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过关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过关检测

第 3 章过关检测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题,1~20 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21~25 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 题 3 分,对而不全得 1 分,共 55 分)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 程中,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高。北极苔原温度极低,其抵抗力稳定性 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高于北极苔原。 答案 A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解析飞蛾扑火是通过光的作用,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的作用,气 味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 A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处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 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生物 和化能自养生物,化能自养生物包括硝化细菌等。 答案 D 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农作物施农家肥既能使植物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又能避免施化肥导致土壤盐 碱化 B.碳在生态系统中以 CO2 的形式在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同化作用获取能量的一部分通过粪便流 入分解者体内 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等能减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现象的发生,从 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生活 解析给农作物施农家肥,肥料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分解者分 解作用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循环,在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应属 于草同化的能量。 答案 D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解析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获取,A 项错误;消费者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 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不属于消费者的同化量,B 项错误;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 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循环,C 项错误;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D 项正确。 答案 D 6.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 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知,载畜量超过 C 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乙可知,F 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 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C 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载畜量为 0 时的,生态系统的稳态将遭到破 坏,A 项正确;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B 项正确;根 据图乙可知,F 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 项错误;F 点表示该环境所 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形曲线中的 K 值,D 项正确。 答案 C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循环 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 5 条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绿色植物上的光能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中能量的 25 倍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中显示只有 1 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蝉→ 螳螂→黄雀→蛇。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中能量的 25 倍。 答案 D 8.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C B.图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 表示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 B+C 表示 解析 B 表示桑树的呼吸、C 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 表示蚕未被利用的能量、G 表示流向分解者、H 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桑树的总光合速率是 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 (E+F+G+H)/A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 吸的能量。 答案 B 9.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 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 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B 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 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 项正确。人类对物质的消耗标准要以不破坏生态系统相对稳 定为原则,D 项正确。 答案 B 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 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根据题图所示,甲与乙之间是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者之间互相传递信 息。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m 时,对甲来说种群数量减少,因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个种群 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A 11.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 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与图甲相比,图乙中 Z(第三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X(第二营养级)个体数量减少,说明 X 营 养级生物被 Z 捕食的压力增大,该营养级数目减少,A 项正确;Z 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捕食对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B 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Y 的捕食者数量 减少,Y 数量增加,Y 营养级不同物种的数量变化有差别,主要是由Y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 引起的,C 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X 营养级生物的变化是由于其天敌 Z 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 果,D 项错误。 答案 A 1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 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类型和去向示意图 A.图中 a1、a2 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 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 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可用 b1 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图中 a1、a2 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 但所占比例不符,A 项正确;a2+b2+c2+d2 是消费者的同化量,a1+b1+c1+d1 是生产者的同化量,生态 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a2+b2+c2+d2)/(a1+b1+c1+d1)×100%,B 项正确;消费者从生产者获 得的能量数值(a2+b2+c2+d2)可用 b1 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C 项正确;在食物链中, 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D 项错误。 答案 D 1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 C 的食物比例由 A∶B=1∶1 调整为 2∶1,能量传 递效率按 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C 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 倍 B.1.375 倍 C.1.273 倍 D.0.575 倍 解析设 C 的能量为 x,则当食物比例为 A∶B=1∶1 时,消耗 A 的能量为 x/2×10+x/2×10×10=55x, 而当食物比例为 A∶B=2∶1 时,消耗 A 的能量为 2x/3×10+x/3×10×10=40x,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 系统承载 C 的数量为原来的 55/40=1.375(倍)。 答案 B 14.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解析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A 项正确。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 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 项错误。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项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 生含氮化合物,D 项正确。 答案 B 15.图甲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乙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 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 K/2 值时,种内竞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农家肥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 CO2 和矿质 元素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 种群数量最大,种内竞争最激烈,在 K/2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C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在生物群落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A 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B 项正确; 森林生态系统较草原生态系统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 项正确;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在生 物群落中,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D 项正确。 答案 A 17.下图中 a、b、c、d 表示不同的生物含义,M 代表相关指标的高低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若 M 表示基因多样性,a 至 d 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 b ②若 M 表示物种丰富度,a 至 d 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 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③ 若 M 表示种群密度,a 至 d 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 b 的种内竞争最激烈 ④若 M 表示生物 所含能量,a 至 d 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 a 是最高营养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基因多样性越高的生物,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① 正确;物种丰富度越高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②错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 群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激烈,③正确;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越低,④ 正确。 答案 C 18.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 3 个营养级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和自养型鞭毛虫,A 项错误;图中食物网由 6 条食物链构 成,B 项错误;鲤鱼和梭子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 项正确;鲤鱼在 该食物网中占有 4 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 项错误。 答案 C 19.下列 4 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细菌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A 项不符合 题意;蓝细菌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 N、P 等元素,给蓝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 于蓝细菌的生长,此现象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B 项符合题意;牛、羊 等属于第二营养级,食物链较短,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饲养成本低、产量高,C 项不符合题意;蓝 鲸以浮游动物为食,则能量便沿着食物链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0.