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 红细胞运输来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 D. B液是由C液形成的,又能回到C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C组织液增加,A错误;‎ B、2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 C、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构,C正确;‎ D、B是淋巴液,C是组织液,组织液能进入淋巴液,而淋巴液不能回到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2.下图表示反射弧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 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 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 剪断②后刺激④处,⑤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神经纤维膜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错误;③表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引起⑤的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叫发生反射,D错误。‎ ‎3.烧伤、过敏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异常增高,此时不可能发生( )‎ A. 血浆蛋白随液体渗出毛细血管 B. 细胞间隙液减少 C. 血浆渗透压下降 D. 淋巴液增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发生烧伤、过敏等情况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和血浆中中吸收水分,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后使淋巴液也增加。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 ②③⑦ B. ①②③⑦‎ C. ①②③⑦⑧ D. ①②③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葡萄糖、CO2和激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呼吸酶存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故选A。‎ ‎5.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 增加体内水分 C. 增加体内无机盐 D. 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A正确;‎ B、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增加体内水分,但不是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的原因,B错误;‎ C、相同浓度的生理盐水可维持血浆渗透压,维持血细胞形态,C错误;‎ D、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生理盐水不能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D错误;故选A。‎ ‎6.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 A. 细胞内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淋巴 ‎【答案】B ‎【解析】‎ ‎【详解】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主要原因是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因此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故选B。‎ ‎7.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局限,反应速度快 C. 神经调节过程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 D.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常常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共同起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B错误;‎ C、在突触前膜处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 D、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B。‎ ‎8.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B.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 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人可看懂文字,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D.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 B、由于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 C、大脑皮层S区受损,可以看懂、听懂文字,但不能用词语表达出来,C正确;‎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不影响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D ‎9.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A. 神经元 B. 神经胶质细胞 C. 反射弧 D. 神经 ‎【答案】A ‎【解析】‎ ‎【详解】‎ 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故选A。‎ ‎10.人在演讲、排尿、维持躯体平衡时所涉及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大脑、脑干、脊髓 B. 小脑、大脑、脊髓 C. 大脑、脊髓、小脑 D. 大脑、脊髓、下丘脑 ‎【答案】C ‎【解析】‎ ‎【详解】演讲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枢位于大脑;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 故选C。‎ ‎1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C. 图中弧线可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C ‎【解析】‎ 图中的神经纤维A部分是由于受到刺激,膜内外电位变为内正外负,为动作电位,是兴奋部位,B和C部分电位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A错误;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即A→B和A→C,B错误;局部电流方向为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图中弧线方向是正确的局部电流方向,C正确;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即A→B和A→C,所以是双向的,D错误,所以选C。‎ ‎1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A错误;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④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⑥突触后膜,B正确;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即由c→b, C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经④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B。‎ ‎13.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 A. 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 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答案】D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细胞间(突触)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ab=bc,所以刺激b点产生的兴奋会同时传到a、c,a、c间不会产生电位差,A1不偏转,当兴奋先后传到d点和e点时,d、e间都会产生电位差,因此A2会发生两次反方向的偏转;刺激f点时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到e点,所以A2只发生一次偏转,A1不偏转。综上分析,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 ‎14.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 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 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图知,①是淋巴因子,⑤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 B、图中淋巴B细胞,淋巴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功能,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③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④,也可以来源于淋巴B细胞,即图中②,C错误;‎ D、抗体有时可能将将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正确。‎ 故选C。‎ ‎15.高位截瘫病人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A. 脊髓排尿排便中枢受损 B. 脊髓排尿排便中枢失去大脑控制 C. 大脑控制排尿排便的中枢受损 D. 排尿排便反射的传入神经被切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排尿中枢、排便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高位截瘫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是脊髓灰质的排便、排尿中枢与脑的联系被阻断,导致大小便失禁。故选B。‎ ‎16.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A. 生长激素、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 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D. 肾上腺素、生长激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为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A错误;‎ B、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是脂质,可用“饲喂法”补充,B正确;‎ C、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C错误;‎ D、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不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 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D. 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量失水后和人体内缺水时,都会引起包含血浆渗透压在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可见,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B、D均正确,C错误。‎ ‎18.