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北京市平谷区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平谷区五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A. 性状的传递规律 B. 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C. 基因的传递规律 D.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故选C。 考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2.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优点,不包括 A. 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 B. 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由于果蝇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身体较小、所需培养空间小,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等优点,果蝇常用作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详解】果蝇比较常见,具有危害性,不是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A错误;果蝇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B正确;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相对性状少而明显,便于分析,C正确;果蝇繁殖快,子代数目多,有利于获得客观的实验结果,D正确。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识记和积累,记住其具有的优点,进而利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答案。 3. 一只杂合的黑毛兔,产生200万精子,这些精子中含有白毛隐性基因的约有( ) A. 100万 B. 200万 C. 50万 D. 0 【答案】A 【解析】假设杂合的黑毛家兔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两种精子,其基因型及比例为A:a=1:1.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则这些精子中含隐性基因a的约有100万个,A正确。 4. 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答案】C 【解析】根据父母都能卷舌而后代不能卷舌,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可判断能卷舌对不能卷舌为显性.因此,不能卷舌的基因型为rr,其父母都能卷舌的基因型都为Rr。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5. 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男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 1/4 B. 3/4 C. 1/2 D. 2/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这对夫妇的表现型和他们儿女的表现型确定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得出他们女儿的基因型. 解: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A控制,肤色白化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这对基因由其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即其肤色正常的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肤色正常的可能性是75%.如图所示: 故选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6. 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A. 2种 B. 4种 C. 9种 D. 16种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能产生3种基因型(AA、Aa、aa),基因型为Bb的植株自交后代也会产生3种基因型(BB、Bb、bb),因此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数=3×3=9种。故选C。 7. 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 A. 鸡的血液 B. 蝗虫的精子 C. 马蛔虫受精卵 D. 小鼠睾丸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 【详解】A、鸡的血细胞是成熟的动物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鸡血液中的细胞观察不到减数分裂,A错误; B、蝗虫的精子是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的生殖细胞,已经完成减数分裂过程,不再分裂,B错误; C、马蛔虫受精卵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属于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C错误; D、小鼠的睾丸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并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D。 8.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 A. 蛋白质和DNA B. DNA和RNA C. 蛋白质和RNA D. DNA和脂质 【答案】A 【解析】染色质是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是极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被包围在新形成的细胞核里,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详解】由分析可知,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故选A。 9. 同源染色体是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项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但也要注意如D选项“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还要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 10. 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 A. 1:1 B. 1:2 C. 4:1 D. 2:1 【答案】D 【解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两个DNA,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2∶1,故选D。 11. 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某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会有21个四分体,由于此时经过了DNA复制,所有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为84个,染色单体数等于DNA的数目,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并未随着DNA的增加而增加,染色体数目为依然为42个,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84、42、84个,B正确。故选B。 12.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据图分析,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 13. 对基因型为 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 ) A. 4 种 B. 3 种 C. 2 种 D. 1 种 【答案】A 【解析】1、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对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即AaBb×aabb,采用逐对分析法可知,Aa×aa→Aa、aa,Bb×bb→Bb、bb,故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2×2=4种。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 DNA 是遗传物质 B. RNA 是遗传物质 C.