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学案选择题解法专题+信息迁移类题+生物单选题的几种高效解法+选择题解法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学案选择题解法专题+信息迁移类题+生物单选题的几种高效解法+选择题解法专题

高考生物学案选择题解法专题 +信息迁移类题+生物单选题的几种高效解法+选择题解法专题 选择题解法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生物选择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装置 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 一、考纲解读: 每年生物选择题在高考有 5 道题,每题分值 5 分,一共 30 分。 会鉴别、选择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关注对科学、 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二、能力要求: 1、能把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题型分类聚焦 类型一 实验选择题型 例 1(09 上海卷)19.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 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 10× ② 物镜 10× ③目镜 16× ④物镜 40×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例 2(09 江苏卷)21.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有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大纲要求基本实验的现象考查。A 选项能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是还 原性糖,有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不是;B 选项沸水浴条件下,DNA 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D 选项 常温条件下,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类型二 普通选择题型 例 1、(09 江苏卷)5.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A 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 ;B 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 DNA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 C 中 T2 噬 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 S 元素;D 中 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水解后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 例 2.(09 四川卷)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 32P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问题。A 中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不能制造含碳有机物;B 中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稳定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C 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 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C 正确;D 中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两个 噬菌体能检测到 32P 类型三 识图分析题型 1.(09 上海理综卷)16.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 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①抗体 ②载体 ③蛋白质 B.①群落 ②生境 ③生态系统 C.①神经元细胞体 ②神经元树突 ③神经元轴突 D.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细胞核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①和②并列独立,但又有共同部分③。所以满足条件的是 A 抗体和载体结构不同,但是有共同属 性蛋白质。 2.(09 广东卷)1.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C.动武细胞 D.植物细胞 答案:B 解析:据图此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 生物细胞中还含有线 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选项 ACD 都为真核细胞, 所以答案为 B。 类型四 表格分析题型 3.(09 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 1-37 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 37 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 1-37 天,成虫数量成“S” 型增长,所以 C 正确。 类型五 图表分析题型 4. (09 江苏卷)1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DNA 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 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信息考查 DNA 的复制相关知识。从图中只能看出有一个复制起点,所以 A 不对。图中 DNA 分子复 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 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参与。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 不仅保持前后代的稳定性,每次复制都可产生两个 DNA 分子,提高了效率。 5、(09 全国卷Ⅰ)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 程的示意 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 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 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 A、B、D 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 C 错误。 五、能力强化训练 1.(09 山东卷)6.右图曲线 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高考资源网 A. 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高考 B. 依据曲线 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高考资源网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高考资 D. 种群密度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高 考资源网 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 的关系,要求 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 b,种群密 度 中等 时存 活率最大,故 B 正确。曲线 a 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 密 度越 大存 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 A、C 错误。D 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 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 d 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2.(09 福建卷)5.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 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 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 b 所示。在低浓度时 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 90°(如 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就弯曲度就不变(如 c),d 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所以 B 正确。 训 3.(09 上海卷)7.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A. 血清 B. 唾液 C. 胃液 D. 尿液 答案:A 解析:班氏试剂与还原性糖水浴共热才会生成红黄色沉淀,正常健康人体中血清含有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唾液中 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胃液也主要是消化酶,是蛋白质类不具有还原性;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训 4.(09 广东卷)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C 解析: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不是固定不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 响,是不均匀的,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 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训 5.