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以降低血糖。这体现了蛋白质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A. 催化作用 B. 运输物质 C. 调节作用 D. 免疫功能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具体可以分为构成结构的蛋白、催化蛋白、运输蛋白、调节功能的蛋白和免疫蛋白,识记每种功能对应的实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胰岛素是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细胞代谢从而降血糖,因此对应蛋白质的功能为调节功能;故选C。 2.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 ⑤转动转换器 A. ③→⑤→②→① B. ④→③→②→⑤ C. ③→①→④→⑤ D. ③→⑤→④→① 【答案】D 【解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详解】分析图解,图甲细胞放大倍数小,图乙细胞放大倍数大,从图甲转为图乙,即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由于低倍镜下细胞在视野的偏左侧,因此首先③向左移动装片,将细胞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⑤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会变暗,需要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最后①转动细准焦螺旋,故选D。 【点睛】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再调整粗准焦螺旋,这也是很多考生的易错点。 3. 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O、P D. C、H、O、N、P 【答案】D 【解析】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是C、H、O、N,组成磷脂的元素是C、H、O、N、P。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4.有氧呼吸过程中能产生还原氢的是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一、二阶段 【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过程可以总结为: 【详解】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会分解葡萄糖,此时产生少量的还原氢,第二阶段会进行丙酮酸的分解,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大量的还原氢和二氧化碳,而第三阶段则是还原氢的消耗,因此产生还原氢的是第一、二阶段;故选D。 5.下面为叶绿体的结构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②是选择透过性膜 B.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全部分布在③上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全部分布在④中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③和④两处 【答案】C 【解析】叶绿体包含两层膜,内膜和外膜的结构和功能相似,都是将叶绿体与细胞质基质分隔开,叶绿体内部含有多个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可以增大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基粒,④是叶绿体基质。 【详解】A、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都属于生物膜,A正确;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叶绿体基质中没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C错误; D、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催化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进行,D正确;故选C。 6.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 C3 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B. C3 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 C3 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 C3 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答案】A 【解析】CO2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这步反应,即CO2+C5→2C3,据此分析。 【详解】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导致消耗的C5化合物减少,所以C5化合物的含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而C3化合物的原料减少,所以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故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下降、上升,A正确。 7.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 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 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答案】D 【解析】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斐林试剂能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而煮沸后酶失去活性不能恢复,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能加速反应的进行,C错误;蛋清稀释液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D。 8. 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的是( ) A. 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B. 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C. 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越快 D. 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呈黄绿色 【答案】C 【解析】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故A错误; B.用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故B错误; 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故C正确; D.滤纸条上最上面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故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9.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 噬菌体和根霉 B. 细菌和噬菌体 C. 蓝藻和酵母菌 D. 衣藻和变形虫 【答案】D 【解析】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主要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和真菌,识记真核生物的种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衣藻是一种真细胞藻类,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故选D。 10.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壁,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质,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膜,C错误; D、所有生物都含有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 11.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合于除去细胞壁: A. 蛋白酶 B. 盐酸 C. 淀粉酶 D. 纤维素酶 【答案】D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去除细胞壁。 【详解】A、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蛋白酶的作用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A错误; B、盐酸不能除去细胞壁,还能杀死细胞, B错误; C、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淀粉酶的作用是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C错误; D、纤维素酶的作用是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除去细胞壁,D正确;故选:D。 12. 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骨胳肌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 肌糖原 B. 磷酸肌酸 C. 葡萄糖 D. 三磷酸腺苷 【答案】D 【解析】题中的“直接”二字是关键,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ATP。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是直接由ATP水解成ADP时释放出来的,肌肉细胞无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进行无氧呼吸,它们释放的能量都必须转移给ATP,然后才能被肌细胞利用。 【详解】A、肌糖原必须通过分解产生葡萄糖,在进行有氧呼吸,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是骨骼肌的直接能量来源,A错误; B、磷酸肌酸也要讲能量转移到ATP中,骨骼肌才能利用,B错误; C、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的分解以后产生的ATP才能被肌肉所利用,C错误; D、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ATP,D正确;故选D。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13.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 A. 1:2 B. 8:9 C. 2:1 D. 9:8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中生成的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参与反应的水,所以A为O2、B为18O2,则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8∶9。