失量 ‎18.下列实验的改变对其结果影响最大的是 A. 用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B. 用有机溶剂丙酮代替无水酒精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C. 用纤维素酶处理过的植物细胞代替未处理的植物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 D. 用低温代替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19.抗原和抗体不仅在生物体内发生反应,在体外也能进行反应,研究这种反应的方法之一是用琼脂双重扩散法,这种方法如图1所示。在琼脂片上开两孔,在其中加入抗原和抗体,使其在琼脂中扩散,扩散了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位置发生反应。在琼脂中出现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线,我们把这种线叫沉降线。X和Y表示两种抗原,x和y为相应的抗体,图2中哪一项表示正确的沉降线 ‎ ‎ A. B. C. D. ‎ ‎20.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B. 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 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 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増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 ‎ ‎ ‎ 二、综合题 ‎21.某草原上植被原来由针茅等构成,后来由于放牧、烧荒等原因逐渐变成了由野燕麦、毛雀麦等构成,并且动物和土壤生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演替过程中草原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导致动物种类变化的原因是动物为植物提供____________。‎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一个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由于环境适宜,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实际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__________降低,________増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 ‎22.下图1为某种常用质粒的序列图,Lac Z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色的X-gal变为蓝色,Ampr为氨卡青霉素抗性基因。图2为目的基因的序列及其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请回答下列问题: ‎ ‎ ‎ ‎(1)若要筛选成功导入目的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培养基中应加入的物质有_____和_______,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 ‎(2)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小组用BamH Ⅰ和Bal Ⅱ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中。在筛选重组质 粒的培养基上,若大肠杆菌菌落显蓝色,说明导入________;若大肠杆菌落显白色,说明导入了________。没有导入任何外源DNA的大肠杆菌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 ‎(4)将若干个质粒和目的基因用BamH Ⅰ和Bal Ⅱ两种限制酶切割后,用DNA连接酶相连,然后再用BamH Ⅰ和EcoR Ⅰ切割成功连接后的产物,获得了长度为0.7kb、2.8kb、1kb和2.5kb 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则目的基因的长度为____kb。 (已知目的基因的长度大于1kb,1kb=1000 个碱基对)‎ 参考答案 ‎1.C ‎【解析】F1即是YySs,它自交就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中证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白色甜玉米的基因型为yyss,是双隐性,占总数的1/16.黄色非甜玉米与白色甜玉米是两个亲本,F2中表现型与双亲不同是黄色甜玉米和白色非甜玉米,基因型有YYss,Yyss,yyss,yySs 由于他要求的是杂合植株,则只有Yyss,yySs .占全部后代总数的4/16.所以有320株。‎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 ‎2.D ‎【解析】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蜥蜴的体色由基因控制,并受体温影响,A错误、D正确;基因型相同,环境不一样,表现性可能不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BC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型和表现型 ‎【名师点睛】表现型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也可以呈现出同样的表现型。‎ ‎3.A ‎【解析】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A正确;B、刺激图中1、2、3处,均符合兴奋产生与传递的调节,能引起肌肉收缩,相反,刺激4处不能,B错误;C、刺激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外负内正,C错误;D、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与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1表示轴突,2表示突触小体,3表示轴突,4表示轴突。图中共有4个突触结构。突触的类型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D ‎【解析】Ⅰ、Ⅱ、Ⅲ属于真核细胞,Ⅳ属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同具有的膜结构是细胞膜,共同具有的无膜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正确;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B正确;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但没有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正确;Ⅴ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体内的核酸水解可得到4种核苷酸,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5.C ‎【解析】‎ 据图分析,曲线a中随着时间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呈现由快转慢直到停止的特点,A正确;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肝脏研磨液,增加了反应速率,但没有改变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浓度不变,得到曲线b所示结果,B正确;在t1时,向容器中再加入FeCl3溶液,没有改变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浓度不变,不可能得到曲线c所示结果,C错误;在t2时,向容器中再加入H2O2溶液,增加了反应底物的量,最终生成的O2浓度增加,得到曲线d所示结果,D正确。