(09 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 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竟争 答案:D 训 6.(09 浙江卷)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 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 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A 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 Y、X、Z 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 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 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 营 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 量的变化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 明显。因此 A 正确。 训 7.(09 广东卷)1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B.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C 解析:此食物网共有 8 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 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 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 C 项对。 训 8.(09 广东卷)1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答案:A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叶绿素若被降解含量减少,类胡萝卜 素比例增大,叶片就会变黄,反之,叶片变黄将可延缓。 训 9、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 26 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 DNA 有 24000 个碱基,由这两个 DNA 分子所控制合成 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 A、8000 B、4000 C、16000 D、20 [正确解法]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所以不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个,最到都是这 20 种氨基酸。 [正确答案]D [常见错解]B [错误分析]2 个 DNA 分子含有 24000 个碱基,则由它们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各含有氨基酸 4000 个,一共有氨基酸 8000 个。但此问题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而不是多少个。 训 10、(2008 年高考江苏卷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较大,并且有大的液泡,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可以用低倍显微镜。甲基绿可使 细胞核呈现绿色,因为大部分 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B 训 11、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得到幼苗 A,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A 得到植株 B, 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 ) A、在植株 B 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能稳定遗传 B、植株 B 的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现象 C、幼苗 A 是自养型生物,因此由花粉到幼苗 A 所用培养基不需添加有机物 D、若培养幼苗 A 至性成熟,其细胞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训 12(09 广东卷)17.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 饮 1 升清水及饮 1 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 是 A.饮清水后约 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 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 3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降低,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 C 两项正确,因为饮清水后 0.5h 尿量大量增加,所以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 项正确,3h 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 训 13(09 四川卷)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 生 B.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 免 疫 反 应 C.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 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 肥 细 胞 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免疫的相关的知识。A 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 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 T、B 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 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 正确;C 中 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 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 B 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D 中淋巴因子是通过激活溶酶体 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的。 w.w.w.k.s.5.u.c.o.m 信息迁移类题(附参考答案) 1.内容概要: 信息给予题情境新、知识活、能力要求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频频亮相。信息给予题的题干一般为文字叙述,有的也辅以图示和数据信息,内容覆盖 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各方面知识,题干的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解答这类型题的关键,是从题干 中迅速准确地获取解题所需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迁移到待解答的问题中,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迁移 的过程就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过程,要注意找出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点的衔接点。如何解答这类问题呢?1.阅 读理解发现信息:认真阅读题干,能读懂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理解题干创设新情景中的新知识。2.提炼信息发 现规律: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 3.运用规律联想迁移:充 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旧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4.类比推理解答问题:运用比 较、归纳、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典例精析: 类型一:以陌生背景为材料的信息给予题 例 1:1977 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 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 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 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 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分析:此题是典型的文字叙述式信息给予题,内容新颖,篇幅较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提取信 息的能力,并根据有关信息推衍出相关问题的答案。解这种类型的题目,最好是从所问出发,更有利于提炼有效 信息。如本题针对问题可以从题干截获以下信息: (1)热泉生态系统处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所以无光照,压力大,温度高。 (2)海水中大量的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来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所以硫细菌是生产者,其合成有机物 所需的能量来自氧化硫化物所放出的化学能,而非太阳能。 (3)热泉生态系统高温、高压的无机环境与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这为研究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材料。 从以上得到的有效信息找出规律,展开联想:本题中的硫细菌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应同课本上学到的硝化细菌类 同,属化能自养型生物,不同于光能自养型的绿色植物。