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 B.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 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 D.DNA中基因的缺失 2. 杰弗理C•霍尔等人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中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 C.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体内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D.科学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周期基因的变化 3.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 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 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 D.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4. 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5. 下列关于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肝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有遗传病基因 C.父亲患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遗传病,母亲正常,不考虑基因突变,他们所生的儿子正常 D.父母正常,生下一单基因遗传病女儿,则该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6.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受精过程中 7. 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A.冠心病 B.苯丙酮尿症 C.多指 D.猫叫综合征 8. 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9. 如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该果蝇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包含4条染色体 C.欲检测果蝇的基因组序列,应对5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测序 D.若某时期检测发现Y染色体上出现了A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重组 10.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变化,但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会导致生物产生新的表现型 C.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可以发育为可育植株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D.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幼苗,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11.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不可遗传变异 12. 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13. 如图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育种方法。其中①②③过程和①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分别是( ) A.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 D.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14. 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的是( ) A.限制酶 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运载体 15. 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某些性状,目前已应用于医药卫生、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列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是( ) 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B.经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16. 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B.正常父母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 C.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形成黄化苗 D.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水稻 17. 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Ⅵ的作用对象是正在萌发的种子 B.过程Ⅱ的突变率很低且不易达到目的 C.通过过程Ⅰ→Ⅴ获得品种⑥较简捷 D.Ⅲ过程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 18. 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能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育种方法只有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所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D.培育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19. 如图a〜d分别表示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细胞或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表示三倍体 B.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 C.c所示的细胞可能来自单倍体,一般不可育 D.果蝇缺刻翅的形成过程与d所示变异相同 20. 桃树同一枝条的两个花芽突变后,结出的两个桃子品质差异显著。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 A.随机性 B.不定向性 C.低频性 D.有害性 21.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基因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22. 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 ) A.3:2:1 B.4:4:1 C.9:12:4 D.25:20:4 2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都越强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4.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D.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 B.系统 C.种群 D.群落 26. 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会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细菌与生存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抗药性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抗药性个体占比增多是自然选择结果 27. 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AA和Aa的个体可正常繁殖。杂合雌雄个体为亲本,获得F1,F1随机交配获得F2中,A基因的频率是( ) A.50% B.66.7% C.75% D.80% 28. 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29. 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有利 B.染色体数目变异都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30.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和解离的试剂分别是卡诺氏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 B.制作装片的过程包括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低倍镜视野中既有二倍体细胞也有四倍体细胞 D.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利用了该实验的原理 二、非选择题 如图表示两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及其相互关系,已知两个家系都存在色盲(由基因A、a控制)患者,家系中除Ⅳ2外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回答下列问题: (1)欲调查色盲的发病率,应________。 (2)Ⅲ3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Ⅳ3为色盲男性的概率是________。 (3)Ⅳ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其与一位基因型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女儿中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 (4)Ⅳ2是否属于21三体综合征,并说明理由:________。Ⅳ2性染色体异常的形成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如图表示某研究中心获得二倍体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的途径,已知高蔓、感病是显性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图中①过程是通过________来提高________的比例,该育种主要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 (2)图中②可通过________分裂获得花粉,③过程可使用________处理,其原理是________。经③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中符合生产要求的理论上占________。 (3)图中的单倍体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培育成完整植株,该过程的原因是________。 果蝇有多对相对性状,其中灰身(H)与黑身(h)、长翅(T)与短翅(t)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HhTt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与突变,子代会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出现黑身短翅的概率为________。 (2)短翅果蝇由于飞行能力弱,更容易被天敌捕获,随着时间的推移,t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说明果蝇种群发生了________(不考虑其他因素),但t基因和短翅个体仍不会完全消失,原因是________。 (3)现有足量的具有各种相对性状的果蝇,不考虑突变,请通过设计杂交实验证明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写出简要设计思路:________。 如图所示为A物种进入甲、乙两岛后逐渐形成B、C、D物种的演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种是指________。A物种进入甲、乙岛后,分别进化为B、C物种,这种由于地理障碍使其分成不同种群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即为________,甲、乙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________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 (2)某时期将甲岛上的B物种引入乙岛,其不能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________,最终迁入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 (3)假设某较大的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后期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使a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目的变化为________。