‎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酶的作用特点:高效性,且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解题的关键是以a曲线为对照,分情况分析答题。‎ ‎6.C ‎【解析】适时捕捞成鱼,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平衡,A错误;开放渔业养殖和开发景点生活区,会破坏生态环境,B错误;尽可能不破坏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大力引入外地优势物种,对本地物种会造成破坏,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7.D ‎【解析】DNA分子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A正确;图中两条链分别是DNA和RNA的链,所以可以表示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B正确;转录形成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所以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0,C正确;图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D错误。‎ ‎8.C ‎【解析】‎ 试题分析:甲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丁是染色体片段的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综合应是乙、丁,C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9.A ‎【解析】‎ 试题分析:α-银环蛇毒的作用使带有兴奋信息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接触而传递信息,则效应器肌肉始终松弛,而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不能被分解,使兴奋始终发生,则肌肉僵直,所以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A ‎【解析】‎ 试题分析:选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图中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错误;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酵母菌数量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但不是酵母菌个体死亡,C错误;不同生存条件,生物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 ‎11.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则矮茎dddd占1/6×1/6=1/36,即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A正确;该F1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有3种,比例为1:4:1,B错误;该F1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DDDD、DDDd、DDdd、Dddd、dddd,共5种;其比例为(1/6×1/6):(1/6×4/6×2):(1/6×1/6×2+4/6×4/6):(4/6×1/6×2):(1/6×1/6)=1:8:18:8:1,C正确;用秋水仙素可以诱导二倍体Dd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四倍体DDdd,D正确。‎ ‎12.C ‎【解析】氧浓度为a时, 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氧浓度为b时,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不等,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酒精的产生量为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正确;氧浓度为c时,CO2的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依据如下的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消耗葡萄糖为3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5-6=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9/6=3/2 mol,因此有3/2÷(3/2+3)=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C 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均能产生[H]和ATP ,D项正确。‎ ‎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产生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 CO2,同时产生2mol C2H5OH;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据此采取对比法,找出曲线中“不同氧浓度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的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3.D ‎【解析】人体在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据此分析题图可知:II阶段的环境温度比I阶段的环境温度低,A项正确;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环境温度降低引起,不是体温调节的结果,B项正确;t2-t3时段产热量增加,是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导致的,C项正确;t3之后的产热量虽然比0-t1段的产热量高,但t3之后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体温会维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机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理清脉络,形成知识网络。‎ ‎ ‎ ‎14.D ‎【解析】棉蚜的虫蚜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A项正确;棉蚜的虫蚜活动能力不强,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种群数量,B项正确;据表分析调査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6﹣30日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C项正确;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D项错误。‎ ‎15.D ‎【解析】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不能为抗冷提供能量,A项错误;寒冷刺激会导致番茄叶片脱落酸含量增加,促进叶片脱落,B项错误;较低浓度范围内,番茄710相对电导率较低,对脱落酸的反应敏感,C项错误;较高浓度时,随脱落酸浓度增加,相对电导率增加,说明ABA 对番茄叶片的抗冷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敏感的含义:较低浓度时即可产生较明显的生理作用。