这样,本题的答案就很容易得到。 解答:(1)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化能自养型。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有: a.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b.生产者 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c.外界是高温高压无光的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的意义有: a.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认识;b.对研究生物抗高温、 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c.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注意:可以看出,信息给予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这类试题来源广泛,要 求学生在平时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各科知识的渗透,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加强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关 心社会热点,关注现代科技新成果,扩大知识信息量,着眼培养将信息进行抽象、归纳,并能进行推理(收敛和 发散)的创新能力。 类型二: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给予题 例 1 用食盐水处理食品,有防腐、杀菌作用。其原理是 ( ) A.食盐中有大量 Cl- B.食盐中无菌类的营养 C.食盐中含氧气少 D.由于渗透作用,使菌体失水死亡 分析: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化学成分是氧化钠,在人体内钠离子和氯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生理功能主要有: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Na+和 C1-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 HP04 2-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扩散 离子。食盐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流向。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由 Na+和 HC3 - 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1-与 HC03 -在血浆和血细胞之间有一种平衡,当 HC03 -从血红细胞渗透出 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3.食盐在维持 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此外,食盐有防腐作用。在腌过的鱼、肉、蔬菜的周围有浓度很高的食盐 溶液,它有防腐作用,能使微生物发生原生质萎缩而死去。科学实验证明,适量摄入食盐有益于身体健康,长期 食盐过量,可导致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解答:D 跟踪练习 我国政府曾宣布到 2000 年消除碘缺乏病。为此食盐必须是国家统一标准的“碘盐”。下列关于碘盐叙 述正确的是 ( ) A.碘盐应密封保存 B.碘盐就是 I2+NaCL C.碘盐就是 NaI D.使用碘盐时宜高温煎炒 答案:A 类型三:医药卫生方面的信息给予题 例 1 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 ( ) A.固醇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分析:在人类征服疾病的征程中,抗生素曾经很显赫似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但面对健康杀手——癌症、现代 瘟疫——艾滋病、肝炎等病毒疾病的粉墨登场,抗生素显得束手无策。1957 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 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侵入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这一发 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资金投入研究,先后证明用干扰素治疗病毒引起的 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 有 i 良好的疗效。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干扰素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干扰素还能唤起整个机体的防御系统,使人体整体抗病能力增强。干扰素虽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非常 困难。因为干扰素只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中才能产生,而且数量极少,因为干扰素有很强的专一性,人体用 的干扰素只能从人体细胞中取得;其它动物干扰素对人体无效,如果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干扰素,不仅产量高, 而且价格低廉,一旦付诸实施,大肠杆菌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再立新功。 解答:B 跟踪练习 干扰素所能治疗的疾病有(多选题) ( ) A.病毒引起的肝炎等 B.乳腺癌、淋巴癌 C.某些白血病 D.白化病 解答:ABC 类型四:环境保护中的信息给予题 城市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于处理污水是否要除去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肥料,不必除去 C.含磷污水排到大自然水中, 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D.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分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而地球上的水仅有 0.65%可供人类利用,其余 97.2%的水在海洋中, 2.15%的水在冰川和冰山中。很久以来,人有 1 以为水就像空气那样普通,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很少注意 它的存在,也没有认识到这种资源的有限。然而从现在开始水将成为一种稀有财富。如果说 20 世纪石油是一种 战略资源,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线,那么 21 世纪水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潜在的军事冲突埋下伏笔。所 以,人类应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否则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我国淡水资源拥有量列世界第六 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排名世界第 109 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 40 个严重缺水国之一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南多 北少,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很大,水旱灾害时常发生,一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我国淡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农业灌溉技术落后,虽然我国农业水浇地面积少,但农业灌溉用水量仍然很大,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63.7%。 绝大部分水浇地仍采用大水漫灌的传统技术,虽然这项灌溉技术成本低,但水资源浪费量大,如输水渠道渗漏、 蒸发等,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为 30%一 40%,而且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技术,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 解答:C 类型五:最新科技动态的信息给予题 例:基因工程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能带来严重灾难。如基因工程可以制造超级杂草、超强细菌等;战争 狂人、恐怖主义者可制造难以制服的病原体、生物毒剂,即生物武器,进行讹诈和大规模毁灭人类的生物战争: 转基因动、植物的出现引发物种入侵,有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原有物种产生威胁;还有转基因食品安全 问题;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引发新的伦理、社会、哲学方面的思考等。 请阅读上述资料并回答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其分子结构于_______年由两位科学家_______和 _______揭示的。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利弊至少各说一点) 分析:以基因技术为特征的生命科学闪亮登场,引起世人瞩目。1990 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 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荚、日、德、法、英等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1999 年,中国 科学家也加入了这个绘制人类生命蓝图的计划。2000 年 6 月 26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卫星 传送联合宣布:经过 10 年的努力并付出数十亿美元的 代价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完成了。 这 一消息,使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生命科学,决定人类生老病死“天书”的破译,有人认为:有利于造福人类; 有人认为:就要找到财源滚滚的“聚宝盆”,其研究成果将使人类生活发生革命性变化。