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5讲 神经调节作业
第25讲 神经调节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1.(2016·吉林长春二模,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单向的,C项正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项错误。 答案 D 2.(2016·四川乐山三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 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 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A错误;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所以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一部分,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为电信号,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D错误。 答案 C 3.下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C.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解析 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B错误。 答案 B 4.(2016·皖南八校三模)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必须在体液中持续发挥作用 B.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神经递质有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A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在细胞内,B错误;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答案 C 5.(2017·湖北省黄石市高三调研)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A为骨骼肌,C为反射中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B.刺激b点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C.图示反射弧不可表示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调节过程 D.若刺激a点,甲有变化,乙无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解析 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A正确;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刺激b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图示反射弧可以表示寒冷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调节过程,C错误;刺激a点,甲有变化,乙无变化,则证明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D错误。 答案 A 6.(2017·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 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 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 解析 根据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方向为④→③→②→①,所以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传递到A,不能传递到C,B错误;Ⅰ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Ⅰ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 答案 D 7.如图为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反射弧较为简单的是________(填“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直接刺激图中⑥处也能引起缩手反应 ,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________的控制。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可存在于图乙[ ]________中,释放后进入[ ]________,进一步作用于突触后膜与[ ]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起________(填Na+或Cl-)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 (4)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________区参与。 解析 (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能使静息电位外正内负程度加深,故应是Cl-内流才能起到如此效果。(4)说话的语言技能由大脑皮层的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控制。 答案 (1)膝跳反射 不属于 (2)脊髓 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 (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抑制 ①突触小泡 ⑤突触间隙 ③受体 Cl- 外正内负 (4)S(或运动性语言中枢) 1.(2016·福建质检)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同 B.静息状态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C.B处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 解析 静息状态下,膜外电位为正,因此A和B两处膜电位相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因此静息状态时任氏液中Na+的含量要高于神经细胞内;兴奋部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产生是Na+内流所致,阻断Na+的内流,则无法产生兴奋。 答案 D 2.(2016·北京西城期末)下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解析 敲击髌骨下韧带在 1、2处可检测到动作电位,在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答案 B 3.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共同参与痛觉调节,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图1为痛觉传入示意图,图2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有关的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 B.某种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b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b神经元兴奋 C.痛觉传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吗啡和脑啡肽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解析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并不是与多种受体结合,B错误。 答案 B 4.(经典题)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由图甲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据图乙可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以上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使突触后膜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 答案 C 5.(2016·山东淄博模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在神经细胞间通过________(结构)传递。 (2)神经中枢内,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由胆碱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________,而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________作用,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根据以上叙述和你学过的相关知识,理论上帕金森病的治疗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 1.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 2.“+”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 ① 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的________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________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②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 (4)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________异常有关。 答案 (1)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突触 (2)减少 兴奋 补充多巴胺、抑制乙酰胆碱(或从两者受体角度分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浆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不发生 会 (4)免疫调节 6.根据题中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①~⑤为蛙坐骨神经左侧受到刺激前后的依次电位变化过程,该图示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是________。其中图________处于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状态。 (2)图二所示的结果的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是________。图一中①相当于图二曲线1中的________点。 (3)图二的曲线________表示低钠海水中的膜电位变化。两者的静息电位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膜内Na+浓度________于膜外。 (4)图二曲线1中A~B的Na+内流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刺激前K+外流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1)图一中受刺激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两个电极放置在膜的同一侧,受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先右偏后左偏,故两电极都放置在膜内。图②、④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此时两个电极的电位不相同,产生了动作电位,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图二中刺激前膜电位为负值,说明静息状态时两极电位不一样,则两个电极分别放在膜内和膜外。图一中的①处于静息状态,与图二中的A点对应。(3)图二中受刺激后曲线2出现的峰值较小,因此曲线2可代表低钠海水中的膜电位变化。两条曲线起始处一样,因此两者的静息电位相同。在低钠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Na+浓度仍然比膜内Na+浓度高。(4)图二曲线1中A~B段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进入膜内,这个过程不耗能。刺激前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到膜外,这个过程也不耗能。 答案 (1)两极都放在膜内 ②④ (2)一个在膜内、另一个在膜外 A (3)2 相同 低 (4)不需要 不需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