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九单元第34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
配套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弃耕后的牧草地形成灌木林,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答案 A 解析 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弃耕后的牧草地形成灌木林,动植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正确;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强,D正确。 2.(2018·广东肇庆二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的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通过秸秆还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循环顺利进行 D.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关,即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而不是某个物种的数量,A错误;秸秆还田能够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正确;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D错误。 3.(2018·山西实验中学期末)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与这种稳定状态无关的因素是( ) A.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D.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A 解析 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A符合题意;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其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4.(2019·广西名校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A错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远高于直接价值,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5.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缸的密封性越差,其生物死亡就越快 B.生态缸中放入较多的小乌龟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不要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缸制作完成后,应放在光线良好但不是阳光直射的地方 答案 D 解析 生态缸的密封性越差,与外界的联系就越大,其生物死亡就越慢,A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要适宜,小乌龟是该小型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数量宜少,B错误;生态缸的生物之间最好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C错误;生态缸制作完成后,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缸内生物的死亡,D正确。 6.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完全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答案 D 解析 地球人口仍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会盲目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 7.(2019·河南名校模拟)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缸中含有水生植物、小鱼、河泥和河水,密闭后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植物、小鱼以及河泥、河水中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植物可为鱼的生存提供O2,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 C.密闭生态缸的物质循环离不开河泥中微生物的作用 D.能量在“水生植物→小鱼→河泥中的微生物”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答案 D 解析 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小鱼属于消费者,河泥、河水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A正确;水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供鱼的呼吸作用消耗,鱼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可供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B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分解者的作用,C正确;河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组成成分,D错误。 8.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答案 D 解析 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没有恢复原状,A错误;B项和C项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B、C错误;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的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9.自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图甲为某清洁水体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此时间段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类似于图乙中的(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答案 D 解析 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好氧型微生物繁殖增加,水体中有机物因消耗而减少后,好氧型微生物由于可利用的有机物减少导致死亡率增加,繁殖减弱,数量随之减少。 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总能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下面是据图得出的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营养结构复杂化发展的时期 B.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0~40年期间比20~30年期间强 C.从a点开始,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 D.该生态系统在40~60年期间的生物种类比60~80年期间要多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知,10~20年间生物总能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都在增加,该阶段应是向营养结构复杂化发展的时期,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0~40年期间比20~30年期间强,是因为30~40年期间生物总能量增多,营养结构复杂,B正确;从a点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少,说明生产者数量减少,生物总能量增加,说明捕食生产者的消费者数量增加,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总能量不断增加,说明生态系统在往结构复杂的方向发展,生物种类越来越多,故该生态系统在40~60年期间的生物种类比60~80年间要少,D错误。 11.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A正确;图Ⅰ过程人口数量在环境容纳量之下,而图Ⅱ中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出现超过环境容纳量,但随后又恢复到容纳量之下,图Ⅲ中人口数量增多已使环境遭到破坏,结果使环境容纳量下降,所以按理想程度排列,三种顺序为Ⅰ、Ⅱ、Ⅲ,B正确;虽然人类既能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要在环境容纳量之内,否则会破坏环境,使环境容纳量下降,C错误;现在人口数量增多,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D正确。 12.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面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C 解析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A正确;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B正确;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少,C错误;挺水植物能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密集的树冠层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因而失去了保持水土的能力,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林中植物种类单一,动物种类也比较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表明,人工林的虫害发生程度远高于天然生态林,这主要是因为天然生态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工林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杨树(W1)→杨毒蛾幼虫(W2)→喜鹊(W3),括号内字母为该生物种群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10W1,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防病虫害发生是保护人工林的重要措施,一般采用样方法对某种害虫的________密度进行调查,估算其种群密度,预测发生程度。改造“绿色沙漠”的最好办法是依靠自然的力量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该过程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工林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2)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 (3)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4)幼虫(或虫卵) 次生演替 解析 (1)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 (2)天然生态林与人工林相比,其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因此其虫害发生程度较低。 (3)能量传递效率指下一营养级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题中杨毒蛾幼虫只是第二营养级的某种生物,所以W2与W1的比值远小于1/10,原因是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4)为预防病虫害发生,应对某种害虫的幼虫(或虫卵)密度进行调查,预测发生程度。在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等,因此依靠自然的力量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 14.(2018·银川模拟)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 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呈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答案 (1)黑鱼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三、四 (2)上升 降低 (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 正相关 解析 (1)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黑鱼是最高营养级。 (2)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鲫鱼由三、四营养级变为只处于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增多,鲫鱼数量会增加,黑鱼也随之增加,但物种少了营养结构变简单了,所以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4)乙图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说明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 15.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______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_____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机环境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环境容纳量 K/2(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方面,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措施。 (2)游客旅游观赏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因为直接价值必须建立在间接价值基础之上。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