(1)基因药物已成为世界 市场上最大宗的生物技术产品。(2)1990 年荚国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正常酶导入基因缺陷组织且得以表达,首例基 因治疗取得成功。1991 年我国用基因疗法治疗血友病成功,现在目标是治疗肿瘤、艾滋病等。(3)引发绿色革命, 如通过转基因创造抗病、抗虫、抗旱、抗除草剂、抗污染的植物新类型。(4)改良动物品质,提高价格,如生长 激素转基因鱼生长过程加快。(5)转基因动物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广阔前景等。还有人认为,“潘多拉魔盒”被打 开,魔鬼也会相伴而来。 解答:(1)脱氧核糖核酸;1953 年;沃森;克里克(2)利:1.基因诊断 2.优生优育,弊:基因隐私权、基因 武器 高考生物单选题的几种高效解法(附参考答案)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题干和供选答案两部分组成,能设置较广泛的情境,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及有关知识的应用等多个目标,因此,在高考生物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 例。然而有些学生在考试中或因选择题得分过低,或因选择题耗时过多,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导致考分不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选择题的特点,解答这类题的方法不当,思维方式欠妥等。笔者为此对快速解答 单项选择题(通常为四选一)的一些经验作一浅谈,供参考。 一. 直选法 这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 论。 例 1.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在氧气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一 小时后测定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氧气相对量 0 1% 2% 3% 5% 7% 10% 15% 20% 2 5% O2 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CO2 释放量(mol) 1.0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0 根据以上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氧浓度为 3%时,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 0.05mol B. 氧浓度为 5%时,每小时葡萄糖无氧分解量为 0mol C. 仓库中贮藏苹果时氧气相对浓度为 5%时最好 D. 贮藏苹果时还可以采取低温、干燥等措施 解析:本题因为 D 选项与题干中所说内容无关,可直接选出 D 项。A、B 选项需根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 个反应式进行定量计算可算出。 答案:D 二. 找题眼法 找题眼法就是从多个已知条件中找出某一作为解题切入点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最先使用的条 件就是题眼。 例 2. 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 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 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PI D. 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 PI 的进入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会阻止染色剂的进入而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 则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染色剂可以进入而使细胞核着色。所以本题的题眼是细胞膜透过性,答案很快就出来 了。 答案:D 三. 信息转化法 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成比较熟悉的,便 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化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例 3.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 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小 C.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小 D.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但以 圆形面积的形式出现,增大了试题难度。 解题时,首先可以根据图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将它们的关系转化为熟悉的食物链形式。从图中不 难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写出 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丁→甲→乙。然后根据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推理其数量变动情况。当甲的数 量增加时,丁因大量被甲捕食,数量将会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数量将增加,乙因甲增加,食物来源充足而数量 增加。 答案:D 四. 联想法 有些试题的答案,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先采用不同的联想方式,找到与已知 条件相关联的已掌握的知识,再根据这些知识得出答案。 例 4. 首先在一堆垃圾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接着又在其周围生 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放射性。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元素?( ) A. O B. C C. N D. H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附近”、“周围”。该放射性元素由垃圾堆→植物→动物;联想到植物吸 收的是矿质元素,所以该元素最可能是矿质元素。 答案:C 五. 拟稿法 有些试题,虽然已知条件简短,但推导过程却很复杂。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在推导 这类试题的答案时,通过打草稿,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以降低答题的难度,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例 5. 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 F1,在 F1 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 F2 中,雄蜂基因型共有 AB、Ab、aB、ab 四 种,雌蜂基因型共有 AaBb、Aabb、aaBb、aabb 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解析:解答这道试题时,必须首先明确雄蜂是单倍体,它是由上一代雌蜂的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成的,因此雄 蜂个体的基因型及种类,应该与雌蜂配子的基因型及种类相同;雄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与雄蜂本身的基因型相 同。然后还得明确题干中提到的“亲本”,不是指 F2 的亲本(如果是指 F2 的亲本,直接提 F1 就行了),而是指 F1 的亲本。解题过程图解(从 F2 的个体的基因型开始,逆着基因的传递方向列出)如下: 答案:A 六. 图示法 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 例 6. 氧气分子由肺泡扩散进入红细胞内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至少需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 3 B. 4 C. 5 D. 10 解析:由题意可画出示意图(如上图)氧气分子穿过肺泡壁经过了两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经过了两层 生物膜,穿过红细胞经过了一层生物膜,至少需穿过 5 层生物膜,而每层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答案:D 七. 筛选淘汰法 有些试题,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答案,有可能找不到、找不全或找不准。可以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 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答案即为正确答案。 例 7. 基因型 RrSs 与 rrSs 的个体杂交后,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 ) A. 1:2:1 B. 3:1:3:1 C. 1:1:1:1 D. 9:3:3:1 解析:A 项是三种表现型比例,直接淘汰;C 项是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D 项是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 比例,均与题中条件不符,一一淘汰,所以答案只能选 B 项。为求准确,也可单独分析每一个性状,第一个性状 分离比为 1:1,第二个性状分离比为 3:1,两个性状结合则为 3:1:3:1。 答案:B 八. 分析推理法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 出答案。 例 8. 如果用 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 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 和 35S B. 可在 DNA 中找到 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 15N D. 