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糖类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分布,发现在亲子代之间起连续作用的物质是DNA,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 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 B. A与T配对,C与G配对 C. 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同 D. 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 【答案】B 【解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A错误;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A与T配对,C与G配对,B正确; 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反,C错误; D、碱基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及其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D.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答案】C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属于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 17. 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最好是:( ) A. 纯种黑毛兔 B. 杂种黑毛兔 C. 长毛兔 D. 褐毛兔 【答案】D 【解析】检测一只黑毛兔的基因组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这只黑毛兔(假如黑色基因用B表示,则黑色兔的基因型为BB或Bb)与多只褐毛兔(隐性个体,假如褐色基因用b表示,则褐色兔的基因型是bb)交配。①如果后代只有黑色个体,也就是BB×bb→Bb,则这只黑毛兔为纯合子;②如果后代出现褐毛兔,也就是Bb×bb→Bb、bb,则这只黑毛兔为杂合子。 故选D。 18.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 ) A.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答案】A 【解析】豌豆杂交时首先需要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防止自花授粉;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而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将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是为了完成异花授粉的过程,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 ( ) A. 减数分裂间期 B. 形成四分体时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姐妹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分别是(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种2个次级精母细胞→2种4个精细胞→2种4个精子。 【详解】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因此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基因型为AB、ab、ab,故选B。 21.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 2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共同点是 (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详解】A、有丝分裂没由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的过程,B正确; C、有丝分裂结果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相同没有减半,C错误; D、有丝分裂没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故选B。 23.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 44,XX B. 44,XY C. 22,X D. 22,Y 【答案】C 【解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中,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为XY。 【详解】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故其卵细胞中含有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4.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测交:指杂合子与隐形纯合子杂交。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1:1:1:1 【详解】AaBb测交,即亲代为AaBb×aabb,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50%,故选B。 25. 若双链DNA分子一条链A∶T∶C∶G = 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的碱基比是( ) A. 1∶2∶3∶4 B. 4∶3∶2∶1 C. 2∶1∶4∶3 D. 1∶1∶1∶1 【答案】C 【解析】DNA分子中两条链的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即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双链DNA分子,A与T配对,G与C配对,且已知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的A∶T∶C∶G=1∶2∶3∶4,则另一条链上的T:A:G:C=1∶2∶3∶4,因此另一条链上的A∶T∶C∶G的比值是2∶1∶4∶3,故选C。 26. 下列物质或结构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B.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世 D. 脱氧核苷酸→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B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因此由大到小排列的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故选B。 27. 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 28. 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 A.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A错误; B.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B正确; C.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决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错误; D.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不是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29.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 荚膜多糖 B. 蛋白质 C. R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答案】D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S型细菌的荚膜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R型细菌的DNA不能将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明确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30. 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详解】A、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符合题意; B、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不符合题意; D、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31. 科研人员为研究某种昆虫翅的长度(长翅和残翅)以及翅型(直翅 和弯翅)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1)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各为一对________,由两组实验结果的 F1 可知,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 (2)实验一的 F1 自交得到 F2;实验二的 F1 与昆虫甲杂交,得到 F2。