如图表示下丘脑与某些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a、b、c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为垂体 B. 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 D. 当体液中激素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激素a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表示的器官是垂体,A正确;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19. 下面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 微量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迅速 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细胞,通过体液循环运输,作用迟缓,时间长可知,C项不其特点,故选:C。‎ ‎20.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C. 雄激素、雌激素 D. 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正确;‎ C、雄激素是由雄性动物的性腺分泌,雌激素是由雌性动物的性腺分泌的,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D错误;‎ 故选B。‎ ‎21.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D. 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e激素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受到寒冷刺激时,分泌量均会增加,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增加产热,B正确;‎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C正确;‎ D、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但是由垂体释放,而且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D错误。‎ 故选D。‎ ‎22.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都需经过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不能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 ‎【答案】C ‎【解析】‎ ‎【详解】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A正确。‎ 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B正确。‎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不经过血液运输;C错误.‎ 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不能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D正确。‎ ‎2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 产生抗体 B. 产生记忆细胞 C. 导致抗原细胞裂解 D.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 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A错误;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B正确;导致抗原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C错误;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D错误。‎ ‎24.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B.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C.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D. 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扁桃体、脾脏等不产生免疫细胞,A错误;‎ B.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错误;‎ C.浆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错误;‎ D.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 故选D。‎ ‎2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 B. 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识别、加工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 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B错误;‎ C、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因此会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识别和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D。‎ ‎26.甲图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从甲图可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灵敏程度不同 B. 乙图中茎的背地生长与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C. 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 mol/L D. 乙图表示的现象与重力作用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A正确;‎ B、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茎的c部位生长素含量较d侧高,c侧生长素对茎生长促进较大,因此茎具有背地性,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向光侧,因此胚芽鞘具有向光性,B正确;‎ C、图乙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mol/L,抑制生长,b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该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10-8mol/L,C错误;‎ D、乙图表示的现象与重力作用有关。根有向地性,茎有背地性,也因为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这也可从甲图中找到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D正确。‎ 故选C。‎ ‎2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 B. 用脱落酸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C. 用赤霉素处理水稻幼苗,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 D. 用乙烯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得到无籽番茄,A正确;‎ B、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B错误;‎ C、赤霉素可以促进水稻幼苗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C正确;‎ D、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 故选B。‎ ‎28.下列几组实验中,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胚芽鞘的生长具有相关性: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因此尖端是感光部位,胚芽鞘的下部是作用部位.‎ 解:A、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生长,A错误;‎ B、两株胚芽鞘都弯向右侧生长,B正确;‎ C、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的直立生长,C错误;‎ D、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的不生长,D错误.‎ 故选B.‎ ‎2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血糖→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肌糖原分解→血糖平衡 B. 寒冷→大脑皮层→肾上腺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代谢加强→体温恒定 C. 进食→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胰腺细胞分泌胰液→食物消化 D. CO2排出受阻→CO2感受器→下丘脑呼吸中枢→呼吸系统→呼吸运动加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B错误;‎ C、进食刺激小肠粘膜,促进促胰液素分泌,作用于胰腺细胞,分泌胰液,C正确;‎ D、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错误;‎ 故选C。‎ ‎30.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C. 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 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B.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错误;C.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C正确;D.可根据生长素作用,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故选B。‎ ‎3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凤凰山所有的树是一个种群 B.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 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为一个种群,凤凰山所有的树不是同一物种,A错误;‎ B、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 C、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错误;‎ D、种群数量变化的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 C.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肉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B、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上,B错误;‎ C、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少数动物为分解者,如蚯蚓,C错误;‎ D、细菌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细菌),D错误。‎ 故选A。‎ ‎33.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 A.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 B.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间能量流动 D. 物质在淋巴和组织液间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错误;‎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正确;‎ C、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C错误;‎ D、物质只能从组织液流向淋巴,而不能从淋巴流向组织液,D错误。