可在 DNA 中找到 15N、32P、35S 解析:噬菌体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 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 15N 和 32P,而蛋白 质含有氨基(-NH2)和甲硫氨基(-SH),能够标记 15N 和 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 外面,没有进入噬菌体,只有 DNA 进入噬菌体,并利用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 和子代 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 2 个噬菌体中可以找到含 15N 和 32P 的 DNA 单链。 答案:B 九. 搭桥法 有的试题,在题干中涉及不同章节的知识,构成思维上的鸿沟。需根据生物学原理和规律找到其联系点,搭 起思维上的桥梁。 例 9. 水稻的一个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 48 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水稻的珠被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24、24、24 B. 12、12、12 C. 12、24、36 D. 24、24、36 解析:此题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植物的个体发育,思维跨度较大。根据已知条件有丝分裂后期有 48 条染色体,寻找思维的桥梁,即体细胞为 24 条染色体,那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卵细胞和极核均为 12 条染色体。珠被细胞属于体细胞,染色体为 24 条;胚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 其染色体为 24;胚乳细胞是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其染色体为 36。 答案:D 十. 综合法 从题干中所给材料、表格、坐标图或矩形图等获取信息,结合课本中有关章节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 论。 例 10. 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一个阶段,如下表所 示,“-”表示停留时期。 处理方法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加入过量的胸苷 — 秋水仙素 — 低温(2~4℃) — — — — — 由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加入过量胸苷抑制有丝分裂的最可能原因是抑制了 DNA 的复制 B. 要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最好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 C. 低温抑制分裂主要是抑制了有关酶的活性 D. 过量的胸苷引起了基因突变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对表格的分析与综合。正确获取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由表格分析可知:加入 过量的胸苷,则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的间期,间期是 DNA 的复制时期,说明过量的胸苷可能抑制了 DNA 的复制。 加入秋水仙素,则细胞停留在细胞分裂的中期,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数目清晰,形态稳定,因此观察细胞内 染色体最好采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如低温的话,则会影响酶的活性,细胞分裂的各期都会停止。 答案:D 选择题解法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生物选择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装置 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 二、考纲解读: 每年生物选择题在高考有 5 道题,每题分值 5 分,一共 30 分。 会鉴别、选择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关注对科学、 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二、能力要求: 1、能把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题型分类聚焦 类型一 实验选择题型 例 1(09 上海卷)19.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 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 10× ② 物镜 10× ③目镜 16× ④物镜 40×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例 2(09 江苏卷)21.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有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大纲要求基本实验的现象考查。A 选项能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是还 原性糖,有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不是;B 选项沸水浴条件下,DNA 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D 选项 常温条件下,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类型二 普通选择题型 例 1、(09 江苏卷)5.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A 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 ;B 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 DNA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 C 中 T2 噬 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 S 元素;D 中 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水解后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 例 2.(09 四川卷)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 32P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问题。A 中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不能制造含碳有机物;B 中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稳定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C 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 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C 正确;D 中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两个 噬菌体能检测到 32P 类型三 识图分析题型 1.(09 上海理综卷)16.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 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①抗体 ②载体 ③蛋白质 B.①群落 ②生境 ③生态系统 C.①神经元细胞体 ②神经元树突 ③神经元轴突 D.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细胞核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①和②并列独立,但又有共同部分③。所以满足条件的是 A 抗体和载体结构不同,但是有共同属 性蛋白质。 2.(09 广东卷)1.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C.动武细胞 D.植物细胞 答案:B 解析:据图此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 生物细胞中还含有线 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选项 ACD 都为真核细胞, 所以答案为 B。 类型四 表格分析题型 3.(09 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 1-37 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 37 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 1-37 天,成虫数量成“S” 型增长,所以 C 正确。 类型五 图表分析题型 4. (09 江苏卷)1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DNA 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 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信息考查 DNA 的复制相关知识。从图中只能看出有一个复制起点,所以 A 不对。图中 DNA 分子复 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 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参与。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 不仅保持前后代的稳定性,每次复制都可产生两个 DNA 分子,提高了效率。 5、(09 全国卷Ⅰ)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 程的示意 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 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 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 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 A、B、D 正确。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故 C 错误。 五、能力强化训练 1.(09 山东卷)6.右图曲线 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高考资源网 A. 