两组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据图回答: ①实验一的 F1 自交后代出现____现象,且长翅和残翅的比例接近于____,据此可知长翅和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时符合_____ 定律。 ②实验二的 F1 与昆虫甲杂交,后代直翅与弯翅的比例接近于_____,该组 杂交又称为____交。若控制直翅和弯翅的基因用 B、b 表示,则写出实验二的 F1 与昆虫甲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 【答案】相对性状 长翅、直翅 性状分离 3∶1 基因分离 1∶1 测 Bb、bb 【解析】实验一中亲本为长翅和残翅杂交,子一代都是长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实验二中直翅和弯翅杂交,子一代都是直翅,说明直翅是显性性状。 【详解】(1)长翅和残翅是描述昆虫翅的长度的一对相对性状,直翅和弯翅是描述昆虫翅型的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长翅和直翅均为显性性状。 (2)①实验一的F1自交得到F2,F2中长翅∶残翅=3∶1,出现了性状分离,据此可知长翅和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时符合分离定律。 ②实验二的F1与昆虫甲杂交,后代直翅与弯翅的比例接近于1∶1,该组杂交又称为测交,甲为隐性纯合子。若控制直翅和弯翅的基因用B、b表示,则实验二的F1与昆虫甲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下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填字母),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____(器官)中。 (2)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染色体数目与 DNA 分子数之比为 1:1 的细胞是____(填字母)。 (3)A 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是____,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 细胞中____发生了分离,移向细胞两极。 (4)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____条染色体。 【答案】A、C、D 睾丸 A、B、D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4 【解析】A图所示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为有丝分裂中期,C图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图所示细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为A、C、D所示细胞。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器官睾丸内。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A、B、D图所示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的细胞即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为C图所示细胞。 (3)A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移向细胞两极。 (4)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所以根据B图所示细胞可知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根据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33. 下面是某个耳聋遗传的家族系谱图。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用 d 表示。请回答问题: (1)控制耳聋的基因是____性基因。 (2)Ⅱ2 的基因型为____;Ⅱ3 的基因型为____。 (3)理论上计算,Ⅱ2 与Ⅱ3 的子女中耳聋患者的概率应为____。 (4)Ⅲ2 不患耳聋,但她是白化基因携带者(白化基因为 a),则Ⅲ2 的基因型 为________,Ⅲ2 与一耳聋、白化的男性婚配,子女中两种病均有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隐 dd Dd 1/2 AaDd 1/4 【解析】根据遗传系谱图中双亲正常,子代出现了患病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根据题意“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控制耳聋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2)Ⅱ-2为耳聋患者,基因型为dd;由于Ⅲ-3为患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Dd。 (3)理论上计算,Ⅱ-2 (dd)与Ⅱ-3 (Dd)的子女中耳聋患者的概率应为1/2。 (4)由于Ⅱ-2基因型为dd,所以Ⅲ-2基因型为Dd,又因为Ⅲ-2是白化基因携带者(白化基因为 a),则Ⅲ-2的基因型为AaDd,Ⅲ-2与一耳聋、白化(aadd)的男性婚配,子女中两种病均有的概率是1/2×1/2=1/4。 【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图为某 DNA 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DNA 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____结构。 (2)④的中文全称是____。 (3)②____和③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4)两 条 链 上 的 碱 基 通 过____键 连 接 成 ⑤ 所 示 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双螺旋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氢 碱基对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含氮碱基胸腺嘧啶,②为脱氧核糖,③为磷酸,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为碱基对, ⑥为鸟嘌呤。 【详解】(1)DNA 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④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胸腺嘧啶构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②脱氧核糖和③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4)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⑤所示的碱基对。 【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5. 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资源濒危、价格昂贵。常见的石斛属植物有十多种,市场上有人用其他近缘物种假冒铁皮石斛。质检人员从市场上抽检部分商品,对这类植物中较为稳定的“mat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得到四种碱基含量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 T C A G 样品1 37.4 17.4 29.5 15.7. 样品2 37.5 17.1 29.8 15.6 样品3 37.6. 16.9 30.0. 15.5 样品4 37.3 17.4 29.6. 15.7. 铁皮石斛 37.5 17.1 29.8. 15.6 (1)据表可知,被检测的 matK基因是DNA片段,判断依据是其碱基中不含_____。分析四种碱基含量,由于 A 和 T 的含量、C 和 G 的含量不相同,表 明质检人员检测的是该基因的____(两条链/一条单链)。 (2)与铁皮石斛的 matK 基因中碱基含量比较,能初步确定抽检样品中_____ 为“假冒品”。 (3)仅依据上述信息,质检人员还无法判断样品 2 一定是铁皮石斛,理由是 matK 基因的碱基可能不同。已知铁皮石斛 matK 基因中第 1015 个碱基 为 T,若样品 2 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 C,则可判断样品 2____(是、 不是)铁皮石斛。 【答案】U 一条单链 1、3、4 不是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组成DNA的碱基为A、G、C、T,组成RNA的碱基为A、G、C、U。双链DNA中A=T,G=C。 【详解】(1)据表判断,组成matK基因的碱基组成中有A、G、C、T,而不含U,说明被检测的是DNA片段,由于DNA双链中A=T,C=G,而表格中A与T含量不同,说明检测的是该基因的一条单链。 (2)与铁皮石斛的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比较,样品2与铁皮石斛碱基含量完全一样,样品1、3、4中各种碱基含量与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不同,所以能初步确定抽检样品中1、3、4为“假冒品”。 (3)已知铁皮石斛matK基因中第1015个碱基为T,若样品2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C,则说明样品2的碱基排列顺序与matK基因中不同,故可判断样品2不是铁皮石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以及理解能力。 36.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发生在人体细胞中的三种生物大分子合成过 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正在进行的是 DNA 复制过程,两条正在形成的子链是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因为在新形成的 DNA 分子中,总有一条链来自原来的 DNA 分 子,所以,将 DNA 复制的方式称为____复制。参与 DNA 复制过程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____酶。 (2)图乙中③为____分子,是在细胞核中经过____ 过程形成的,参与该过程的酶主要是________。 (3)图乙中的①是____;②是____,该结构是____过程进行的场所,该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 (4)密码子存在于____(填图乙中数字序号)。若丝氨酸的密码子有 UCG、UCA、UCU、UCC,精氨酸的密码子有 CGA、CGG、CGU、AGA,丙氨酸的密码子有 GCU、GCG,赖氨酸的密码子有 AAG、AAA,则乙图位于②中的两个密码子决定的两个氨基酸分子是分别是____和____。 【答案】F1、F2 半保留 DNA聚合 mRNA 转录 RNA聚合酶 tRNA 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 氨基酸 ③ 丙氨酸 丝氨酸 【解析】图甲表示DNA分子复制,P1和P2为模板链,F1和F2为新合成的子链,图乙为转录和翻译过程,④为DNA分子,③为转录形成的mRNA,②为核糖体, ①为tRNA。 【详解】(1)由图可知,图甲中P1和P2为模板链,F1和F2为正在新合成的子链。因为在新形成的 DNA 分子中,总有一条链来自原来的DNA分 子,所以,将DNA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参与 DNA复制过程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图乙中③为mRNA分子,是在细胞核中经过转录过程形成的,参与该过程的酶主要是RNA聚合酶。 (3)图乙中的①是tRNA,可搬运氨基酸;②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合成的场所,该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4)密码子存在于③mRNA上。乙图位于②中的两个密码子为GCU、UCU,分别决定的氨基酸分子是丙氨酸、丝氨酸。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37.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发现,F 蛋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 F 蛋白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如 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人体血糖高于正常值时,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胰岛素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推测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 (2)科研人员将糖尿病模型小鼠(患糖尿病,血糖高于正常值)随机均分为四 组,每日皮下给药注射 1 次,连续注射 14 天。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1 所 示。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注射胰岛素对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效果____,降低血糖效果显著的是____组。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 F 蛋白的降糖机理,测定上述四组小鼠细胞中翻译出 葡萄糖转运蛋白 A 和 B 的 mRNA 含量,得到图 2 所示结果。 由实验结果分析,F 蛋白主要影响____的表达量。血糖浓度能够 显著降低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其________的 表达量高。 【答案】蛋白质 不显著 注射F蛋白+胰岛素 转运蛋白A 转运蛋白A和转运蛋白B 【解析】本题是研究F蛋白的作用机理,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实验的自变量为各组糖尿病大鼠的处理方式,因变量为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变化,其他都为无关变量,各组无关变量应设置的完全相同。 【详解】(1)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形成紫色,根据胰岛素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推测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由图1的实验结果可知,单独注射胰岛素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血糖浓度的差别不大,说明单独注射胰岛素对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效果不显著,注射F蛋白+胰岛素组的血糖明显比其它组低,所以降低血糖效果显著的是注射F蛋白+胰岛素组。 (3)由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对照组中转运蛋白A和转运蛋白B的mRNA含量相当,单独注射胰岛素组和注射F蛋白+胰岛素组中转运蛋白B的mRNA含量多于转运蛋白A的mRNA含量,而注射F蛋白组转录出的转运蛋白A的mRNA含量明显多于转运蛋白B转录出的mRNA,可推知F蛋白主要影响转运蛋白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浓度能够显著降低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其转运蛋白A和转运蛋白B的表达量高。 【点睛】本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获取信息、分析推断层次。 38. 人类 ABO 血型依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 A、B 蛋白划分。红细胞表面有 A 蛋白为 A 型,有 B 蛋白为 B 型,两种蛋白均没有为 O 型。下图为某家 族 ABO 血型遗传系谱。 请回答问题: (1)血型均为 A 型的夫妇 I-1 和 I-2,所生的孩子出现了不同血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2)夫妇 II-3 和 II-4,所生的孩子中 III8 为 AB 型,其红细胞表面既有 A 蛋白又有 B 蛋白,表明分化形成红细胞过程中,控制血型的显性基因有 2 个,且在该个体中____(填同时或不同时)表达。 (3)夫妇 II-5 和 II-6 所生孩子中,出现 III9 血型现象极为罕见。进一步的研究 发现,决定 A 蛋白和 B 蛋白表达的等位基因(IA、IB、i)位于 9 号染色体上, 而 II6 的 19 号染色体上 h 基因纯合(hh)时,导致 IA和 IB基因均无法表达,出 现伪 O 型。据此分析,该家系中的“普通 O 型”III7 和“伪 O 型”II-6 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和____。 (4)综上分析 H(h)和 I(i)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 【答案】性状分离 同时 HHii hhIAIB或hhIBIB或hhIBi 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为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型血的基因型为ii。 【详解】(1)血型均为A型的夫妇 I-1和I-2,所生的孩子出现了不同血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2)夫妇II-3和II-4的血型分别为B型和A型,所生的孩子中III-8为AB型,其红细胞表面既有A蛋白又有B蛋白,表明分化形成红细胞过程中,控制血型的显性基因有2个,且在该个体中同时表达,从而表现为AB血型。 (3)由题意,III-9为B型血,说明亲本中含有控制B型血的基因,而亲本均为O型血,再根据“II-6的19号染色体上h基因纯合(hh)时,导致IA和IB基因均无法表达,出现伪O型”,可知II-6的基因型为hhIAIB或hhIBIB或hhIBi。根据“出现III-9血型的现象极为罕见”,可知群体中出现hh的概率极低,则正常的普通O型的III-7基因型为HHii。 (4)H(h)和 I(i)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二者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控制血型基因的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