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这会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答】 AB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改变,ABC正确; D、DNA中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2. 【答案】 D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析】 关于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 解: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性状,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控制生物钟的基因A可自发突变为基因a1或基因a2,B正确; C.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的变化属于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到的,D错误。 故选:D。 3. 【答案】 B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图示植物是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而甲、乙是两类矮生突变体,说明a基因是A基因经突变形成。 【解答】 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复制,所以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4个a基因,A正确; B、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自交后代有3种矮化类型,B错误; 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减数分裂只产生含a基因的一种配子,自交后代只有基因型为aa一种矮化植株,C正确; D、甲突变体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由于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是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复这种变异,D正确。 4. 【答案】 D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可用于诱变育种。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解答】 解:(1)水稻的糯性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2)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产物,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3)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属于杂交育种,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故选:D。 5. 【答案】 C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 A、乙肝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A错误; B、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 C、父亲患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遗传病,母亲正常,不考虑基因突变,他们所生的儿子的线粒体基因来自母亲,因此正常,C正确; D、父母正常,生下一单基因遗传病女儿,则该病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D错误。 6. 【答案】 C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 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 B、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C正确;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能发生在受精过程中,D错误。 7. 【答案】 A 【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 A、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正确; B、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C、多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 D、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8. 【答案】 D 【考点】 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答】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其生存机会最多;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其生存机会较少。而形体的大、小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会被淘汰无关。 9. 【答案】 D 【考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题图分析:图中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为XY,故为雄果蝇。 【解答】 A、图中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该果蝇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包含4条染色体,分别为Ⅱ、Ⅲ、Ⅳ、X和Ⅱ、Ⅲ、Ⅳ、Y,B正确; C、由于X、Y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因此欲检测果蝇的基因组序列,应对5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测序,C正确; D、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某时期检测发现Y染色体上出现了A基因,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 10. 【答案】 C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A、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变化,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或是隐性突变等原因,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A正确; B、基因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会导致生物产生新的表现型,B正确; C、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可以发育为单倍体,其不一定是可育植株(如异源四倍体),C错误; D、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幼苗,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正确。 11. 【答案】 B 【考点】 杂交育种 【解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A、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C、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 D、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 12. 【答案】 B 【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解答】 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因基因突变等内因而发生变化,C错误; D.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B。 13. 【答案】 C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1、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题图分析::图示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③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过程,④⑤表示自交;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①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过程。 【解答】 如图所示育种方法,其中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①④⑤表示杂交育种。 14. 【答案】 C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 ABD、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ABD错误; C、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长链,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C正确。 15. 【答案】 D 【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 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物;(4)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2、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5)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解答】 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实例,A错误; B、经X射线处理培育高产青霉毒的青霉菌是诱变育种的应用实例,B错误; C、培育杂交水稻是杂交育种的应用实例,C错误; D、培育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D正确。 16. 【答案】 C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 A、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正常父母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 C、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形成黄化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杂交育种培育出高产抗倒伏水稻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17. 【答案】 A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诱变育种(Ⅱ→Ⅳ)、杂交育种(Ⅰ→Ⅴ)、单倍体育种(Ⅰ→Ⅲ→Ⅵ),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答】 解:A.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是处理萌发的种子,A错误;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具有低频性,所以过程Ⅱ的突变率很低且不易达到目的,B正确; C.Ⅰ→Ⅴ即由亲本AAbb×aaBB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从中筛选出双隐性个体(aabb),即可获得我们想要的品种,该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C正确; D.经过Ⅲ培育形成⑤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A。 18. 【答案】 D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A、诱变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 B、杂交育种可通过杂交→自交→选育→自交过程,获得双亲的优良遗传特性,但能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育种方法不是只有杂交育种,还可能通过细胞工程获得,B错误; C、基因工程育种所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运载体不属于酶,C错误; D、培育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19. 【答案】 A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a中多了一条染色体,为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图b中多了片段4,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图c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图d中少了片段3,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解答】 A、a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表示三体,A错误; B、b中多了片段4,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可用显微镜观察到,B正确; C、c所示的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可能来自单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一般不可育,C正确; D、果蝇缺刻翅的形成过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与d所示变异相同,D正确。 