‎ 故选B。‎ ‎34.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物种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蛋白质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A正确;基因多样性又叫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B正确;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C正确;蛋白质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3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 B.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 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时,需要设置对照组 D. 用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A正确;‎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错误;‎ C、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不同pH变化,来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需要设置对照,C正确;‎ D、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最关键是进行随机取样,以使所得数据更加接近准确值,D正确。‎ 故选B。‎ ‎36.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 B. 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 生产者和分解者起着重要作用 D. 消费者与物质循环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A正确;‎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群落,群落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CO2,碳从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所以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正确;‎ C、生产者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C正确;‎ D、消费者促进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D错误。‎ 故选D。‎ ‎37.太平洋中大量的塑料废物被分解成微观粒子后会被浮游动物吞食,而塑料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致癌化学成分。下图为海洋食物网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海洋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B.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母为三级消费者 C. 若磷虾大量被人类捕食,则水母数量会大量增加 D. 塑料中含有的某些致癌成分在人类中积累量最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平洋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其中包括分解者,A错误;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母为次级消费者,B错误;若磷虾大量被人类捕食,金枪鱼会大量捕食水母,则水母数量会大量减少,C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塑料中含有的某些致癌成分在人类中积累量最高,D正确。‎ ‎38. 如图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属于生产者 B. 食草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 C. 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 D. 猫头鹰只占一个营养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草是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A正确;‎ B、食草昆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C、该食物网中有2条食物链,C错误;‎ D、猫头鹰占两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D错误;‎ 故选A。‎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39.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的食物结构应 A. 以禽类、蛋类为主 B. 以鱼虾为主 C. 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 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以禽类、蛋类为食,人类属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 B、以鱼虾为食,人类属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B错误;‎ C、谷物和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食,人类属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食,人类是第三营养级,D错误。‎ 故选C。‎ ‎40.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 萤火虫发出的光 B. 鸟类产卵受季节影响 C. 孔雀开屏 D. 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萤火虫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鸟类产卵受季节影响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 D、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 故选D。‎ ‎4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 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C.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 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蝙蝠依赖超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故A正确;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单向的,故B错误;‎ ‎ 孔雀开屏等行为信息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故C正确;林中,狼能够根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后者,兔同样根据狼的气味或者行为特征躲避,可见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D正确。‎ ‎42.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 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此消彼长,a、b之间体现的是捕食关系,其中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但其中曲线a表示鼠的数量变化,A错误。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题中没有表示的图解,B错误。大豆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用图②表示,两者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旦分开,对一方或双方都不利,C错误。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是竞争关系,可用图③表示,其中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故选:D。‎ ‎43. 如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 B、图中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数目相差不大,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错误;‎ C、图中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数目相差不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错误;‎ D、图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错误;‎ 故选A。‎ ‎44.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 温度、温度 D. 光照、食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于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动物的垂直分布决定于食物。故选D。‎ ‎45.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呈现“J” 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B. 呈现“S” 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 C.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 型曲线 D. “J” 型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答案】B ‎【解析】‎ 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呈现J型曲线,A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种群数量不能无限长大,呈现S型曲线,B错误;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C正确;J型曲线中种群能无限增长,没有K值,S型曲线存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D正确。‎ ‎4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⑦代表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构成生物群落 B. 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C. 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 D. 从个体角度分析,丙个体体内储存的能量最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生物群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构成,即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过程⑥⑦表示消费者的摄食作用,其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B正确;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依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从种群的角度分析,丙种群储存的能量最少,但从个体角度分析,丙个体体内储存的能量不一定最少,D错误。‎ ‎47.