故选B。 14.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环境中131I严重超标。若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会在甲状腺细胞中积累。131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为 A. 主动运输 B.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C.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D. 胞吞作用(内吞作用) 【答案】A 【解析】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正确。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B错误。自由扩散通常是水、脂溶性物质,C错误。胞吞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A。 15.慢跑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氧气的是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一和第二阶段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反应物是葡萄糖,不消耗氧气,A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不消耗氧气,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因此氧气消耗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正确;第一和第二阶段都不消耗氧气,D错误。 16.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脱氧核糖 D. 磷脂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回忆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等,A错误; B、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 C、脱氧核糖是五碳糖,属于糖类,其元素组成是C、H、O,C正确; D、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D错误。故选C。 17.“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 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 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 参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形成 D. 促进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答案】C 【解析】无机盐的功能有: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 调节血浆酸碱平衡是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不是Fe2+的作用,A错误; B. 血液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B错误; C. 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朴雪”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参与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C正确; D. Fe2+进入人体后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但不能促进红细胞的产生,D错误。 18.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 ) A. C5H11O2NS B. C3H7S C. C4H11O2S D. C5H10O2N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详解】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的共同部分的分子式为:C2H4O2N,将R基的分子式-CH2-CH2-S-CH3代入即得 C5H11O2NS ,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共有8种核苷酸 B. 组成人体的化合物乙的R基种类有20种 C. 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D. 在松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D 【解析】A、图甲中包括DNA片段和RNA片段,共有8种核苷酸,A正确;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氨基酸种类决定于R基种类,B正确; C、根据碱基T判断丙为脱氧核苷酸,其中的单糖为脱氧核糖,C正确; D、在松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不可能是蔗糖,因为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D错误。故选D。 【定位】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 【点睛】核酸种类的判断: 1、根据五碳糖的种类:若五碳糖为核糖,则为RNA;若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为DNA。 2、根据碱基种类:若含有T,则为DNA;若含有U,则为RNA。 20.用苏丹III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 A. HCl B.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C. H2O D. 无水酒精 【答案】B 【解析】脂肪的鉴定步骤:取材(花生种子,将子叶削成薄片,取理想薄片)→染色(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去浮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详解】在脂肪检测实验中,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IV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还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B正确。故选B。 21.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C. 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 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说明变形虫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运动,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说的是细胞膜对小分子透过具有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主动运输,而变形虫吞噬整个细菌,不是跨膜运输不能体现选择透过性,A错误; B、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说明变形虫的细胞膜可以发生运动,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变形虫吞噬整个细菌不是跨膜运输,不能称为“透过”,细菌也不属于大分子,C错误; D、细胞膜只要具有生物活性就不会失去选择透过性,一般只有细胞死亡后细胞膜才会失去选择透过性, D错误;故选:B。 22.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下列物质中,一般不经核孔进行运输的是 A. 蛋白质 B. 酶 C. RNA D. DNA 【答案】D 【解析】核孔位于细胞核的核膜上,主要完成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一般RNA和蛋白质可以透过。 【详解】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细胞核需要的某些蛋白质比如酶需要经过核孔的输入,转录产生的RNA可以由核孔输出细胞核,但DNA属于遗传物质,一般与蛋白质一同构成染色体储存在细胞核中,不会随意进出核孔;故选D。 23.下列物质中,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A. 氨基酸 B. 甘油 C. Na+ D. 葡萄糖 【答案】B 【解析】自由扩散是一种被动运输,物质直接透过磷脂双分子层,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一种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详解】A、氨基酸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甘油脂类小分子,进出膜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 C、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不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 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 【点睛】该题的重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判定,现总结如下: 物质类别 出入细胞方式 物质转运方向 载体蛋白 耗能 离子 和小 分子 物质 被动 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要 不耗能 协助扩散 需要 主动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颗粒 和大 分子 物质 胞吞 细胞外→ 细胞内 不需要 耗能 胞吐 细胞内→ 细胞外 2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这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运输 B. 胞吞 C. 协助扩散 D. 自由扩散 【答案】B 【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û不需 不消耗 水,CO2,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ü需要 不消耗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ü需要 消耗ü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而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并且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能够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需要经过胞吞的方式被吸收,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所以要消耗ATP。故选:B。 25.