20. 【答案】 B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不定向性;④低频性;⑤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①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 【解答】 桃树同一枝条的两个花芽突变后,结出的两个桃子品质差异显著,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21. 【答案】 B 【考点】 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据此答题。 【解答】 解: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因此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22.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2=A2+2Aa+a2=1计算。AA的个体占36%,Aa的个体占48%,aa的个体占16%,其中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剩余种群中AA占3636+48=37,Aa占47。 【解答】 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2=37+47×12=57,a%=27,则自由交配后,AA占57×57=2549,Aa=2×57×27=2049,aa=27×27=449,故AA:Aa:aa=25:20:4。 23. 【答案】 C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生物在进化上的地位是根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来划分的,进化地位越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B错误; 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目较多的生物,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空间,因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原因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D错误。 24. 【答案】 D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25. 【答案】 C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6. 【答案】 A 【考点】 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细菌的抗药性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A错误; B、细菌与生存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C、抗药性变异属于要基因突变,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抗药性个体占比增多是自然选择结果,D正确。 27. 【答案】 B 【考点】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及计算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杂合雌雄个体为亲本,获得F1,则得F1中基因型AA:Aa:aa=1:2:1,由于aa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 【解答】 根据分析,该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能繁殖的只有13AA和23Aa,所以A的频率为:13+12×23=23,a的频率为:12×23=13。 所以,该群体经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AA=23×23=49、Aa=2×23×13=49、aa=13×13=19,A的基因频率为:49+12×49=23≈66.7%。 28. 【答案】 C 【考点】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及计算 【解析】 在种群中,已知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解答】 B的基因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4%+12×78%=43%。 29. 【答案】 C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解答】 A、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A错误; B、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二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B错误; C、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所以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可获得单倍体苗,C正确; 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才是二倍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则是单倍体,D错误。 30. 【答案】 B 【考点】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解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解答】 解:A.可以用卡诺氏液进行固定,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A正确; B.制作装片的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 C.低倍镜视野中既有二倍体细胞也有四倍体细胞,找到相应的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 D.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利用了该实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答案】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査且调査样本足够大 12,18 XAXa,1 不属于;因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该患者多了一条X染色体,父本在形成配子时X与Y没有分开或Ⅲ3在形成配子时XA与Xa或XA与XA没有分开或XA的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 根据色盲无中生有可知,其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男性患者较多,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解答】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査且调査样本足够大,来调查色盲的发病率。 根据Ⅱ5(父亲患病)为XAXa,Ⅱ6为XAY可知,Ⅲ3为XAXA或XAXa,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Ⅲ2为XaY,故Ⅳ3为色盲男性XaY的概率是12×14=18。 由于Ⅲ2为XaY,故Ⅳ1的基因型是XAXa,若其与一位基因型正常的男性即XAY结婚,所生女儿一定正常,概率为1。 Ⅳ2不属于21三体综合征,因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该患者多了一条X染色体。Ⅳ2的基因型为XAXAY或XAXaY,故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父本在形成配子时X与Y没有分开,也可能是Ⅲ3在形成配子时XA与Xa或XA与XA没有分开或XA的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所致。 【答案】 连续自交,纯合子,基因重组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减数,秋水仙素或低温,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14 单倍体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套遗传物质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分析题图:①为连续自交;②为通过减数分裂获得花粉;③为诱导单倍体染色体加倍。 【解答】 由图示可知,①过程是通过连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该育种为杂交育种,主要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图中②表示通过减数分裂获得花粉,③过程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其原理是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假设纯合高蔓感病番茄基因型为AABB,纯合低蔓抗病番茄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取任一F1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基因型有4种,即AB、Ab、aB、ab;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的二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此方法培育出的纯种高蔓抗病植株AAbb理论上占14。 单倍体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培育成完整植株,其原理是单倍体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套遗传物质。 【答案】 2或3,14或0 进化,杂合长翅果蝇中存在t基因,它们之间交配总能产生短翅个体 用各种相对性状的果蝇进行正反交,若出现某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且与X或Y染色体遗传相似,则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伴性遗传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及计算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基因型为HhTt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存在两种情况: ①H、T连锁、h、t连锁,基因型为HhTt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的基因型HhTt,表现为灰身长翅。 ②H、t连锁、h、T连锁,基因型为HhTt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的基因型HHtt、HhTt、hhTT,表现型比例为灰身短翅:灰身长翅:黑身长翅=1:2:1;出现黑身短翅的概率为0或14。 短翅果蝇由于飞行能力弱,更容易被天敌捕获,随着时间的推移,t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说明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由于杂合长翅果蝇中存在t基因,它们之间交配总能产生短翅个体,故t基因和短翅个体仍不会完全消失。 要设计杂交实验证明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能通过各种相对性状的果蝇进行正反交,若出现某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且与X或Y染色体遗传 相似,则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答案】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地理隔离,自然选择 与C物种已形成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5%,无法确定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答】 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A物种进入甲、乙岛后,分别进化为B、C物种,这种由于地理障碍使其分成不同种群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即为地理隔离,甲、乙岛上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导致进化方向产生差异。 某时期将甲岛上的B物种引入乙岛,其不能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的原因是与C物种已形成生殖隔离,最终迁入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由题意知,AA=30%,aa=20%,则Aa=1﹣30%﹣20%=50%,A的基因频率是:A=30%+50%÷2=55%;该种群只能进行自交,而自交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F1中A的基因频率仍是55%.后期由于外界因素影响使a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目的变化无法确定。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