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A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生物的遗传现象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物的种间竞争关系 D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物的种内互相关系 解析“凡物各自有根本”表示每种生物均各自有遗传物质,“种禾终不生豆苗”则进一步说明了遗 传现象,A 项正确;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分解者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 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 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把“落红”分解成“春泥”,重新供给植物利用,B 项正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草和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而出 现草盛豆苗稀的现象,体现了竞争关系,C 项正确;由于黄蝶的颜色与油菜花的颜色类似,因此“黄 蝶飞入菜花”后就不易寻找,这说明了生物适应性中的保护色,D 项错误。 答案 D 21.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经雨淋 进入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 草本植物便趁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B.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火灾后的山坡发生了初生演替 解析由于该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子萌发,调节的是种间关系,A 项 错误;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 项正确;灌木与它抑制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竞 争,C 项正确;火灾后的山坡土壤中仍存有其他植物的种子,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 项错误。 答案 AD 22.下图为某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是 112×103 kJ/(m2·a)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5.6%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解析肉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 2.1+5.1+0.05+0.25=7.5[×103kJ/(m2·a)],但是这些能量中有 5×103kJ/(m2·a)是人工输入的,所以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是 7.5-5=2.5[×103kJ/(m2·a)],则植食性动物的总能量是 4+9+0.5+2.5=16[×103kJ/(m2·a)],同理这些能 量中有 2×103kJ/(m2·a)是人工输入的,所以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中获得能量是 16-2=14[×103kJ/(m2·a)],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 14+23+70+3=110[×103kJ/(m2·a)],B 项错误。 答案 ACD 23.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 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 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 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 CO2 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甲、乙、丙、丁之和来表示 B.该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 C.由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D.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CO2 的形式进行传递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丁代表的能量;丁是生产者固定的 总能量,甲、乙、丙三者之和小于丁,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反映了生 态系统的生物量逐年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增强;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都以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 AD 24.草原上的老猎人说:“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 能活吗?”这蕴含了食物链关系及生态平衡的规则。下面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消极意义 D.调查草原上的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维持生 态系统稳定性,A 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 项正确;捕食者(即消 费者)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积极意义,C 项错误;黄羊的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记重捕法,D 项正确。 答案 AC 25.生命系统是由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而生命系统的 各组分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信息交流。下列有关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进行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的传递 B.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能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 C.在免疫调节中,细胞之间只进行间接的信息交流 D.在生物圈中信息传递决定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 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免疫调节过程中,细胞间既进行间接的信息交流,也进行直接 的信息交流,如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属于间接交流,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属 于直接交流。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可知,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信息传 递决定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ABC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45 分) 26.(10 分)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系 统的优势主要 是 。 (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 分解,产生的 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若蛇的食物有 1/5 来自蛙,4/5 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 1 kg 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稻 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是 。 (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是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填“K”或“K/2”)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为 。 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观察题图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 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计算至少消耗的植物的量,应选择 20%的能量传递效率。(4)鼠的活 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1)水稻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分解者 CO2 和无机盐 (3)45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标记重捕法 K 0 27.(10 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 B、C、D 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丙代表 ,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 ] 的 作用完成的。 (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网: 。 (3)A 与 B 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除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外,还有 等方式。 (4) 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碳在甲、乙、丙之间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解析(1)据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实现的。(2)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 属于同一个营养级。(3)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5)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1)分解者 甲 生产者 光合 (2) (3)行为信息 (4)负反馈 (5)有机物 28.(12 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以下是某草原生态 系统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图和碳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蛇与鹰的关系是 。如果鸟的食物 60%来自草,那么鸟增重 100 g,最多需要草 g。 (2)甲图中,由于除草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蛙的数量急剧减少,请写出在一段时间内蝗 虫数量的变化趋势: 。 (3)乙图中,5 过程是 , 是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 (4)乙图中,物质循环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那么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 。 (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外,还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有 。 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蛇与鹰都捕食鸟,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所以蛇与鹰间具有 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已知鸟的食物中 60%来自草,则鸟的食物中 40%来自蝗虫,要求使鸟体重 增加 100g,至多需要生产者量,则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小值 10%,据此可以列式:草的量 =100×40%÷10%÷10%+100×60%÷10%=4600(g)。(2)如果青蛙的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蝗虫将 因天敌的数量减少而先增加,达一定数值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等因素种群数量会减少,后稳定 在一定范围内。(3)乙图表示碳循环,过程 5 是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图中的 A 为大气中 CO2 库,B 为生产者,C 为消费者,D 为分解者,E 为煤、石油等化石燃料。(4)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5)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有:有利于生物的生 命活动、有利于生物的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捕食与种间竞争 4 600 (2)先增加后减少 (3)(化石燃料)燃烧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有利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利于生物的种群繁衍、调节种间关系 29.(13 分)图甲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 (2)请根据图甲中的生态系统,写出图乙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① ;② ;③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图丙。从中可推知食草虫 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 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 是食草虫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图甲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 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 , 容易受到破坏。 解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线虫)的食物。 (2)能量金字塔中,①代表生产者,包括藻类和大米草;②代表初级消费者,包括海螺、线虫、 食草虫;③代表次级消费者,包括沼蟹、蜘蛛。 (3)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虫在一龄幼虫阶段死亡率最高。 (4)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含磷杀虫剂导致食草虫死亡,蜘蛛的数量减少。食草虫死亡后,细菌 的数量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线虫数量增多,使沼蟹的数量增加;同时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 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线虫→沼蟹”,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由于沼蟹会大量破坏大米 草的根系,大米草的数量减少。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答案(1)细菌 (2)①藻类、大米草 ②食草虫、线虫、海螺 ③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 藻类→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可)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