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 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 释放二氧化碳 D. 生成大量ATP 【答案】B 【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详解】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 26.让实验动物猴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猴体内最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 ) A. C3H6O3 B. C2H5OH C. H2O D. CO2 【答案】C 【解析】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氧的去向是在有氧呼吸的第3阶段,吸进的氧与前两个阶段脱下的氢结合形成水。 【详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故选C。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7. 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A. 绿色区 B. 红光区和绿光区 C. 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 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对不同光质的光吸收不同: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对不同光质的光吸收不同: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该光谱通过叶绿素后,红光、蓝紫光被大量吸收,不能透射而形成黑色条带,故选D。 28.一般来说,光照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夏天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其原因主要是 ( ) A. 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 B.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C. 气孔关闭,氧气释放不出,抑制光反应 D. 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光合午休现象的解释,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在夏日中午12时,因为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详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因此夏日中午12时,因为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故选:B。 29.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0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A. —定是有氧呼吸 B. —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C. 一定是无氧呼吸 D. —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发酵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发酵的产物:乳酸。 【详解】A.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A错误;B.可能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B错误;C.可能是无氧呼吸,也可能是有氧呼吸,C错误;D.—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因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产物没有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只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确定呼吸方式。若产物有二氧化碳,可以肯定一定不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30.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导致的 B. 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影响光合作用 C.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D.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食盐加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C 【解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 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A正确;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D正确。 【点睛】记住一些常见的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下列物质中属于脂质的是 A. 脂肪酶 B. 维生素D C. 肝糖原 D. 纤维素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脂质的分类,脂质可以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详解】A、脂肪酶本质是蛋白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A错误; B、维生素D的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的一种,B正确; C、肝糖原属于动物多糖,属于糖类,C错误; D、纤维素是植物多糖,属于糖类,D错误;故选B。 32. 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肽链过程中,其肽键的数目和脱下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573和573 B. 570和570 C. 572和572 D. 571和571 【答案】B 【解析】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 - 肽链的条数,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目。 详解】根据“肽键数目等于氨基酸数目减去肽链的条数,失去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目”可知,血红蛋白中含肽键数目=574-4=570,脱去的水分子数也为570,故选B。 33. 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 ) A. 5、2、8 B. 4、2、2 C. 5、2、2 D. 4、4、8 【答案】A 【解析】在人肌肉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含有A、G、C、T、U五种碱基,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两种五碳糖,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故选A。 【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组成。 34.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体中都有核酸存在 B. 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 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B 【解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包括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 【详解】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故在各种生物体内都存在,A正确; B、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正确; C、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 D、核苷酸包括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D正确; 【点睛】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个地方,关键在于名称的识记,抓住与DNA有关的前面都带有“脱氧”二字;与RNA有关的带有:“核糖”二字。 35.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为: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③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①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④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故选B。 36. 最能概括细胞膜成分的是( ) A. 脂质和蛋白质 B. 脂质、糖类和核酸 C. 蛋白质和糖类 D.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答案】D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还含有少量糖类。 【详解】根据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可知,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全面描述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故选D。 37.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核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运输的通道 B.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 细胞核是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核膜上的核孔是核质之间某些大分子运输的通道,A项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核仁是rRNA的形成区域,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项正确;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C项正确;细胞质是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项错误。 38.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需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 【详解】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容易挥发,因此用橡皮塞塞紧瓶口,A错误;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 【点睛】抓住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39.