较低浓度范围内,番茄710相对电导率较低,说明细胞膜受损较小,对脱落酸的反应敏感。‎ ‎16.D ‎【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原料是基因重组,A错误;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仍然是四倍体西瓜,其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植株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受自然选择、迁出、迁入等多种元素的影响,所以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C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17.C ‎【解析】图1是数学模型,图2是概念模型,A错误;相对表面积与物质运输效率呈正相关,而图1为反相关,B错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C正确;图2中若A代表食物链的第二级养级,a为摄入量,则b、c可分别代表同化量和粪便中的能量,D错误。‎ ‎18.C ‎【解析】大蒜根尖和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用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对其结果影响不大,A项错误;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有机溶剂丙酮代替无水酒精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对其结果影响不大,B 项错误;用纤维素酶处理过的植物细胞失去了细胞壁,用此代替未处理的植物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对其结果影响最大,C项正确;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用低温代替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其结果影响不大,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19.C ‎【解析】一对抗原、抗体系统只能形成一条沉淀线,不同的抗原抗体系统在琼脂中扩散的速度不同,可在琼脂中形成不同的沉淀线。X和Y表示两种抗原,它们之间不会形成沉降线,A错误;X和Y表示两种抗原,它们之间不会形成沉降线,且抗原Y和抗体y之间应该会形成沉降线,B错误;抗原X和抗体x之间会形成沉降线,抗原Y和抗体y之间也会形成沉降线,C正确;X和Y表示两种抗原,它们之间不会形成沉降线,且抗原X和抗体x之间、抗原Y和抗体y之间都会形成沉降线,D错误。‎ ‎20.C ‎【解析】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A错误;甲过程要减少散热,因此甲可表示汗腺分泌减少和毛细血管收缩,B错误;寒冷条件下,乙过程要增加产热,因此乙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C正确;骨骼肌战栗时增加有氧呼吸的强度,而不是无氧呼吸,D错误。‎ ‎21.次生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士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M×λt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 注:(1)中“动物为植物提供”应该改为“植物为动物提供”‎ 试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 年后种群数量为:Nλt。‎ ‎(1)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草原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导致动物种类变化。‎ ‎(2)有一个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故该田鼠的增长曲线为J型,根据J型曲线公式,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M•λt.实际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 ‎22. X—gal 氨卡青霉素 限制酶 DNA连接酶 DNA双链复制 没有目的基因的空质粒 重组质粒 1.8‎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质粒中有两个标记基因(Lac Z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色的X-gal变为蓝色,Ampr为氨卡青霉素抗性基因),2种限制酶(BamH Ⅰ和EcoR Ⅰ)的切割位点共3个,其中BamH Ⅰ有2个切割位点且都位于标记基因——Lac Z基因之中,EcoR Ⅰ只有1个切割位点。分析图2,目的基因的两端各有1个限制酶酶切位点,分别是BamH Ⅰ和Bgl Ⅱ,所以要想获得目的基因,必须同时用这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同时给出了这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准确的切割位点,比较发现,两种限制酶切开后露出的粘性末端的碱基序列相同。‎ ‎(1)若要筛选成功导入目的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培养基中应加入两种标记基因有关的物质有,即X—gal 和氨卡青霉素,这样才能借助标记基因的作用有目的的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由于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同时在将目的基因与切开的质粒连接后,还需要DNA连接酶才能让二者连接,所以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所依据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3)为了让切割后的目的基因插入到切开的质粒中,目的基因必须插入到质粒的Lac Z基因之中,这样会导致重组质粒中Lac Z基因被破坏。若破坏了Lac Z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后,在加有X—gal物质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则无法显示蓝色;反之,显示了蓝色的说明导入大肠杆菌的不是插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而是空质粒;若大肠杆菌内没有导入质粒,这样的大肠杆菌会逐渐被淘汰。‎ ‎(4)根据题意:用BamH Ⅰ和EcoR Ⅰ切割成功连接后的产物,获得了长度为0.7kb、2.8kb、1kb和2.5kb 四种长度的DNA片段,说明得到了两种连接产物,一种被切割为2.8kb和0.7kb两段;一种被切割为2.5kb和1.0kb两段;进而得到重组质粒总长度为2.8+0.7=2.5+1=3.5kb,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如下图甲、乙所示:‎ ‎(说明:图中箭头位置表示酶切位点,AB表示插入的目的基因的两端)‎ ‎ ‎ 图甲 图乙 甲图计算得出目的基因的长度为1.8kb,乙图计算得出目的基因的长度为0.3kb。由于题目给出目的基因的长度大于1kb,所以最终得出目的基因的长度为1.8kb。‎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最后一个小题,必需读懂题意“两种限制酶切出四段DNA片段”代表得到了两种连接产物,一种被切割为2.8kb和0.7kb两段;一种被切割为2.5kb和1.0kb两段;进而得到重组质粒总长度为2.8+0.7=2.5+1=3.5kb;同时还必需考虑到目的基因如果较长和较短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才能顺利分析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