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九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九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作业

课时跟踪练(三十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2018·浙江卷)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解析: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A、B、C正确,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一般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错误。‎ 答案:D ‎2.(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解析: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 答案:D ‎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甲、丙降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A、B正确; 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包括食物或生存空间可能会增加,D错误。‎ 答案:D ‎4.(2019·德州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 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C.连续降雨使某低洼地形成池塘,该地将会发生初生演替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 解析: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错;连续降雨使某低洼地形成池塘,该地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D错。‎ 答案:A ‎5.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解析:读图可知,A、B、C三个群落的物种组成定点的不同,A错误。‎ 答案:A ‎6.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 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 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 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 解析: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错。‎ 答案:D ‎7.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析:土壤动物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因此要让土壤动物从上面漏斗中转移到下面的收集瓶中,漏斗中的环境应有光、干燥、高温。对比4个选项,A选项中热光源能同时满足有光和高温。‎ 答案:A ‎8.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解析: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A项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项错误。森林群落属于比较高级和成熟的群落,存在各种种间关系,C项正确。绿色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其自身以及动物和微生物利用,D项正确。‎ 答案:B ‎9.(2019·福建模拟)福建柏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乔木,也是建筑、家具的良好用材。科研人员对某地的福建柏天然林与人工林进行群落丰富度的研究,选取不同面积的样方(20 m×20 m、2 m×2 m、1 m × 1 m)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项目 物种数量/种 面积/hm2‎ 福建柏总数量/株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天然林 ‎22‎ ‎33‎ ‎27‎ ‎536‎ ‎53 728‎ 人工林 ‎8‎ ‎9‎ ‎9‎ ‎62‎ ‎77 521‎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20 m×20 m的样方 B.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灌木层 C.天然林中的福建柏物种丰富度约为100株·hm-2‎ D.人工林中适当引入当地树种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一般选取1 m×1 m的样方,A错误;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有益的部分,B错误;天然林中的福建柏种群密度约为100株·hm-2,C错误;人工林中适当引入当地树种,可使树种比较单一的人工林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答案:D ‎10.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m-2)‎ 项目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 ‎1‎ ‎2‎ ‎5‎ ‎3‎ ‎3‎ b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解析: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 答案:D ‎11.(2019·漳州调研)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放牧会减少植物凋落物,提高地表透光率,可显著提高地表温度,有助于植物返青发芽;同时放牧也会导致土壤湿度下降,延长植物生长季。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B.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 C.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但不会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D.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全面采取围封、禁牧的措施 解析:有题干信息可知,若对高山嵩草采取围封,会导致植物凋落物增多,地表透光率降低,从而降低了地表温度,使生长季延长,A正确;放牧和围封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能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B错误;围封可能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C错误;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全面采取适度围封、放牧的措施,D错误。‎ 答案:A ‎12.(2019·双流中学模考)某科研小组调査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该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B.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随机调査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C.结果显示,有效洞穴密度与达乌里秦艽密度相互之间几乎无影响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增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解析: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说明群落的丰富度下降,A错误。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而要调查有效洞穴的密度应用样方法,B错误。结果表明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大,达乌里秦艽密度也有所增加,C错误。由表可知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増长会影响其他植物种群的密度,所以可以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如小花草玉梅的密度增加,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8分)(2019·聊城一模)为实现国家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国家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下表数据是某退耕地随退耕时间的延续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 退耕时间/年 ‎1‎ ‎5‎ ‎10‎ ‎15‎ ‎20‎ ‎25‎ ‎30‎ ‎35‎ 物种多 样性指数 ‎1.41‎ ‎1.75‎ ‎2.46‎ ‎3.04‎ ‎3.36‎ ‎3.52‎ ‎3.55‎ ‎3.55‎ ‎(1)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在________层次上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改善后的地区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其中植物的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其意义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25年到第35年间,该群落已经演替到改善环境下的顶级阶段,能否确定是形成了森林群落?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生物资源,主要是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改善后的植物的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群落演变的终点是由局部生态环境决定的,不一定是森林。如果改善后的生态环境不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此群落就不可能演替到森林群落阶段。‎ 答案:(1)生态系统 分层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不能 群落演替受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只有在具备森林群落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下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合理即得分)‎ ‎14.(8分)(2019·潍坊一模)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历史上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成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已是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________演替,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 ‎(2)人工造林时人们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 ‎(3)如今,塞罕坝每年能释放氧气55万吨并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在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中,通过以上叙述得到体现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已是茫茫荒原,但塞罕坝群落中一些植被繁殖体还存在,因此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塞罕坝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和塞罕坝的自然环境不同,因此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答案:(1)次生 速度和方向 (2)抵抗力 营养结构 (3)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4)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5.(12分)(2017·天津卷)‎ 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解析:(1)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③针阔混交林比①草本、灌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复杂的分层现象,因此③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分析图中曲线,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的物种数即丰富度都是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乔木更高,在与草本、灌木的竞争中更易获得阳光,即草本与灌木获得的阳光逐渐减少。(3)‎ 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氮磷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就慢。火灾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其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快,能加快氮磷循环。(4)据植被演替过程图可知,该林区物种数为草本>灌木>乔木,据此可知,最下面的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用样方法调查群落物种丰富度时,若样方面积过小,统计的物种就不全面,当达到最大物种数的样方面积后,继续增大样方面积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故对于乔木来说,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 答案:(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