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种群的关系可能为竞争 B. t1~t2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呈“S”增长 C. t4~t5时间段内,乙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 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2和t4‎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得知,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乙种群数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甲、乙种群的关系可能为竞争,也可能为寄生,A正确;‎ B、在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故都不是“S”型增长,B错误;‎ C、在t4-t5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依然在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 D、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3和t5,D错误。‎ 故选A。‎ ‎48.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9只鼠,第二次捕获4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22只,则这个种群中鼠约有多少只?‎ A. 86只 B. 98只 C. 2156只 D. 1225只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9=44:22,N=98只,因此该鼠的种群密度是每公顷98只。‎ 故选B。‎ ‎49.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最多需要消费植物 A. 600g B. 900g C. 2800g D. 5600g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多能量应按÷10%计算。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10g体重:‎ 根据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至多需要消费植物2/5×10÷10%÷10%=400g;‎ 根据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至多需要消费植物2/5×10÷10%÷10%=400g;‎ 根据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至多需要消费植物1/5×10÷10%÷10%÷10%=2000g。‎ 综合以上可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400+400+2000=2800g。‎ 故选C。‎ ‎5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也越高 C.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低,B错误;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不同,C错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对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减少干扰,D错误。‎ 二.填空题 ‎5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病时常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升高。从体温来源分析,此时人体内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导致_____。此时人体出现肌肉酸痛,是由于此时骨骼肌细胞代谢产生了______,但此时血浆pH_______ (会,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某患者傍晚一段时间内体温达到39℃,大量出汗,此时其体内血浆渗透压将_____,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_______。‎ ‎(3)流感病毒首次进入人体后激发特异性免疫,首先通过________免疫阻止其扩散进入细胞。当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由________细胞发挥作用,使其释放,最终被消灭。‎ ‎【答案】 (1). 甲状腺(或肾上腺素) (2). 细胞代谢加快 (3). 乳酸 (4). 不会 (5). 升高 (6). 增加 (7). 体液 (8). 效应T ‎【解析】‎ ‎【详解】(1)发热时体温升高,说明产热增多,故细胞代谢加快,可推测此时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肌肉酸痛是由于细胞代谢过程中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致,由于血浆中有酸碱缓冲物质,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总是维持在7.35至7.45。‎ ‎(2)患者大量出汗,水分减少,此时体内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使得水分维持动态平衡。‎ ‎(3)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在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由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裂解宿主细胞。‎ ‎52.红海滩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等功能,为黑嘴鸥等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请回答: ‎ ‎(1)红海滩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发生群落演替是__________演替,反映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进行。 ‎ ‎(2)某同学欣赏了湿地公园中绿苇环抱、鸟语花香的美景后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 ‎(3)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碱蓬草、芦苇、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 ‎(4)若引进某外地物种,很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次生 (2). 速度 (3). 方向 (4). 直接 (5).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6). 食物链和食物网 (7). 水平 (8). 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或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 ‎【解析】‎ ‎【详解】(1)红海滩湿地公园建设时的起始条件不为零,因此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某同学欣赏了湿地公园中绿苇环抱、鸟语花香的美景后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荷花、芦苇、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4)若该植物为引进的外地物种,很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其产生的后果是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或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 ‎53.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含有的营养成分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_______、_____等。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温度、______及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 ‎(2)培养基配制时需要进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灭菌后,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2、39和43,据此可得出每毫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________。这种接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接种操作时,全程要在___________附近进行。‎ ‎【答案】 (1). 碳源 (2). 氮源 (3). 氧气 (4). 高压蒸汽灭菌 (5).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6). 3.8×104 ; (7). 稀释涂布平板法 (8). 酒精灯火焰 ‎【解析】‎ ‎【详解】(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温度、氧气、及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 ‎(2)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3)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2+39+43)÷3÷0.1×100=3.8×104个。该种计数方法需要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4)对水样进行平板划线法操作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即全程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54.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________;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______,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______,避免豆腐块变质。‎ ‎(3)C组同学制作蓝莓果酒与果醋。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蓝莓果 ______。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4)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____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______,然后变为醋酸。‎ ‎【答案】 (1). 食盐用量 (2).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3). 匍匐菌丝 (4).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 (5). 醋 (6).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7). 醋酸菌 (8). 乙醛 ‎【解析】‎ ‎【详解】(1)泡菜制作过程中,由于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因此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水的目的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在制作腐乳过程中,毛霉等的匍匐菌丝在豆腐块的表面形成一层皮,使腐乳成型;腐乳制作时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防止腐乳酥烂,同时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 ‎(3)由题意知,该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说明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是果醋的制作过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先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快速形成优势种群。‎ ‎(4)果酒制作过程中,如果果酒接触到空气,醋酸菌会增殖在果酒表面形成一层菌膜;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将乙醛变为醋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