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 A. 低温、干燥、低氧 B. 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 高温、干燥、高氧 D. 高温、适度适中、高氧 【答案】B 【解析】储藏粮食、水果和蔬菜时,要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水分等,据此分析。 【详解】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存的同时也对保鲜提出了要求,含水量是体现水果是否新鲜的重要指标,失去水分的水果将不再新鲜,所以不可作干燥处理,故蔬菜和水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B正确。 40.人们通常用酵母菌发酵(无氧呼吸)酿酒,该过程中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了 A. 醋酸 B. 二氧化碳 C. 乳酸 D. 水 【答案】B 【解析】由题干“酵母菌发酵(无氧呼吸)酿酒”可知,该题主要考察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识记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无氧呼吸根据产物有两种类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分别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的是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填字母)。 (3)丙图所示多肽由________种氨基酸形成,该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经____________过程形成的。 【答案】淀粉 纤维素 b 3 脱水缩合 【解析】分析甲图: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分析乙图:乙图是核酸的部分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聚体,其中②是磷酸二酯键,b是核苷酸。分析丙图:丙图中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都是R基团,③⑤⑦都是肽键;⑨是羧基。 【详解】(1)由题图知,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糖原,纤维素不是能源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纤维素。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即图中的b。 (3)构成多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丙图是由四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四肽;4个氨基酸的R基只有3种,氨基酸的种类是三种;多肽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 【点睛】本题结合多糖结构模式图、核酸分子片段结构图和肽链结构图,考查糖类的种类及功能、RNA分子结构特点、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明确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识记核酸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2.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含有DNA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将此细胞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①]与[ ]________会发生分离。 (4)细菌细胞与该细胞比较,其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⑥⑦⑧ ④⑦ ⑤原生质层 细菌无核膜 ⑥⑦ 【解析】该题的突破点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分析,结合原生质层的定义,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和液泡膜,已经两层膜中间夹得细胞质,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细胞质,④为液泡,⑤为原生质层,⑥为线粒体,⑦为叶绿体,⑧为细胞核,⑨为核糖体。 【详解】(1)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2)高等植物细胞中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液泡中含有很多花青素; (3)将细胞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即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 (4)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该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5)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 【点睛】根据题图中细胞各结构的特点,判定细胞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突破点。 43.如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乙曲线表示在温度为25 ℃(该温度是该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强度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④称为____________。 (2)活细胞一般都能进行的是图甲中的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乙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______________。 (4)图乙曲线中,当E=B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 ℃,图乙曲线中A点应____________移动。 【答案】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⑤ a 二氧化碳浓度 右 【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主要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而有氧呼吸过程可以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丙酮酸为二氧化碳和还原氢,而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1)图中④过程反应物为C3和还原氢,产物为有机物,因此推测④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活细胞中一般都能进行,即图甲中的过程⑤; (3)图乙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因此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a; (4)图乙曲线中,当E=B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光合作用增强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由于25℃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是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因此将温度调节到30 ℃时,光合作用变弱,呼吸作用增强,为保证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点右移。 【点睛】该题的难点在于探究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移动问题,现可总结如下: 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方向(如图):一般有左移、右移之分,其中CO2(或光)补偿点B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CO2(或光)饱和点C则是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CO2浓度(或光照强度),位于横轴上。 (1)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2)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3)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应向左移动。 44.下表为验证唾液淀粉酶有关特性的实验设计: 步骤 操作方法 试 管 号 1 2 1 加入1%淀粉溶液 2mL 2 加入2%蔗糖液 a 3 加入稀释的唾液 b 1mL 4 恒温处理10min 37℃ 37℃ 5 加入 试剂 1mL 1mL 6 水浴加热 3 min 3 min 7 观察现象 (1)表中a、b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科学实验遵循的_______________原则。 (2)5步骤加入的检测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分析:1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而2号试管没有此现象,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性。 【答案】2ml 1ml 单一变量 斐林试剂 出现砖红色沉淀 专一性 【解析】对表格进行分析可知,本实验是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底物的量、酶的量、温度和处理的时间等均是无关变量。 【详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底物的量、酶的量均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因此,两只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与淀粉溶液的体积应相等,加入酶(唾液)的量也应相同,故 a为2ml,b为1ml。 (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为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5步骤加入的检测试剂是斐林试剂。 (3)1号试管的现象是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2号试管没有此现象,说明唾液淀粉酶无法催化蔗糖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从而说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点睛】对题表进行分析,明确本实验的实验目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