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第2讲细胞呼吸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第2讲细胞呼吸作业

练案[9]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讲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省泰安市高三期末)下图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 C.①③④与①②过程相比,能够彻底分解有机物 D.过程③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④需要水的参与 ‎[解析]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会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会产生CO2,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过程②会受到抑制,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受影响,B错误。①③④为有氧呼吸,①②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属于彻底氧化分解,C正确。过程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D错误。‎ ‎2.(2018·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无氧呼吸过程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 C.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 D.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呼吸已经停止 ‎[解析]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以分解为丙酮酸,A项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H]的生成,B项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C项正确;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可能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也可能进行动物和无氧呼吸,D项错误。‎ ‎3.(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①②过程可在蓝藻和某些细菌中进行 B.②过程可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葡萄糖中的能量经①过程全部转移至丙酮酸中 D.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②过程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②‎ 过程可以表示有氧呼吸,也可以表示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蓝藻细胞和硝化细菌等虽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原核生物中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同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真核生物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B正确;葡萄糖中的能量在经①过程中释放少部分,大部分仍储存在丙酮酸中,C错误;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②过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并产生CO2,D正确。‎ ‎4.(2018·山西太原高三期末)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有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提倡慢跑,可避免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 B.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 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C.无氧环境中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存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吸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掌握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提倡慢跑,可避免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A正确;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 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B正确;无氧环境中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会导致细胞死亡,不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存,C错误;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5.(2018·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解析]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确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A错误;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要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的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错误。‎ ‎6.(2018·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 ‎[解析] 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故A错误;B、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故B正确;C、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 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故C正确;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力,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故D正确。故选A。‎ ‎7.(2018·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 mL,加入少许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 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下列U型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下列对一段时间后AB液面的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B )‎ A.A、B液面不变,因为生成CaCO3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相等 B.A上升B下降,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C.A下降B上升,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小 D.A下降B上升,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解析]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C2H5OH+2CO2+能量;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 g,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A上升B下降;答案选B。‎ ‎8.(2018·山西太原高三期末)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生活状况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 ‎ 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静止时斑马鱼所需 ATP 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 C.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D.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解析] 乳酸是由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的,A错误;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错误;训练组运动后乳酸含量较低,说明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C正确;训练组静止时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同,说明运动训练不影响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D错误。‎ ‎9.(2018·宁波市高三期末)将酵母菌破碎离心后获得细胞匀浆(含各种细胞成分)、悬浮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现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加入上述三种中的某一种(设为X、Y、Z),具体如下:甲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物质剂量均适宜,实验条件合适。检测三组实验中有无CO2产生。(注: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本实验中加入三组实验中的X、Y、Z应该都是悬浮液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C.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需氧呼吸的干扰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解析] 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B项正确;由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应是细胞质基质,即悬浮液,A项正确,D项错误;本实验为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则无法判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产生的还是无氧呼吸产生的,故C项正确。‎ ‎10.(2018·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人体内下列反应可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的是( B )‎ ‎①C3H6O3的生成 ②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③转录形成 RNA ④水的利用 ‎⑤水的生成 ⑥ATP 的生成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解析] ①C3H6O3的生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③转录形成RNA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可进行转录和翻译;④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⑤水的生成是在线粒体内膜;⑥ATP 的生成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存在。所以选B。‎ ‎11.(2019·甘肃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O2与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内低 B.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有少量ATP生成 C.幼叶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叶的大 D.降低O2浓度可抑制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而被利用,CO2的产生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可见,O2与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内低,A正确;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没有能量的释放,也就没有ATP生成,B错误;一般而言,幼叶细胞代谢强度高于成熟叶,因此幼叶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叶的大,C正确;有氧呼吸必须有O2参与,O2浓度的高低会影响有氧呼吸的强度,所以降低O2浓度可抑制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12.(2019·安徽省合肥市高三期末)实验小组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在不同O2浓度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出容器中O2和CO2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 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7‎ ‎0.7‎ CO2释放 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7‎ ‎0.7‎ 据表分析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在O2浓度为0~3%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的强度随O2浓度升高而增强 C.在O2浓度为5%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CO2‎ ‎[解析] 据分析可知,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1%~3%,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氧气浓度大于15%后,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细胞呼吸强度不变,B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O2浓度为5%时,C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相等,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植物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与二氧化碳,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表示北方的一个储存白菜的地窖内,随着O2的消耗,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O2的消耗量很大,CO2浓度上升也很快,白菜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2)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O2浓度很低,有氧呼吸十分微弱,而无氧呼吸仍处于抑制状态。‎ ‎(3)影响D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请写出此时与产生CO2有关的化学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4)为了较长时间储存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在5%左右。‎ ‎14.(2019·河南名校联考)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时间(min) 距离(mm) 组别 ‎0‎ ‎5‎ ‎10‎ ‎15‎ ‎20‎ ‎25‎ 萌发的种子 ‎0‎ ‎8‎ ‎16‎ ‎23‎ ‎29‎ ‎34‎ 蚯蚓 ‎0‎ ‎4.5‎ ‎9‎ ‎11.5‎ ‎13.5‎ ‎15.5‎ 表1 (注表中距离为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实验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或对照作用)。‎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左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0.9_mm/min。‎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下(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种子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时间( min)‎ ‎0‎ ‎5‎ ‎10‎ ‎15‎ ‎20‎ ‎25‎ 注射器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mL)‎ ‎0‎ ‎1.5‎ ‎3.0‎ ‎4.2‎ ‎5.0‎ ‎5.5‎ 表2‎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0.22_mL/min,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弱。‎ ‎[解析] (1)甲、乙装置中所放置的Y溶液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通过测量O2量的变化测定呼吸速率,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可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2)实验开始后,若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甲装置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有色液滴会向左移动。将以蚯蚓为材料的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液滴移动的距离之差除以时间,即为液滴移动的速率,由表可知在最初的0~5 min和5~10 min内有色液滴移动的速率最大,为4.5÷5=0.9(mm/min)。(3)甲装置内O2被消耗,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气压下降,若要保持有色液滴的位置不变,需将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动;将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除以时间即为有氧呼吸速率,由表可知,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速率=5.5÷25=0.22(mL/min);且此过程中,前10 min有氧呼吸速率较大,后15 min呼吸强度逐渐减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