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高考 B. 依据曲线 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高考资源网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高考资 D. 种群密度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高 考资源网 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 的关系,要求 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 b,种群密 度 中等 时存 活率最大,故 B 正确。曲线 a 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 密 度越 大存 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 A、C 错误。D 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 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 d 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2.(09 福建卷)5.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 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 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 b 所示。在低浓度时 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 90°(如 a),也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就弯曲度就不变(如 c),d 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不相吻合。所以 B 正确。 训 3.(09 上海卷)7.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A. 血清 B. 唾液 C. 胃液 D. 尿液 答案:A 解析:班氏试剂与还原性糖水浴共热才会生成红黄色沉淀,正常健康人体中血清含有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唾液中 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胃液也主要是消化酶,是蛋白质类不具有还原性;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训 4.(09 广东卷)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C 解析: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不是固定不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 响,是不均匀的,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 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训 5.(09 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 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竟争 答案:D 训 6.(09 浙江卷)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 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 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A 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 Y、X、Z 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 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 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 营 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 量的变化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 明显。因此 A 正确。 训 7.(09 广东卷)1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E. 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F.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G.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H.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C 解析:此食物网共有 8 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 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 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 C 项对。 训 8.(09 广东卷)1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答案:A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叶绿素若被降解含量减少,类胡萝卜 素比例增大,叶片就会变黄,反之,叶片变黄将可延缓。 训 9、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 26 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 DNA 有 24000 个碱基,由这两个 DNA 分子所控制合成 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 A、8000 B、4000 C、16000 D、20 [正确解法]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所以不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个,最到都是这 20 种氨基酸。 [正确答案]D [常见错解]B [错误分析]2 个 DNA 分子含有 24000 个碱基,则由它们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各含有氨基酸 4000 个,一共有氨基酸 8000 个。但此问题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而不是多少个。 训 10、(2008 年高考江苏卷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较大,并且有大的液泡,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可以用低倍显微镜。甲基绿可使 细胞核呈现绿色,因为大部分 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B 训 11、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得到幼苗 A,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A 得到植株 B, 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 ) A、在植株 B 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能稳定遗传 B、植株 B 的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现象 C、幼苗 A 是自养型生物,因此由花粉到幼苗 A 所用培养基不需添加有机物 D、若培养幼苗 A 至性成熟,其细胞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训 12(09 广东卷)17.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 饮 1 升清水及饮 1 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 是 A.饮清水后约 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 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 3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降低,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 C 两项正确,因为饮清水后 0.5h 尿量大量增加,所以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B 项正确,3h 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 训 13(09 四川卷)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 生 B.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 免 疫 反 应 C.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 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 肥 细 胞 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了免疫的相关的知识。A 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 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 T、B 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 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 正确;C 中 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 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 B 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D 中淋巴因子是通过激活溶酶体 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